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雄才大略,為什麼諸葛亮不投奔他,偏偏投奔劉備?原因很簡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392期 文/無常奉天玉 插圖/東方夜未眠)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之前,曹操是一個位置非常尷尬的人——他的祖父曹騰,是一個宦官,為人不恥,因此他被時人視為寒族;他的父親曹嵩,擔任過大司農一職,也曾位列三公,他又是一個官二代。

不過天下大亂之後,不管是他的祖父,還是他的父親,都沒有為他的成大業之路,提供太多的幫助——他散盡家財,招攬的兵馬,在討伐董卓提候,差不多敗了個精光。

但是,曹操是一個非常有能力,有魅力的人,他很快便東山再起,招攬了大量的人才,擁有了大量的兵馬,挾天子以令諸侯,成為了最大的割據勢力。

說到此處,很多受《三國演義》影響比較深的人,會嘆惋道,曹操終究還是未能一統天下,若是算無遺策的諸葛亮,不投靠劉備,而是投奔了他,天下大勢便會改變了吧?今天我們拋開諸葛亮的能力不談,不說他有沒有能力助曹操一統天下,單來討論一下,他有沒有可能投奔曹操。

也許有人會說,曹操與諸葛亮都堅持法家思家,都有一統天下的大志,再加上曹操求賢若渴,有「我有嘉賓,鼓瑟吹笙」之言,這些都與諸葛亮比較契合,諸葛亮能夠為曹操效力的機會很大啊。

其實不然,就算曹操再符合諸葛亮心目中的明公形象,他也不可能得到諸葛亮相助。

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一、諸葛亮的抱負是興復漢室

在古代,正統思想影響非常深,這是曹操一定要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原因,也是曹操把持朝政,漢室傾頹時,依舊有很多漢室舊臣,要飛蛾撲火的原因。

當時,有一部分人認為,既然曹操迎奉了天子,又占據了中原,他便代表正統;還有一部分人認為,漢室終究應是劉家的江山。

諸葛亮應該是屬於後者的,他不但在《隆中對》中,提到了興復漢室的願望;北伐時的口號,依舊是「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所以他可能選擇劉備、劉表、劉璋,卻不會選擇曹操。

二、曹操曾屠徐州,令諸葛亮痛恨

眾所周知,諸葛亮被主備請出山時,是在荊州南陽。

但是諸葛亮本身並非荊州人氏,他出身琅邪諸葛家族,屬於徐州。

初平四年,即公元193年的時候,曹操攻打徐州,「攻拔十餘城,至彭城大戰。

謙兵敗走,死者萬數,泗水為之不流。

」意思是說,曹操做了一件天怒人怨的事情,那就是屠城,而且所過之處,幾處雞犬不留。

作為一個徐州人,雖然諸葛亮沒有目睹這一切,但是他應該依舊是恨曹操的,畢竟古人的鄉土情結非常深。

再加上在這件事中,曹操的殘暴體現的淋漓盡致,諸葛亮應該也不認可。

三、曹操招攬人才的誠意,不及劉備

劉備為請諸葛亮出山,三顧茅廬的故事,每個人都耳熟能詳,從這件事情上,我們能夠看出劉備對諸葛亮的誠意。

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會說,曹操也是一個求賢若渴的人啊,「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應該不是虛言。

的確,曹操三度發布求賢令,也從行伍中提拔了不少將領,重用了很多寒門子弟。

但是他重用這些人的前提,是這些人的主動投奔,而不是需要他親自相登門邀請。

例如司馬懿最初打算避世,於是裝病拒絕了曹操的徵召,曹操是怎麼做的呢?他先派人假裝刺客,前去試探,後來又對司馬懿進行挾迫,讓其加入了自己的陣營。

《晉書》記載:「漢建安六年,郡舉上計掾。

魏武帝為司空,聞而辟之。

帝知漢運方微,不欲屈節曹氏,辭以風痹,不能起居。

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堅臥不動。

及魏武為丞相,又闢為文學掾,敕行者曰:『若復盤桓,便收之。

』帝懼而就職。

」這種情況,大約是以管仲、樂毅自比,較為清傲的諸葛亮不想經歷的。

四、曹操麾下人才濟濟,諸葛亮想要出人頭地並不容易

諸葛亮雖然躬耕隴畝,看似閒雲野鶴,但是他並不想一生都過田園生活,他想出人頭地,這個時候他便需要找到一個合適的主公。

彼時,雖然曹操勢力最大,看似跟曹操混最容易出頭,其實卻不然。

諸葛亮出山的的時候,已經是公元208年,彼時曹操已經一統了江北,其麾下的頂尖謀士有荀彧、賈詡、司馬懿、蔣濟、劉曄、荀彧、荀攸、楊修、董昭等十餘人,諸葛亮本身更是「理民之干,優於將略」,投奔曹操的話,他可能很難受到重視。

自視甚高的他並不甘心如此。

這個時候懷有大志,能力也不差,勢力卻相對弱小的劉備,便成為了最好的選擇。

這也是諸葛亮不投奔曹操的原因之一。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曹操雄才大略,又求賢若渴,與諸葛亮的很多想法也不謀而合,諸葛亮卻沒有投奔他,而是選擇了較為弱小的劉備,這既與諸葛亮心懷漢室有關,也與諸葛亮本身想獲取功名的心思有關,不過曹操屠徐州和要挾司馬懿入仕等事情,應該也對諸葛亮的選擇,有一定的影響。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晉書》《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弱小的劉備而非曹操?

諸葛亮出山之時,劉備只有新野一縣,幾千人馬。論實力,與曹操和孫權甚至劉表馬騰劉璋相比,都是勢力最弱的一支,可是他既不去投奔不僅軍事實力強而且有雄才大略的曹操,又不去歸依地盤穩固、人才濟濟的孫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