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劉備最喜愛、諸葛亮最器重的大將,為何成了叛徒還被殺光全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備看重,氣吞萬里如虎的猛將

公元219年,也就是建安二十四年。

劉備率領精銳經過一年多的奮戰,終於打敗了曹操,還擊斬了曹魏大將夏侯淵,取得了漢中這塊風水寶地。

戰後大家都在討論,漢中這塊重要的戰略要地,肯定是要委派一名主公最信得過,而且才能過人的得力大將來鎮守吧。

說道符合這個條件的,大家第一時間想得起來的大將有誰呢?無非就是關羽和張飛嘛!而這個時候關羽總督蜀漢另一塊重要的戰略要地荊州,不能調動,那麼剩下可不就只有張飛了麼?這個答案太顯然,甚至連張飛本人都這麼覺得,一時間大有捨我其誰之感。

但大家只猜中了的開頭,沒有猜中結尾:所有蜀漢的小夥伴看到劉備發布的任命的時候都驚呆了!居然是默默無聞的魏延被任命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成為漢中軍政兩方面的一把手,有權力全面總督漢中的大小軍政事務!根據史籍記載,當時大家的反應是「一軍盡驚」,因為誰也想不到原來只是牙門將軍(一種不太正式的將軍稱號)的魏延,居然一下子成為總督一方水土的地方大員,他到底有何德何能?居然被劉備這麼看重?

而劉備對於魏延真的是非常喜愛。

他知道大家對於這個命令可能不理解,為了有利魏延以後開展工作,就特地在任命令下來之後大會群臣,然後就在宴會上問魏延,現在領導把漢中整個「部門」全部交給你了,你以後有啥發展計劃沒有啊?說來給大家聽聽嘛!不要害羞嘛!而魏延也非常爭氣,當下豪情萬丈說:「如果是曹操那個龜孫兒率領整個天下的兵馬前來,老子就替領導守住,讓他進都進不來;如果他敢派偏將率領十萬大軍前來,老子就直接替大王你滅了他!」這番擲地有聲的豪言壯語,讓所有將士都覺得氣魄宏大,覺得劉備選拔他還真是有點說法,而且魏延也果然沒有辜負劉備的重託,在漢中堅守多次抗擊了曹軍的入侵。

從這個事情上來看,劉備的確對魏延是非常欣賞的,不僅親自越級提拔,還要扶上馬送一程,替他壓服方方面面。

另一方面,劉備的識人之明也的確讓人覺得驚嘆:魏延在漢中方面抗擊曹軍很有成效,他制定的「實兵錯守諸圍」防守策略一直行之有效,繼任的王平等人也一直沿用,讓曹軍毫無辦法。

直到姜維改變這個策略,漢中才被曹軍攻破。

劉備死後,掌握蜀漢軍政大權的諸葛亮也非常器重魏延,一直視之為武將中的翹楚。

但就是這樣一名大將,卻在諸葛亮死後被定性為叛徒,不僅被人誅殺身首異處,還被殺光了全家(「夷三族」)!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悲劇?魏延他到底有沒有反叛?這到底是不是一樁冤案?千古之下,真相謎團猶如一團迷雲,常令人感概萬千……

真實與虛構 在歷史真相與小說演義中的魏延

在三國人物中,魏延可以說是被小說《三國演義》扭曲得最厲害的一個了。

由於魏延本人下場不好,所以,羅貫中為了抬高諸葛亮料事如神,揭示驕矜的人沒有好下場等,於是將魏延藝術加工成一個有勇無謀、自私自利,為了爭功而毫無大局觀的莽夫。

然而,真實的魏延卻不是這樣,能做到蜀漢征西大將軍(請注意是大將軍,這是相當高的軍銜了)的他如果真的是這樣一個人,那只能說劉備和諸葛亮都瞎了,居然看上這樣一個匹夫。

他是荊州人,當劉備還在荊州的時候,就率領一小隊人馬主動投靠劉備的,史書記載是帶領「部曲」投靠。

「部曲」是三國時代一個專門稱呼,差不多就是家將、門客一類,和僱主有緊密關係的人。

從這點來看,魏延家境應該還可以,至少是一個當地某個縣城的小壕吧。

當劉備還在荊州之時,當時也沒有什麼大的作戰機會,所以他也沒有什麼名氣,大概只是劉備軍中一個小軍官吧。

在《三國演義》中說他是殺韓玄救黃忠獻城池,讓諸葛亮一見到他就呵斥「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馬上要推出去問斬,這些都只是小說虛構而已。

