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都不放過魏延,是他名字有「曹魏綿延」之意?還不止這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亂世三國,建安六年中發生了一件大事。
這件事的主角是「曹操」和「劉備」。
之所以稱之為「大事」,其原因則是劉備得了「諸葛亮」,並獲得了人生中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大勝「火燒博望坡」;雖然劉備最終不得不放棄新野,但這場勝利的意義卻非同小可,同時引出了一位三國名將,也是蜀漢後期第一猛將,保障型「人物」——魏延。
劉備丟了新野不得不帶著百姓南逃,此時的新任軍師「諸葛亮」提出建議:攻取襄陽,占領荊州,這裡主要依據的是《三國演義》。
「劉備」對諸葛亮的建議半推半就,主要顧慮是「劉表」與自己是所謂的「劉氏同宗」,怕壞了劉備「仁義」的名聲;可就在這時,襄陽城中一番大亂,隨後一員大將帶領數十人打開城門,意欲迎接「劉備」入襄陽。
可誰也沒想到,「仁義」的劉備竟然開始反悔,不僅放棄了襄陽還丟下了「叛變」的魏延;結果「魏延」十分尷尬,又不得不與荊州趕來的援兵「文聘」纏鬥在一起,結果也因寡不敵眾而逃走。
這是「魏延」在《三國演義》中第一次正式出場,其形象也是一心偏向「劉備」;原本「良臣擇主而事」也無可厚非,可魏延幫助劉備卻最終變成了「一頭熱」,還被「仁義」的劉備拋棄了一把。
事情並沒有到此結束,「赤壁之戰」後劉備進一步擴大勢力範圍,尤其是「關羽」在長沙城外與老將「黃忠」數次鏖戰;正在此時,長沙城門再一次被「魏延」打開。
這次諸葛亮沒有猶豫,長驅直入進駐「長沙」。
可誰也沒想到,攻取長沙的第一功臣「魏延」卻被五花大綁,諸葛亮說得好「此人腦後有反骨,日後必反!」這就要殺;好在劉備怕背上「忘恩負義」的罵名,及時攔阻了諸葛亮的屠刀,「魏延」這才保住了性命。
沒想到的事還不止一件,老將「黃忠」身為戰敗之人卻得到了「劉備」親自登門相請的待遇,與「主動獻媚」的魏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不僅如此,老黃忠還因為忠義被奉為「討虜將軍」,而屢建奇功的魏延卻僅僅是個「牙門將」的小頭領。
說到這裡,世人多替「魏延」鳴不平。
老黃忠因為「愚忠」與長沙太守,卻變成了「忠義無雙」的英雄;而兩次主動幫助劉備的魏延,卻因為兩次「背主投敵」變成了不義之人。
說魏延「熱臉貼上了冷屁股」也不為過,還險些命喪於諸葛亮之手;當然,所謂的「腦後有反骨」充分體現了諸葛亮對「魏延」的不信任,也從此埋下了蜀漢政權「將相不和」的重大隱患。
這裡還有一種說法,之所以諸葛亮要殺魏延,是因為他的名字有「曹魏綿延」之意;僅是因為名字就給人判死刑,顯得諸葛亮未免太過「小心眼」;按照這種說法,自己大哥在東吳,兄弟在曹魏,諸葛亮就應該引咎辭職了。
隨著劉備勢力越來越大,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從此成立了真正意義上的「蜀漢政權」;此時的老黃忠位列「五虎上將」,而「魏延」卻什麼都不是。
好在「五虎上將」迅速沒落,「魏延」總算熬出了頭,被劉備封為「漢中太守」;說起「漢中」乃是蜀漢的門戶所在,戰略意義極其重要,當時「張飛」尚在,甚至連張飛都覺得鎮守「漢中」的人非自己莫屬。
可劉備偏偏選中了「魏延」;按理說此舉足以體現出劉備還是很信任「魏延」的吧?
乍一看讓「魏延」鎮守漢中的確是劉備的信任表現,但仔細一看卻又不盡然,當時蜀漢貌似強悍,尚有猛將「張飛」等人;但實則蜀漢早已外強中乾,帳下除了「五虎上將」之外,再沒人有能力鎮守這麼重要的戰略要地。
「五虎」雖勇,但除了亡故的,尚在人間的已是年事已高;其二「張飛」多依仗勇武,征殺戰場綽綽有餘,但治理一方卻難以勝任。
說白了,當時的蜀漢其實已經無人可用,唯有「魏延」有勇有謀,鎮守漢中最為合適;這不能說是劉備信任「魏延」,而是局勢所逼而已。
尤其是「五虎上將」相繼隕落,蜀漢政權也達到了真正「無人可用」的地步,而此時的「魏延」就成了蜀漢軍中的一面大旗;隨著軍功的越來越多,「魏延」在蜀漢的地位也越來越高,甚至很多時候開始公然與「諸葛亮」產生分歧,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子午谷之計」。
且不說「子午谷之計」的可實施性如何,至少能看出「魏延」已不是當年任諸葛亮擺布的「降將」,而今早已成為蜀漢政權的重要人物;權高位重的「魏延」理所應當有自己的主見,卻觸碰了諸葛亮的底線,以至於諸葛亮臨終仍舊拋棄「魏延」,反將蜀軍大權交由親信「楊儀」。
很多人認為殺「魏延」的並非諸葛亮,而是與之水火不容的「楊儀」;其實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殺害「魏延」的主凶定是諸葛亮。
「近乎妖」的諸葛亮一生謹慎,每遇事必親自安排的井井有條;況且涉及蜀漢軍政大權,諸葛亮又怎麼會馬馬虎虎的安排一番,心甘情願的讓「魏延」和「楊儀」互相爭鬥,讓蜀軍自相殘殺?只有一個解釋,魏延和楊儀之爭也是諸葛亮早已安排好的;「楊儀」誅殺魏延後,回蜀見到劉禪才知道自己也沒有被重用,僅從這一點就可證明「諸葛亮」殺魏延早已計劃成熟。
