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為什麼東吳比蜀漢強?看看東吳這5員虎將,你就明白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是個英雄輩出的時代。

但小縱認為,如果非要比較一下,魏蜀吳三國之中,哪一國的將領綜合實力更強,更加悍勇的話。

那麼應當尤以吳國最為突出!連《三國志·蜀書·黃權傳》也曾有過:「吳人悍戰,順江而擊易。

」的記載。

說到這,也許有的朋友會不服,魏、蜀也多名將啊!蜀有「五虎上將」、魏有「五子良將」,哪個不比吳國強?小縱認為,魏蜀誠然多名將,但是他們並不像吳國將領那樣全面,且「五虎良將」、「五子良將」亡故後,魏蜀良將後繼無人,但吳國不是!吳國直至滅亡前夕,仍然有像陸抗這樣的名家坐鎮,基本上吳國每代君主,都能提拔起一撥新的名將,這是魏蜀萬不能及的!

下面小縱就帶大家,看一下孫吳幾代君王,分別擁有的三國名將。

一、黃蓋

君主:「破虜將軍」孫堅

主要成就:鎮撫山越;在赤壁之戰中詐降,獻計火攻

簡介:

黃蓋,字公覆,一生歷仕孫堅、孫策、孫權三朝,是東吳元勛宿將之一。

他早年追隨孫堅走南闖北。

孫權即位後,山越不服趁機造反,黃蓋在鎮壓山越的戰爭中非常活躍!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戰爆發,黃蓋前往曹營詐降,並趁機以火攻大破曹操的軍隊,是赤壁之戰主要功臣之一,戰後以功拜武鋒中郎將,他也因為此事跡而被後人廣為傳頌,小說《三國演義》在刻畫黃蓋這一人物時描寫了「苦肉計」的故事。

二、周瑜

君主:「小霸王」孫策

主要成就:輔佐孫策平定江東,赤壁破曹操,南郡敗曹仁

簡介:

周瑜,字公瑾,洛陽令周異之子,其出身名流世家,周瑜的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曾官至太尉。

長大後的周瑜,英偉雄壯且精通音樂,與孫策是很好的朋友!21歲時,周瑜追隨孫策平定江東,不誇張的說周瑜就是孫策的左膀右臂。

後來,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受孫策託孤之重,開始擔任東吳的軍師最高統帥——「大都督」。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

建安十五年,孫權批准了周瑜提出征伐益州的方案,但在周瑜趕回駐地江陵,準備出征的路上時得了重病,最終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小縱這裡要特別說一下,正史中的周瑜「性度恢廓」,絕非演義中的小肚雞腸不能容人!後來,孫權即位稱帝時,對周瑜仍然念念不忘,他對江東群臣說:「孤非周公瑾,不帝矣!」小縱簡單翻譯一下孫權的話,孫權的意思就是說:「「如果沒有公瑾(周瑜),我是當不上皇帝的。

不光是孫權,後世的帝王對周瑜也非常推崇。

宋徽宗時,追尊周瑜為平虜伯,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三、陸遜

君主:「吳大帝」孫權

主要成就:與呂蒙合謀擊敗關羽、奪取荊州;「夷陵之戰」大敗劉備;「石亭之戰」大敗曹休

簡介:

陸遜,字伯言,東吳最後一任「大都督」。

其家族在孫策平定江東的過程中,本與孫策結有血仇,但陸遜後來卻取了孫策的女兒,成為了孫策的女婿!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陸遜輔助呂蒙,戰敗關羽襲取了荊州。

章武二年(222年),孫權正式拜陸遜為大都督,陸遜不負眾望,在「夷陵之戰」火燒劉備七百里連營,從此蜀漢元氣大傷,陸遜則一戰成名。

黃武七年(228年),陸遜又取得「石亭之戰」的大勝,大敗曹休。

孫權稱帝後,陸遜擔任吳國「上大將軍」,赤烏七年(244年)又被拜為丞相、荊州牧、右都護、總領三公事務,領武昌事,完成了「出將入相」的完美轉變!次年去世,終年六十三歲,追諡昭侯。

小縱認為,陸遜跟隨孫權四十餘年,統領吳國軍政十餘年,對吳國貢獻極大!而且其智謀深遠,忠誠耿直,一生出將入相,足可被稱為是東吳的」社稷之臣「!

