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英勇驍戰、功勳卓著的江東十二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時孫吳方面十二位將領的合稱,這十二人以英勇驍戰、功勳卓著而為人稱道,按照正史《三國志》為其列傳的順序依次是: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寧、凌統、徐盛、潘璋、丁奉(字承淵)。
1、程普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使用武器為鐵脊蛇矛,跟隨孫堅的將領,與祖茂、韓當、黃蓋時為孫堅最早的部下。
斬殺華雄手下胡軫,也是為孫堅提出計謀的將領。
孫堅發現玉璽後,提議孫堅回家的計策。
當孫堅和袁紹對立時,與黃蓋,韓當一起和袁紹手下大將顏良、文丑對峙 。
周瑜時期為東吳的副都督,對孫家有歷久的貢獻。
2、黃蓋
通俗小說《三國演義》中,黃蓋以鐵鞭為兵器。
曹操軍來犯之際,黃蓋向周瑜提議火攻破敵,周瑜要他行苦肉計,黃蓋一口答應。
黃蓋故意提出投降曹操,周瑜假意下令斬首,後改為杖打五十,打得皮開肉綻。
黃蓋向曹操獻降書,曹操起初識破詐降,但有兩細作回報黃蓋遭刑的事,曹操才相信。
但苦肉計並無正史記載,赤壁之戰時候黃蓋只是「建策火攻」而已。
3、韓當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韓當的生平與正史相似,是東吳的開國老將,初隨孫堅攻洛陽,隨孫堅攻打劉表時三十回合斬張虎,孫堅攻襄陽之時勸其班師,孫堅不聽,導致大敗並且丟掉性命。
後從孫策平定江東。
扶佐孫權。
赤壁之戰,韓當為前部先鋒,三江口之戰,韓當大破蔡瑁,後斬焦觸,與周泰合力敗文聘,大戰中又救黃蓋。
濡須口之戰,韓當與周泰合力三十回合戰平許褚。
後隨呂蒙奇襲荊州與蔣欽、周泰、丁奉、徐盛以伏兵之策戰敗關羽。
夷陵之戰,韓當為正將與陸遜、朱然等拒劉備。
4、蔣欽
在《三國演義》中,蔣欽是擅長弓術的將領。
與周泰原為活躍於長江一帶的江賊,孫策脫離袁術下江東自立門戶時,和周泰一起率眾投靠。
孫策攻劉繇,並引出城中麾下的陳橫、薛禮、張英三名將領,陳橫後被蔣欽一箭射殺,後與韓當等將乘舟過江,亂箭射殺敵軍。
曾在赤壁之戰與周泰,還有擅使長槍的韓當率領水軍在三江口踏江破敵。
南郡之戰請命攻曹仁,但卻被曹仁和牛金擊退,周瑜打算怒斬蔣欽,眾將求情勸免,其後故事與《三國志》基本相同。
5、周泰
三國時期吳國武將。
孫策平定江東時與同郡蔣欽一起加入孫策軍,隨孫策左右,後孫權愛其為人,向孫策請求讓周泰跟隨自己。
周泰多次於戰亂當中保護孫權的安危,身上受的傷多達幾十處,就像在皮膚上雕畫一樣,吳將朱然、徐盛等因此對其拜服。
後來孫權為了表彰周泰為了東吳出生入死的功績,而賜給他青羅傘蓋。
官至漢中太守、奮威將軍,封陵陽侯。
死於黃武中年,有子周邵,亦數有戰功,死於黃龍二年,周邵的弟弟周承繼承了兵權和爵位。
6、陳武
陳武年輕時儀表堂堂,跟隨孫策征戰江東,因戰功封為別部司馬,後來在孫權部下任職。
由於陳武仁厚好施,故受到上至孫權,下至鄉里的敬愛。
