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術之窮鬼翻身比狼凶!流氓無產者劉邦!成功後為什麼殺功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劉邦開創了三個第一:
1. 第一個平民皇帝。
2. 第一個統一中原並世襲數代的皇帝。
3. 第一個完成中央集權並世襲數代的皇帝。
本來,秦始皇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中原的帝王,千古一帝啊,但是,秦始皇革命尚未成功就死翹翹了,胡亥繼承秦始皇的意志,卻把國家弄沒了;是劉邦繼承了秦始皇的偉大意志,接過了秦始皇的火種並發揚光大;這就要問了,在劉邦、項羽與胡亥三人之間,為什麼選擇了劉邦?
五個字:流氓無產者
【為什麼不選擇項羽?】因為出身於貴族;項羽實行分封制,其實是倒退與復辟,既然是倒退,為什麼項羽要實行分封制呢?項羽本身是貴族,項羽的八千子弟兵都是貴族子弟,你還指望他們反對分封制嗎?!
【為什麼歷史不選擇胡亥?】皇二代出身,只知道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的'革命精神'和'光榮傳統',不懂得變通,結果呢,將革命走到了極端,就如紅色高棉,胡亥'革命'太徹底,連自己的兄弟姐妹都殺,結果自毀長城,挖了自己的牆角
【為什麼選擇劉邦?】 因為是流氓無產者,這有兩個含義
第一 是無產者;劉邦的父母連名字都沒有,劉邦的幾個兄弟也以劉大、劉二之類的排名為稱呼。
劉邦自己就叫做劉老三(劉季),只不過當了皇帝之後,才改名為劉邦;要知道,是不是有地位的人,是否有名字就是一個標誌;劉邦的父親是個小生意人,也是個農民,相對於貴族來說,是個無產者; 因為是無產者 ,所以劉邦做事決不手軟(心狠手辣是無產者的特點)
第二 是流氓;劉邦和朱元璋雖然都出身平民,但都不務正業,都不是老實巴交的真正農民,都見了點「世面」,也都有點無賴與豪氣,非如此又怎能出來撈世界?事實上,李自成和張獻忠何嘗不是如此?
劉邦是流氓無產者,具有典型的小農思維與小市民思維。
做事不擇手段,而且也有手段;這就可以解釋【陳勝吳廣失敗的原因】:陳勝吳廣只是無產者,但不是流氓,做事不擇手段,但沒有手段。
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秦始皇統一中國但只傳一代的原因】:手段不夠,取天下之後不懂得馬上轉型;正因為劉邦是個流氓無產者,做事靈活機動,所以,能做成秦始皇朝思暮想而不可得的事業(子子孫孫傳之萬世,劉邦儘管只傳了幾十代,但是畢竟強於秦始皇的兩代啊)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在中華帝國幾千年的歷史上,周而復始地上演著這齣鬧劇。
整個歷史陷入一個怪圈,無論你如何掙扎,終究不能走出循環,由於每朝每代都發生了此類事情(區別在於烹狗方法),一個從創業到成功的公司還少不了股權爭奪股東傾軋,何況一個從無到有的國家。
因此,這不應該是某個皇帝的個人素質問題,而是一個結構性問題與制度安排,是長久集權的必經之路。
劉邦要坐穩皇位,必須解決兩類性質的六個問題
一 ,制度轉型與制度建設問題,共三個,從天子到皇帝,從霸王到皇帝,從打天下到坐天下;
前兩個轉型(從天子到皇帝,從霸王到皇帝)是劉邦特有的,第三個轉型(從打天下到坐天下)是所有的皇帝都要面對的;
秦隋兩朝的滅亡本質上是轉型失敗,建國之後,應該是休養生息,但是楊光與胡亥都進行大型的基礎建設,動用國家力量搞大型工程;雖然澤被後世,但是卻是用軍隊與整個社會對抗;
可能皇帝自己也不明白制度建設(制度本身應該順應社會,制度建設是社會力量推動的),他們的行為只不過是在追求皇權穩定的下的本能反應。
二,皇權與生俱來的原罪問題,也是三個:皇權不合法,繼承人問題,別人有樣學樣。
很多人,尤其是歷史學家,過於將殺功臣集中在權謀層面,也就是原罪層面,其實這個眼光太局限,真正的重點應該是制度轉型。
高帝五年,漢初劉邦稱帝,有封王封侯者百餘人,這些漢初功臣中,大家熟知的有蕭何、張良、韓信、彭越、英布、曹參、陳平、灌嬰、周勃、樊噲等人。
其中,韓信、彭越、英布被誅,恰巧三人都是異姓諸侯王。
而漢高祖劉邦誅殺的功臣,大多是異姓諸侯王(還有陳豨)。
王的地位高於侯。
有一個問題,漢初功臣那麼多,有哪些人該被封王?難道是僅以軍功論?蕭何、張良不提,曹參攻下兩國、一百二十二縣,戰功僅次於韓信 ,分封時地位低於彭越、英布等人,這是為何?
