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能暗度陳倉,諸葛亮北伐卻一事無成,他比韓信差在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歷史上,諸葛亮五伐中原,未建寸功。

而劉邦用韓信的計策,一舉拿下了三秦地區。

這就留下一個爭議:既然韓信可以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為什麼諸葛亮卻不採納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其實在我看,即便魏延順利通過了子午谷,也絕對無法取得韓信一樣的戰績。

首先,劉邦得人心民心,蜀漢缺乏號召力。

劉邦之所以可以快速平定三秦,後世歷史學家的觀點,大多著眼於戰鬥力對比。

但都忽略了劉邦得人心得民心。

劉邦當年先入咸陽,於秦皇宮殿財富秋毫無犯,對秦王子嬰禮遇有加,與秦國百姓約法三章,這些舉動讓他深得民心。

秦國上下,本來就期望劉邦可以入主秦地。

反觀項羽,火燒阿房宮,在秦國大肆搜掠。

加上此前又坑殺秦兵,秦國百姓對他恨之入骨。

所以當劉邦的軍隊進攻三秦,秦國不論是百姓還是士兵,都沒有心思替項羽賣命。

反觀三國時期,諸葛亮北伐的時候,政治版圖已經穩固。

如果是昭烈皇帝劉備,那還是很有號召力的。

但是換上諸葛亮,就明顯差了一大截,更何況身後還有一個以昏庸著稱的劉禪。

而此時的魏國,哪還有一人想匡復漢室?論政權的吸引力,恐怕蜀漢還不如曹魏。

劉邦

第二,韓信面對的是一盤散沙,而曹魏是鐵板一塊。


楚漢爭霸那個年代,天下的格局類似於春秋戰國。

項羽是霸主,但在實際身份上,大家同為諸侯。

項羽把秦國的原有地區,分給了秦國的三個降將: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

項羽此舉的目,自然是想把劉邦封死在漢中。

但是這些諸侯國互不隸屬,項羽也無法調動使用別人的軍隊。

這就給了劉邦機會,當韓信暗度陳倉,逐個擊破三秦的時候,項羽自己的力量鞭長莫及,旁邊的趙國魏國又不出兵增援,最終讓韓信一一擊破。

這與三國的局面完全不同。

曹魏是一個自上而下的帝國,由漢中前線到長安、洛陽、許都,一路都有中央直接控制的精兵強將。

魏延區區一萬人馬,即便能打出子午谷,占得長安,也立刻會被蜂擁而來的援軍所擊破。

韓信

第三,韓信面對的是老弱病殘,曹魏有的是精銳之師。


秦國士兵的戰鬥力原本很強,但是都被項羽坑殺殆盡。

楚漢爭霸時的諸侯軍隊中,真有戰鬥力的,也只有項羽和劉邦兩家。

三秦看似兵力強大,但實質上都是剛剛招募的老弱病殘,未經訓練,缺乏戰鬥力,在戰場上一觸即潰。

而曹魏陸軍,一直在吳蜀兩家之上。

當年漢中爭奪戰,黃忠斬殺了夏侯淵,其下的曹軍雖然失去了主帥,卻沒有喪失戰鬥力。

自發的組成小戰鬥集團,逐次後撤。

蜀軍的優勢在於山地作戰,出了漢中,在曹軍面前,討不到什麼便宜。

諸葛亮

最後,韓信是軍事天才,諸葛強項不在軍略。


近年來,多數人已經不再迷信諸葛了。

但對其軍事能力的評價,在我看來又有些矯枉過正。

諸葛亮固然不像三國演義中那般神機妙算,但在三國後期,他的軍事才能至少可以算是中等偏上。

但是光靠這中等偏上,是遠遠不夠的。

到了諸葛亮北伐的時候,魏蜀兩家國力差距實在太大。

靠中規中矩的常規戰,蜀國不可能打敗實力強大的曹魏。

只能期待打出幾場如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似的軍事奇蹟,才有可能實現以弱勝強。

而不論諸葛亮還是魏延,都絕對沒有這個本事。

諸葛亮的強項在於治國和政治,論軍事才能,肯定不如韓信。

但諸葛亮之所以不採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也是出於對現實情況的理智判斷。

而魏延則太過軍事浪漫主義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被世人高估的名將,夢三國魏延的真實實力

在後三國時期,蜀漢的魏延,曹魏的張頜,東吳的丁奉都是三國間碩果僅存的百戰宿將,其中丁奉的結局最好,以功高位重之身安享餘年,善終於家中,張頜為司馬懿所忌,中伏而亡,雖死猶榮,唯有魏延,在諸葛亮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