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享太廟:武侯祠功臣塑像背後的蜀漢政治搏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成長

前不久,出差去了成都,藉此機會重遊了成都武侯祠。

前一次來武侯祠已經是十餘年前,彼時年少,學識淺薄,又多浮躁,草草遊覽,只覺置身三國情景之中之壯闊,卻並未觸發些許思考。

比如,當時只知武侯祠是「先主武侯同閟宮」,即武侯祠是漢昭烈帝劉備與武鄉侯諸葛亮的合祀之祠,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後來翻看書本,逐漸知曉,此地原本僅為劉備墓惠陵,與諸葛亮並無干係。

只是在蜀漢亡後百餘年的南北朝時期,諸葛亮祠堂被遷至此處,而後千年,因諸葛亮的名聲遠遠蓋過劉備,君臣易位、反客為主,劉備墓被悄然改換成了武侯祠。

再讀書,更有新的發現,乃至於顛覆舊有的認知。

原以為,諸葛亮鞠躬盡瘁,蜀漢上下齊心,一副君臣和睦的政治圖景。

實際上,後主劉禪對諸葛亮的輔政早生不滿,在其在世時不便發作,而隨著諸葛亮建興十二年的故去,劉禪開始了「報復」,其手段就是禁止民間祭祀諸葛亮,並拒絕為諸葛亮立廟建祠。

俗話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對諸葛亮這樣名震海內的股肱重臣,劉禪卻如此冷漠處之,自然激起了朝野的不解。

官府不讓搞,老百姓就在路邊搞私人祭拜,連諫官都認為不如順水推舟在成都為諸葛亮立廟,但劉禪始終不從。

直到景耀六年(263)春,劉禪才在習隆、向充等人的懇切進言下准許為諸葛亮在沔陽立廟,即今漢中勉縣武侯祠。

此時距諸葛亮去世已經二十九年了,距離蜀漢滅亡也不過幾個月光景。

那座武侯祠落成迎來的第一批參觀者,就是伐蜀的魏國主帥鍾會。

所以,雖天下武侯祠林立,若論正牌,漢中武侯祠為蜀漢皇帝詔命所建,當為尊,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成都武侯祠名頭最響,鶴立雞群。

成都武侯祠,我個人總結有兩大看點,一是遍布祠內各處的牌匾楹聯,他們均為後世歷代文人墨客、達官顯貴所題寫,皆蘊含豐富的歷史文化典故,值得人反覆咂摸。

比如這對最著名的「攻心聯」:

另一大看點是武侯祠中的三國人物塑像,它們背後的玄機,是這篇文章想要與諸位分享的內容。

昭烈帝廟,供奉的自然是蜀漢開國皇帝、昭烈帝劉備。

早年,昭烈帝廟側有後主劉禪的祠廟,北宋慶曆年間,主修昭烈帝廟之人是名大儒,認為劉禪是失國昏君,不配享受祭祀,將它移出了祠廟。

劉備殿及劉備

如此,劉備正殿就有點寂寥,其兩名庶子劉永、劉理在歷史上才智平平,劉理後來還受了西晉官職,亦無資格入廟,因此陪伴劉備的只有他的孫子、北地王劉諶。

此君在蜀亡時,先殺妻兒,然後自殺,以如此血腥的方式為蜀漢殉葬,成全了其節烈之名。

昭烈帝廟正殿東西各有一偏殿,配享的是他的兩大「結義兄弟」關羽和張飛,之所以打引號,是因為所謂「結義」只是演義戲說,但三人「恩若兄弟」卻是史有所載。

關羽這邊廂明顯比劉備要熱鬧一些,除了關羽本人南面而坐,而且經歷了歷代封神運動,已經被加冕了「帝冠」,在其兩側有陪侍者四人:關平、周倉、關興、趙累。

關羽

關平在演義中為關羽義子,正史中為關羽親子,與父俱死於臨沮。

關興在演義中繼承父親志向,在後來的南征北戰中屢立戰功,但正史中關興還未建功立業就早早去世了。

關羽家族結局非常悲慘,在蜀亡之後的成都之亂中慘遭龐德之子龐會滅門。

周倉則是後世小說家虛構的人物,完全不見於史冊。

從周倉黑面的形象到他與關羽鞍前馬後的關係,讓人很容易聯想到岳飛岳爺爺身邊的牛皋。

岳飛與關羽並列為中華武聖,興許後世之人認為關羽身邊也應有牛皋這樣的忠僕角色,以牛皋為原型塑造了周倉。

趙累在演義和史書上均為關羽部將,與關羽俱歿於臨沮,因此也是各地關帝廟中的常客。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演義中與趙累齊名的王甫,常見於各地關帝廟,卻獨不見於武侯祠,未詳其故。

