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得天下論功封賞,誰第一,誰第二,和你想像的一樣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中國人有一種通病,或者說情節,當你有成就以後,甭管是升官發財,還是其他的什麼榮華富貴,都喜歡讓更多人的人知道,請客吃飯,有錢的散財,有權的散官。
所謂的「封妻蔭子,惠及親朋」。
稱帝後的劉邦自然也不能例外。
劉邦此時作為全天下最大的人,兼具最富有和最有權的人,一方面要表示-對我忠心、有重要貢獻的人進行論功封賞,一方面要表現出帝王唯我獨尊的霸氣。
在和項羽決戰之前,劉邦面對項羽是一直打敗仗的。
劉邦想要韓信和彭越一起會師攻打項羽,倆人都稱病不來,不得已聽從張良的建議,提前封了韓信和彭越為王。
當然,這是非正式的冊封。
正式的冊封是在公元前201年,也就是劉邦登基的第二年。
在封賞之前,劉邦和臣公探討他得天下的原因,發表了著名的論斷「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就是說劉邦得天下靠張良的計謀,蕭何的補給,韓信的攻伐,也就是「漢初三傑」。
韓信的作用毋庸置疑,作為軍事統帥,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到在垓下全殲楚軍,幾乎沒有敗績。
張良作為智囊,給劉邦提出了寶貴的計謀,鴻門宴,燒棧道,撫韓信,滅項羽,都是張良對形勢的正確判斷。
蕭何作為活著的百科全書,負責戶籍糧餉,留守關中,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
劉邦作為國家元首,他論功封賞,怎麼定這些功臣的順序呢?我覺得,劉邦在論功封賞的時候,把這些功臣劃分成了三類人:出謀劃策的謀臣,如張良、陳平;領兵作戰的將才,如曹參,周勃,韓信,樊噲等;兵馬糧草的後勤,蕭何。
而排位的優先級應該是將才 > 謀臣 >
後勤。
軍功大,爵位高,這是毋庸置疑的。
劉邦在位12年,因功封了七個異姓王,143個侯爵,元功18人。
七個異姓王是最早分封的,是基於大局的需要。
但是,異姓王的權利很大,容易造成諸侯割據的反叛局面,所以都被劉邦以各種理由或貶活殺了。
關於異姓王的問題,可看上文《劉邦贈免死金牌,封王,沒想到造成了漢王朝持續百年的災難》。
劉邦在繼位後的第二年,大肆的分封功臣,侯級別封賞完畢。
第一梯隊的元功十八人,就像現在的10大元帥,劉邦是和群臣在一個晚宴上議定的。
對於首功,也就是功勞簿第一人,就像是10大元帥之首。
當時群臣之間議論紛紛,很多人都說,曹參身經百戰,立功最多,也有人說應該是蕭何第一。
劉邦最後聽從了關內侯鄂千秋的建議,定的是蕭何第一,曹參第二。
為什麼呢,曹參的功勞都是攻城略地的功勞,是一時的;而蕭何呢,由於前期劉邦面對項羽,都是打敗,死傷無數,人員流失嚴重,都是蕭何從關中調兵,補給前線,從關中水陸運糧,從不斷絕,數次保住關中的根據地,這些都是前線打勝仗的根基,自然蕭何第一,這是鄂千秋的進言。
漢初三傑,張良和韓信並不是劉邦最初的親信,而蕭何是在沛縣的時候就跟隨劉邦起兵了。
韓信因為有人上告謀反,失寵被貶。
張良沒有立過戰功,在秦漢時期,戰功是非常重要的。
作為親信的蕭何自然成為了元功十八人的榜首。
關於元功十八人的排位順序有很多的版本。
在唐代司馬貞的《史記索隱》中這樣排序:蕭何第一,曹參二,張敖三,周勃四,樊噲五,酈商六,奚涓七,夏侯嬰八,灌嬰九,傅寬十,靳歙十一,王陵十二,陳武十三,王吸十四,薛歐十五,周昌十六,丁復十七,蠱逢十八。
這是最常見的排序,並沒有韓信,因為韓信後來被高后殺了,也因為沒有韓信,所以很多學者認為這個排序是被呂后改過的。
當然,這些排序都是根據戰功排列的,而陳平和張良都是出謀劃策的謀臣,沒有戰功,位置在更後面。
在顧炎武的《日知錄》中的《高帝功臣表》中陳平列第47,張良列第62。
所以,為劉邦打天下論功封賞的,第一是蕭何,第二是曹參,和你想像的一樣嗎?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點讚、收藏或留言。
了解更多歷史,歡迎關注夫子日記頭條號。
向古人學習謀略之西漢蕭何
輔佐劉邦君臨天下的良臣謀士很多,但稱得上居功至偉的,唯有蕭何。劉邦評價蕭何,說他能「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所以,即使疊遭險厄,劉邦也始終不會陷入絕境。後世也因此把蕭何冠為「漢初三傑...