諸葛亮這一招「借刀殺人」不僅害死了魏延,同樣也借劉禪之手除掉了另一個蜀漢大患——楊儀。
「魏延」兩次主動幫助劉備,卻被當成了「背主求榮」;既然魏延已經落下了這樣的名聲,即使後來如何努力,在諸葛亮眼中仍舊是個「必反之人」。
其實三國中諸如「魏延」的例子並不少見,就比如「劉備」,一樣遭遇了同樣的尷尬;劉備隨「公孫瓚」之時,派他到「平原」牽制袁紹、投奔「陶謙」又被派往小沛抵禦曹操、投奔曹操又派他去攻打袁術、投奔劉表同樣外派「新野」抵擋曹操。
雖然每個人都說劉備「仁義」,甚至十分親切的稱呼一聲「劉皇叔」,實則呢?說好聽點是劉備「並非池中物」,說直白點就是大家都防著他;究其根源,還不是和「魏延」一樣,因為沒有忠於某人,最終的結果是「只用不信」。
蜀國中最慘的武將,多次大敗曹魏軍隊,死後被人抹黑,還被誅三族
《三國演義》之中記載了無數大將,個個都是一代人傑,脫穎而出的將才。這些大將一般都有著區別於旁人的面部特徵,比如劉備就是手長過膝耳垂過肩,而關羽則是身高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張飛則是豹頭環眼,...
三國時期的魏延真的要造反嗎
讀過《三國演義》或者看過《三國演義》電視劇的人肯定都曉得這麼一位人物,蜀國大將——魏延,不是張飛,關羽哈。為什麼今天要說他呢,因為最近我,又重溫了一遍三國演義這部劇,我發現,魏延謀反的事必有蹊蹺,
真正的蜀國第一大將:不但被諸葛亮「坑」還被《三國演義》黑
三國時期建興十二年秋,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因病重垂危下令撤軍,在臨死之前諸葛亮密謀楊儀,姜維等人,諸葛亮告訴楊儀等他死之後大軍陸續撤回漢中,讓魏延斷後掩護大軍,如果魏延不聽將令的話就把魏延殺死。魏...
蜀漢五大中堅力量排名,魏延倒數第二,第一名當之無愧
三國風雲變幻,魏蜀吳三方鼎立。以曹魏發展最為迅猛,蜀漢次之。值得一提的,是蜀漢的發展歷史,從之前的勢單力薄,到之後的鼎立一方,形勢極其猛烈。蜀漢的發展離不開那些中流砥柱的名將。五大中流砥柱名將中...
劉備手下第一軍事奇才,才能遠勝關羽張飛馬超,諸葛亮卻這樣對他
三國的那段精彩的歷史,為我們呈現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在三國前期出彩的武將舉不勝舉,可是到了後期出名的將領就不太多了,蜀漢到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地步。在諸葛亮執政期間,蜀國有一個大...
劉備帳下統軍能力最強的五大名將,趙雲遺憾落榜
說起劉備帳下的名將,大家第一時間會想到五虎上將,即:關張趙黃馬。的確,這五位可謂各有所長,但趙雲的長處不在於統兵,而在於做保衛首長的工作。縱觀劉備政權,統兵能力比較強的將領,僅有五位。
《小劉說三國》魏延真的必須死嗎?
大家都知道,小說三國演義里,蜀漢名將魏延的形象不是很好,一開始要投靠劉備的時候,就被諸葛亮說成忘恩負義,腦後有「反骨」,就是天生的叛徒。後來魏延雖然為蜀漢南征北戰,但是始終得不到信任。在諸葛亮...
我是魏延,我沒有反骨,我為自己代言!
三國歷史留下了很多疑案,子午谷奇謀就是其中爭議頗大的一個,它是由諸葛亮麾下的魏延提出來的,可惜沒有被採納,成為眾多諸葛粉的遺憾,如果當初諸葛亮採納了這個計謀,指不定諸葛亮就不用六出祁山了,早就把...
此人為劉備征戰一生,卻沒當選蜀漢五虎將,死後還被夷三族!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有一些遺憾與後悔,一次錯誤的判斷可能會決定人的一生。而古時候,國家軍政管理者一次錯誤的決定,可能會影響歷史。我們所熟知的蜀漢丞相諸葛亮,一生算盡天時地利,而他也有做錯...
劉備麾下兩大猛將,絲毫不弱於張飛、趙雲,結果都被小說給黑了
一直看著《三國演義》里的五虎上將表演,真的有點倦了,其實劉備麾下真的不止五虎上將,至少有兩人,能力不遜於五虎上將;但是卻都被《三國演義》給黑了,來看看這兩人是誰吧。
三國蜀漢排名第二的大將,不是張飛,卻被夷滅三族,三國第一悲將
雖然在三國蜀漢歷史上,最出名莫過於「五虎大將」,分別是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然後卻有一位雄才大略的武將,在蜀漢政權里,實際上已經成為排名第二的大將,他就是征西大將軍魏延。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真能打敗司馬懿?
三國時期建興十二年秋,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因病重垂危下令撤軍,在臨死之前諸葛亮密謀楊儀,姜維等人,諸葛亮告訴楊儀等他死之後大軍陸續撤回漢中,讓魏延斷後掩護大軍,如果魏延不聽將令的話就把魏延殺死。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