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綿竹關帝廟品茗祈福弈棋閒坐,感受忠義仁勇的關羽文化積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據《綿竹縣誌》載:「關帝廟在綿竹縣城南門外(今城區糧站麵粉廠,現遷至劍南老街)。

明天啟七年(1627),戶部郎中、陝西關南兵備道、鄉賢劉字揚等建修。

乾隆六年知縣安洪德增修。

道光五年知縣謝玉珩增修。

道光二十四年知縣武來雨倡修拜殿。

咸豐八年,關聖入中祀,改稱武廟,建立宮牆。

圖註:關羽像

民國三年11月20日奉到大總統申令:關岳合祀典禮。

民國四年(1915)縣知事曾焜改修宮牆。

殿內正位左奉關壯穆侯,右奉岳忠武王。

均南向。

兩序奉歷代忠武將士張飛、王浚、韓擒虎、李靖、蘇定方、郭子儀、曹彬、韓世忠、旭烈兀、徐達、馮勝、戚繼光,東位西向。

趙雲、謝玄、賀若弼、尉遲敬德、李光弼、王彥章、狄青、劉錡、郭侃、常遇春、藍玉、周遇吉,西位東向,均北上。

歲以春秋分節氣後第一戊日,由駐該地文武高職各一人,親詣敬祭。

地方官紳、學校教員、學生之嫻禮者選充,各軍、警及兼職文官行禮儀節,均與京師同。

圖註:綿竹關帝廟

從一千四百多年前的陳、隋之際當陽玉泉山建關羽祠開始,關廟的香火就連綿不絕。

這期間經歷了多次的王朝更替,政權改換,但關羽的地位不僅絲毫未受影響;反而是祠廟越建越多,規模也越來越大。

從東北邊陲,到西南邊關,從青藏高原,到東海之濱,凡有人民居住的地方,無不建有關羽的祠廟;上到帝王,下至百姓,凡有祭掃的活動,總少不了關羽,真是「中原有地皆修祀,故土無人不薦香」。

不僅在中原,就是在海外,關羽的祠廟也是香火鼎盛。

正如一幅關廟楹聯所說的:

儒稱聖,釋稱佛,道稱天真,三教盡皈依,拭瞻廟貌長新,無人不肅然起敬;

漢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歷朝加尊號,別是神功卓著,真可謂盪乎難名。

圖註:劉關張

就是在21世紀的今天,儘管人們不再尊關羽為神為聖為帝,但千百年來形成的關羽文化積澱,依然有著不可替易的魅力。

對關羽的崇拜並未因時代鼎革和市場經濟的發展而歸於沉寂,相反,關羽文化借著新的媒體更加發揚光大。

因為21世紀人們可以不要關帝,但21世紀的人們不能不要忠義仁勇。

美國漢學家、芝加哥大學人類學博士焦大衛先生說得好:「我尊敬你們的這一位大神,他應該得到所有人的尊敬。

他的仁義智勇,直到現在仍有意義。

仁就是愛心,義就是信譽,智就是文化,勇就是不怕困難。

上帝的子民如果都像你們的關公一樣,我們的世界就會變得更加美好。

圖註:桃園結義

關羽最初追隨劉備,幾乎沒有官職,只是劉備身邊一個侍衛而已,因為那時劉備本身也一無所有。

在劉備因鎮壓黃巾起義軍做了平原相後,關羽才和張飛一道,被任命為「別部司馬」,統領部曲(軍隊編制,後多指私兵),「別部司馬」的職位,應當很低,一般的官制詞典都查不出來。

漢獻帝建安四年(199),劉備、關羽、張飛隨曹操去許都,劉備被拜為左將軍,關羽也被任命為中郎將(官職名,比將軍低),其間曾暫行過下都太守的職務。

建安五年(200),曹操東征徐州,劉備敗逃,關羽為保護劉備的妻室,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隨曹操去許都,拜為偏將軍。

當年因斬顏良解白馬之圍有功,被表封為「漢壽亭侯」。

「亭侯」,作為漢代爵名,地位不高,即食祿於亭的列侯。

《後漢書》的《百官志》說,列侯「以賞有功,功大者食縣,小者食鄉、亭」,可見只相當於今日的鄉鎮長之類。

建安十四年(209),劉備封關羽為蕩寇將軍、襄陽太守。

圖註:關帝廟

建安二十四年(219),已在成都進位漢中王的劉備,拜遠在荊襄鎮守重地的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位列五虎上將的頭名。

