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接到張郃吃敗仗的報告,不僅不處罰他,反而升他為「蕩寇將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劉備在建安十九年冬天占有益州,不僅引起了曹操的不安,也激怒了孫權。
孫權之所以憤怒,是由於四年前劉備曾經阻擋他由荊州進取益州,藉口劉璋是宗兄,替劉璋向孫權求情。
現在,劉備自己卻偷得了益州,顯然是以前有心欺騙了他孫權。
孫權忘記不了魯肅所描述的,劉備在長坂坡被曹操追擊了以後的窮無所歸,一副落魄樣子。
孫權更忘記不了,倘不是他情願冒險,派周瑜、程普溯江西上,對曹操孤注一擲,這劉備早就性命難保。
這劉備,保住了性命,又獲得南郡對岸的武陵郡孱陵縣,在該縣建築了公安城,居然又有了一個小小的局面,卻又乘著周瑜忙於對付在江陵的曹仁,突然收降了在湖南的四個郡。
如今,加上了益州,羽翼越來越豐滿,比他孫權的威望高。
孫權於憤怒之中,帶有嫉妒。
於是,派了魯肅帶三萬兵到今日的湖南,在益陽附近與關羽對壘。
劉備自己見到形勢不妙,親自率領了五萬兵,準備萬一翻瞼,就大幹一場。
幸虧魯肅深知孫、劉之宜合而不宜分,使得孫權和劉備達成了以中分荊州作為和平解決的辦法(這些,我在前面已經說過)。
曹操的對策,是先打張魯,占領漢中,再由漢中南下,打進益州,以泰山壓頂的氣勢消滅劉備。
張魯顯然不是曹操的對手。
曹操帶兵在建安二十年三月出發,經過陳倉(陝西寶雞)而並不南下,先向西走出散關,於五月間擊破在河池(徽縣)的氐人之王竇茂;涼州的造反者首領韓遂,由金城(蘭州)逃去了西平(青海西寧),被他的同夥殺了,把頭顱送給了曹操。
曹操這才轉過頭來,到漢中解決張魯。
漢中郡的名稱,早已被劉璋的爸爸劉焉,改為漢寧郡。
張魯也曾經被部下擁戴為「漢寧王」。
幸虧有一位功曹(科長)閻圃,苦勸他不可稱王;稱了王以後,便和漢朝政府永久不能妥協。
自稱為「師君」,可以;同時自稱為「漢寧太守」,也可以。
況且,早在劉焉之時,劉焉曾經向漢朝政府保薦他做了什麼「鎮民中郎將』。
閻圃認為,張魯不特在宗教的圈子裡.仍舊自稱為「師君」;在政治的圈子裡卻僅僅標出一個「鎮民中郎將,領漢寧太守」,已經很夠了。
張魯接受了閻圃的忠言。
因此,在曹操率領大軍來到了的時候,心裡一點不害怕。
他知道,本人既未自稱什麼「漢寧王」,而仍是漢朝的一個中郎將兼太守,曹操不能把他當作一個造反者來治罪。
而且,曹操一生以招降納叛為作風,也許會對他不僅不懲罰,反而升他的官。
因此,張魯一肚子裝滿了投降思想。
他的弟弟張衛,堅決反對。
張魯拗不過張衛的意思,就准許張衛姑且抵抗一下。
張衛選定了(陝西褒城縣西北的)陽平關,作為防禦陣地,沿著關的兩旁,造了十幾里長的小長槭,把各座山頭連在一起。
這一座小長城,張衛集中了幾萬兵士來守。
曹操來到,攻了三天,竟然攻它不下。
過了三天,張衛的小長城卻忽然入於曹軍之手。
是曹操用夜襲的方法把它攻破了的嗎?頗有可能。
這是《三國志》「魏」的部分,《武帝紀》中的說法。
郭頒在《魏晉世語》中說,曹操於攻了三天攻不下以後,本已決定撤退。
他的「西曹掾」郭諶,勸他堅持。
郭諶說:「部隊已經進入敵人境內如此之深,只能前進,不能後退。
一退便不可收拾。
進,頗有勝利的可能。
