三國遺蹟天水木門古道的前世今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木門古道
□秦源遊子
作為三國古戰場的木門道,位於天水市秦州區牡丹鎮木門村,俗稱「王家鋪峽門」。
乾隆《直隸秦州新志·山川》曰:「木門,西南九十里。
漢丞相射死魏張郃處。
」木門村東側為王家梁山和張家坪,西側為旋帽嘴梁。
兩山對峙,壁立千仞,空谷一線,中間是一條寬約50米的峽谷,稠泥河自北向南穿峽而過靜靜地流入西漢水,形成一道天然門戶,故而得名。
峽谷地勢險要,窄處只有一小道可通,荊棘遍地,怪石崢嶸,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
此地關於木門道地名來歷有兩種說法。
一說古時這裡森林茂密,盛產木材,人們砍伐販運必出此道,故名曰木門道;另一說則是據《後漢書·段熲傳》記載,東漢建寧二年夏,「羌眾潰,東奔,復聚射虎谷,分兵守諸谷上下門。
熲規一舉滅之,不欲復令散走,乃遣千人於西縣(今紅河)結為木柵,廣二十步,長四十里,遮之……」由此可知,木門古道得名於東漢,當分上木門和下木門。
上木門在今秦州區秦嶺鄉虎林村之峽口,俗稱「虎皮溝峽門」。
據我82歲老父講,此峽門早先兩山相合無路,人只可順河躍水而出峽谷。
解放後幾次炸山修路方才擴大了缺口。
但令人遺憾的是,就是這樣一處絕佳景觀,炸山採石延續了五十多年,將虎皮溝堡子山破壞得滿目瘡疤,時至今日仍未停止。
下木門指今木門村附近,俗稱「王家鋪峽門」,保護的較好,但就奇險程度,上木門勝於下木門,兩地相距30里。
現在的藉羅公路(天水秦州區藉口鎮到禮縣羅家堡),路線和木門古道基本相合,穿越上下兩木門。
張郃,字俊義,河間鄚人(今河北任丘北)。
先屬袁紹,官渡之戰投奔曹操。
曹操非常器重,與韓信歸漢相類比。
之後征袁潭,破馬超,平張魯,擊孫權,屢建奇功。
成為和張遼、徐晃等齊名的魏「五子良將」。
諸葛亮北伐時,張郃領兵抗之,先敗馬謖於街亭。
因街亭之敗,諸葛亮上表自貶,但此戰卻成就了張郃的赫赫威名。
此役之後,諸葛亮費盡心思所造成的大好形勢頓時全部喪失,不得不退回漢中。
諸葛亮出祁山最成功的一次,卻以張郃的勝利而收場。
而張郃隨後又領軍討平了叛魏應蜀的南安、安定、天水三郡。
街亭之戰後,張郃協助曹真統領關中諸軍,成為蜀軍的勁敵。
當年冬,張郃督關中諸軍至荊州伐吳。
諸葛亮利用關中空虛之機復出攻陳倉,「帝驛馬召郃到京都。
帝自幸河南城,置酒送郃,南北軍士三萬及分遣武衛、虎賁使衛郃。
」作為外姓將領,能得到這樣的待遇這在曹魏建國以來絕對是未有之事。
而之後的事實,也驗證了張郃熟知兵機:「因問郃『遲將軍到,亮得無已得陳倉乎!』郃知縣軍無谷,不能久攻,對曰:『比臣未到,亮已走矣;屈指計亮糧不至十日。
』」儘管張郃已料到了陳倉之戰的結果,為使明帝安心,他還是晨夜進軍,「郃晨夜進至南鄭,亮退。
」
陳倉圍解,張郃被召還京都,「拜征西車騎將軍」。
僅次於大司馬曹真與大將軍司馬懿。
這個名號應該是夾雜了種種含義的,「車騎」是對左將軍的提升,這本是一直以來行伍出身的外姓將領在曹魏政權下從不曾達到的高度,而「征西」既是一個軍號,又隱含了對張郃長期以來在西線諸戰,特別是街亭之戰中立下功績的感念。
這幾種複雜的感情夾雜在一起,便產生了「征西車騎」這樣一個前所未有又威武無比的軍號。
在曾經共同奮戰的同輩人逝去後這麼多年,張郃才達到他的最高點。
而張郃在諸葛亮眼裡成了可怕的對手,欲置於死地而後快。
復仇機會終於來了……
公元231年,諸葛亮開始了他的第四次北伐。
魏明帝派司馬懿督軍迎戰蜀軍。