陳武又屢建戰功,每戰皆所向無前,封為偏將軍。
建安二十年(215)在合肥戰役中,張遼奇襲孫權,陳武戰死,孫權對此十分哀痛。
7、董襲
東漢末年江東孫氏部將。
跟隨孫策討伐山陰宿賊黃龍羅、周勃等,策自出討,襲身斬羅、勃首,遷揚武都尉。
從策攻皖,討劉勛,伐黃祖。
主策薨,襲討鄱陽賊彭虎等眾數萬人,旬日盡平,拜威越校尉,遷偏將軍。
建安十三年,襲隨權討黃祖。
襲身以刀斷兩紲,使祖蒙沖橫流,大兵遂進。
斬祖。
濡須戰,襲督五樓船住濡須口。
夜卒暴風船覆,襲死。
8、甘寧
甘寧性情意躁,易於激動,發怒時動輒要打人甚至殺人,而且有時不完全聽孫權的命令。
但他勇敢堅毅,豪爽開朗,足智多謀,器重人才,輕財好施,關心部屬,士兵樂於從命。
孫權善於用人,「不求備於一人」,能「忘其短而用其長」。
在孫權手下,甘寧發揚了自己的優點和長處,成為三國時代有名的「斗將」。
9、凌統
凌統(189年-217年,一說189年-237年),字公績,吳郡餘杭(今浙江餘杭)人,三國時期吳國名將。
凌操之子,少有名盛,為人有國士之風,多次戰役中表現出色,官至偏將軍。
10、徐盛
早年徐盛抗擊黃祖,因功升為中郎將。
劉備伐吳時,徐盛跟隨陸遜攻下蜀軍多處屯營;曹休伐吳時,徐盛在形勢不利的情況下以少抗多,成功防禦。
因前後戰功,徐盛先後升任建武將軍、安東將軍,任廬江太守。
後來,曹丕大舉攻吳,吳國依徐盛的建議在建業外圍築上圍牆,曹丕被迫退走。
黃武年間,徐盛病逝。
其官爵由兒子徐楷繼承。
11、潘璋
三國時期吳國將領。
潘璋年輕時家貧,跟隨孫權後得到其賞識,加上其作戰勇猛,不斷升遷,其一生為孫權東征西討,在合肥之戰、追擒關羽、夷陵之戰、江陵保衛戰中多次立下戰功。
但其為人奢侈貪財。
經常設立軍市,又劫殺將士以獲得財物,但孫權念其有功未予深究。
小說《三國演義》中,描寫潘璋擒獲關羽,並奪取了青龍偃月刀及赤兔馬,而且描寫了在夷陵之戰被為父報仇的關興所殺,但實際上都是虛構的小說效果。
12、丁奉
丁奉年少時以驍勇為小將,經常奮勇殺敵,屢立功勳,此後又於太元二年(252年)的東興之戰中「雪中奮短兵」,大破進犯東吳的魏軍。
吳景帝孫休在位時,丁奉設計除掉了東吳的權臣孫綝,被拜為大將軍,後為右大司馬、左軍師,建衡三年(271年)去世。
丁奉一生征戰,與北方政權從曹操時代交戰至司馬炎時代,侍奉了孫權至孫皓四位吳國君主,見證了三國的盛衰興亡。
江東多英豪,血性真男兒,三國的東吳英豪,夢三國的神族真男兒
江東的山水是旖旎的,江東的民風是溫柔的。首先要提的,是演義中一個很不起眼的小角色――祖茂。在隨江東始祖孫堅參加討伐董卓的戰役時,他是其麾下四部將之一,「第四個,姓祖,名茂,字大榮,吳郡富春人也,...
三國中忽略的東吳十大名將,忠勇無雙的太史慈僅第二,還有個超神
在《三國演義》中,東吳特別憋屈,明明是實力第二大的國家,論實力比不過「大反派」曹魏,論名氣比不過「主角」蜀漢,純屬爹不疼娘不愛,還經常被黑,如張遼「逍遙津一役」;好不容易有個露臉的「赤壁之戰」,...
那些不弱於五虎上將五子良將的東吳猛將
三國時期,因為《三國演義》,蜀國五虎上將的名字眾所周知。而近些年,由於知識文化的普及,同樣曹魏的五子良將被人們所熟知。那麼三國三國,為什麼吳國就沒有相關的稱號呢?有人說吳國有四大都督,但是相對來...
