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多英豪,血性真男兒,三國的東吳英豪,夢三國的神族真男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江東的山水是旖旎的,江東的民風是溫柔的。

首先要提的,是演義中一個很不起眼的小角色――祖茂。

在隨江東始祖孫堅參加討伐董卓的戰役時,他是其麾下四部將之一,「第四個,姓祖,名茂,字大榮,吳郡富春人也,使雙刀。

當時孫堅作為討董先鋒,面對的是董卓帳前驍將華雄。

由於袁術不發糧草,孫堅軍中自亂,被華雄夜襲營寨,大敗,眾將各不相顧,只有祖茂跟定孫堅,突圍而走。

華雄窮追不捨。

祖茂說:「主公頭上赤幘射目,為賊所識認。

可脫幘與某戴之。

」於是孫堅脫幘換了祖茂的頭盔,從小路逃脫。

敵軍只望赤幘猛追,祖茂將赤幘掛於人家燒不盡的庭柱上,卻於樹後潛躲。

華雄軍遙見赤幘,四面圍定,不敢向前。

用箭射之,方知是計。

遂向前取了赤幘時,華雄縱馬尋祖茂,茂於林後,揮雙刀欲劈雄,雄大喝一聲,將祖茂一刀砍於馬下。

突襲不成,反被敵殺,祖茂多是被人嘲笑的對象,他的學藝不精,與荊軻相似。

但是,在學藝不精的背後,我卻感動於他對主公的無比忠心,危難之中緊跟主公,並主動換了頭盔好讓主公逃脫。

另外,將赤幘掛於庭柱上,伺機突襲,也是有一定頭腦的。

儘管武藝實在不高,終於被斬,成了關羽墊腳石的華雄的墊腳石,有點滑稽,但我想:祖茂絕對是一個血性男兒。

孫堅死後,孫策引軍居江都,招賢納士,屈己待人,四方豪傑,漸漸投之。

隨後向袁術借得區區兵三千、馬五百,攻城拔寨,安民恤眾,平定江東,先後招納了周瑜、蔣欽、周泰、陳武、太史慈、凌操父子、董襲等將領。

孫權與周泰守宣城,忽山賊竊發,四面殺至。

周泰抱權上馬,步行護衛,身無片甲,提刀殺賊,砍殺十餘人。

隨後一賊躍馬挺槍,直取周泰,被泰扯住槍,拖下馬來,奪了槍馬,殺條血路,救了孫權,余賊遠遁。

周泰身被十二槍,命在須臾,幸虧請得神醫華佗,方才保住了性命。

周泰的武力在演義中算不得頂尖行列,但他的忠勇和彪悍,應該是要歸到第一檔的。

孫策死後,孫權據江東,廣納賢士,開賓館於吳會,又招納了呂蒙、陸遜、徐盛、潘璋、丁奉等人。

建安七年,曹操破袁紹,遣使往江東,命孫權遣子入朝隨駕。

孫權與屬下面議,張昭說:「若不令去,恐其興兵下江東,勢必危矣。

」而周瑜卻說:「將軍承父兄遺業,兼六郡之眾,兵精糧足,將士用命,有何逼迫而欲送質於人?質一入,不得不與曹氏連和;彼有命召,不得不往:如此,則見制於人也。

不如勿遣,徐觀其變,別以良策御之。

」權遂從其言,謝使者,不遣子。

以張昭為代表的江東文官膽子都比較小,喜歡以和為貴;而江東武將則恰恰相反,把江東基業看得比自己的性命還重。

周瑜雖然儒雅,但膽氣、豪氣過人,不愧三軍統帥的氣概。

許多周瑜的fans把周瑜想像成一個娘娘腔似的小白臉,我竊笑:這實在是貶低了這位血性男兒!