」曹操仍舊有點狐疑。
就在「西曹掾」郭諶進言的那一天的夜裡,《魏晉世語》繼續說,發生了兩件意外的事:一、有幾千隻麋鹿,走進了張衛的軍營,弄得陣容大亂;二、曹軍的前鋒部隊,走錯了路,走進了張衛的軍營里(在歷史上,敵對兩軍因迷路或大霧而走到了一起的情形,每每發生)。
曹軍的一個中級軍官高祚,想把自己的部隊集合起來,以免零零落落地在敵人營中被消滅,於是大擂其鼓,大吹其牛角製成的「號」。
這一來,竟然引起張衛大恐慌,以為曹軍有一大批人沖了進來。
結果,張衛投降。
《魏晉世語》的說法,與《魏名臣奏》之中的一篇董昭所上的表,頗能符合。
董昭說,曹操攻陽平關攻不下來,很灰心。
他叫夏侯惇和許褚,把上山仰攻的部隊撤回。
夏侯惇和許褚依令行事,撤回了部隊的大部分,卻有少數的前鋒這時候因為迷路而進入了張衛的軍營,把張衛的兵嚇跑。
曹操得到消息,就揮軍前進,占了陽平關。
又有一種說法,以為進言的人不是「西曹掾」郭諶,而是「主簿」劉嘩。
這一種說法,見於《三國志》「魏」的部分《劉曄傳》(「主簿」、相當於「秘書處處長」,在實權上小於「西曹掾」。
丞相官的最高的幕僚是「長史」,等於是」秘書長」,下面辦文書的,是「主簿」及其僚屬。
管行政的是東西兩曹,每曹有一個掾,不妨翻譯為為第一處處長與第二處處長)。
總而言之,陽平關是被曹操拿下來了。
張衛於投降以後,被曹操下令斬首。
張魯聽到張衛失利的消息,立刻就想出來投降。
閻圃勸他不可如此性急。
這個時候投降,一定披曹操看不起(當時的不成文習慣法是:不曾交鋒而早日投降的,免死;交鋒了以後,尤其是被圍城了以後,才投降的,就凶多吉少;至於,到了城破以後才投降,那就只有死路一條)。
張魯倘若立刻投降。
不至於像張衛那樣身首異處;然而,也不會得到什麼官爵。
閻圃建議給張魯:不妨逃入大巴山之中,依附山裡面的少數民族的領袖杜灌、朴胡等人,做成一種抗拒到底的姿態,然後派人向曹操談和平解決的條件。
張魯認為此計很妙,便依閻圃之計而行。
有人勸張魯,把堆積在漢寧郡郡治的財寶與糧食一齊燒光,以免被曹操占了便宜。
張魯不肯,反而貼上封條,靜候曹軍接收。
果然,這件事深得曹操嘉許。
曹操不等待張魯的代表來洽降,就先派使者迎接張魯。
張魯也就率領全家妻子兒女,出來叩頭。
使者奉了曹操的命令,以漢獻帝的名義,拜張魯為鎮南將軍,封為閬中侯,食邑一萬戶。
張魯的五個兒子與閻圃,也都被封為「列侯」。
曹操可算是僅僅打了三天加一個夜晚的仗,便獲得了漢寧郡一大片的地盤。
他把漢寧郡的名稱,恢復為漢中郡。
張魯的女兒,曹操聘了作媳婦,給兒子曹彭祖為妻。
於是,張魯又升高一格,成了曹操的親家。
張魯的這一個女兒,是否以前被張魯想嫁給馬超的那一個?我們無法查考。
我們僅僅曉得,《水經注》這部書里,說到漢水之南,有所謂「女郎山」,山上有「女郎冢」,山下有「女郎廟」,在女郎冢與女郎廟之間有「女郎道」。
這個「女郎」,所指的便是張魯之女、曹彭祖之妻。
《太平御覽》卷五百一十八,抄錄了一塊南鄭城的碑,碑文對張魯大捧特捧:「位尊上將,體極人臣,五子十室,榮並爵均,童年嬰稚,抱拜王人;命婚帝族,或尚或嬪。
」
曹操獲得了龐大的漢中郡,下令把它一分為三:除了核心部分仍叫做漢中郡以外,新設一個西城郡與一個上庸郡.西城郡以(城固之東的)安陽縣與(興安西北的)西城縣為主。
上庸郡以(白河縣東的)錫縣與(竹山東南的)上庸縣為主。