前將軍的職位,在東漢時已不常設,據《後漢書/百官志》的說法,只是在四種相當於公位的將軍之下,才設有前後左右將軍,俸祿也不過是是二千石的職位,這是關羽一生所得到的最高職。

這年的十二月,關羽就在臨沮(今遠安)遇害。

關羽得到的最早的封諡是斬了這位將軍的腦袋的對手孫權給的。

孫權這位碧眼紫須的吳主,殺了劉備的忠臣義弟,把頭送給了曹丞相,自己就給關羽封了一個「忠義侯」。

不知他是出於對劉備的誠心譏刺,還是出於對關羽的衷心讚美,不過這個諡號倒還是很適合關羽。

在蜀漢的景耀三年(260),這時關羽已去世四十一年了。

劉備的兒子,人稱「阿斗」的後主劉禪,追諡功臣良將,關羽又被封為「壯繆(穆)侯」,同時受封諡的還有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龐統等人,只是蜀漢大勢已去。

圖註:關帝廟

在此後的幾百年時間裡,關羽都默默無聞。

只是在時人誇讚勇將時,「稱萬人無敵」的關羽時才被提及一下,以作為那些勇將們的一個很好的「參照」。

唐代的帝王由於熱衷僧道,建寺築觀,所以關羽在唐玄宗李隆基的開元十九年(731),他們開始建武廟。

唐代武廟的主神是太公望(即呂望、俗稱姜太公),所以叫「太公尚父廟,以留侯張良等名將」十人為配享,在仲春和仲秋的上戊日祭祀,祭品、器樂的規格都同祭孔廟相等。

十哲是右邊的張良、田穰苴、孫武、吳起、樂毅;左邊是白起、韓信、諸葛亮、李靖、李勛」。

這時,還沒有關羽的份。

唐肅宗(李亨)的上元元年(760),追封太公望武成王,跟文宣王孔子的規格齊平,祭祀的規格也是一樣。

圖註:關羽像

但是文宣王有十哲,還有七十二弟子,武成王卻是孤家寡人,在場面上沒法跟文宣王相比。

所以到了唐德宗的建中三年(782),採納了禮儀使顏真卿的意見。

這位書法比政績更有名的禮儀使給皇帝上了一道奏章,說是武廟的配享,人數太少,宜用諸侯之數。

皇帝便下詔書,讓史館來考定,終於湊足了64人的數額,古代的許多良將像范蠡、孫臏、廉頗以及衛青、霍去病等都被列為其中。

三國時的關、張還有周瑜、鄧艾等人,也側身其間。

關羽雖然跟周瑜、鄧艾他們站在一起有些彆扭,不太舒服,但好歹成為配享者之一,這是關羽在唐代的官方祀典中正式登台亮相。

後唐長興三年(932),國子監博士蔡同文上奏朝廷,說是在上戊日祭武廟時,范蠡等六十四人,面前並無點酒菜,請求各設一豆一爵把享。

原來包括關羽在內的「四壁諸英賢」只能幹瞪眼看別人吃喝,卻沒自己的份兒。

虧得蔡博士這一奏,關羽等人的飲食才不至成問題。

這也從另一側面反映了關羽在當時的地位。

圖註:關帝廟

關羽真正走紅是從宋代開始的。

北宋中葉以後。

在佛道二教把關羽納入自身神系的影響下,朝廷才開始注意到這個騎赤兔馬、掄青龍偃月刀的紅臉漢子,發現利用他可以讓臣民們更好地來效忠自己,於是,救封開始了。

宋徽宗第一個發現了關羽。

這位在政治上極其昏庸而在藝術上又極具天才的道君皇帝,憑著他藝術上的敏感,看出生前有勇力又十分講義氣忠心的三國名將關羽,實在是大可好好利用的工具。

自稱是上帝元子太霄帝君降世,讓朝臣稱自己為教主「道君皇帝」的趙佶,在崇寧元年(1102),追封關羽為「忠惠公」,使關羽由侯爵進位為公爵。

第二年,這位篤信道教的皇帝,在聽取了道土張繼先關於關羽在解州與蚩尤作戰的神話之後,便以「教主道君」的身份,封關羽作一個「崇寧真君」。

這雖然算不上一個正式的封贈,但它卻使關羽正式在道教取得了合法地位,對於關羽日後的進一步走紅,卻是很關鍵的。

圖註:關羽像

大觀二年(1108),還是這位皇帝,再次提拔關羽,讓他進位於「昭烈武安王」;宣和五年(1123),此時,金兵南下侵宋疆土,百姓深受異族入侵之害的時候,這位仍在醉生夢死的皇帝,又改封關羽為「義勇武安王」,這也是他最後一次封諡關羽這位蜀漢的前將軍了。

