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投降司馬昭的如意算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公元263年,司馬昭處理好國內部問題,開始推進兼并蜀國的事業。
幾萬大軍,兵分三路向蜀國開進。
當蜀國內部還在投降與抵抗的問題猶豫不決的時候,鄧艾的隊伍已經兵臨成都城下。
此刻的劉嬋,打開城門,投降魏國。
令人不解的是,鄧艾明明只有兩千兵馬,以當時成都的軍事防備,完全可以守住,可為何偏偏不戰而降呢?仔細分析蜀國當時的內部環境與外部形勢就不難發現,投降是蜀國上下的唯一出路。
蜀漢國弱民窮,經不起戰爭的折騰
蜀國偏安一隅,土地、糧草、勞動力等資源嚴重短缺。
大量勞動力等資源嚴重短缺。
大量勞動力被調往前線,生產的短板制約軍事的壯大。
夷陵之戰後,國內民生凋敞,經過諸葛亮窮兵黷武,蜀國早已人困馬乏。
姜維上台後,繼續執行諸葛亮的北伐政策進一步消耗蜀國國力。
連同蜀國出差的吳國使者,看到蜀國的景象,就預言蜀國即將破產。
等到蜀國的虎狼之師到了家門口,蜀國只能束手就擒。
蜀國內部的投降已經成了主流
自從劉備入主益州,蜀漢政權就分為三個派系(荊州派、東州派、益州派)。
在組織上,一直都是荊州派第一,東州派第二,益州最後。
益州派在經濟上的貢獻最大,在上層建築方面卻受到排擠,荊州派作為外來集團卻長期把持朝綱。
幾大派系,早就希望魏國來解放他們。
當益州派控制朝廷,整個蜀國的對外政策就出現明顯的投降傾向。
主動投降,對蜀國統治階層最為有利
當魏軍兵臨城下的時候,擺在劉禪裡面的就三種選擇。
與魏國一決雌雄,抗戰到底。
看起來可歌可泣,最後不僅自己會以身殉國,連帶蜀國軍民跟著當「炮灰」。
以魏國的實力,兼并蜀國只是遲早的事。
逃亡東吳,寄人籬下。
到了東吳,劉禪也只能當賓客,何況兼并蜀國後的吳國隨時都會下吳國,到時還是會成為魏國的階下囚。
主動投降。
司馬昭兼并蜀國後,為了穩定局面,勢必籠絡人心。
對於主動投降的劉禪,司馬昭一定會優待。
他不僅要做給蜀國人看,他還要做秀給天下人看,更要秀給歷史看,他司馬昭是「明君,宅心仁厚,優待俘虜」。
蜀國君臣經過分析,認為司馬昭會機遇劉禪,投降才能利益最大化。
投降後的劉禪,果然受到司馬昭的厚待,不僅沒有被「為難」,而且因為樂不思蜀被封為安樂公,安享晚年。
劉禪,究竟是不是扶不起的阿斗?
「虎父無犬子」這句話,在劉備父子身上失效了。劉玄德半生流離打下來的蜀漢帝國,在他兒子劉禪手裡,愈發孱弱,以至於竟成三國中最先滅國的那個。千百年來,人們對蜀國有多深情,就對後主劉禪有多嫌棄。因為他...
諸葛亮真的不堪一擊嗎?臥龍諸葛的功與過
諸葛亮可以說是被《三國演義》嚴重神化的一個角色,但是諸葛亮的軍事能力真的那麼不堪一擊嗎?首先說《隆中對》。《隆中對》有一個致命漏洞,即荊州和聯盟東吳這兩者是不可能共存的,東吳對於荊州的渴望不亞於...
劉禪為什麼輕易地投降曹魏,逃亡不行嗎?
用堅毅不撥的精神,去忍受降臨在別人身上的災難,那是最容易不過的事。——毛姆在讀三國後期劉禪投降魏國大將鄧艾時,看到很多人慷慨激昂地發表著大義凜然的觀點,要求劉禪堅持抵抗,不能投降。要按古代天子死...
劉禪算不算得上是一個有能力的皇帝
劉禪是一個亡國之君,自古就被看成是一個無能君主的代表,成語「扶不起來的阿斗」說的就是他。還有一個成語與他有關,就是「樂不思蜀」,是說他到了魏都,因為司馬昭對他好,連自己的故國也不想了。不過現在有...
三國蜀漢政權最先滅亡的原因——內憂還是外患?
劉備歷盡滄桑艱難創立的蜀漢政權是在公元263年滅亡的,而東吳政權是在公元280年滅亡的。其實從歷史資料和文獻上來看,蜀漢政權相對東吳政權來說,地理條件更加閉塞險要和易守難攻,而且著名的政治家諸葛...
諸葛亮死後 劉禪為什麼要開城投降?
劉備以為關羽報仇為藉口,欲奪荊州,出兵攻打東吳,不料起兵前夜張飛被殺,屬下更是逃往東吳,這更加堅定劉備攻打東吳的決心。劉備戰敗逃至白帝城,次年劉備由於病情惡化在白帝城去世後,諸葛亮是一心輔佐劉禪...
三國里可以不知道諸葛亮,但你得認識這位!
在三國鼎立時期,蜀國有個謀士叫譙周,俗話說你可以不知道諸葛亮,但你不得不認識譙周。這話怎麼說呢?因為諸葛亮是蜀國建立的大功臣,在劉備託孤之後,對蜀國的大業也付出了很多,是忠臣的楷模,學習的榜樣。...
劉禪其實是一個宅心仁厚,耳根軟,實心腸,人卻不壞的小胖子而已
關於劉禪的評價,自古以來好壞都有,一直分為兩派:好的一派認為,劉禪比較隱忍,而且能夠韜光養晦,因為怕被諸葛亮幹掉。諸葛亮死後,馬上掌管大權,他一共在位四十二年,諸葛亮執政十一年,在諸葛亮死後,他...
蜀國真是譙周說亡了的?怎麼看譙周勸降?
作者:譙中友4月4日,今日頭條登出《600後裔祭拜》一文,說的是,清明節這天,來自全國各地的600後裔祭拜譙周,地點就在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區龍門街道辦譙家墳村。沒想的是,讀者在評論中一邊倒,幾乎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