劉邦vs項羽手下大將誰的陣容強大?
劉邦手下大將排名 劉邦手下大將誰最厲害?劉邦手下大將分三類:運籌帷幄型、後勤保障、前線指揮型,所以劉邦自己說:治國不如蕭何、出謀策劃不如張良、帶兵打仗不如韓信,但由於他能夠有效使用這三個「人傑」...
難怪劉邦能當上皇帝,原來他的出身地這麼好
相傳有一算命先生路經一縣城,戰戰兢兢的不敢走了。人們不解問起源由,他回答「此地怎麼滿大街都是王侯將相」這就是後來的沛縣。大家都知道漢高祖劉邦就出生於沛縣,由小小泗水亭亭長發展成一代帝王,與他的...
「漢初三傑」之中誰的功勞最大?誰最完美?誰的結局最慘?
楚漢爭霸,劉邦戰勝項羽之後曾大宴群臣說自己能取得天下的原因是善於用人,而項羽有范增卻不信任和重用,原本韓信、陳平、彭越、英布都是項羽的手下,最後卻都投靠了劉邦。原因就是項羽表面仁厚愛人,實則妒...
張良為何被世人稱之為千古第一「謀聖」,原因有三
張良(約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潁川城父人,秦末漢初傑出的謀士、大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所謂「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指的就是張良。張良被譽為「謀聖」,他的名字成了...
說說「不倒翁」張良的政治智慧!
張良與蕭何、韓信並稱「漢初三傑」。蕭何作為劉邦的幕僚長,雖位列第一功臣,卻曾被劉邦猜疑,被捕下獄,險些治罪;韓信雖功高無二,略不世出,但素為劉邦猜忌,最終未能逃脫被誅殺、夷三族的厄運;唯有「漢初...
看看項羽與劉邦的跟班老鄉,就知道誰的領導力最強?
兩人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項羽與劉邦經過將近四年左右的楚漢戰爭,以項羽烏江自刎而告終。項羽與劉邦的楚漢戰爭就好比中國的解放戰爭一樣,都是四年左右。所以說這也是一場敵我雙方實力差不離的持久戰。而項...
比較漢朝謀士張良與陳平誰的本事更大?
秦末漢初,英雄輩出,武有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霸王、用兵如神的兵仙韓信,文有決勝千里的張良、智計百出的陳平等等,英雄豪傑數不勝數,都在那段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璀璨的一頁,這裡小編就和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安邦定...
韓信,衛青,霍去病誰才是西漢第一名將
西漢時期,名將輩出,有如天上繁星,數不勝數,韓信、周勃、曹參、彭越、樊噲、周亞夫、李廣、衛青、霍去病等等,都是一代名將,大都身經百戰,戰功赫赫。但是,如果要論排名,第一則非韓信莫屬。
漢高祖 劉邦 為什麼能成功君臨天下?
生於戰國時期魏國豐邑中陽里,父母為劉太公和劉媼,劉邦有兩位哥哥、一位姐姐和一個弟弟(《史記》記載:大哥劉伯。二哥劉仲,漢朝建立後改名劉喜。四弟劉交。)劉邦為老三,故名字為季,人稱劉季。 公元前2...
開國功臣被他幾乎屠盡,卻因為一份遺囑讓自己子孫江山穩固數百年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展、以及...
劉邦為何要殺功臣 異姓王竟無一倖免?
劉邦和朱元璋是歷史上最著名的愛殺功臣的皇帝,兩人都出生布衣,與他們出生入死並幫助他們打下江上的功臣,在登上皇位之後的劉邦和朱元璋卻把這些「兄弟」功臣給殺了?劉邦殺了哪些功臣?韓信、彭越、英布等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