因為其實這個時候魏延根本沒有那麼大的能耐,也輪不到他來獻城池。

他真正的發跡,還是和和黃忠一樣,都是在戰場上捨生忘死拼殺,靠著自己的英勇奮戰而提拔起來的。

魏延開始嶄露頭角應該是在劉備取西川的戰役,雖然史書沒有具體交代,只是一句「數有戰功」帶過,但是從他短短時間就從無名之輩被提拔為牙門將軍,接替了趙雲留下的空缺(趙雲由牙門將軍升至翊軍將軍)可見,劉備對他在戰場上的表現非常滿意。

不過,小說《三國演義》在這裡就開始黑他了,比如講魏延和黃忠分頭打冷苞和鄧賢,魏延為了爭奪黃忠的功勞,違反了約定,先去打冷苞,結果又打不下,反被兩將夾攻,幸得黃忠前來相救。

之後,魏延稍有收斂,基本是按指示而行,在張飛、諸葛亮等援軍到來之前,執行任務的都是他和黃忠。

而在小說中,當劉備得到益州之後。

接下來就是漢中之戰,這時候魏延跟著張飛作戰,還在戰役快結束時,露了一回臉:先是拒絕曹操的勸降,然後單挑龐德,在最後還一箭射中曹操人中,讓這個奸雄折卻門牙,於是下定決心退兵!就是在狂黑魏延的《三國演義》裡面,羅貫中也不敢把魏延在漢中之戰中的功績給一筆抹殺,還要給他安排幾場露臉戲。

由此可見,當年魏延在漢中血戰的功績,必定是敵我雙方都有目共睹,得到了領導和同事的一致肯定。

所以劉備也才看重了這個人才,讓其擔任了鎮守漢中的方面大員的!


劉備死後,繼續在諸葛亮麾下發光發熱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一直是不太看得慣魏延的,一見面就說魏延腦後有反骨,日後必反,劈頭蓋臉給來投靠的魏延來了一頓「殺威棒」,打入另冊「內控」使用,就算屢立戰功也始終不信任。

話說回來,如果真是這樣,魏延一心來投靠你,結果你一見面就說人家不是好東西,要換別人早翻臉了,但魏延還忠心耿耿跟著你干,你說魏延這是不是傻啊?

所以,其實這也是小說編造的而已,所以看起來特別不合情理。

其實歷史上真實的魏延一直是諸葛亮器重的大將。

最典型的,就是陽溪之戰。

這一戰是發生於公元230年,當時曹真和司馬懿帥大軍前來進攻,而諸葛亮帥蜀漢軍在赤坂嚴陣以待。

此時,曹真派出名將郭淮想要迂迴截斷諸葛亮退路。

這郭淮可不是一般的龍套,而是一名長期在雍涼前線作戰的名將,當年漢中之戰夏侯淵敗亡,就是這個郭淮挺身而出,和張郃一起穩定軍心,在諸葛亮、姜維的作戰也表現出色。

為了對付這個魏軍名將,諸葛亮派出的大將就是魏延。

而魏延不負期待,在戰場上大破郭淮。

這場勝利的意義有多大?看戰後魏延升官的情況就知道了:被生畏征西大將軍、前軍師、假節、爵位為南鄭侯。

征西大將軍加了個「大」字,是指資深的征西將軍,而南鄭侯是縣侯,是侯爵中最高級別,在當時領土狹小的蜀漢,能得到縣侯已經是了不起封賞了,要知道當時已經死去的張飛,人家可是皇帝的老丈人,也只是撈到一個鄉侯而已。

由此可見此戰戰果有多輝煌!