劉備對他恨之入骨,他卻力壓甘寧和周泰成為江東十二虎臣的第一人
江東十二虎臣是東吳最出色的十二員虎將(不包括四大都督和太史慈),十二人分別是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寧、凌統、徐盛、潘璋、丁奉。其中最為人所知的兩人是甘寧和周泰,畢竟東吳除了...
三國東吳十二虎臣都有誰,排名第一之人意想不到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孫權手下更有許許多多的能人將士,其中東吳十二虎臣就是典範的代表,這十二人以英勇善戰而為人稱道。因為正史《三國志》把此十二人合為一卷作傳,盛讚他們為「江表之虎臣」,所以被稱為是...
盤點《三國演義》中隸屬吳國的9大猛將,有一人連殺關羽和黃忠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但是目光基本上都被曹操所建立的曹魏和劉備所建立的蜀漢所吸引;在大眾的印象中,曹魏猛將如雲謀臣如雨,卻沒有特別拔尖的存在,至少在《三國演義》中是被蜀漢吊打的;而蜀漢雖然數量不夠...
東吳十二虎將大起底,除了黃蓋周泰你還認識誰?
讀《三國演義》,我們大部分的關注點都是在看西蜀和曹魏這兩大勢力上,因其能人輩出,青史留名的文臣武將數不勝數,而江東的東吳勢力卻往往被忽視掉了。其實東吳能夠與其他兩大勢力三分天下其實力自然也是不弱...
說三國:江東十二虎臣
蜀漢有五虎上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魏有五子良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八虎騎:曹仁、 曹洪 、 曹純、夏侯惇、夏侯淵、曹真、曹休、夏侯尚。而東吳除了四英傑,
盤點《三國演義》中吳國的的九大猛將,孫策排第二,太史慈排第三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但是目光基本上都被曹操所建立的曹魏和劉備所建立的蜀漢所吸引;在大眾的印象中,曹魏猛將如雲謀臣如雨,卻沒有特別拔尖的存在,至少在《三國演義》中是被蜀漢吊打的;而蜀漢雖然數量不夠...
劉備有五虎上將,看孫權江東十二虎臣,都是誰?
眾所周知,劉備有五虎上將,每個人都勇猛善戰,戰功赫赫,為其建立蜀漢立下卓越功勳,而東吳孫權也有江東十二虎臣,這十二個人,為孫權三代開疆破土,征戰四方立下大功,也都是開國功臣,看看這十二人都是誰?...
孫權帳下的十二名將,究竟誰的武力值最高?
說起三國,自是少不了東吳。作為一個能與曹操、劉備鼎足而立的東吳最高統治者,孫權可謂是可圈可點。其中,孫權帳下可謂是人才濟濟,名將、謀臣不計其數。其中,江東十二虎臣可謂名噪一時。
東吳十二虎臣,他們為孫吳基業的開闢南征北戰,立下赫赫功勳
三國人才輩出,曹魏有五子良將,蜀漢有五虎上將,而東吳有「十二虎臣」,「十二虎臣」時三國時孫吳十二位將領的合稱,這十二人以英勇善戰而為人稱道,按照正史《三國志》為其列傳的順序依次是:程普、黃蓋、...
魏有五子良將,蜀有五虎上將,東吳則有十二虎臣
三國時期,人才鼎盛,猛將如雲。魏國有五子良將,蜀國有五虎上將,那吳國有哪些良將呢?其實東吳是三國之中歷時最久的國家,歷四帝,共52年。而東吳地處富庶的江東,人才輩出,孫吳共十二位將領的合稱江表之虎臣。
東吳十二虎臣,一個是翻版「吳下阿蒙」,另一個是三國甘羅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猛將如雲,謀士如雨;曹魏有五子良將,蜀漢有五虎上將;那麼同屬三國的東吳有哪些猛將呢?讓我們翻開歷史的畫卷,尋找真相。 據正史記載,東吳有「十二虎臣」,這十二虎臣是時三國時孫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