因為再過去三年.他便跟自己的兒子欽宗趙桓一塊被金人捉去。

短短的二十一年之內,徽宗四次追封關羽,由侯而公,由公而君,由君而王,升遷的速度之快,真有點令人咋舌。

建炎二年(1128)高宗又封諡關羽為「壯穆義勇王」。

趙構如此急切地追封關羽,可能最初的本意是要借重關羽的義勇,來鼓舞一下士氣。

《荊門志》曾載有僅餘兩句的誥詞:「肆摧奸鬼之鋒,大救黎元(百姓)之溺。

」可見封諡關羽,確有此意。

圖註:關帝廟

在南宋的幾個皇帝中,孝宗還稱得上較有作為的一個。

淳熙十四年(1187)十一月,孝宗加封關羽為「英濟王」,全稱是「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皇帝的詔書對關羽褒獎有加:「生立大節與天地並傳,歿為神明亘古今而不朽,荊門軍(相當於州)當陽縣顯烈沖壯繆侯義勇武安王,名著史冊,功存生民,一方以依,千載如在。

凡在待於水旱雨賜之際,若或見薰蒿棲愴之間,英烈言言可畏,而仰廟貌奕奕,雖遠益新,受啟王封,仍加美號。

豈特顯爾神?威德之盛,亦慰爾幫父老之情。

尚祈靈聰,服方休顯,可特封此壯穆義勇武安英濟王。

據《宋史·禮志八》,太祖建隆三年(962)詔修武成王廟,從祖的將領一仍舊貫,開除了曾活埋過降卒的秦武安君白起。

但到了徽宗宣和五年,又把白起請了回來,一向難封的李廣也被封為「懷柔伯」,關羽連升二級,進位忠惠公、武安王。

於是關羽從武成王廟裡獨立出來,第一次堂堂正正地坐在屬於自己的廟堂之中。

由於宋代皇帝的多次封諡,關廟在全國到處建立重修,使得關羽的地位大大提高,一個全國性的信仰網絡已基本形成。

關羽在元代,仍然十分走紅,他的地位沒有受到朝廷更替的影響。

不僅封了神,晉了爵,祠廟也繼續修建,修建者有官員、有百姓,也有道士等。

圖註:關羽像

明神宗萬曆十年(1582)關羽初封諡為「協天大帝」,萬曆十八年(1590)又封關羽為「協天護國忠義帝」;萬曆二十三年(1595),應道士張通元的請求,關羽的爵位晉升為帝,賜廟額為「英烈」。

到了萬曆四十二年(1614)十月十日,又加封關羽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

關羽夫人被封為九靈懿德武肅英皇后,長子關平為竭忠王,次子關興為顯忠王,為關羽扛大刀的周倉為成為威靈惠勇公。

由於皇帝的褒封,朝廷的提倡,關羽的聲名在明代已是如日中天,「不論海內外,足跡至與不至,無不仰公之烈。

蓋自今日,雖男婦老幼,有識無識,無不拜關公之像,畏公之靈,而知公之為正直,儼然如在宇宙之間」(李贄語)

關羽在明代的封號可以說已經夠熱鬧的了,地位超過了一般人、鬼神,也超過了孔子,能夠與人間帝王平起平坐,但比起清朝來,又差了許多。

清朝對對關羽的褒封崇拜,可以說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其地位不僅僅是跟人間帝王平起平坐了,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對關羽的封號竟然多達二十四字,成了「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詡贊宣德忠義神武關聖大帝」,字數比從唐到清「大行皇帝」(初死的皇帝)稱號還要多。

《清史稿》卷八十四的《禮三》曾經對清代歷朝的封贈有一個概括的記載:

