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劉備生前採納了隆中對,卻並沒有真正重用諸葛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 | 江隱龍
從三顧茅廬後的《隆中對》,對孫權稱帝後的《中分天下盟》,兩篇作品中的戰略思想基本以劉備之死為分界線,貫穿了劉備集團前後半個多世紀的興衰史。
宋室南渡後,劉備的正統地位得到空前強化,躋身於「四大奇書」的《三國演義》更是將諸葛亮推上了神壇,劉備與諸葛亮之間的魚水之情也成為了千古君臣的楷模。
但是,劉備奉《隆中對》為「國策」的行為卻掩蓋了另一個事實:劉備生前對諸葛亮的信任與倚重事實上是被後人過度誇大了。
諸葛亮的核心地位其實直到劉備病逝、吳蜀聯盟重新達成才真正鞏固,也就是說,《隆中對》戰略奉行的時候,諸葛亮並沒有太多用武之地;而等諸葛亮真正掌權之時,《隆中對》戰略已經變成了《中分天下盟》戰略——雖然《中分天下盟》建立在諸葛亮對《隆中對》的修改之上,可以視為《隆中對》的一個「改良版」。
細論諸葛亮的功績,大致有以下幾方面:外交上和吳撫蠻、內政上明法任賢、軍政上治戎北伐。
可以看出,這些功績基本都是在劉備死後才逐漸達成的——在劉備生前,諸葛亮的兩大成就一是提出《隆中對》戰略,二是建立孫劉聯盟,但這二大成就均因關羽失荊州及劉備伐吳而夭折。
並非劉備生前諸葛亮不善謀也,實在是當時諸葛亮未受重用。
諸葛亮之所以在投靠劉備前期並未受重用,也在常理之中。
劉備戎馬半生,而諸葛亮初出茅廬,在沒有足夠的軍功之前,一紙《隆中對》也很難讓他立刻成為謀主;反而是劉備「與亮情好日密」,致使軍中元老關羽、張飛不悅,三人的矛盾也就此埋下伏筆。
赤壁之戰中,諸葛亮並未直接參與軍政,其功在於出使孫權建立孫劉聯盟,這是諸葛亮威望之始,卻又加深了關羽之妒。
王夫之在《讀通鑑論》中對此評價到:「昭烈之敗於長坂……羽不能有功,而功出於亮。
劉珂曰:『朝廷養兵三十年,而大功出於一儒生。
』羽於是以忌諸葛者忌(魯)肅,因之忌吳,而葛、魯之成謀,遂為之來裂而不可復收。
」
赤壁之戰後,劉備坐收荊州四郡,諸葛亮的職責依然只是「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也即是內政。
如果說《隆中對》與建立孫劉聯盟所展現的分別是諸葛亮的戰略眼光與外交手段,諸葛亮從事內政也是情有可原,那之後劉備對龐統與法正的態度就令人沉思了。
劉備平益州,選擇讓龐統隨行入蜀,後龐統死於雒縣之戰後才宣諸葛亮隨行;之後劉備執意東征,諸葛亮又嘆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由此可見劉備心中,對龐統、法正的任用與器重,至少是不亞於諸葛亮的,尤其是睚眥必報的法正,諸葛亮甚至因為其受劉備「雅愛」而對其無可奈何,以至於發出了「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的感嘆。
箇中委曲,民國時期歷史學家田餘慶曾有精闢論述:「在荊不得預入蜀之謀,在蜀不得參出峽之議。
」
也就是說,劉備之發跡,只取諸葛亮之《隆中對》,卻並未真正重用其人;而即使在外交內政方面,諸葛亮也一直受到關羽的掣肘,劉備的「魚水之喻」不能不說是有些水分。
然而,龐統、法正均早夭,劉備帳下三大謀士僅存諸葛亮一人。
劉備臨終之時關羽、張飛等蜀漢元老均已亡故,此時「召亮於成都,囑以後事」從主觀上未必是違心之舉,但從客觀上卻是唯一的選擇。
劉備之死的結果便是諸葛亮初步掌權。
此時荊州已失,國勢已破,諸葛亮當即放棄了《隆中對》戰略,並在孫權稱帝後承認其帝位、訂立了《中分天下盟》——屬於諸葛亮的時代,終於開始了。
其實作為劉備託孤大臣的不只有諸葛亮一人,還有劉璋舊臣李嚴。
不過無論是在蜀漢國內還是在孫權眼中,諸葛亮也已經是蜀漢事實上的無冕之王。
鄧芝出使孫吳時,孫權尚擔心「蜀主幼弱,國小勢逼」,而鄧芝的回答甚至根本沒有提及蜀主劉禪:
