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喪失了統一三國的機會,致使歷史的進程整整推遲了40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之後,三大政權的關係是錯綜複雜的。

本來北方的曹魏政權很難一口氣就吃掉另外兩個政權,但是江南的孫權突然給了北方的曹魏政權一個天大的機會,這就是荊州失守和關羽被殺。

這一事件中,本來曹魏政權完全可以把握好這次機會一舉端掉吳國。

但是當時曹魏的皇帝曹丕書生氣太重,他錯過了這次機會,使三國的歷史推遲了整整40年。

一、荊州失守之後,劉備必須奪回這片土地

公元219年,劉備取得了漢中大戰的勝利。

在這一勝利的刺激下,坐鎮荊州的關羽在沒有得到劉備許可的情況下,調集荊州地區的主力部隊進攻曹魏的襄樊地區。

雖然關羽連續擊敗了幾路曹軍,但是他也給自己埋下了覆滅的隱患。

在自己軍隊軍糧不足的情況下,關羽擅自調動了孫權管轄區的糧庫。

這一舉動徹底激怒了孫權,孫權答應與曹操聯合。

結果關羽被曹操的援軍死死的拖住,而孫權趁機占領了荊州地區。

最後關羽遭到了夾擊,關羽本人也兵敗被殺。

荊州的失守和關羽的被殺,對劉備集團的打擊很大。

關羽是劉備集團中唯一可以獨當一面的大將,在今後的軍事行動中,劉備還要對關羽賦予重任。

大別山現在關羽被殺,這就造成了劉備集團再也沒有那種可以獨立作戰的大將。

更要命的就是荊州地區的失守,根據諸葛亮的戰略計劃,劉備集團需要占領荊州和西川。

然後兩路共同夾擊中原,但是現在荊州失守,依靠西川的一路軍隊已經不肯能拿下中原。

所以對於劉備來說,他無論如何也要奪回荊州。

當時劉備的總兵力只剩下了9萬多人,為了完成這次軍事行動,劉備集結了6萬精銳。

國內幾乎剩下的都是二流部隊,這讓後期的諸葛亮很被動。

還有一個情況也是十分無奈的,那就是黃忠和關羽的先後去世。

劉備率兵出征時,他身邊沒有一個靠譜的文官或者武將。

但那6萬軍隊卻是實實在在的,這給孫權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江南的軍隊擅長水戰這是一個事實,在平原地區作戰,真不是曹魏軍隊和蜀漢軍隊的對手。

二、曹丕書生意氣耽誤了絕佳的機會

面對劉備大軍壓境,孫權雖然在軍隊數量上占據優勢,但是戰鬥力不行。

面對劉備的大軍,孫權在派出軍隊抵禦的同時,也向曹魏派出了使臣。

孫權此時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中原曹丕的態度。

此時孫權希望曹丕能夠幫自己一把,即使曹丕不能出兵,也極力使其保持中立態度。

面對孫權的求和,曹丕認為可以保持中立。

其實曹丕所謂的中立也很複雜,曹丕的意思是劉備勝,則攻孫權;孫權勝,則攻劉備。

但對於曹丕的態度,劉曄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劉曄認為:「現在劉備與孫權勢如水火,根本沒有和談的可能。

現在應該趁著劉備進攻孫權的機會,應該夾擊孫權。

這樣孫權集團肯定會土崩瓦解,到時候劉備這一支力量也難以長久。

客觀的說,當時劉曄的建議是非常正確的。

但是曹丕處於自己的考慮,拒絕了劉曄的建議。

結果劉備被東吳將領陸遜擊敗以後,曹丕在匆忙之際命令軍隊進攻東吳。

結果孫權早有準備,曹魏的軍隊沒有得到任何的便宜。

曹丕這個皇帝繼承了他父親曹操的文學功底和政治才能,但沒有繼承軍事才能。

曹丕在治國和文學上的成就很大,但是在軍事上卻一塌糊塗。

曹丕當時握著一把的好牌,但是最後卻打出了一手爛牌。

沒有趁劉備和孫權火拚之際,滅掉孫權這是一個大遺憾。

而在此之後,曹丕更是選錯了對手。

那種兩敗俱傷的情況幾乎沒有出現,陸遜在沒有付出多少傷亡的情況下擊敗了劉備。

此時孫權的總兵力還有10多萬,曹丕進攻孫權註定不會有任何結果。

三、錯誤的進攻孫權,給了劉備喘息的機會

夷陵之戰中,劉備的6萬大軍全軍覆沒,劉備帶著幾百個人狼狽撤退。

這回可以說賠光了老本,西川的軍隊只剩下了3萬餘人。

當時曹丕最明智的選擇應該是進攻大敗虧輸的劉備,而不是乘勝追擊的孫權。

孫權當時的總兵力仍在15萬以上,在擊敗劉備以後,孫權沒有趁機追擊劉備,而是就地防禦可能會趁火打劫的曹丕。

結果曹丕進攻江南的行動沒有得到任何的便宜,而劉備反而利用這個寶貴的喘息之機恢復元氣。

截止兩年以後劉備駕崩時,雖然蜀漢政權的國力仍然是最弱的,但是也已經基本走出了失敗的陰影。

此時曹丕再選擇對西川地區用兵很難成功,客觀的說,曹丕是一個文學家和政治家,但是軍事戰略的敏感度嚴重不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備竭盡全力攻打東吳 竟非為關羽報仇

公元221年,已經晉升為皇帝的劉備親自率領大軍進攻吳國,起初蜀漢軍進展非常順利。但是在夷陵之戰中,東吳軍以逸待勞大敗劉備,蜀漢軍隊潰不成軍幾乎全殲。此戰不經使蜀漢政權奪取荊州再無可能,並且是蜀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