張飛那邊廂,也有陪侍之人,即其子張苞和其孫張遵。

張苞與關興一樣,在歷史上少年夭折,演義中他的子承父業只是寄託了人們對將門之家的美好期許。

張遵在綿竹之戰抗擊鄧艾,力戰而死,因忠烈得以入祀。

實際上張飛還有另一子張紹,在蜀漢官至侍中、尚書僕射,於鄧艾兵臨城下時受後主之命出城獻降書,有損名節,故不入祀。

張飛

此外,昭烈帝廟東西兩側連廊還陳列有有二十八位蜀漢的文臣武將配享祭祀,名單如下:

西側:趙雲、孫乾、張翼、馬超、王平、姜維、黃忠、廖化、向寵、傅僉、馬忠、張嶷、張南、馮習

東側:龐統、簡雍、呂凱、傅肜、費禕、董和、鄧芝、陳震、蔣琬、董允、秦宓、楊洪、馬良、程畿

依人物服飾,西側為武將,東側為文臣,不過實質並不盡然,如西側的孫乾實為文臣,東側的傅肜實為武將,似應調換為宜。

蜀漢文臣武將,列之於《三國志》中人物頗多,除了享有單獨為傳的,更有不少是通過陳壽為楊戲《季漢輔臣贊》做注釋的方式簡要述之,可謂千頭萬緒,往往讓人看花了眼。

但是,若按照政治派系來劃分,則一目了然。

蜀漢政權內部,大略有四大政治派系:

1.北方派,劉備自北方諸郡所積攢的班底,隨劉備流浪各地,功勳卓著,關羽、張飛、趙雲即是代表。

2.荊州派,以世居或客居荊州的人士構成,在劉備主政荊州後逐漸歸附,成為劉備入蜀的主力和後來主導蜀漢政權的核心派系,代表者是諸葛亮和龐統。

3.東州派,東州並非地名,而是因劉焉父子主政益州後,由益州之東的三輔、南陽等地歸附而來的人士,他們原為劉焉父子效力,後歸順劉備,深受重用,代表人物為李嚴、法正。

4.益州派,即益州本土人士,此前長期受劉焉劉璋父子壓制,後受諸葛亮提拔,陸續有人進入蜀漢政權,於三國晚期成為影響政壇的強大力量。

根據四大派系,我們可以試著將二十八位配享文臣武將重新梳理:

北方派:趙雲、孫乾、簡雍

荊州派:龐統、馬良、黃忠、廖化、陳震、鄧芝、向寵、蔣琬、費禕、傅肜、傅僉、馮習、張南

東州派:董和、董允

益州派:程畿、張翼、秦宓、楊洪、呂凱、張嶷、馬忠

另馬超、姜維、王平為降將,不屬上述派系。

我們分別來分析,就能發現它們背後暗藏著蜀漢政治的洶湧暗潮。

北方派,有孫乾、簡雍而無糜竺,此三人為劉備早期外交三傑,糜竺更因身兼妻舅的身份,入蜀後待遇在諸葛亮之上。

糜竺未能入祀,顯然是因為其弟糜芳叛逃,受到了牽連。

簡雍

荊州派,人丁最旺,足以見得其在蜀漢的政治地位。

沙場殉國是為臣忠義的最直觀表達,因而在荊州派諸人中,龐統、馬良、向寵、傅肜、傅僉、馮習、張南均是亡於戰事,占比一半以上。

黃忠有斬殺夏侯淵之功,陳震、鄧芝是外交功勳,蔣琬、費禕是諸葛亮衣缽傳人,廖化是關羽舊部的唯一存世者,入選都無異議。

有馬良而無馬謖,蓋因馬謖失街亭之恨。

荊州派重要將領魏延缺席,也是因為在諸葛亮死後與楊儀爭權,違抗詔令,終至身敗名裂。

鄧芝、陳震

東州派,僅有董氏父子二人,且董氏父子並非嚴格意義上的東州派,而是被諸葛亮吸納進了荊州派的陣營,董和與諸葛亮同朝和睦,董允更是諸葛亮託付後事之臣。

東州派真正的五位大佬法正、李嚴、孟達、劉巴、許靖集體缺席,固然,他們均有名節上的缺失,如法正為人「睚眥必報」,李嚴「腹有鱗甲」,孟達叛國、劉巴辱罵張飛為「兵子」、許靖逾牆出逃,但真正的原因在於,在蜀漢激烈的政治博弈之中,東州派是失敗者,而且與諸葛亮為政見仇讎,在諸葛亮的地盤武侯祠內,又豈有他們的容身之地?

