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東征不帶核心團隊其實是有另一番考慮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每每說到夷陵之戰,大家都不陌生。

它是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之一,與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一樣,是一個決定勢力主導權的戰役,而夷陵之戰最大的影響莫過於蜀漢元氣大傷,此後無力東顧。

那麼夷陵之戰時,荊州集團核心的諸葛亮,趙雲等實力派將軍都是反對東征的,而劉備無奈只帶了馬良,黃權,馮習,傅彤等人東征。

那麼劉備東征為何不帶自己的核心團隊呢?

劉備東征前,劉備的核心團隊成員都在幹嘛呢?當時諸葛亮留在成都了,還要負責後勤保障工作;趙雲反對劉備東征,被劉備派往江州;魏延被派往漢中;馬超被派往蜀漢西北地區,防止羌族和氐族;其餘的如張飛,黃忠,法正等人不是去世就是病亡。

就當是的形勢而言,劉備選擇留下核心力量鎮守益州是一個很明智的選擇,這是確保政權安全的手段。

劉備東征之下,幾乎動用了蜀漢的絕對力量,而立國不久的蜀漢,內部派系眾多,各政治勢力都想謀取政治上的主動權,而劉備東征如果帶的是諸葛亮為首的核心團隊,留下劉禪和益州派系在益州,說不定一仗打完,蜀漢根據地不見得保得住。

劉備在東征前做了部署實際上就是為了力保蜀漢政權根本不失。

為什麼東征時不帶諸葛亮和趙雲等人的原因就在於此。

因為他們是心腹,是自己最信任的人。

而東征之時,蜀漢初立,政局複雜。

劉備取得了益州實權之後,面臨的挑戰很多,不僅是荊州地盤的失去,自己喪失了一個很重要的根據地,還損失了自己的不少精銳部隊。

內部派系眾多,互相爭奪權力,面對內憂外患,劉備只有轉移政治注意力,執意東征就是為了消弭內部危機,東征時不帶自己的核心團隊主要是為了削弱原劉璋陣營的,後投靠自己的益州派和東州派,這樣就可以讓原有的核心團隊更好的掌握蜀漢的絕對控制權,從而為後面劉禪的繼位做好鋪墊。

劉備希望通過東征吳地,一來加強與益州、東州兩大集團的親密度。

因為一旦打勝仗,劉備便可以論功行賞,提升自己在這兩大集團參戰人員中的地位。

二來可以將這些人員分散出蜀地,通過異地就職,從而能夠更好地分散與管理這些官員。

從而一步步削減反對的聲音,達到蜀漢政壇內的穩定和平衡。

可惜夷陵之戰慘敗。

劉備的算盤沒能夠打響,一切的準備都化為了無用之功。

雖然如此,但是東征也大大的削弱了益州派勢力,為後面荊州派掌握蜀漢政權打下了基礎。

劉備東征不帶自己的核心團隊去,也是有其私心的。

既需要益州派,也要削弱它們,保證政治的平衡,為後面劉禪繼位做好準備,劉備可謂是用心良苦。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訂閱「源稚生」。

本文系作者原創,不盡之處請指正。

希望大家多多點讚,多多交流和評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已經有諸葛亮了,為什麼劉備還要託孤李嚴呢?

在三國這一歷史階段,劉備和諸葛亮之間不僅互相成就,也是君臣相互信任的典範。對於劉備來說,三顧茅廬,給了諸葛亮一個施展自身才華的大舞台。與此相對應的是,諸葛亮也為劉備建立的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劉備白帝城託孤,是不是擺了諸葛亮一道?

公元223年,春季,四川盆地萬物回春,生機盎然。在這個春光明媚的季節,永安城裡卻是人心惶惶,氣氛壓抑,因為蜀漢皇帝劉備的人生走到了盡頭。臨終之前,劉備把遠在成都的諸葛亮詔來託付後事。這一年,...

蜀漢政權的失敗與其內部矛盾是否有關?

《三國志》:「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關羽、張飛、馬超為爪牙,許靖、糜竺、簡雍為賓友,及董和、黃權、李嚴等本璋之所授用也,吳壹、費觀等又璋之婚親也,彭羕又璋之所排擯也,劉巴者宿昔之所忌恨也,皆...

白帝城託孤,劉備是否做了除掉諸葛亮的準備?

伯牙子期,知音難覓。在三國這個亂世之中,劉備和諸葛亮不僅是格式化的君臣關係,更是難得的一對知己。然而,在關羽大意失荊州後,劉備和諸葛亮的融洽關係出現了裂痕。在吃到夷陵之戰的苦果後,劉備在白帝城這...

劉備臨終前對諸葛亮說的話其是言由心衷

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里有「白帝城託孤」一段,這段故事講了劉備臨終前給諸葛亮說:軍才十倍於曹丕,必能安國,終成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劉備的言下之意就是說:你可以自己干。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