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一個被迫登基的皇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活到如今,只要翻閱有關宋史的資料,看到北宋得國一段,絕無例外都記載著這樣的史實——後周恭帝柴宗訓顯得七年(公元960年)元旦日契丹來犯,庭議命禁軍統帥、殿前都點檢趙匡胤領兵迎敵。

初三日,大軍出開封,天黑以前駐軍在開封城東北40里的陳橋驛,當天夜裡軍隊譁變,強行以黃袍披在趙匡胤身上,不容他反抗。

第二天全軍回城,即日周亡宋興。

立國三百餘年的宋,就此開始了。

而史有定論,所謂黃袍加身、被迫稱帝純粹是一場由趙匡胤領銜,趙普導演,趙光義具體實施的秀,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陰謀。

尤其是趙匡胤,既要當婊子還要立貞節牌坊,真是厚黑無恥到了極點。

那麼事實真就是這樣嗎?

讓我們回顧當年的歷史,當時的皇帝柴宗訓只有七歲,他的父親柴榮是五代十一國里最英名的皇帝,不僅對國內開始了統一,使後周國力空前強大,對外境的契丹也成功進行了反攻,且取得了成效——出兵40天,兵不血刃,收復三關,共得燕雲十六州中的三州十七縣,戶口18360戶。

可惜他突然生病,僅僅46天就去世了。

柴榮死後,趙匡胤已經是後周第一軍事強人,他統領禁軍(這是國家的正規軍,宋朝很多朝政延用後周的成例,國都內的禁軍強到可以壓制全國,是重要的國策),又是歸德(此地古為宋國,故趙匡胤立國稱宋)節度使,他的確強大到了可以隨時發動政變而肯定成功的地步(事實也是如此,當他第二天帶兵回城時,沒有任何阻攔就直接進城,且馬上進入皇宮,搞掂一切)。

那麼第一個疑問就出現了——

他為什麼要多此一舉,明目張胆的謊報軍情,說契丹來犯,由他領兵出征,然後大隊人馬再於第二天殺回來,在光天化日之下謀朝篡位?這樣一來,就算是他再找客觀理由,他後來的子孫及朝臣再為他巧言辯護,都沒法自圓其說(果然,後世無不這樣認為)。

以他的實力,他完全可以有無數個小花招可以讓七歲的小皇帝隨時死亡,讓所有敢於反對他的朝臣名正言順地「犯罪」受罰,從而更加溫和順暢,不為人知地達到目的。

無論怎樣,都比他實際運作的模式要強。

因為雖然沒有流血,但是,也無法否認這是一次軍事政變,是真正的反叛。

還有第二個疑問——

從柴榮死,到趙匡胤陳橋兵變,其間有大約半年的時間。

這半年的時間裡,趙匡胤在哪裡?他時刻都守在開封城裡嗎?因為他是禁軍統帥得時刻堅守崗位嗎?NO,這只是想當然爾,要查過史書才能知道,從柴榮死,他就已經離開了京城,去到他自己的領地歸德,在半年的時間裡,幾乎寸步未離,直到朝庭命令他出兵抵禦來犯的契丹,他才應召回到京城。

如果他真的有改朝換代之心,他為什麼要遠離政治權力中心長達半年之久?他有那麼大的自信和得力的人選可以讓他遠在歸德都能操縱朝廷嗎?答案還是NO,他只是掌握了軍力,政治方面他遠遠沒有那麼長的觸手。

當時的宰相是范質和王溥,尤其是范質,此人強硬,素來與趙匡胤不和,當他在兵變當天,得知趙匡胤帶兵回城,局勢無法挽回時,緊張憤怒得抓住了王溥的手,大叫:「倉促遣將,吾輩之過也!」竟然把王溥的手都抓出血來,可見平日裡他絕不會容忍趙匡胤插手朝政。

由此可見,趙匡胤絕對沒有主動地做好先期準備,如果他真要謀反,絕不會放任當朝宰相的敵意吧。

第三個,也是最重要的疑點——

反叛日,趙匡胤的家眷在哪裡?最理想的不過乎在他自己的領地歸德,即宋州,那樣的話就真的萬無一失了。

可是要命的是,當時趙匡胤上至老母下至妻兒,統通都在開封城裡!

正史記載,趙匡胤陳橋黃袍加身時,才派人(此人名叫潘美,即楊家將里潘仁美的原型,但他絕非奸惡之輩,相反大仁大勇,所立功勳比楊家所有人加在一起都大得多)回開封報平安,且通知城內石守信等親信配合兵變。

趙匡胤家眷在城裡的具體所在位置沒有提到,但是據宋人筆記所載,當時趙匡胤全體家眷都在廟裡上香,城內已經先她們得知趙匡胤造反,己有軍隊來搜殺她們。

她們完全靠著和尚的保護,才得以逃生。

難道趙匡胤想要全家死光光,以此來紀念他登峰造極,當了皇帝嗎?!這也叫事先準備,謀而後動嗎?!

