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點關於讀書的方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研究法

  中年學者王通訊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他認為:掌握觀大略讀書法,「要緊的有五條:(1)要有一定的哲學修養,善於概括提煉。

(2)既要鑽進書中,又能站在書上,獨立思考。

(3)經常注意最先進的知識,站在本學科知識的前沿。

(4)弄通最基本的概念、定理、原理,尤其是其中的關鍵者。

(5)精通唯物辯證法。

二、回憶法

  「回憶法」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一種讀書方法。

巴金在《讀書》雜誌上撰文說:「我第二次住院治療,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時就下床坐在小沙發上,等候護士同志兩點鐘來量體溫。

我坐著,

  一動也不動,但並沒有打瞌睡。

我的腦子不肯休息,它在回憶我過去讀過的一些書,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記憶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點美好的東西。

三、結合法

  「結合法」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讀書方法。

老舍說:「讀了一本文藝作品,或同一作家的幾本作品,最好找些有關這些作品的研究、評論等著述來讀,也應讀一讀這個作家的傳記。

  把作品與作家傳記以及文藝評論結合起來讀,我們將這種讀書方法稱之為「結合法」。

四、記帳法

  散文家、《北京日報》高級記者曹世欽有一本珍貴的小本子,那是他幾十年來記錄的「讀書帳」。

他從青年時代起就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讀書時除了作點讀書筆記之外,還有一個習慣,那就是每讀一本書,都記錄在一個專門的小本子上,前邊記讀畢的月日,中間記書名、作者及其國籍,後邊記書的字數。

五、無心栽花法

  作家張一弓曾經專為中學生寫過一篇文章,介紹自己的讀書生活。

文中寫道:「我的閱讀興趣常常是由一種自得其樂的願望引起的。

在寫這篇短文之前,我閱讀乃至朗誦了《新概念英語》的幾節課文。

但我並沒有系統地學習英語的計劃,不打算去給沸騰了一些時候的「出國熱」再加上一點溫,更不敢奢望當一當外交官或翻譯家。

我所以閱讀、朗讀而不是「學習」《新概念英語》,完全出於讀了較多的方塊字以後,想在一種拼音文字中換一換語言感覺的興趣。

可以設想,用自以為是的英語發音和語調,隨心所欲地表現和欣賞某種好像是英語的音樂性,而不必擔心英國人是否聽得懂,的確是一件愜意的事。

六、讀寫結合法

  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先生年輕時曾留學英、法,學過文理科不少專業的功課,他尤為喜歡文學、心理學和哲學三科。

他讀書是很勤奮、很認真的,總是一邊讀一邊寫讀書筆記。

隨著學識的不斷增多,他就不光是寫讀書筆記,而是邊讀書邊寫起論文和著作來了。

還在學生時代,他就寫出了《文藝心理學》、《美學》、《悲劇心理學》等多種專著。

根據自己的切身體驗,朱先生後來在向青年學生介紹讀書方法時,總是提倡邊讀書邊寫作。

他說:「做學問光讀不寫不行。

要寫就要讀得認真一點,要把所讀的在自己頭腦里整理一番,思索一番,就會懂得較透一些,使作者的思想經過消化,變成自己的精神營養。

  我較常用朱老先生的邊讀邊寫法,還有回憶法也會用,結合法與記帳法都是不錯的。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書讀百遍,其義自顯,學到老活到老。

書是朋友、是老師,也是孤獨中的明燈。

名人的讀書有效的方法:

  顧炎武:

  抄書好處,抄書至少有兩大好處:一是加深印象,鞏固記憶效果,二是積累了資料,為日後進一步研究作了準備。

但錄抄或筆記時要注意幾點:①所抄的書要嚴格選擇,必須是重要的,有價值的,不能見書就抄。

②錄抄或筆記要分類,以免日後查閱費時費力不方便。

③對抄錄的書籍、資料的內容要多思考、多揣摩,力求悟出一點新道道。

如果不思考,做個「抄書公」,對讀書也不會有多少好處,仍然學不到真正的知識。

  諸葛亮的讀書方法是「觀其大略」。

這個方法意味者他注重對知識的全面性掌握和知識領域的開拓。

人的時間是有限的,對書本知識觀其大略後,就可以省出時間來閱讀其他方面的知識,這樣才能夠做到知識淵博。

而知識淵博了,對社會現象都能夠了如指掌,處理問題的能力就增強。

所以,諸葛亮知道自己讀書方法正確,知識面超過四位好友,就能夠自信可以當到丞相,並能夠當好丞相。

這也就說明,諸葛亮具有高超預測能力是由於他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第一,勤奮刻苦的自學精神和自學習慣。

  愛因斯坦後來的成功,與他從小就有的刻苦自學的習慣是分不開的。

11歲時,他就讀完了一套通俗科學讀物,並對科學開始發生興趣。

12歲時,他又自學了歐幾里得幾何。

這兩件事,對他以後得發展道路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除此之外,他還閱讀其他人的著作,並對哲學發生興趣,13歲就開始讀康德的書。

