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兵出入如賓,行不寇,芻蕘者不獵,如在國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把蜀漢內部事務都做了安排以後,於蜀漢後主建興五年(227年)率軍北駐漢中,企圖完成他統一中國的事業。

就在臨行前,他給後主上了一個疏,即著名的《出師表》。

據《三國志》卷39《董允傳》言亮所以上此表,乃怕後主「朱紫難別」,故諄諄囑咐,提醒庸碌的後主務必要「親賢臣,遠小人」。

由於諸葛亮選用僚屬首先注重品格和作風,所以他培養的接班人蔣琬、費禕、董允等皆公忠守正之士,直到蔣、費等人相繼凋謝以後,後主所寵愛的宦人黃皓始干擾政事。

由是觀之,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苦口婆心地告誡後主親賢遠佞,廣開言路,確實並非過慮,而是針對後主不辨忠奸的致命弱點而發的,也是他解除後顧之擾以專心北伐而採取的重要措施。

就當時形勢而論,蜀漢既未能保有荊、益,以便從兩路進軍,對魏採取鉗形的攻勢,敵國又無變可乘。

特別是魏、蜀兩國的實力相差很大,蜀無論在領土、物產、兵力各方面,都不能和魏相比。

所以諸葛亮伐魏的戰爭,是在極不利的條件下進行的。

  綜計諸葛亮自建興六年(228年)春初次北伐,到建興十二年(234年)秋病死於魏境,六七年之間,共與魏作戰七次:

  第一次:建興六年(228年)春,諸葛亮揚聲由斜谷道攻取郿縣,使鎮東將軍趙雲、揚武將軍鄧芝率一支人馬為疑軍,據箕谷(箕山之谷,在今太白嶺之西坡);諸葛亮親自率領大軍攻祁山(今甘肅西和縣北七里)。

那時魏國人們只知道蜀有劉備,劉備死後,一直寂然無聞,所以對於蜀軍進攻並無防備,猝然聽說亮軍將至,極為恐懼,加上諸葛亮的軍隊戎陣整齊,號令明肅,所以天水(郡城冀,今甘肅甘谷南)、安定(郡城臨涇,今甘肅鎮原南五十里)、南安(郡城豲道,今甘肅隴西東南)三郡一齊叛魏應亮,關中為之震動。

於是魏明帝遣大將軍曹真都督關右諸軍,屯駐郿縣,另外派出步騎五萬,由右將軍張郃率領西上,拒亮先鋒。

魏明帝還親自到長安坐鎮。

  諸葛亮這次出軍,形勢是較好的。

當時別人都說應用舊將魏延、吳懿等為先鋒,可是諸葛亮卻不顧眾人的意見,令他素所賞識的馬謖為先鋒。

謖率領諸軍與魏將張郃戰於街亭(在今甘肅秦安東北),謖違亮節度,又不聽副將王平勸告,所採取的措施都迂闊而煩擾。

他不肯守城,遠離水源,把部隊帶到南山上,欲憑高作戰,致使汲道被張郃斷絕,士卒饑渴困頓,以至潰敗。

諸葛亮進無所據,只好拔西縣(今甘肅西和縣)千餘家,回到漢中。

  趙雲、鄧芝的部隊亦因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然斂眾固守,不至大敗」。

退軍時,雲親自斷後,兵將未有離失,軍資什物,亦無若何損失。

當街亭戰敗時,諸軍星散,唯王平「所領千人,鳴鼓自持。

張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

於是王平徐徐收合諸剩餘兵將而還。

諸葛亮「既誅馬謖及將軍張休、李盛,奪將軍黃襲等兵,平特見崇顯,加拜參軍,統五部(由南中少數民族組成的勁旅),兼當營事。

進位討寇將軍,封亭侯。

」諸葛亮這次出軍如說有收穫,即徙西縣人戶千餘家,並賞識了王平,收降了魏天水郡參軍姜維。

馬謖雖饒有才華、口辯,又與亮關係親近,但亮為了嚴肅軍紀,還是揮淚斬了馬謖。

亮還引咎自責,給後主上疏說:「臣……不能訓章明法,臨事而懼,至有街亭違命之闕,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無方。

