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的討董卓聯軍為什麼會比歷史上多出五路諸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古典四大名著、著名小說《三國演義》的前期故事中,「十八路諸侯伐董卓」是非常重要的章節之一,著名的「溫酒斬華雄」和「三英戰呂布」也都是由此而來的。

而且「十八路諸侯伐董卓」是確實發生過的,《三國演義》基本還原了史書的記載。

不過在《三國志》等史書的記載中,討伐董卓的聯軍一共是十三路。

而小說《三國演義》中卻是「十八路諸侯」,比史書記載的多出了北海相(太守)孔融、徐州刺史陶謙、西涼太守馬騰、北平太守公孫瓚、上黨太守張楊五路。

這又是為什麼呢?

孔融

在史書記載中,北海相孔融當時正在與黃巾軍餘部作戰,沒有辦法參加討伐董卓的聯軍。

但孔融後來是劉備領取徐州的重要推動者之一,也是曹操在朝中的主要反對派。

「尊劉反曹」的《三國演義》要提高孔融的影響,將其加進了討董聯軍之中。

陶謙

在史書記載中,徐州刺史陶謙的立場是傾向於董卓所擁立的漢獻帝的,所以沒有參加討伐董卓的聯軍。

不過陶謙後來將徐州讓給劉備,是劉備一躍成為與袁紹、曹操等人比肩的大諸侯,「尊劉反曹」的《三國演義》自然也要提高一下陶謙的形象。

馬騰

在史書記載中,馬騰當時是西北的起義軍,根本就不是西涼太守,而且與董卓算是同屬關西軍閥,不可能參加討伐董卓的聯軍。

不過在《三國演義》中,馬騰既是衣帶詔集團的成員,又是五虎上將馬超的父親,地位和形象自然要得到提高。

公孫瓚

在史書記載中,公孫瓚當時正在與烏桓、鮮卑等軍隊作戰,沒有條件參加討伐董卓的聯軍。

但公孫瓚是劉備早年的同學和最主要的支持者。

更重要的是在《三國演義》里劉備是通過公孫瓚才參加聯軍的,所以公孫瓚是必須要參加討董的。

張楊

在史書記載中,張楊當時只是個兵力僅數千人的小軍閥,而且處在流動之中。

雖然張楊在歷史上參加了討伐董卓的聯軍,但只是袁紹的附屬,根本配不上一路諸侯。

不過張楊後來對漢獻帝不錯並與曹操為敵,《三國演義》提高了他的地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討伐董卓的十八路諸侯結局

東漢末年,朝綱腐敗,民不聊生,黃巾起義爆發。漢室威信受挫,權力下放,各地方諸侯自組勢力。河東太守董卓利用漢末戰亂和朝廷勢弱占據京城,廢少帝立漢獻帝並挾持號令,東漢政權從此名存實亡。而且他生性兇...

聊侃三國——十八路諸侯結局如何?(下)

接上回,先重溫十八鎮都有誰?操發檄文去後,各鎮諸侯皆起兵相應: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