「吳、蜀二國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諸葛亮亦一時之傑也。
蜀有重險之固,吳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長。
共為唇齒,進可併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
大王今若委質於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內侍。
若不從命,則未辭伐叛,蜀必順流見可而進。
如此,江南之地非復大王之有也。
」
鄧芝將諸葛亮的「一時之傑」與孫權的「命世之英」並列,孫權的反應是什麼呢?孫權默然良久,說了一句「君言是也」。
自此之後,《中分天下盟》成為吳蜀兩國共同的戰略方案,直至蜀漢滅亡前夕。
諸葛亮以《隆中對》成名,但真正造就他的,卻是並未實現的《中分天下盟》。
《隆中對》見證了諸葛亮的出山,但真正見證他成為千古名相的,卻是《中分天下盟》。
這不得不說是頗具歷史滄桑感的黑色幽默。
諸葛亮為何對關羽見死不救?真相曝光
諸葛亮出山時為何選擇劉備?諸葛亮竭力北伐是否真的忠於漢室,還是存有「自取」之謀?關羽真的是大意失荊州嗎……種種分析,卸下了諸葛亮頭上的歷史光環。關羽孤軍北伐,攻打襄樊,是戰略上的嚴重失誤。稍懂三...
劉備擁有三大超級謀臣,五虎上將,為何不能一統三國
遙想當年,漢高祖劉邦出漢中,憑藉謀臣張良和大將韓信,奪了項羽的天下;而遭遇同樣情況的劉備,同時擁有三大超級謀臣,武將上將,為何不能一統三國呢?反而成為三國之中,最為短命的王朝,僅存44年。
三國的密碼,孫權劉備從未聯盟!司馬懿看透本質才滅吳國蜀國!
傳統觀點認為,孫劉聯合共同抗曹是三國時代最突出的政治特點。這種觀點其實太過籠統,從嚴格意義上講孫權和劉備之間從未真正結盟。從曹操征劉表飲馬長江到三國歸晉,在長達半個世紀時間裡,孫劉兩家之間爭鬥是...
你可知道,劉備與諸葛亮也有矛盾?三次險些打架
演義中,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猶如「魚水之情」的君臣,在歷史上留下佳話。但真實的歷史,兩人卻存在尖銳的矛盾,有幾次還險些爆發。第一次,在入川的問題上發生的矛盾赤壁之戰後,劉備奪得了荊州大部分郡城,...
擁有頂級戰略家的劉備集團為何迅速敗亡?外交實在太過拙劣
我們都知道,官渡之戰即將拉開帷幕時,劉備藉口要聯合黃巾殘黨、擾亂曹操後方去了汝南,脫離了袁紹。後來,曹操進攻汝南,劉備投奔荊州劉表。正是在這裡,發生了「髀肉之嘆」的故事,講的是劉表宴請劉備,劉備...
諸葛亮、五虎將那麼牛,為何蜀國先亡了
蜀漢政權,以劉備之德,孔明之智,五虎之勇,又有十萬大軍,加之漢室正統的身份和蜀道奇險的拱衛,被人們寄以無限厚望,卻在鄧艾的奇襲之下瞬間便轟然倒塌,並且先於東吳滅亡近二十年。人們不禁會問:蜀國即使...
劉備雖犯錯很多,但是只要此人不死,依舊能一統天下!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在混亂的三國時期,也是應了這句話。三足鼎立的魏蜀吳每一個都出了諸多的人才,各種能人層出不窮,每一個人或多或少的都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跡,而作為這三國的建立者,他們的一言一行,...
袁南生:魯肅比諸葛亮高明在哪裡?
[摘要]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國家利益;外交目標必須以國力為基礎,不能透支國力;該妥協時妥協是理性外交、成功外交的題中應有之義;對盟友不能一味遷就,該堅持的要堅持,該鬥爭的要鬥爭。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