漢中郡與西城郡均設太守,上庸郡不設太守,只設都尉。
這三個郡必須有人總管軍事。
這個總管軍事的人,曹操選了夏侯淵。
在夏侯淵之下,曹操加派了張郃與杜襲。
夏侯淵是豫州沛國譙縣(安徽亳縣)的人氏,與曹操是小同鄉,從少年時代便在一起,交情極好(有人說他們二人,原是堂房兄弟;曹操的父親曹嵩,本姓夏侯。
這個說法,站不住,因為,曹家與夏侯家,在曹嵩以後曾經互為婚姻。
我個人的看法是:曹嵩雖不是宦官曹騰的親生子,卻極可能是曹騰的同胞兄弟之子)。
曹操年輕時候,在家鄉行為不端,犯了法,該坐牢。
夏侯淵把罪行供認是自己乾的,因此而代替曹操坐了牢。
不久,曹操卻也出了全力,使得地方官把他從牢里釋放出來。
這一件事,我在以前敘述「曹袁之爭」的時候,已經提到過。
曹操起兵,參加討伐董卓,以及對袁術、呂布等人作戰,夏侯淵一直跟隨曹操,先後做了曹操下面的「別部司馬」、騎都尉、陳留太守、潁川太守。
曹操打平了袁紹,夏侯淵的軍階升到「督軍校尉」,專管兗、豫、徐三個州的軍糧。
此後的幾年,他不斷地替曹操打仗,打平了不少的各地對曹操「叛變」或「造反」的人:泰山郡的昌稀,濟南郡的徐和,廬江郡的雷緒,太原郡的商曜,右扶風(郡)的隃糜縣與汧縣的氐人,安定郡的楊秋,終南山的劉雄,涼州的馬超、韓遂、宋建。
這些被夏侯淵擊潰或消滅的人,情況各不相同:昌豨與雷緒,是地方上的領袖,受了劉備的策動而起兵興漢討曹的。
徐和是黃巾小首領。
商曜是什麼樣子的人,無考。
楊秋,很像是馬超的朋友。
劉雄是地道的土匪,有人說他不叫做劉雄,而叫做「劉鳴雄」,鳴雄的意思,是喊叫起來像雄雞;這兩個字不是真名,而是「綽號」。
馬超、韓遂,毋庸介紹。
宋建,是割據了「枹罕」一帶三十幾年,自稱「河首平漢王」的一位土豪。
枹罕,在今天甘肅省導河縣。
夏侯淵消滅宋建,是在建安十九年。
次年,他帶了涼州的將士與諸侯諸王,到一處叫做「休亭」的小地方,與曹操的大軍會合,打平了張衛,收降了張魯。
曹操先後升他為「行都護將軍」、「征西將軍」,留他在漢中坐鎮,總管一切,自己回了鄴縣。
鄴縣屬於冀州魏郡,本是袁紹大本營的所在地。
曹操擊潰袁紹,消滅袁尚以後,漸漸把這個鄴縣作為自己大本營的所在地,對許縣不再重視。
建安十八年五月,他以漢獻帝的名義,封自己為魏公,劃魏郡及冀州的其他九郡,為魏國的領土。
這魏國與漢朝景帝以來,所有的諸侯國都不相同:魏國內部的行政,由魏公自己管,而不歸漢朝的朝廷管。
到了這一年(建安十八年)的十一月,曹操索性又在魏國的都城鄴縣,另設一個「魏國的朝廷」,有尚書令、侍中與六個卿。
他早就目無漢室。
漢朝自從漢高帝不許異姓為王以來,為「公」的只有一個王莽,這奸臣曾經逼了他的傀儡皇帝封他為「公」(安漢公)。
曹操在「自封」為魏公之時,已經「冒天下之大不韙」,不惜在歷史上與王莽並列了(「公」有兩種;有封邑的公,是諸侯;沒有封邑,而只是在朝廷中官位甚高的三公之公,不是諸侯,沒有封邑。
三公在周朝是司徒、司馬、司空,在漢朝初年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太師、太傅、太保,是「三孤」,比三公高)。
曹操這一次收降了張魯,并吞了漢中,不肯聽司馬懿的話,繼續向南,越過大巴山,打劉備,而匆匆忙忙留下了夏侯淵,便回到魏郡的鄴縣去,為的是什麼呢?