諸葛亮命王平率部攻打祁山,自己親率主力在上邽一帶打敗了郭淮、費曜的軍隊,並準備和司馬懿的主力決戰。
司馬懿知道蜀軍銳氣正旺,但缺乏糧草,急於速戰。
於是命士兵憑險堅守,不得出戰。
諸葛亮用退兵之計引誘魏軍出戰,魏延、高翔領兵大敗魏軍。
但由於負責供應糧草的李嚴,因遇雨而難以如期抵達,於是,從而使諸葛亮又一次失去了占據隴右的機會。
按《三國演義》的說法,諸葛亮大軍撤退時,為了防止司馬懿追擊,他命楊儀、馬忠兩人帶一萬名弓箭手,去木門道兩側的山頭上埋伏,又令魏延和關興二將斷後,向木門道方向退卻而去。
司馬懿根據探馬的消息,料定諸葛亮糧草缺乏,大軍已退,決定派兵前去追趕。
司馬懿詢問諸將誰敢前去追擊。
先鋒張郃願意前往。
司馬懿怕張郃性子急躁,擔心吃虧,張郃卻堅持要去,於是司馬懿派了5000精兵讓張郃先行,火速追趕蜀軍。
張郃在中途碰到魏延和關興二將輪番阻擋,並口吐狂言,辱罵張郃。
張郃愈加憤怒,欲將其置之死地而後快。
張郃在天黑前趕到木門道中,突然一聲炮響,兩邊山頭上木頭石頭一齊滾下,張郃和百餘個部將被堵在木門道中,進退無路。
張郃被亂箭射中右膝,死在了木門道。
羅貫中筆下張郃之死似乎是他急躁冒進,咎由自取,但在《魏略》卻有被司馬懿所誤的說法:亮軍退,司馬宣王(司馬懿)使郃追之,郃曰:「軍法,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
」宣王不聽。
郃不得已,遂進。
陳壽《三國志》對張郃的評價很高:「郃識變數,善處營陣,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
」雖如此,諸葛亮畢竟是諸葛亮,張郃終沒有擺脫木門劫數,魏國一代名將就在區區木門隕落了,著實令人嘆之。
不管怎樣,張郃死於木門道是不爭的事實。
今稠泥河谷有木門村正是此河谷為木門道一段的有力佐證。
舊方誌記載,民間傳說的木門道所在地言之有據。
借這場驚心動魄的戰事,小小的木門道便和諸葛的神機妙算、張郃的有勇無謀一起被載入了史冊,而木門道東側張家坪出土的魏蜀時期的箭頭、刀矛等兵器,也成為了當年在木門道激戰的佐證。
如今,斯人遠去,關隘猶存。
原秦城區政府早在1996年確定木門道為三國古戰場遺址並於同年8月所立「三國古戰場遺址——木門道」石碑一塊,2002年由當地鄉賢孫執中發起,本著良好願望,通過民間集資的渠道,修建了氣勢恢宏的「武侯祠」,並請著名學者霍松林題寫了《木門道》三個遒勁大字的石碑,於10月立於祠前,此乃實為弘揚三國文化、發展旅遊業、造福桑梓的大好事。
如今的木門道武侯祠重頂飛檐、殿宇巍峨,樹木蔥綠,奇花異草,奼紫嫣紅,沁人心脾。
而張郃的不凡事跡,卻在初夏的風中消散無蹤。
一個有趣的文化現象是,在中國,凡是諸葛亮生活戰鬥過的地方,後世都建有武侯祠,究其原因是「羽扇綸巾」已是人們心目中智慧的化身,所有的人都需要智慧的力量。
據天水方誌記載,天水原先有兩處武侯祠,一處在今玉泉觀,惜於文革時拆毀。
現時天水城裡的武侯祠已蕩然無存。
木門道武侯祠的重修足以證明,諸葛亮留在天水人心目中的地位依舊是崇高的。
歷史煙塵揚起的時候,天地間轟響著電閃雷鳴、鼓聲吶喊,山川里充溢著刀光劍影、飛火流矢,有人居高臨下俯視,有人仰天長嘆飲恨折戟,一時間風雲激盪萬物慷慨,宇宙中所有的英武雄壯之氣似乎都在那一刻聚集於此……如今這一切已成為遙遠的過去,一個又一個朝代的帷幕無聲地輕輕落下。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如今我站在這片土地上,閉目凝神之際,還能依稀聽到那排山倒海般的金戈之聲嗎?還能恍惚看到那穿行於山野荒草間的古代將士嗎?