圖註:關帝廟

關聖帝君:清初都盛京(瀋陽市、清留都)建廟地載門外,賜額「義高千古」。

世祖(愛新覺羅福臨)入關,復建廟地安門外,歲以五月十三致祭。

順治九年(1653)敕封「忠義神武關聖大帝」。

雍正三年(1725)追封三代公爵,曾祖曰「光昭」,祖曰「裕昌」,父曰「成忠」,供後殿。

增春秋三祭,後殿以在長官屆日質明(待天亮),大臣朝服入廟左門,升階就拜位,上香,行三跪九拜禮,三獻(祭拜時三次獻酒),不飲,福受胙祭。

後殿二跪六拜。

十一年,增當陽博士一人,奉冢祀。

乾隆三十三年(1768)以壯繆厚諡未符定論,更命「神勇」,加號「靈祐」。

殿及大門易綠瓦為黃。

四十一年(1776),詔言:「關帝力扶炎漢,志節凜然,陳壽撰《志》,多存私見,正史存諡,猶寓譏評。

何由傳信?今方錄《四庫書》,改曰「忠義」、武英殿利此旨傳來,用彰大公。

「嘉慶十八年(1813),以林清擾禁城,靈顯翊衛,命皇子報祀如儀,加封「仁勇」。

道光中,加「威顯」。

咸豐二年(1852)加「護國」;明年,加「保民」。

於是躋列中祀,行禮三跪九拜,樂六奏,舞八佾(行列,八佾,天子之舞),如帝王廟儀。

……追封三代王爵,祭品視崇聖祠。

圖註:關羽像

一個平凡而普遍的歷史人物關羽,生前雖然也曾轟轟烈烈,威震華夏,引起過世人的注意。

他所建的功業,他所獲得的榮譽,相對於許多先賢甚至許多同輩來說,卻並不是特別的突出,像他這樣坐鎮一方能稱萬人之敵的大臣隨手就可開列一個名單來。

可是,那些人為什麼死後大多名聲不顯,或者湮沒無聞,羽卻喧傳後世,屢加封贈由神而聖而帝以至登峰造極呢?靠機緣,也取決於自身。

佛道的封神尊帝,朝廷的一封再封,雖各有企圖,別具用心,但共同相中的,是關羽的「資兼文武,志存忠義」。

圖註:關羽像

正如明人李永常《洪熙修廟記》所說的「夫士窮見節儀,世亂識忠臣」。

當漢末擾攘之日,人心搖晃之秋,有能竭忠義,抗大節,審逆順,明去就,撥漢火於灰冷,輔正主於孤弱,挺然特立於千百載之上者,其惟公之偉欽。

」所以,在古人看,忠臣良將固然比比皆是,但能夠集忠、義、勇、壯於一身的人卻是鮮見。

正是這些品質,特別是「忠義」,使關羽脫穎而出。

忠與義,它本身的內涵雖然在不同的時代會有略異的意義,但是,它的基本意義卻是較穩定的。

元人陳獻《至正飾廟記》說:「事君致身謂之忠,擇主輔正謂之義」。

朝廷看中的,正是這一種品質。

所以佛道需要這樣的人鬼神,皇上需要這樣的忠義士,百姓也需要這樣的英雄將軍,關羽正好在這一點上,得到了普遍的認可,是值得探討的一種文化現象。

(劉世榮/整理;圖片來自網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美髯公關羽是如何一步步從人到神,由神到聖

關羽是歷史上真實的人物,也成為歷史上傳說的人物,而且傳說之神,影響之大,超過了歷史上任何真實的人物。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山西省解縣常平村寶池裡人。關羽關羽的生平,在三國志中已有記載,人們最深...

關羽是如何從戰將走上神壇的?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神威能奮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鏡,春秋義薄雲。的確,關羽自始至終都不失一個英雄的本色。關羽,字雲長,河東解良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

關公作為財神的來歷

關公被封為財神,來源於民間人們對財富的理解。大家一提到關羽就想到忠義無雙,知名度遠超劉備、張飛,另一方面關羽死後,被歷代皇帝不斷加封。此外,作為山西人,關羽還是晉商文化的代言人,成為經商供奉的標配。

中國歷史簡話:這些人要是把頭銜念出來嚇懵你

最近很火的美劇《權力的遊戲》主角之一的丹妮莉絲·坦格利安每次出場介紹自己時都會亮出各種頭銜「彌林女王,安達爾人、洛伊拿人和先民的女王,大草原的卡麗熙,解放者,七大王國的統治者,多斯拉克草海的主...

咱們的關二爺關羽,一生到底有多少封號

關羽可以說是在現在人們的心目中已然成神,一些買賣人拜關羽,一些江湖人士也拜關羽,拜的就是「忠義千秋」。從歷朝歷代也是相當崇拜關羽,不管皇帝們還是百姓們出於什麼理由,關羽的形象慢慢的延續至今,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