為的是:把自己再升一格,由魏公升為魏王,他叫華歆等人準備了一番,在建安二十一年五月準備完成,用漢獻帝的名義頒了一道詔書給他,說他「勤過(後)稷(大)禹,功侔伊(尹)周(公)」,不把他晉封為王,就不能夠「答神祗」、「慰萬民」。
司馬懿是司隸校尉部,河內郡、溫縣的人氏,這時候在曹操面前當「主簿」。
司馬懿認為,劉備用欺騙與武力勝了劉璋,蜀郡等地的人,心中不服。
劉備自己又親自帶兵去了荊州;向孫權爭奪江陵。
曹操倘若在這個時候進攻,劉備的部隊一定瓦解。
曹操回答司馬懿說:「人倘若不知足,便要吃苦。
我已經得了隴,難道還希望有蜀嗎?」
曹操的另一位主簿劉曄,也勸曹操立刻進兵取蜀。
曹操仍舊不聽(主簿的職位,相當於秘書處處長,而並非完全相同於秘書處處長。
主簿可以有兩個或更多,而今日的秘書處處長只能肓一個,其餘的只能稱為副處長)。
曹操把劉備的能力估計得不高(雖然當年曾經在許縣為了拉攏劉備,說劉備是英雄,除他本人以外的唯一的英雄)。
因此,曹操覺得留下了夏侯淵,加上張郃與杜襲,便足夠對付劉備。
杜襲是一個文人,出生在豫州潁川郡定陵縣,這時候在曹操下面當丞相府長史(秘書長)。
曹操給他以「駙馬都尉」的官銜,叫他主持漢中三郡的政務。
他待老百姓很寬厚。
有八萬多逃到了山里去的人聽他的話,從山裡面出來,搬家到洛陽與鄴縣去。
張郃是冀州河間郡鄚縣人,在冀州牧韓馥下面當「軍司馬」,打黃巾有功;其後在袁紹下面升到了「中郎將」一級,投降曹操,被曹操拜為「偏將軍」,打了不少的仗,升為「平狄將軍」。
夏侯淵打馬超與宋建,他是夏侯淵的得力幫手。
曹操叫他也留在漢中,和夏侯淵在一起。
他帶兵越過大巴山,深入巴東、巴西二郡,用說服或脅迫的方法,搬出了幾萬人口,向漢中郡的方向移動,走到(今日四川渠縣之東的)宕渠山,被張飛擋住。
兩軍相持了五十多天,張飛獲勝。
張郃率領殘部,回去了漢中郡的郡治南鄭縣。
張飛在宕渠山的崖石上,留下了一塊碑,字寫得十分雄壯,文句也極其有力:「漢將軍飛,率精卒萬人,大破賊首張郃於宕渠,立馬勒銘。
」有人以為這是他的秘書寫的。
我認為,當秘書的先生們另有所長,寫不出這樣的碑,這樣的碑,只有像張飛那樣的大英雄,才寫得出。
曹操接到張郃吃敗仗的報告,不僅不處罰他,反而升他為「蕩寇將軍」,使張郃感激得五體投地。
此後,直至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大舉向漢中進攻,曹、劉兩軍的接觸不多。
建安二十二年十一月,劉備先對曹軍作試探性的攻擊,派張飛屯駐在(甘肅成縣之北的)固山,另派吳蘭率兵屯駐在(成縣之西的)下辦等處。
曹操也派了曹洪與曹休來對敵。
曹洪這時候是「都護將軍」,曹休是「騎都尉」、「參洪軍事」。
曹操吩咐曹休,「你雖然在名義上不過是曹洪的參軍,實際上卻是統帥。
」曹洪知道了曹操有過如此吩咐,就索性讓曹休主持一切。
劉軍揚言,張飛屯在固山的兵,是作為切斷曹軍後路之用的。
曹休告訴曹洪,倘若劉軍真想叫張飛切斷曹操的後路,便不會大肆宣傳。
「我們只要先打敗了吳蘭,張飛就會放棄固山而走。
」次年(建安二十三年)三月,曹洪、曹休擊敗了吳蘭,張飛果然撤了固山之兵而去。
吳蘭達到氐人的部落里,破殺
三國鼎立其實是某人精心策劃的,曹操錯過了唯一統一天下的機會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東漢與西晉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主要有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中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形成三國鼎立的雛型。
漢中之戰,同樣立功為什麼黃忠加官進爵,而趙雲卻原地不動?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劉備拿下益州之後,就開始在法正和黃權的建議之下,開始謀劃漢中之地。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劉備開始正式率領大軍攻打漢中,手下帶著一批武將,有張飛、馬超、雷銅、吳蘭、陳式、黃忠...
馬超威震西北,卻在加入劉備陣營後,首戰便鎩羽而歸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針對曹操本人離開漢中這一情況,揚武將軍法正及時提出了奪取漢中的主張。法正認為:曹操一舉擊敗張魯控制漢中,但卻沒有利用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進攻益州,而是留下了夏侯淵及張...
黃忠前半生默默無名,為什麼漢中之戰後聲名遠播?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劉備拿下益州之後,就開始在法正和黃權的建議之下,開始謀劃漢中之地。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劉備開始正式率領大軍攻打漢中,手下帶著一批武將,有張飛、馬超、雷銅、吳蘭、陳式、黃忠...
此人半路投靠劉備,一戰成名完勝趙雲,功勞大到關羽都口出怨言
熟讀三國歷史,劉備漢中稱王的時候,是沿用了漢朝的政治體質,尤其是軍職方面,先後封前將軍關羽、右將軍張飛、左將軍馬超、後將軍黃忠,而趙雲只是一個雜號將軍,翊軍將軍。那麼有人就問了,黃忠半路投靠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