建安八年十一月,孫權引兵伐黃祖,戰於大江之中。

祖軍敗績。

權部將凌操,輕舟當先,殺入夏口,被黃祖部將甘寧一箭射死。

凌操子凌統,時年方十五歲,奮力往奪父屍而歸。

凌統表現得極為勇敢,才十五歲,我那時候還在念高一呢。

如果我沒記錯,這是演義中上陣將領中的最小年紀。

隨後曹操攻陷荊襄,劍指江東,江東眾文官們又是一片降聲。

當然,文官們有文官們的角度和觀點,倒不是說他們就是不顧江東利益的投降派,但江東武將們的不屈氣概卻更切合我個人的喜好。

當諸葛亮舌戰群儒之時,忽一人自外而入,厲聲言曰:「孔明乃當世奇才,君等以唇舌相難,非敬客之禮也。

曹操大軍臨境,不思退敵之策,乃徒鬥口耶!」眾視其人,乃零陵人,姓黃,名蓋,字公覆,謂孔明曰:「愚聞多言獲利,不如默而無言。

何不將金石之論為我主言之,乃與眾人辯論也?」黃蓋忠心耿耿,謀勇兼備,是我無法不喜歡的一個人物。

大都督周瑜回到柴桑,一眾文官聯袂而來,請他勸吳侯降曹,免使江東六郡生靈受刀兵之危。

文官們剛走,一班戰將來見。

程普說:「吾等自隨孫將軍開基創業,大小數百戰,方才戰得六郡城池。

今主公聽謀士之言,欲降曹操,此真可恥可惜之事!吾等寧死不辱。

望都督勸主公決計興兵,吾等願效死戰。

」周瑜問:「將軍等所見皆同否?」黃蓋忿然而起,以手拍額曰:「吾頭寧斷,誓不降曹!」眾人皆曰:「吾等都不願降!」黃蓋的一句「吾頭寧斷,誓不降曹」,擲地有聲,可為江東武將們的心聲。

隨後黃蓋夜獻火攻之計,周瑜驚訝地問:「誰教公獻此計?」作為武將,黃蓋居然和周瑜、諸葛亮想到一塊去了,也難怪周瑜要驚訝。

周瑜說:「但恨無一人為我行詐降計耳。

」蓋曰:「某願行此計。

」瑜曰:「不受些苦,彼如何肯信?」蓋曰:「某受孫氏厚恩,雖肝腦塗地,亦無怨悔。

」瑜拜而謝之曰:「君若肯行此苦肉計,則江東之萬幸也。

」蓋曰:「某死亦無怨。

圖片選自於《夢三國2》孫策人物形象

接下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黃蓋假意激怒周瑜,被打了五十脊杖,皮開肉綻,鮮血迸流,扶歸本寨,昏絕幾次。