武侯祠講解員Mizuki對我說,來參觀的遊客中,經常提出的問題,就是為何沒有魏延和法正的塑像。

益州派七人中,程畿亡於夷陵之戰、張翼亡於成都之亂、張嶷亡於狄道之戰,皆為殉國者,秦宓為文士,呂凱有功於平南,馬忠出身行伍,做到了益州人在蜀漢的最高官職(平尚書事)。

大家比較陌生的是楊洪,此君為諸葛亮欽點擔任蜀郡太守、於非常時刻拱衛京畿的重臣。

劉備於永安病篤之時,毗鄰成都的漢嘉太守黃元叛亂,國中空虛,時諸葛亮不在成都,楊洪主政,果斷調遣兵馬平息叛亂,這功勞著實不小。

但楊洪既選,比他更早擔任巴郡太守的益州人士張裔卻落選,私以為有些不公平。

楊洪

昭烈帝廟配享文臣武將,在歷史上並非一成不變的。

據記載,原本武侯祠中文武塑像有法正、劉巴、許靖,甚至還有兩個不知道被誰塞進來查無此人的李彪、張虎,在清道光年間,川中大儒劉沅主持維修武侯祠將文臣武將塑像作了較大調整,撤去上述諸人,並新增諸多塑像,形成今日之規模。

配享皇帝廟宇者,除了生前功勳政績外,儒家標尺下的忠孝仁義也是重要的考量。

加上後廳設尊位的諸葛亮、諸葛瞻、諸葛尚祖孫三人,整個武侯祠/昭烈帝廟內的人物塑像達四十一人,也就是說,蜀漢有四十位臣子享受到配享先帝,與昭烈帝劉備共同接受後人祭祀的地位。

諸葛亮、諸葛瞻、諸葛尚

說到這裡,就有人問了,魏國那邊情況如何,又有哪些人配享曹操墓?

這些人選倒不用後人來操心了,因為在有魏一朝,魏帝前後五次下詔,圈定了配享太祖曹操廟庭的文武大臣人選,他們是:

大將軍夏侯惇、大司馬曹仁、車騎將軍程昱、大司馬曹真、大司馬曹休、征南將軍夏侯尚、太常桓階、司空陳群、太傅鍾繇、車騎將軍張郃、左將軍徐晃、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太尉華歆、司徒王朗、驃騎將軍曹洪、征西將軍夏侯淵、後將軍朱靈、後將軍文聘、執金吾臧霸、破虜將軍李典、立義將軍龐德、武猛校尉典韋、尚書令荀攸、太傅司馬懿、軍祭酒郭嘉。

計二十六人。

猛將許褚落選,可能因為畢竟只是個護衛隊長,與上述可以獨領一方軍隊的大將們不可同日而語,而典韋的入選可能因為是陣亡的緣故。

郭嘉直到魏末帝曹奐在位的景元三年才搭上末班車,也是因為生前品德有所缺失。

「五子良將」獨缺于禁,亦是因其兵敗投降,晚節不保。

不過據《三國志》載,曹丕派人把于禁當年跪地求饒的畫像畫在曹操墓里,以羞辱于禁,這也算是一種變相的「配享太廟」了吧。

當然,相信很多人都注意到了,曹操首席謀士荀彧不在此列,這固然與荀彧後來與曹操失和有關,但更重要的是,荀彧至死仍是漢臣身份,故而無法為魏帝追授。

配圖來源: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官網及官方微博


三國月旦評

關於三國的一切,但不止於三國

由《北京晚報》文化記者成長獨立運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備傳記

———說破英雄驚煞人蜀漢建立於221年,開基立國者是劉備。劉備志向高遠,才志卓越,百折不撓,艱苦奮戰4 0年建立蜀漢政權,可惜在位不足3年便病逝白帝城,只能含淚以託孤,遺憾多多。繼任者劉禪,在位...

蜀漢為什麼會過早滅亡?3點理由足以說明一切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在公元263年,司馬昭三路大軍伐蜀之後,短短2個月就讓蜀漢滅亡了,在我們心目中,蜀漢為正統,蜀漢的滅亡,無疑是我們心中難以接受的事實,對此,誰來為蜀漢滅亡負責,可以激起千層浪,...

劉禪投降司馬昭的如意算盤

公元263年,司馬昭處理好國內部問題,開始推進兼并蜀國的事業。幾萬大軍,兵分三路向蜀國開進。當蜀國內部還在投降與抵抗的問題猶豫不決的時候,鄧艾的隊伍已經兵臨成都城下。此刻的劉嬋,打開城門,投降魏...

白帝城託孤,劉備是否做了除掉諸葛亮的準備?

伯牙子期,知音難覓。在三國這個亂世之中,劉備和諸葛亮不僅是格式化的君臣關係,更是難得的一對知己。然而,在關羽大意失荊州後,劉備和諸葛亮的融洽關係出現了裂痕。在吃到夷陵之戰的苦果後,劉備在白帝城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