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春秋》責帥,臣職是當。

請自貶三等,以督厥咎」。

於是以亮為右將軍,行丞相事,所總統如前。

  第二次:建興六年(228年)秋,魏大司馬、揚州牧曹休被吳大都督陸遜大破於石亭(今安徽潛山縣東北)。

至冬,諸葛亮復出軍攻魏。

據《三國志》卷35《諸葛亮傳》注引《漢晉春秋》言:亮聞孫權破曹休,魏兵東下,關中虛弱,亮於是又給後主上了一個表——即所謂《後出師表》。

《資治通鑑》亦和《漢晉春秋》一樣,抄錄了《後表》全文。

按《後表》是否為諸葛亮自作,歷來頗多爭論。

我以為《後表》決非亮自作。

第一,表中所言「喪趙雲」等一系列事實與史實不符;第二,《後表》文辭淺陋,信心喪失,與亮氣吞中原的素志迥不相合;第三,《後表》寫作目的不明確,表中所言議者反對北伐,實無其事;第四,《後表》並非張儼所偽造,因儼對亮之將才估價極高,對亮之北伐亦抱樂觀態度,此與《後表》之悲觀失望口吻全不相合;第五,《後表》的作偽者乃是亮之胞侄、吳大將軍諸葛恪,恪銳意北伐,吳人激烈反對,恪有造此表的必要,只要詳察恪之諭眾論文和當時吳政情,即可窺知《後表》系恪假造。

  十二月,諸葛亮引兵出散關(今陝西寶雞市西南),圍陳倉(今寶雞市東)。

原來曹真已料到「亮懲於祁山,後出必由陳倉,乃使將軍郝昭、王生守陳倉,治其城」。

所以這次諸葛亮到來,陳倉魏軍已有準備。

亮先使郝昭鄉人靳詳於城外勸昭投降,昭堅辭拒絕。

亮自以有眾數萬,而昭兵才千餘人,又料魏援軍未必能很快到達,乃進兵攻昭,起雲梯衝車以臨城。

昭於是以火箭逆射其梯,梯燃,梯上人全燒死;昭又以繩連石磨壓亮衝車,衝車折。

乃更為井闌百尺以射城中,並以土丸填壍(同塹,繞城水溝),欲直攀城,昭又於內築重牆。

亮又為地突(地道),欲踴出於城裡,昭又於內穿地橫截之,晝夜相攻拒二十餘日。

  曹真遣將軍費曜等來救,魏明帝又驛馬召張郃自方城(今河南方城縣)西上擊亮。

帝自到河南城(在洛陽西),置酒送郃,問郃:「遲將軍到,亮得無已得陳倉乎?」郃知亮深入無谷,屈指計曰:「比臣到,亮已走矣」。

於是郃日夜趕路,未至,亮已因糧盡退軍。

魏將王雙率騎追亮,為亮所殺。

  第三次:建興七年(229)春,諸葛亮遣陳式攻武都(郡治下辨,今甘肅成縣西北)、陰平(郡治陰平縣,今甘肅文縣)。

魏雍州刺史郭淮率眾欲擊式。

亮自出,至建威(今甘肅西和縣西)。

郭淮退走,亮遂得二郡。

後主復策拜亮為丞相。

亮為鞏固漢中防務,於本年底徙府營於南山下原上,築漢城於沔陽(在今陝西勉縣),築樂城於城固(今陝西城固縣)。

  第四次:建興八年(230年)秋七月,魏明帝從大司馬曹真議,分兵三路大舉伐蜀:司馬懿由西城(陝西安康縣西北);張郃由子午谷(子午道南口曰午谷,在洋縣東百六十里之子午河口。

北口曰子谷,在長安南百里,子午谷長六百六十里);曹真由斜谷,共攻漢中。

諸葛亮聞魏軍將至,率領諸軍於城固赤阪(今洋縣東二十里龍亭山南)待之,會天大雨三十餘日,棧道斷絕。

九月,魏明帝詔曹真等班師。

  第五次:建興八年(230年),諸葛亮使魏延、吳懿西入羌中(今甘肅省臨夏自治州等地),大破魏後將軍費曜、雍州刺史郭淮於陽谿(在今甘肅武山縣西南)。

延因功遷前軍師、征西大將軍,懿遷左將軍、高陽鄉侯。

  第六次:建興九年(231年)二月,諸葛亮率諸軍再次進圍祁山,用新造成之木牛運糧,並特令李嚴以中督護兼署丞相府事,在漢中專管督運軍糧。

這時魏大司馬曹真已有疾,魏明帝特召鎮守宛城的大將軍司馬懿入朝,告以「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