那麼事情的真相到底是怎樣的呢?趙匡胤畢竟因此而成為宋 ,成功地建立了宋朝,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

我認為,仔細地分析,所有的事情都是趙光義一人所為,就連趙普都是被趙光義所打動,在這件事上為趙光義打工。

後來的宋太宗趙光義先生當時能拿得出手的唯一身份,就只是趙匡胤的弟弟,如果他想迅速地出人頭地,就只能打自己大哥的主意。

連打他老爸的主意都不行,第一早死了,第二,就算沒死,官也太小,趙匡胤當初都借不上什麼光。

而趙光義此人的權力慾望之盛,簡直讓人憆目結舌,難以相信。

在十幾年之後,先是有了燭光斧影,趙匡胤猝死的千古之謎,之後趙光義馬上就跨過兩個侄兒直接登上了皇位,緊跟著就把藉故把屍骨未寒的大哥僅有的兩個骨肉乾掉,又把自己剩下的唯一的一個弟弟也幹掉,從而確保了不僅是自己能穩坐皇位,就連以後的皇位也只能由自己的子孫承繼。

就都不算完,在他親征契丹,中了兩箭騎著驢車才逃回來後,由於身體已經垮了,不得不立太子,而他的親生兒子趙恆(宋真宗)受到臣民歡呼,都讓他無法接受,忌恨地說出:「人心都歸於太子,將置我於何地?」得由寇準開導才饒過了趙恆。

這樣的人,面臨當時的機遇局勢,會甘於寂寞,任憑大哥自由選擇人生嗎?要知道,他大哥是他飛黃騰達,平步青雲的唯一保障。

下面的情況都出於我的推理和想像,請大家自由思考分析。

趙光義無數次地勸大哥立即造反,時不我待,失不再來,等小皇帝長大了,或者被別的節度使搶先了,我們就什麼都完了。

可趙匡胤不為所動,他有自己的打算。

趙光義也有自己的打算,有些人,牽著不走,打著倒退,不能勸,就只好強迫了。

第一,他留在了開封城裡,開始散布謠言,「點檢做天子」,鬧得人心惶惶,讓朝庭上下和民間百姓都把目光盯在大哥的身上,讓他不得不反。

但是趙匡胤以實際行動表明了心際,他離開了開封這個是非之地,遠遠地躲到了自己的小地盤上去。

那很好,趙光義還有第二招。

先在暗地裡把大哥的親信都說動,尤其是智囊趙普,和禁軍其他大佬,如石守信及慕容延釗等,等到他們都同意了,下一步自然水到渠成——軍情來了,契丹來犯。

這非常絕妙,軍情是怎麼得來的?是由宰相或者元帥每天親自騎馬跑到邊境上去燎望一番,看清楚了有沒有敵人,再馬上跑回來主持一天的正常工作?當然不可能,消息都是下面一級一級地報上來的。

關於這次謊報的軍情,對於皇帝和宰相而言,騙人的是他們的下級趙匡胤,而對於同要只能根據消息情報做決定的趙匡胤來說,騙他的就是他的下一級人員。

他的親兄弟,及他的兄弟似的戰友。

就這樣,趙匡胤領兵出征了,當天晚上,離城四十里後,他的弟弟就單獨找到了他,舊話重提——哥哥我們造反吧。

去你媽的——趙匡胤煩不勝煩,忍不住來了句粗口。

大哥,必須得反了——趙光義一點都不介意,他很流暢地說了下去——衣服都給你準備好了,黃色的,保證合身,這就請你試穿。

別瞪著我,其實就算大哥你不反,你反叛的消息也都已經傳出去了。

對,這事也是我乾的,這種事沒有都讓人當有,結果怎麼樣你自己掂量著辦吧。

另外,大哥,我還有件事得對你說。

咱媽,還有我嫂子,小侄兒,他們可全都在開封呢,明天一早,消息就能傳到京城,你要反可就得抓緊點時間,不然的話……

你這個畜生!

——趙匡胤暴怒。

屋外的士兵們就像十幾年後皇宮裡的太監和宮女們一樣,隔著緊緊關著的窗戶和門,看不到也聽不著屋裡面這兩兄弟的具體情況,只是看到窗戶上的人影亂動,趙光義像十幾年後那天晚上一樣時時躲避,然後沒多久一切就都消停了。

趙匡胤終究不能因此就幹掉自己的弟弟,真的,一切都得快,第二天的早晨,就得把事情都辦妥了……

就這樣,宋朝建立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成語中的歷史(17):之乎者也

之乎者也,這四個字讀書的時候都知道,文言文裡面太多了,都是常用的虛詞,沒有什麼實際的意思,實際諷刺說話喜歡咬文嚼字的人。之乎者也的出自一本宋朝的《湘山野錄》 ,書中記載了這樣一個小故事:上指門額...

杯酒釋兵權的「影帝」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生於洛陽夾馬營,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武術家,宋朝開國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護聖都指揮使趙弘殷(宋宣祖)之子,母為杜氏(昭憲太后)。趙匡胤於後漢隱帝時投奔郭威...

柴榮死後趙匡胤怎麼做

雄才偉略的柴榮曾經感嘆說:「假如我能再有三十年生命,一定要用十年統一天下,十年休養生息,十年致太平。」只可惜他壯志未酬身先死,年僅三十九歲就告別人世,將天下拱手讓給趙氏。去世之前,他正在北征的路...

陳橋兵變——趙匡胤將門崛起

趙匡胤出身於河南洛陽將門之家,膽識過人,武藝超群,21歲時投奔郭威,成為郭威帳下的一名士兵。951年,掌握後漢軍權的郭威,謊稱契丹入侵,太后命他統軍北征。後漢大軍渡過黃河,到達澶州時將士們將黃袍...

陳橋兵變是趙匡胤蓄謀已久的嗎?

「陳橋」是一個地名,在北宋時,它是一個驛站,故而稱之為「陳橋驛」,它位於現在河南開封北面黃河邊。公元九六零年,這裡發生了一件震動天下的大事,那便是「陳橋兵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