然後一個江東文官中的另類出現了,這個見識、膽氣、機智、口才均為一流的人物便是闞澤。

黃蓋說:「某受吳侯三世厚恩,無以為報,故獻此計,以破曹操。

吾雖受苦,亦無所恨。

吾遍觀軍中,無一人可為心腹者。

惟公素有忠義之心,敢以心腹相告。

」闞澤欣然應諾曰:「大丈夫處世,不能立功建業,不幾與草木同腐乎!公既捐軀報主,澤又何惜微生!」於是毅然前往曹營,憑藉過人的膽氣和機智,騙取了曹操的信任。

然後就是經典大片火燒赤壁,好一場大火。

黃蓋跳在小船上,冒煙突火,來捉曹操,被張遼一箭射中肩窩,翻身落水。

韓當正攻水寨,聽得有人叫其表字,曰:「此黃公覆也!」急教救起。

見黃蓋負箭著傷,咬出箭杆,箭頭陷在肉內。

韓當急為脫去濕衣,用刀剜出箭頭,扯旗束之,脫自己戰袍與黃蓋穿了,先令別船送回大寨醫治。

這一段雖未明言,卻清晰寫出了江東武將之間的深厚感情,令人禁不住地感動。

圖片選自於《夢三國2》黃蓋人物形象

周瑜統兵攻南郡,被弩箭射中左肋。

曹兵罵戰。

程普恐瑜生氣,不敢報知,但瞞不過周瑜。

程普說:「眾將皆欲收兵暫回江東。

待公箭瘡平復,再作區處。

」周瑜聽罷,於床上奮然躍起曰:「大丈夫既食君祿,當死於戰場,以馬革裹屍還,幸也!豈可為我一人,而廢國家大事乎?」言訖,即披甲上馬。

諸軍眾將,無不駭然。

容我再說一遍:請不要將周瑜想像成一個小白臉。

後來孫權與曹操大戰濡須口,董襲、徐盛二將,在樓船上見曹操五路軍馬來到,諸軍各有懼色。

徐盛曰:「食君之祿,忠君之事,何懼哉!」遂引猛士數百人,用小船渡過江邊,殺入曹軍之中。

董襲在船上,令眾軍擂鼓吶喊助威。

忽然江上猛風大作,白浪掀天,波濤洶湧。

軍士見大船將覆,爭下腳艦逃命。

董襲仗劍大喝曰:「將受君命,在此防賊,怎敢棄船而去!」立斬下船軍士十餘人。

須臾,風急船覆,董襲死於江口水中。

陳武引一軍來,正與龐德相遇,不敵,後面又無應兵,被龐德趕到峪口,樹株抓往袍袖,不能迎敵,被殺。

孫權聽得,親自與周泰引軍前來助戰,被曹軍重重圍困。

又是周泰,他從軍中殺出,到江邊,並無孫權,勒回馬,從外又殺入陣中,尋見孫權。

泰曰:「主公可隨泰出戰陣。

」孫權跟周泰殺出。

泰到江邊,回頭又不見孫權出,第三次又尋見孫權。

權曰:「弓弩齊發,不能得出重圍。

」泰曰:「主公在前,某在後,可以出圍。

」周泰橫身左右遮護,身被數槍,箭透重鎧,救得孫權來到江邊。

權曰:「徐盛在垓心,如何得脫?」周泰曰:「吾再救去。

」遂輪槍復翻身殺入重圍之中,救出徐盛。

二將各帶重傷。

周泰真是太兇悍了。

孫權感周泰救護之功,設宴款之,親自把盞,撫其背,淚流滿面,曰:「卿兩番相救,不惜性命,被槍數十,膚如刻畫,孤亦何心不待卿以骨肉之恩、委卿以兵馬之重乎!卿乃孤之功臣,孤當與卿共榮辱、同休戚也。

」言罷,令周泰解衣與眾將觀之:皮肉肌膚,如同刀剜,盤根遍體。

孫權手指其痕,一一問之。

周泰具言戰鬥被傷之狀。

一處傷令吃一觥酒。

是日,周泰大醉。

權以青羅傘賜之,令出入張蓋,以為顯耀。

周泰是當得起這樣的榮耀的。

到東吳襲了荊州,與蜀徹底決裂,劉備親征伐吳,兵勢極盛。

孫權接受了中大夫趙咨的建議,使之往見魏帝曹丕,說其襲漢中。

魏主降詔,命太常卿邢貞齎冊封孫權為吳王,加九錫。

孫權率百官出城迎接。

邢貞自恃上國天使,入門不下車。

張昭大怒,厲聲曰:「禮無不敬,法無不肅,而君敢自尊大,豈以江南無方寸之刃耶?」邢貞慌忙下車,與孫權相見,並車入城。

忽車後一人放聲哭曰:「吾等不能奮身捨命,為主並魏吞蜀,乃令主公受人封爵,不亦辱乎!」眾視之,乃徐盛也。

邢貞聞之,嘆曰:「江東將相如此,終非久在人下者也!」張昭一直以來表現軟弱,這一次倒是不失東吳尊嚴。

而徐盛赳赳一武夫,居然因為主公受人封爵而放聲大哭,足見其忠。

後來曹丕親征江東,徐盛主動請纓,一把火燒得魏軍水陸軍馬三十餘萬大敗而回,確實沒有食言。

圖片選自於《夢三國2》周瑜人物形象

孫權在蜀兵步步進逼的危急之時,拜陸遜為大都督,抵禦蜀兵。

陸遜良謀在胸,傳令教諸將牢守隘口,不許出戰。

眾皆笑其懦,不肯堅守。

陸遜責之,韓當說:「吾自從孫將軍平定江南,經數百戰;其餘諸將,或從討逆將軍,或從當今大王,皆披堅執銳,出生入死之士。

今主上命公為大都督,令退蜀兵,宜早定計,調撥軍馬,分頭征進,以圖大事;乃只令堅守勿戰,豈欲待天自殺賊耶?吾非貪生怕死之人,奈何使吾等墮其銳氣?」於是帳下諸將,皆應聲而言曰:「韓將軍之言是也。

