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真的身在曹營心在漢嗎?其母死後為何不投奔劉備?理由有一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嚴正聲明:本文素材來自《揭秘三國史》一書,反對轉載,拒絕偽史,保證沒有任何政治聯想!
要想在亂世中生存下來,你不僅要能打,還要足夠聰明,才能穩穩前行,不至於隨波逐流,成為歷史的傀儡。
在三國名人中,徐庶算不上一個名留青史的人,但他卻是這個時期最精明的人之一。
何解?且看下文分解:
徐庶官場的一生主要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半生在劉備身邊鞍前馬後,當其二把手,為其謀略宏圖大計。
第二部分是後半生為曹操服務,官職平平而無大起大落,直至到死。
二者對比起來,似乎前半生才是徐庶最風光的時候,真的如此嗎?
我們得先來了解一下徐庶為什麼要背棄原來效忠的人,投奔敵人的懷抱。
據悉,當時的徐庶不僅有謀略,而且也是一位非常有孝心的人,所以當他發現敵人用計謀把自己的母親擄走之後,心急如焚的他,不得不投奔敵人,放棄自己所在的風光職位,繼而與原主說明情況,遂離開劉營。
後世人對此舉褒貶不一,但是孝心是無可口非的,只能夠說曹營的人過於心計,抓住了徐庶的弱點。
但是奇怪的是,當他為了母親而投奔敵人的時候,並未獲得封官進爵。
明明是百般心思挖牆腳,如今卻是擱置人才而不理,曹操的心思沒人能猜得懂。
在到了後面,故事的發展情節有了一個轉折點,那就是徐庶的母親脫離了曹營的掌控。
這也就說徐庶再也沒有後顧之憂了,這時候的他大可以拍拍屁股就走人,反正他也沒被重用。
然而,他並沒有這樣做,這是為什麼?
上面已經說了,徐庶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所以他也有非常有前瞻性的眼光。
其實,他早就已經看清了現在的亂世俱滅,他先前服役過的劉營已經風光不再,劉備即便身邊有多少謀略偉士,仍然是無力回天,大勢已去。
既然如此,為什麼要回去為一個即將要被歷史淘汰的主子服務?太愚蠢了!
基於上面的原因,徐庶很聰明的選擇留在了曹營,雖然沒有什麼大的官職,但起碼也能夠吃得飽過得好。
再說,對於有孝心之人而言,徐庶為求是家庭成員的安康,也為求自己的穩穩妥妥,不想再回去捲入到亂局中不得安生。
而史實也告訴我們,徐庶看得很準,他選擇留下是正確的,起碼他也避過了戰死沙場的厄運。
最尷尬的各為其主:關公:立一功便走,徐庶:不為曹操謀一計
忠臣都講究各為其主,劉備陣營的關公和徐庶都有過投奔曹操的經歷。當一個忠臣「身在曹營心在漢」時如何自處,關公和徐庶做出了教科書般的示範。關羽封金掛印尋皇叔其實
三國里被埋沒的人才,沒有他就沒有後來的諸葛亮
三國時期,連年征戰,在各地諸侯相爭的同時,也出現了不少聰明絕頂的人才。諸葛亮就是其中一個。但是也有很多人才被歷史埋沒了,比如說這個人,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後來的諸葛亮。
三國野史中的徐庶竟是如此卑鄙小人,正史、野史和夢三國中的徐庶
大家都知道徐庶用兵如神,精通陣法陰陽輪算。據三國志記載徐庶幼年愛擊劍,行俠仗義,常以仁俠自居。中平末年,他替人鳴不平,將人殺死後逃跑,從此棄刀劍,遍尋名師,經過刻苦學習,學業大進,終於成為一代...
三國唯一曇花一現神秘失蹤的謀士!其身為曹魏大臣,世人卻總拿他當蜀漢謀士!
三國時期謀士眾多,但是最終多半都能尋得名主,得以發光光熱。但是有一個謀士,這個人生平不俗。在中平六年,即公元189年,他為人報仇,後來怕被官府抓住。報完仇後就用土白粉塗在臉上,披散著頭髮逃走。...
徐庶離開劉備投靠曹操的真相是什麼
徐庶,字元直,東漢末年人士,本來是劉備帳下之人,後來被迫歸附了曹操,為曹魏政權效力。徐庶曾經向劉備推薦諸葛亮,並且幫助劉備破了八門金鎖陣,是歷史上的一個英雄人物。
三國中他官至御史中丞,夢三國中他位置尷尬。
又到了一天一扯的時間了,慘澹的成績讓我各種鬱悶。不過,就算是鬱悶也要寫下去不是嗎?今天要寫的這個哥們先跟劉備,後跟曹操。看到這裡很多人估計已經知道我接下來要寫的人是誰了,他就是劉備最早期的謀士,...
徐庶為什麼離開劉備?徐庶不獻一計曹操為什麼不殺他?
劉備在徐庶的幫助下,打退了曹軍大將曹仁李典的進攻,劉備自然對徐庶喜愛至極。但徐庶最終還是離開了劉備。既然徐庶投奔了劉備為什麼又要離開呢?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徐庶離開劉備的原因,以及徐庶進曹營後不獻一...
此人是三國時期名氣最大的謀士之一,奇怪的是他一生啥也沒做過
三國時期,有一個謀士的名氣非常大,大到哪種程度呢?差不多僅次於諸葛亮司馬懿。這個人就是徐庶。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這件事很多人看成是千古遺憾。有些歷史愛好者不禁會浮想聯翩,如果徐庶開了口,認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