迷霧重重的奇襲子午谷計劃

不過,諸葛亮和魏延也有意見分歧,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奇襲子午谷」計劃,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魏延向諸葛亮建議說,就是願率萬人出奇兵,由子午谷偷襲長安,而長安雖然是重鎮,但由於守將夏侯楙「怯而無謀」,且只有文官,一下就可以奪取過來,而且周邊又有糧食,大概能支持二十天左右,而諸葛亮從斜谷而來,二十天內必定到達,如果成功,長安之西就不再是魏國所有了。

但是諸葛亮認為這個計劃太過於冒險,不如穩打穩紮地從祁山打過去,於是否決了。

不過這個計劃有很多奇怪的地方。

首先,魏延為什麼就敢賭夏侯楙「怯而無謀」?萬一他手下有能人呢?其次,就算攻下來了長安,可萬一後續援軍因為各種因素趕不上來,他被反包圍了怎麼辦呢?而且最關鍵的是,其實魏延並不是一個冒失的莽撞人,而是心思細密的大將,這從他能想出「以實兵錯守諸圍」,即用上主要兵力,緊密錯落有致地守住各處據點,守住漢中抵抗曹軍入侵的策略來看,他是有勇有謀的大將軍,所這個計劃應該不至於這麼簡單,應該還有其他後手。

要知道魏延守漢中已經快十年了,對雍涼周圍的情況都非常清楚,在這種情況下獻出這個計策,估計還是許多因素因為是軍事機密,是史書所沒有辦法記載的。



而諸葛亮不採納這條計策,除了因為他風格謹慎之外,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因為諸葛亮只是在以攻代守——就是說當時諸葛亮已經意識到以一州之地抵抗北方的曹魏其實不現實,連年北伐其實只是為了在戰略上虛張聲勢恐嚇對手,以換取己方生存——在這種總戰略指導下,其實他並沒有擴大戰火的意願,而如果子午谷奇襲成功,那麼戰爭將擴大,整個局面將不可控,但從長期戰略來看,弱小的蜀漢是肯定沒有辦法戰勝曹魏的,所以他不願意冒這個風險。

這也不是沒有肯定,不管怎麼說,奇襲子午谷關係重大,甚至可以說決定了蜀漢命運,歷朝歷代對此向來眾說紛紜。

具體利弊,也只有當事人才知道了。


性格和政治因素帶來的悲劇 身首異處的蜀漢忠臣

如此忠心耿耿的蜀漢大將下場卻極其悲慘,在賞識自己的兩任領導死後,被冠上「叛徒」的惡名誅殺全家,委實讓人惋惜悲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一場政治犧牲,也是魏延自己的性格造成的悲劇。

從某個角度來說,魏延挺像關羽,都是從下層一點點打拚上來的武將,特別看不慣那幫士大夫文官,覺得他們憑著筆桿子和家世占據高位,怎麼看怎麼不順眼。

由於魏延戰功赫赫,又是劉備生前的愛將,所以平時大家也就都對他讓著幾分,只是有一個人偏不賣他帳,這就是諸葛亮的機要秘書(丞相府長史)楊儀。

由於當時諸葛亮以丞相府總理蜀漢全國事務,所以楊儀也就在實際上擔任了蜀漢政府秘書長的職務。

當然,楊儀也很有才幹,要不然也不會得到諸葛亮的器重。

但偏偏就是這兩人之間矛盾極大。

其實,就拿我們周圍身邊例子來說也能想像出來,坐總部辦公室和在外面分公司打拚的人員,由於信息溝通不暢,肯定都有大大小小的摩擦,在三國時代那種通信條件下更是如此,肯定是鎮守漢中的覺得你們總部怎麼不了解情況還老下傻逼命令呢?而總部辦公室覺得你們這些漢中分部的怎麼老是不考慮大局替我們著想呢?加上楊儀和魏延這兩個人個性都是那種超級孤傲不肯服輸的那種,所以兩人互不買帳,勢同水火。

由於魏延是武將,有時候說不通就乾脆赤膊上了,搞得楊儀當眾都了哭出來,兩人關係就這麼差。

諸葛亮也對這一文一武兩位干將不和傷透腦筋,既不能打壓任何一方,也不能說誰對誰錯,就只能和稀泥。

諸葛亮在世的時候,這兩人還不敢公開對立,諸葛亮一死,就沒有人能管住他們倆了。

當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當時交代給魏延的任務是幫助全軍斷後。

但魏延不服,認為自己可以統率全軍繼續司馬懿作戰,而且他還心直口快,當著來訪的文官費禕吐露心事:「丞相雖然死了,但是我魏延還在。

丞相府的其他官員可以扶喪回去,我完全可以率領大軍繼續北伐擊賊,怎麼能因為一個人死就荒廢了天下的大事呢?況且,我魏延是什麼人,怎能被楊儀所節制,為他斷後呢?」

誰知費禕虛以委蛇,答應了之後立馬跑路告密。

魏延只好日夜兼程想搶先回去占領先機,並表奏楊儀作反,楊儀同樣表奏魏延作反。

到了雙方遇上準備作戰時,由於魏延舉兵相攻在先,王平、姜維等高級官員均在楊儀那邊,王平還喊了一句煽動軍心的說話,說諸葛丞相屍骨未寒,你們就想造反麼?結果魏延不戰自破,士卒解散,馬岱前來追擊斬殺了魏延,死後人頭還被仇人楊儀踐踏咒罵,家人也被殺光滅族。