乃使懿西屯長安,都督雍梁二州諸軍事,統車騎將軍張郃、後將軍費曜、征蜀護軍戴陵、雍州刺史郭淮等討亮。

張郃勸懿分軍屯雍(今陝西鳳翔縣)、郿(今陝西眉縣)為後鎮。

懿曰:「料前軍能獨當之者,將軍言是也,若不能當而分為前後,此楚之三軍所以為黥布禽也」。

於是遂向祁山進兵。

諸葛亮聞懿等將至,分兵留攻祁山,自逆懿於上邽。

郭淮、費曜等迎擊亮,為亮所破。

亮因大芟其麥,進而與懿遇於上邽東。

懿斂軍依險,亮不得戰,乃引軍南還。

懿等尾隨亮,至西城,懿仍登山掘營自守,不與亮戰。

將軍賈栩、魏平數請戰,懿不允,諸將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五月,懿使張郃攻蜀無當監王平於祁山之南屯,自按中道向亮。

亮使魏延、高翔、吳班迎戰,大破魏軍,「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

司馬懿回營固守。

祁山方面,因王平堅守南屯,張郃進攻不克,及聞懿軍失利,郃亦退軍。

  六月,亮糧盡退軍,懿使張郃追亮。

郃曰:「軍法……歸軍勿追」,懿不聽,郃不得已,遂進。

追至木門(今甘肅西和縣東南),與亮交戰,「蜀人乘高布伏,弓弩亂髮,飛矢中郃右膝而卒」。

  第七次:諸葛亮鑒於每次出軍,都因糧盡退還,所以自建興九年(231年)再出祁山之後,即勸農講武,作木牛、流馬,運米集斜谷口,治斜谷邸閣;息民休士,三年而後用之。

至建興十二年(234年)二月,亮調動所能徵發的軍隊,出斜谷北伐,並遣使至吳約孫權同時出兵擊魏。

  諸葛亮到達郿縣後,屯於渭水之南。

司馬懿也引軍渡渭,背水為壘以拒亮。

懿謂諸將曰:「亮若出武功,依山而東,誠為可憂;若西上五丈原(在武功西十里),諸將無事矣。

」亮果屯於五丈原。

郭淮以為亮必爭北原,宜先據之,議者多謂不然,淮曰:「若亮跨渭登原,連兵北山,隔斷隴道,搖盪民夷,此非國之利也」。

懿乃使淮屯北原。

淮到,塹壘未成,蜀兵大至,淮以居高臨下的優勢,驅走之。

司馬懿這次對亮仍採取避不交鋒以待其糧儘自退的辦法,亮亦不能不做長久屯駐之計,於是分兵屯田,其兵耕種於渭濱居民之間,而各安生業,互不干擾。

  司馬懿與亮相守百餘日,亮屢挑戰,懿不出。

亮乃遺懿巾幗婦人之服,懿怒,上表請戰,魏明帝使衛尉辛毗杖節為軍師以制止之。

蜀護軍姜維謂亮:「辛佐治杖節而到,敵不復出矣」。

亮曰:「彼本無戰情,所以固請戰者,以示武於其眾耳。

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豈千里而請戰邪!」

  至八月,亮卒於軍中,丞相長史楊儀按照亮臨終前退軍節度,整軍上道。

百姓奔告司馬懿,懿引軍追。

姜維令楊儀反旗鳴鼓,苦將還擊者,懿遂退,不敢逼。

於是蜀軍結陣而去,入斜谷然後發喪。

於是百姓為之諺曰:「死諸葛走生仲達(司馬懿字仲達)」。

懿聞之,笑曰:「吾能料生,不能料死故也」。

懿巡視亮之營壘處所,嘆曰:「天下奇才也!」追至赤岸(今陝西褒城北),不及而還。

  在以上七次戰爭中,除第四次為守禦外,其餘六次均為諸葛亮主動出擊,俗謂亮「六出祁山」,實際亮出祁山只有二次,即第一及第六次。

  因為亮北伐沒有成功,人們便提出了他是否長於將略的問題。

對此我們不在這裡仔細討論,但確知,諸葛亮在軍事上是頗具特色的:

  (1)軍紀嚴明。

《亮傳》載:

  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陣整齊,賞罰肅而號令明……分兵屯田,為久住之基,耕者雜於渭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

  《亮傳》注引《袁子》也說亮:

  其兵出入如賓,行不寇,芻蕘者不獵,如在國中。

  諸葛亮的軍隊紀律很好,不隨意殺人,不像曹操及其手下諸將常有屠城和濫殺的事。

  (2)訓練有素。

諸葛亮對於兵士的訓練極為重視,他對此亦極擅長。

陳壽稱他「治戎為長」;袁准說他的軍隊「止如山,進退如風」。

說明其軍隊是訓練有素的。

  (3)精製兵器。

諸葛亮對兵器的製造極為講求。

陳壽在《亮傳》稱「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

《宋書》卷86《殷孝祖傳》載:「御杖先有諸葛亮筩袖鎧帽,二十五石石弩射之不能入」。

《亮傳》注引《魏氏春秋》言:「損益連弩,謂之元戎,以鐵為矢,矢長八寸,一弩十矢具發。

」這種武器在當時也算是先進的。

故《亮傳》注引《蜀記》載晉初鎮南將軍劉弘之言曰:「神弩之功,一何微妙!」諸葛亮的軍隊戰鬥力所以很強,擅長用箭,當為其原因之一。

  (4)講求陣法。

陳壽稱亮「推演兵法,作八陣圖,鹹得其要」;晉將劉弘也說:「推子八陣,不下孫吳」。

亮自己亦言:「八陣既成,自今行師,庶不覆敗矣。

」及蜀亡,晉武帝還令陳勰「受諸葛亮圍陣用兵倚伏之法」。

袁准稱亮之行軍,「所至營壘、井灶、圊溷、藩籬、障塞,皆應繩墨,一月之行,去之如始至」。

及亮身死軍退之後,司馬懿巡視了他的營壘駐所,嘆賞為「天下奇才」。

說明亮對與軍事有關的各種事物多有自己獨特的創造。

  從諸葛亮軍隊的戰鬥力來看,他雖然處在兵少將寡和運糧困難的不利條件下,仍屢次對魏採取主動的攻擊,使身擁強兵並富有軍事韜略的司馬懿任其「自來自去」,甚至受到「巾幗婦人之服」的污辱,還被時人譏之為「畏蜀如虎」、「死諸葛走生仲達」。

就此而論,謂亮不長於將略,恐難令人心折。

至於曹操,當諸葛出佐劉備時,操已稱霸中原,而劉備尚無尺寸之土。

而後備竟能據有蜀漢之地。

就此觀之,操之軍事能力未必勝過諸葛亮,且軍事不能離開政治、經濟、外交及個人品質作風等因素。

如果言諸葛將略非長,恐非確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六出祁山,為什麼沒有打敗司馬懿?

熟讀三國歷史,大家因受到《三國演義》的深遠影響,導致大家都認為司馬懿是諸葛亮的手下敗將,論智慧,論兵法,論謀略,諸葛亮都遠勝於司馬懿一籌,什麼「空城計」、「火燒上方谷」等等,甚至諸葛亮死後,都要...

戰場上諸葛亮司馬懿誰厲害

軍師聯盟已經完結,下部虎嘯龍吟即將開播。從名字來看,下部的主角將會是司馬懿(冢虎)和諸葛亮(臥龍),那麼問題來了,這兩個人到底誰厲害?從這部電視洗白司馬懿的節奏來看,下半部讓司馬懿完勝孔明恐怕也...

諸葛亮六出祁山是真的嗎?三國六出祁山概況

「六出祁山」通常指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的軍事行動。史書記載諸葛亮北伐曹魏時僅有兩次出兵祁山,而「六出祁山」的說法出現於小說《三國演義》,由於《演義》在民間的影響力較大,因此「六出祁...

諸葛亮北伐始末

諸葛亮北伐,是三國時期蜀漢在228年至234年間發動的對曹魏的戰爭,共五次,雖然在局部取得了一些勝利,奪得武都陰平二郡,使得魏軍損兵折將且處於下風,但未能達成攻取關中地區或是奪取隴西等目標;而曹...

諸葛亮北伐戰役,贏了就退回漢中!

蜀漢建興五年(227)春,諸葛亮向後主劉禪上《出師表》,請兵北伐,後主允准,下討魏詔書,授諸葛亮主持討魏專命之權。三月,諸葛亮率10萬大軍,自益州(成都)出兵漢中,紮營於沔北陽平關,設丞相府,...

權謀大家-諸葛亮

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於琅邪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琅邪的漢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諸葛亮父親諸葛圭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3歲母親章氏病逝,...

諸葛亮北伐的經過:諸葛亮五次北伐的過程

第一次北伐①子午谷之計228年春天,蜀軍準備好北伐。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魏延提出子午谷之計,據魏略記載:魏延建議由其率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進...

歷史上諸葛亮並沒有六出祁山!

三國里的諸葛亮真有六出祁山這回事?不,正史中諸葛亮並沒有六出祁山!先引凌雲雕龍關於祁山、岐山地理位置的片段:「祁山與岐山不同,岐山為山名,位於今日陝西省岐山縣東北附近,古公亶父曾率領周室遷居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