直到前幾年,當地農民耕種時還不斷有古代兵器被翻出泥土,最多的是箭鏃,間或也有其他玉器等,星星點點不勝枚舉。
那些古老的物件沉埋千年後在太陽光下散發著幽幽青光,也散發著因時間隔絕已久的,如絲如縷的古意。
大約除了文字記載,歷史就只能以這種方式讓後人觸摸它了。
現在木門峽谷中仍存有傳說是當年蜀軍布陣的伏兵灣、拴馬灣,還有張家坪、張郃墓。
西邊平緩的地面上,有一塊8米高的鼓形小山石,成橢圓形,人稱石鼓。
相傳為諸葛亮在山頂指揮作戰所用,後因賢相長逝巨星隕落而自墜谷底。
另外離石鼓不遠有一土堆小丘,形如巨鍾,故稱土鍾。
陰曆五月的秦州大地瓜果飄香,景色宜人,天空高遠而碧藍。
然而漫山遍野蓬勃生長的大樹小草、綠葉花朵和莊稼,又分明無處不在地張揚著生命的鮮活。
飽經滄桑之變的木門道,如今籠罩在寧靜的祥和之中,一派田園風光。
勤勞的木門道人民用自己的雙手,使古老的關隘煥然一新。
百姓安居樂業,莊稼五穀豐登,惠風細雨訴說著大好年景,只有在路邊石碑上幾個遒勁有力的大字——木門道,才讓人想起鼓角爭鳴,喊聲連天,刀光劍影的遙遠戰事……
這就是木門道,一場大戰之後保持了1700年寧靜與安詳的神奇土地,一塊引人浮想聯翩的夢幻之地。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隨著時光的流逝,三國舊事已灰飛煙滅,但許多新「三國戰事」又徐徐拉開了戰幕。
一系列與三國有關的文化爭論也漸成風潮,引起了學術界和社會新一輪的討論熱潮,而秦州境內的三國遺蹟木門道,天水和禮縣就此爭論不休,在這些相持不下的爭論中再次會引起世人的廣泛關注。
甘肅隴南武侯祠,因《三國》諸葛亮六出祁山而聞名
現今人說《三國》首數諸葛亮,在三國中諸葛亮是個奇人,不論他計謀還是機關製作,甚至精通風水之術,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傳奇人物,在甘肅有一個地方就因諸葛亮而聞名,那就是岐山(古稱祁山),歷史上有「諸...
諸葛亮「六出祁山」說的原來是這裡!
祁山東起鹽官,西至大堡子山,橫臥西漢水北側,綿延25公里,地扼蜀隴之咽喉、勢控攻守之要衝,是三國時祁山古戰場的天然屏障,為魏蜀必爭之地。三國時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隨著電...
你知道三國演義里提及的古地名,現在在哪裡嗎?(十四)
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三國時,會稽郡隸屬於吳,治山陰。夷陵今湖北宜昌東南。三國蜀漢章武二年(222年)八月,東吳在夷陵一帶打敗蜀漢軍,史稱夷陵
邂逅禮縣祁山堡(掌圈天水)
邂逅祁山堡祁山堡位於甘肅禮縣城東25公里的西漢水北岸。在它的西邊不遠處,有一條漾水河自南向北流入西漢水,沿河進去,可以到今天的西和縣城。稍稍有點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三國時期的著名政治家諸葛亮「六...
三國:劉備死後,為什麼諸葛亮一直輸?姜維臨死前說出其中原因
看過三國演義的觀眾們,肯定是很熟悉諸葛亮的, 畢竟電視劇中側重說的就是蜀漢。諸葛亮,字孔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謀略方面優於很多的謀士,比如說司馬懿,雖然是三國最後的贏家,但是在才學智謀方面真的...
天才軍事家諸葛亮為何連續五次北伐失敗?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早年隨...
甘肅文化第二期:來聊一聊三國時期發生在天水的那些事
天水,史有「羲皇故里」、「中華之源」之稱,在歷史上為隴右第一重鎮,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三國古文化源遠流長。 三國在天水留下了太多的記憶,攀登祁山「鼓角爭鳴」猶在耳。街亭訪古「...
探尋甘肅天水的三國枕戈鐵馬之祁山堡遺址
三國在天水留下了太多的記憶,再登祁山「鼓角爭鳴」猶在耳。街亭訪古「淚斬馬謖」仍唏噓。「浪花淘盡英雄」,古蹟猶存隴原。讓我們去找尋遺存在甘肅境內的三國古戰場,重新回味那一段鼓角爭鳴、刀光劍影的歷史...
隴右第一重鎮 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發生在天水的事兒
諸葛亮、曹操、關羽、張飛、孫權……凡看過《三國演義》的人相信都不會陌生,如果你是個三國迷,如果你到天水來,就應對天水五大文化中的三國文化有所了解。天水在歷史上為隴右第一重鎮,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