四、丁奉

君主:「吳景帝」孫休

主要成就:雪中奮短兵,大破魏軍;輔助孫休誅滅權臣孫綝

簡介:

丁奉,字承淵,孫吳後期名將。

丁奉少年時以驍勇聞名,每逢戰事丁奉經常勇冠全軍,斬將奪旗,先後從屬於甘寧、陸遜、潘璋等人的麾下。

太元二年,公元252年,吳大帝孫權逝世, 魏國趁機派遣諸葛誕、胡遵等人率15大軍進攻吳國重鎮東興,在東興之戰中,丁奉「雪中奮短兵」,大破進犯東吳的魏軍。

吳景帝孫休在位時,丁奉設計除掉了東吳的權臣孫綝,被孫休拜為大將軍、右大司馬、左軍師。

孫休去世後,丁奉迎立孫權的長孫孫皓為皇帝。

小縱認為,丁奉一生征戰,與北方政權從曹操時代,一直打到司馬炎時代!侍奉了孫權、孫亮、孫休、孫皓四位吳國君王,他用一生見證了三國的盛衰興亡!

五、陸抗

君主:「吳末帝」孫皓

主要成就:西陵之戰大破晉軍;維護吳國穩定

簡介:

陸抗,字幼節,東吳吳國名將陸遜次子。

陸遜死後,陸抗承襲父爵為江陵侯, 孫皓繼位稱帝後,陸抗擔任任鎮軍大將軍、總管如「西陵」、「信陵」、「夷道」、「樂鄉」、「公安」等東吳前線軍事重鎮。

鳳凰元年,公元272年,陸抗於西陵擊退晉將羊祜進攻,並攻殺叛將西陵督步闡,取得大勝。

但天不假年,西陵之戰後兩年陸抗就病逝了,終年只有49歲。

小縱認為,陸抗與陸遜在吳國,都是中流砥柱的存在,而陸抗更顯悲壯!可以說,陸抗是吳國最後的名將 。

小縱關於「吳國不同時代的名將」的看法就是這些,螢幕前的大俠,你怎麼看?(喜歡文章的朋友,請記得關注本號哦!每天不僅有新文章更新,還會不定期向幸運粉絲派發禮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時期的頂級名將,或許他讓你意想不到!

三國時期,群雄並起,留名青史的軍事將領也不計其數。可以說,這既是一部三國史,也是一部英雄史,他們創造了一段段不朽的軍事傳奇。然而,真正能稱得上頂級名將的卻是屈指可數。所謂頂級名將必須具備超乎尋常...

我就是我,不一樣的東吳大都督!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據說那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和不休,不對不對,應是魏、蜀、吳三國,三國經歷了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之後,終於成為了其中的佼佼者,鼎立在這神州大地之上,今日小編便應讀...

孫權麾下猛將如雲,你知道都有誰嗎?

衝鋒陷陣敢戰先登肯定是甘寧,威壓剛毅獨當一面肯定是太史慈,總領眾軍運籌帷幄肯定是周瑜、陸抗。。。其實要說真正能出將入相的,還要數陸遜!諸葛亮根本算不上,因為劉備死後他可以說是蜀漢的統治者了,啥都...

歷史上英勇驍戰、功勳卓著的江東十二虎

三國時孫吳方面十二位將領的合稱,這十二人以英勇驍戰、功勳卓著而為人稱道,按照正史《三國志》為其列傳的順序依次是: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寧、凌統、徐盛、潘璋、丁奉(字承淵)。...

那些不弱於五虎上將五子良將的東吳猛將

三國時期,因為《三國演義》,蜀國五虎上將的名字眾所周知。而近些年,由於知識文化的普及,同樣曹魏的五子良將被人們所熟知。那麼三國三國,為什麼吳國就沒有相關的稱號呢?有人說吳國有四大都督,但是相對來...

戰亂三國,孫權也有孫氏五將,誓死保東吳

許多人好談曹操的五子良將,或者劉備的五虎上將,很少去談孫權的部下,其實孫權也有孫氏五將,非常厲害!太史慈字子義,東萊黃縣人。東漢末年名將,官至建昌都尉。弓馬熟練,箭法精良。原為劉繇部下,後被孫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