後來,他在《自述片段》中曾說:「我的那一點零散的有關知識主要是靠自學得來的。

  第二,讀書學習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和目標追求而有所捨棄。

  愛因斯坦對自己曾有所描畫,其中有一句說:「我是一個執意的而又有自知之明的年輕人。

  他根據自身的特點、志向和興趣,不求面面俱到、全面發展,而是毅然地捨棄和「刷掉了」學校里的許多課程,把精力和熱忱集中在物理學的學習上。

結果不出所料,他在物理學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事實證明:愛因斯坦的這一膽大捨棄和合理調整,以及所做的選擇,完全是符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的。

  第三,讀書學習之外,常與同學討論。

  早在愛因斯坦上中學的時候,他就與兩個青年朋友經常在晚上一起學習和討論各家哲學著作,談論哲學和科學的各種問題。

即使到了大學讀書,他仍有這個習慣,在蘇黎世工業大學讀書時,他與馬爾塞耳·格羅斯曼建立了真正的友誼,這種友誼與它們共同的學習與志趣是分不開的。

  後來,他的這位同學成為著名的大學數學教授和數學家,最後又幫他建立了廣義相對論。

因為廣義相對論中不僅有物理學的論斷和解釋,還牽涉到一些數學問題,這方面他解決不了,才請格羅斯曼來幫忙的。

由此可見,學習中的討論交流不失為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有時對雙方都有好處。

  第四,提倡深入理解,反對死記硬背。

  愛因斯坦出生於德國西南部的古城烏耳姆一個猶太人的家庭。

當時的德國學校,教育紀律十分嚴格,盛行的又是一些死記硬背的讀書方法。

愛因斯坦對此十分厭惡,他喜歡「自由行動和自我負責的教育」,學習中喜歡採用深入理解的方法。

  他在回憶自己要考大學的那段生活時曾說自己:熱衷於深入理解,但很少去背誦。

以後,即使到了大學讀書,他仍堅持「深入理解」的學習方法,而決不去搞那些不必要的死記硬背。

  歌德

  第一,歌德認為知識和真理應當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和不懈追求而去獲得。

  他認為真理是應該通過學習、思考、探索和辛勤的勞動而去獲得,如果上帝恩賜,唾手可得,那就沒有多大意義。

  第二,歌德主張對每一門學科都要專心去學,儘量學好它。

  當時德國的一般學校里課程安排很多,有些設置不一定合理,歌德對此很有自己的看法,他提出了自己的學習主張:一個人不能騎兩匹馬,騎上這匹,就要去掉那匹。

聰明人會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專心致志地去學一門,學一門就要把它學好。

  第三,歌德認為僅有書本知識不夠,還需要實踐和運用。

  歌德不僅博覽群書,諳熟音樂、繪畫、雕塑等各門藝術,而且一向注意運用,關注到書本知識和實踐知識地結合。

他曾說:「理論本身對它自己是沒有用處的,但它卻使我們相信各種現象之間的關聯性。

」他又說:「因為我們對自己學習過的東西,歸根到底,只有能在實踐中運用得上的那一部分才記得住。

」實踐和運用不僅能加強記憶,而且也能增強我們的判斷能力。

  第四,歌德主張向古代的經典學習。

  叔本華:絕不濫讀,讀書之前應謹記「絕不濫讀」的原則,不濫讀有方法可循,就是不論何時凡為大多數讀者所歡迎的書,切勿貿然拿來讀。

  錢穆:讀書應先定「旨趣」,否則「莫談方法門徑、書籍選材以及其他等等」。

讀書旨趣有兩途,一是為謀職業、溫飽、聲名等私利;一是純粹為一種求知的興趣和熱忱,即為己而學。

  林語堂:讀書須有膽識,有眼光,有毅力。

讀書全部之主旨,讀出自己性靈來。

膽識二字拆不開,要有識,必敢有自己意見,即使一時與前人不同亦不妨。

前人能說得我服,是前人是,前人不能服我,是前人非。

人心之不同如其面,要腳踏實地,不可舍己耘人。

  歌德

  早年曾與席勒等人在文學上發動「狂飆運動」,為德國的浪漫主義代表作家,但是他還是希望人們要向古代的經典作家學習,並不因自己開啟浪漫主義風氣而拋棄古代經典。

在談到當時德國戲劇時,他說:「我們要學習的不是同輩人和競爭對手,而是古代的偉大人物。

他們的作品從許多世紀以來一直得到一致的評價和尊敬。

一個資稟直正高超的人就應感覺到這種和古代偉大人物打交道的需要,而認識這種需要正是資稟高超的標誌。

讓我們學習莫里哀,讓我們學習莎士比亞,但是首先要學習古希臘人,永遠學習希臘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名人讀書十三法(品質人生)

教育家說∶書是智慧的鑰匙。政治家說∶書是時代的生命。經濟家說∶書是致富的信息。文學家說∶書是人類的補品。史學家說∶書是進步的階梯。奮鬥者說∶書是人生的嚮導。探索者說∶書是通向彼岸的船。迷惘者說∶...

讀出收穫來——讀書方法總結

哲學家將哲學命題分為世界觀與方法論。世界觀決定方法論。列夫托爾斯泰說:「人類被賦予了一種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長」。在這種把生命作為一場靈魂酷旅的世界觀的指導下,他放棄了巨額家產,在一次與年輕妻...

讀書的3項法則和17條名家讀書箴言!

導讀:雖說海納百川,有容有乃大,但在知識量越來越大的信息爆炸時代,對知識的汲取需要一個系統的方法,而不能漫無目地隨便挑幾本書閱讀,這樣,才能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此文為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為大家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