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在請諸葛亮出山的途中,遇見一高人勸他順應天意,此人是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那是家喻戶曉,我們先來了解下諸葛亮,諸葛亮字孔明,少年時期由於父親去世,他又是家中長子,所以很早就承擔起家中的教育兄弟的重擔,青年時期在隆中以耕田為生,並苦讀經書,熟悉歷朝興衰的歷史,對於兵法也有很深的研究,他常常以春秋戰國時期的管仲自比,可以說諸葛亮是難得的一位將才,謀士,人稱「臥龍」。

在的盧馬躍檀溪救主後,劉備聽取了司馬徽的建議請諸葛亮出山輔佐,就這樣劉備三顧茅廬開始了。

當時劉備去的時候正是深冬時節,劉備當時帶著關羽,張飛,到隆中去請諸葛亮出山,可誰知道諸葛亮恰巧不在家,劉備只好掃興而歸,可是在歸途之中卻遇見一人,此人長相氣宇軒昂,風度不凡,身穿黑色長袍,看似仙人模樣,劉備心想此人定非等閒之輩,莫非是就是諸葛亮,此人來到三人身邊,劉備誤認為是諸葛亮,下馬行禮,但是此人卻說我非諸葛先生,那此人是誰呢?

其實劉備三兄弟遇見的這個人是崔州平,這個人在歷史上並不像諸葛亮,徐庶那樣有名,因為他並沒出山鋪助過任何君主,但論才華,崔州平不遜於諸葛亮,當時,徐庶在曹操那裡任職的時候,就將自己比作是螢火蟲,而將諸葛亮比作是月亮,可見諸葛亮的才華。

在三國演義之中,崔州平仿佛是一個隱居山間的居士,不問世事,崔州平是他的字,他的名字叫崔鈞,祖上就是大家士族,也就是說他是官宦家庭出身的,所以他的才能並不差,他是東漢太尉的孫子,太守的兒子,在父親崔烈死後,他接任了父親的職位做了西河太守,他和袁紹一起共同討伐董卓,但是後來卻不知去向。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向他討教興漢之道,崔州平並沒有以明顯的態度回答他,而是勸劉備天下分合無常,漢朝興盛四百年,已經到了大限,現在正是亂世,不能夠很快就平定下來,如果現在你去興復漢室,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是逆天數而行,反倒會徒勞無功的。

如果你順應天意則能安逸的度過一生。

當時的劉備一心都在興復漢室上面,並沒有聽從崔州平的話,反而覺得他那是無錫之談。

崔州平不願意出山的原因就是他早知道劉備興復漢室是違背天意的,即使他憑藉自己的能力做最大的努力,最後也會一場空,也是將自己的成果拱手送人而以,當時不止是崔州平知曉這一切,當然諸葛亮也是知曉的,在劉備第一次和第二次去請他的時候,他都還在猶豫,他並不是不相信自己能力,而是這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自己是鬥不過天的,諸葛亮卻未料想到劉備竟然會有第三次請他的耐心,他看到了劉備的誠意,他內心也掙扎了一下,或許我真的可以幫助劉備打下江山,諸葛亮便隨劉備出山了。

當崔州平知道諸葛亮出山以後,說了一句話「雖得其主,不得其時」,但在三國演義中這句話是水鏡先生說的。

崔州平為何如此說呢?崔州平覺得劉備是一個好的君主,當時曹操在北方的勢力已經很大了,而孫權在江東也有了三代勢力的積累,劉備當時只不過是有著一個皇室後代的名頭,這個並沒有什麼實際的用處,當時漢室已經名存實亡了,所以崔州平才會說出此話。

當諸葛亮出山以後憑藉優秀的能力給劉備取得了一方霸主的席位,這時肯定都在質疑崔州平的說法了吧,但是在三國後期的發展卻印證了崔州平說的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躬耕南陽,他到底在等待什麼

228年,已經是蜀漢丞相的諸葛亮,在給皇帝劉禪的《出師表》中說,他當時「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意思是老老實實在荊州做個隱士就成了。說起來,好像是劉備再三的懇請,才讓他沒辦法,勉強出山...

三國崔州平的才華為什麼能得到諸葛亮的賞識

崔州平,原名崔鈞,是三國時期人。因他的父親崔烈花錢買了個太尉,他對於他父親的行為很不齒,說他父親渾身都是銅臭味,他的父親崔烈舉起棍子就要打他,口中罵著崔州平是個不孝子,崔州平哪是個肯乖乖挨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