綜觀整個事件,其實魏延是比較無辜,他沒有想過造反,這是肯定的。

但我們更要注意一點:整個蜀漢其他高層官員都在幫楊儀,尤其是費禕,他是和魏延一樣都是從荊州來的老相識,但是也毫不猶豫地馬上跑路告密,這事兒只能有一個解釋:那就是魏延平日驕矜自持,明著暗著得罪人實在太多了。

除了連史書都記載的楊儀之外,就連王平和吳懿這種資深武將也不怎麼和魏延合得來,更別說蔣琬和費禕這種文官了。

此外還有一點,魏延是劉備賞識提拔的將領,而蔣琬、費禕、姜維這些人全是諸葛亮手中提拔起來的,兩者本來就有一定的矛盾和衝突:蔣琬是指定要繼承諸葛亮地位,如果魏延沒有把柄,依他的三朝老臣的資格,蔣琬還真難越過他施政。

而現在他要主動跳出來作亂,那就肯定要趁機打壓下去。

在這些複雜因素交織之下,魏延只能悲劇了……

對於魏延這樁冤案,其實蜀漢上層也知道是為了整個政治交接安定,沒有辦法才不得不犧牲他的。

所以當楊儀以為自己殺了魏延立下大功,滿心希望能繼承諸葛亮時。

蜀漢朝廷只是給了並沒有重用他,只是給他了一個閒職,一下子把這個始作俑者從天堂打入了地獄。

鬱悶他居然對費禕說出想投魏的狂言,結果被費禕打了小報告,廢為平民,後來因為不思悔改,終於鬧到要逮捕的地步,於是就害怕自殺,也算是惡有惡報了。

=========================================================================

更多沒聽說的三國內幕故事,請看《從沒有聽說的三國內幕故事》
1 他若不死,諸葛亮根本無法上位!他才是劉備心目中排名第一謀士

2 他武功家世蜀漢第一,殺得曹操屁滾尿流,人品卻渣到劉備都討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小劉說三國》魏延真的必須死嗎?

大家都知道,小說三國演義里,蜀漢名將魏延的形象不是很好,一開始要投靠劉備的時候,就被諸葛亮說成忘恩負義,腦後有「反骨」,就是天生的叛徒。後來魏延雖然為蜀漢南征北戰,但是始終得不到信任。在諸葛亮...

我是魏延,我沒有反骨,我為自己代言!

三國歷史留下了很多疑案,子午谷奇謀就是其中爭議頗大的一個,它是由諸葛亮麾下的魏延提出來的,可惜沒有被採納,成為眾多諸葛粉的遺憾,如果當初諸葛亮採納了這個計謀,指不定諸葛亮就不用六出祁山了,早就把...

冤死鬼魏延,三國後蜀漢時代第一猛將

提起魏延,多數人可能認為這個人是個叛將,最後被諸葛亮死後還設計斬殺,其實這裡面是有很多的誤會和曲解。魏延可以算是三國時期蜀漢的名將,也深受劉備器重。劉備入川時因屢立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攻下漢...

諸葛亮死前說魏延必反 得知真相後讓人心寒

前兩個疑案中,我們發現蜀漢政權中三大勢力的權力鬥爭頻繁,諸葛亮不得不通過 「依法治國」協調各方。建元元年(公元228年)馬謖被殺;建元九年(公元231年),李嚴被廢。這兩記重拳,雖然暫時緩解了三...

三國時期的魏延真的要造反嗎

讀過《三國演義》或者看過《三國演義》電視劇的人肯定都曉得這麼一位人物,蜀國大將——魏延,不是張飛,關羽哈。為什麼今天要說他呢,因為最近我,又重溫了一遍三國演義這部劇,我發現,魏延謀反的事必有蹊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