吾等情願決一死戰!」陸遜掣劍在手,厲聲說「如違令者皆斬」,眾皆憤憤而退。

隨後蜀兵到關前搦戰,辱罵不絕。

徐盛、丁奉入帳稟陸遜說:「蜀兵欺我太甚!某等願出擊之!」這班武將不知陸遜自有謀劃,強敵當前,一再主動求戰,不墮江東英豪的志氣。

建興元年冬,司馬昭兵犯東吳,丁奉奉命引三千水兵護東興。

丁奉將船一字兒拋在水上,謂部將曰:「大丈夫立功名,取富貴,正在今日!」遂令眾軍脫去衣甲,卸了頭盔,不用長槍大戟,止帶短刀。

丁奉扯刀當先,砍入魏寨,魏兵措手不及。

韓綜急拔帳前大戟迎之,早被丁奉搶入懷內,手起刀落,砍翻在地。

桓嘉從左邊轉出,忙綽槍刺丁奉,被奉挾住槍桿。

嘉棄槍而走,奉一刀飛去,正中左肩,嘉望後便倒。

奉趕上,就以槍刺之。

三千吳兵,在魏寨中左衝右突。

魏兵大半落水而死,殺倒在雪地者不知其數。

丁奉老當益壯,這一仗大展雄風。

後來孫綝當權,殺戮太過,權傾人主。

吳主孫休召張布計議,布奏曰:「老將丁奉,計略過人,能斷大事,可與議之。

」丁奉定計,讓吳主推說大會群臣,斬了孫綝,扮演了一次安邦定國的角色,是江東老一輩武將的最後演出。

隨著江東一代血性英豪的相繼故去,東吳的氣數也走到了盡頭。

公元279年,晉主司馬炎命杜預為大都督,王渾、王戎、王濬等為將,起兵二十餘萬出征東吳,勢如破竹。

次年,吳主孫皓投降,三國歸晉。

晉朝聞吳已平,君臣皆賀,上壽。

驃騎將軍孫秀退朝,向南而哭曰:「昔討逆壯年,以一校尉創立基業;今孫皓舉江南而棄之!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西晉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旗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這是唐人劉禹錫在《西塞山懷古》中的嘆惜,就用它作為本文的結尾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不一樣的孫權|舉賢任能取長忘短

三國時期,英雄人物輩出,曹操、諸葛亮、劉備、孫權、周瑜、關羽、張飛⋯⋯他們在短短的幾十年中,縱橫捭闔,共同演繹了一曲盪氣迴腸的「忠義、信義、仁義、恩義、俠義」之歌,留給後人的是無盡的神往和慨嘆。...

三國時期三國十大單騎救主都有哪些?

中國演義小說中單騎救主的故事不勝枚舉,但唯有《三國演義》中的「單騎救主」品來最讓人回味無窮,也最令人心馳神往,可以說是三國之中除了關羽的義絕、諸葛亮的智絕,曹操的奸絕之外最讓人熱血澎湃的一道風景...

江東支柱,十二虎臣

紀傳體史書中通常把地位和事跡接近的人安排在同一個傳記里,因而《三國志》中魏蜀的開國將領張樂於徐張和關張馬黃趙分別立為一傳,這便是五子和五虎的由來。相應地,吳書里也有開國將領的並傳,當中一共記載了...

那些不弱於五虎上將五子良將的東吳猛將

三國時期,因為《三國演義》,蜀國五虎上將的名字眾所周知。而近些年,由於知識文化的普及,同樣曹魏的五子良將被人們所熟知。那麼三國三國,為什麼吳國就沒有相關的稱號呢?有人說吳國有四大都督,但是相對來...

說三國:江東十二虎臣

蜀漢有五虎上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魏有五子良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八虎騎:曹仁、 曹洪 、 曹純、夏侯惇、夏侯淵、曹真、曹休、夏侯尚。而東吳除了四英傑,

歷史上英勇驍戰、功勳卓著的江東十二虎

三國時孫吳方面十二位將領的合稱,這十二人以英勇驍戰、功勳卓著而為人稱道,按照正史《三國志》為其列傳的順序依次是: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寧、凌統、徐盛、潘璋、丁奉(字承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