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為何被世人稱之為千古第一「謀聖」,原因有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張良(約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潁川城父人,秦末漢初傑出的謀士、大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

所謂「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指的就是張良。

張良被譽為「謀聖」,他的名字成了智慧的代名詞,與文聖孔丘、武聖關羽、詩聖杜甫等人一起並列為中國古代的14位聖人。

在千載歷史中,張良的身上充斥這種種神秘色彩,在群雄並起的戰亂時代,謀士也是比比皆是,為何張良就被世人稱之為「謀聖」,後代多位君主都稱自己的能臣為「吾之子房」,其魅力所在不言而喻。

有這三條足以說出張良其人謀略超人!當之無愧的千古第一謀臣!

其一:拾履得書 傳說張良智慧來自神助

有一日,張良來到下邳的一座橋上遊玩。

經過一位身著粗布衣衫的白髮老人面前時,老人故意把鞋子丟到橋下,吩咐張良:「小子,下去把我的鞋撿上來!」聞聽此言,張良很氣憤,但見老人年紀比較大,就忍氣吞聲地到橋下把鞋子撿了上來。

老人又得寸進尺地說:「給我把鞋穿上!」張良強壓怒火,跪在地上為老人穿上了鞋。

穿好鞋後老人笑著離去,但走了一里多地後,老人又返回對張良說:「你這小子有培養前途!5天後,你還來這裡見我。

5天後的一大早,張良依約來到橋上,誰知老人早已到了。

老人滿臉怒色說:「年輕人和老年人相約,怎麼能遲到呢?回去!5天後再來!」

又過了5天,張良雞鳴之時就前去赴約,但還是遲到了,老人又讓他5天後再來!第三次,張良半夜就出發,終於趕在了老人的前面。

張良的真誠經受住了老人一連串考驗,老人高興地說:「這樣做才對!」然後拿出一本書說:「你把這本書讀透了,就可以為帝王之師!」說完飄然而去。

天亮後,張良發現老人送的書竟然是他夢寐以求的《太公兵法》,傳說此書是西周姜子牙所著。

得到《太公兵法》後,張良手不釋卷,果然成為智謀奇才。

其二:明修棧道 暗度陳倉 鴻門脫險 下邑奇謀 畫箸阻封

投奔劉邦後,張良輔佐劉邦,出謀劃策,屢建奇功:燒棧道瞞項羽,修棧道渡陳倉,屢次麻痹項羽,為劉邦的軍事行動遮掩;楚漢戰爭轉折關頭,明確提出拉攏英布、聯絡彭越、倚重韓信、共同抗楚的計謀;有意與項羽的叔父項伯交友,以財物賄賂項伯,通過項伯緩解劉邦和項羽的矛盾,從容斡旋於「鴻門宴」,使劉邦免遭殺身之禍;鴻溝議和後,諫議劉邦乘項羽依約退兵之機追擊楚軍,勿使縱虎歸山。

在劉邦彭城之戰失敗後在,又是張良匠心獨運,為劉邦想出了一個利用矛盾、聯兵破楚的策略。

派舌辯名臣隋何前往九江,策反九江王英布;接著又遣使聯絡彭越;同時,再委派韓信率兵北擊燕、趙等地,發展壯大漢軍力量,迂迴包抄楚軍。

接著漢三年(公元前204年)冬,楚軍兵圍漢王於滎陽,雙方久戰不決。

劉邦差點聽信酈食其分封策略,險誤大事!幸好張良及時回來,在於劉邦吃飯時伸手拿起酒桌上的一雙筷子,連比帶劃地講了起來:「第一,往昔商湯、周武王伐夏桀殷紂後封其後代,是基於完全可以控制,然而如今陛下能控制項羽並於必要時致其死地嗎?第二,昔日周武王克殷後,殺了商紂王得到了他的頭顱,如今陛下能得到項羽的頭顱嗎?第四,武王散錢發粟是用敵國之積蓄,現漢王軍需無著,哪裡還有能力救濟飢貧呢?第五,把兵車改為乘車,倒置兵器以示不用,今陛下鏖戰正急,怎能效法呢?第六,現今激戰不休,怎能偃武修文呢?第七,如果把土地都分封給六國後人,則將士謀臣各歸其主,無人隨劉邦爭奪天下。

第八,楚軍強大,六國軟弱必然屈服,怎麼能向陛下稱臣呢?」。

張良的分析,真是字字珠璣,精妙至極,且切中要害。

他看到古今時移勢異,因而得出絕不能照抄照搬「古聖先賢」之法的結論。

不能不承認,張良是一位洞察秋毫的謀略家和富有遠見的政治家。

其三:兔死狗烹 明哲保身

漢朝建立後,劉邦封包括韓信、張良、蕭何在內的7個異姓功臣為侯,委以重任。

但過了沒幾年,劉邦就不再信任這些昔日的功臣,找機會將這些人罷官奪爵,開國功臣們幾乎都沒有什麼好結局。

不過,與眾不同的是,「漢初三傑」之中,韓信以謀反罪名被殺,還誅滅其三族;蕭何也被治罪下獄,惟有留侯張良一生平平安安。

有道是「伴君如伴虎」,劉邦的疑心極大,張良陪伴皇帝左右還能夠自保,這確實是一大奇蹟!張良為什麼能夠在危機重重的宮廷鬥爭中得以善始善終, 在他功成名就之後,和其他人截然不同的是,張良這位功勳卓著的開國元老卻激流勇退,稱病不上朝,過起了閉門謝客的隱居生活。

在封侯之初,張良便向劉邦表示,從此以後想學習「辟穀」、「輕身」之術,拋棄人間世事,不食人間煙火,以求修道成仙。

此後,張良便藉口體弱多病,逐漸從官場中抽身,不再過問政事。


歷代君王在創業打江山的時候,正是用人之際,他會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人才在此時會得到尊重和重視,君王可以和臣下一道同甘苦共患難去打天下。

然而,一旦功成名就之後,君主們卻不能和功臣們一同分享勝利的成果去坐天下了,他便會懷疑昔日的功臣「功高蓋主」,怕功臣會威脅他的王位,「卸磨殺驢」是必然的。

歷史上開國功臣大多數結局都很悲慘,善始善終者能有幾人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華夏第一謀聖,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項羽恃強凌弱,自立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統轄梁、楚九郡,他「計功割地」,分封了18位諸侯王。並違背楚懷王「誰先攻入關中,誰就做關中王」的約定,把劉邦分封到偏僻荒涼的巴蜀,稱為漢王...

說說「不倒翁」張良的政治智慧!

張良與蕭何、韓信並稱「漢初三傑」。蕭何作為劉邦的幕僚長,雖位列第一功臣,卻曾被劉邦猜疑,被捕下獄,險些治罪;韓信雖功高無二,略不世出,但素為劉邦猜忌,最終未能逃脫被誅殺、夷三族的厄運;唯有「漢初...

名人……張良

張良(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漢族,潁川城父人,秦末漢初傑出的謀士、大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張良的祖父、父親等先輩在韓國的首都陽翟任過五代韓王之相。曾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

向古人學習謀略之西漢張良

在「漢初三傑」里,張良大概是最富傳奇色彩的大謀略家了。他出身不凡,其祖及父五世皆為韓相,可謂名門望族之後。而且,他膽識驚人,為了復韓,曾指派刺客去錐殺秦始皇。這在其他謀臣里,是很罕見的。不同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