原因在於蕭何、張良、曹參他們的嫡系身份,劉邦沒有封他們為王的必要。
而分封其他諸侯王,卻是迫於無奈。
彭越、英布、張耳、臧荼這些人原非劉邦陣營人物,有幾人本來就是原先項羽分封的十九國諸侯中的一員。
劉邦與項羽爭霸最終得勝,實在仰仗於與他們的連橫合作。
韓信雖可稱是劉邦嫡系,但在韓信攻略齊地後,成為僅次於項羽、劉邦的第三大勢力。
在楚漢相持的形勢下,韓信的立場左右著戰爭的結局,齊、楚之立更是他以手中兵權要挾劉邦的結果(勝項羽後,劉邦馬上收回韓信的兵權)。
盜匪劫掠之後,參與者都要分一杯羹,這是常理。
軍功階層或王或侯,也是歷朝歷代馬上得天下後的必然秩序。
這些異姓諸侯王都立於劉邦稱帝之前,分封只是對既成事實的承認。
當時,劉邦僅是漢王,尚屬於項羽式的霸王,與其他諸王尚「亡上下之分」。
異姓諸王有權置丞相以下所有官吏,自為法令而「不用漢法」、「自拊循其民「。
即使後來劉邦稱帝,誅殺異姓諸侯王,卻又另立一批同姓諸侯王,與諸侯王」共天下「的局面也沒有多少改變。
王畿與東方諸侯國的分立,這種郡國並行制,實在是西周封建的翻版。
(漢初,漢室直接控制的地域也只有關中、漢中、巴蜀、河北、淮北、江漢等地,這種局面一直維持到景帝時期。
平定」七國之亂「後,形勢才開始扭轉。
)
異姓王難以把控,林立於東方的局面對劉邦十分不利,甚至使他不敢都洛陽。
定都長安,正如張良所說,是出於」阻三面而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的目的,而後再找機會剪除異己。
而另一方面,異姓王也未必能安分守己,滿足於分贓結果,而一人謀叛,則牽動全局,人人自危。
事實上,諸王被誅,每人都有謀反的舉動。
威脅到皇權,又哪有善終的道理,必定是場你死我活的較量。
劉邦得天下論功封賞,誰第一,誰第二,和你想像的一樣嗎?
中國人有一種通病,或者說情節,當你有成就以後,甭管是升官發財,還是其他的什麼榮華富貴,都喜歡讓更多人的人知道,請客吃飯,有錢的散財,有權的散官。所謂的「封妻蔭子,惠及親朋」。稱帝後的劉邦自然也不...
開國功臣被他幾乎屠盡,卻因為一份遺囑讓自己子孫江山穩固數百年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展、以及...
漢高祖 劉邦 為什麼能成功君臨天下?
生於戰國時期魏國豐邑中陽里,父母為劉太公和劉媼,劉邦有兩位哥哥、一位姐姐和一個弟弟(《史記》記載:大哥劉伯。二哥劉仲,漢朝建立後改名劉喜。四弟劉交。)劉邦為老三,故名字為季,人稱劉季。 公元前2...
劉邦為何要殺功臣 異姓王竟無一倖免?
劉邦和朱元璋是歷史上最著名的愛殺功臣的皇帝,兩人都出生布衣,與他們出生入死並幫助他們打下江上的功臣,在登上皇位之後的劉邦和朱元璋卻把這些「兄弟」功臣給殺了?劉邦殺了哪些功臣?韓信、彭越、英布等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