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周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時人以其謙讓服人如此。

」「瑜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閒」「公瑾雄烈,膽略兼人」「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

」「賓禮名賢,而張公為之雄;交御豪俊,而周瑜為之傑。

彼二君子皆弘敏而多奇,雅達而聰哲,」——《晉書》陸機語「公瑾卓爾,逸志不群…公瑾英達,朗心獨見」——《晉書》卷九十二 袁宏<三國名臣頌>

歷史上的周瑜是個有膽識有氣魄,心懷天地的大度之人,史書中沒有任何言論記載說周瑜心胸狹隘的,即使總和周瑜不睦的程普,最後也被周瑜的氣度折服。

小說《三國演義》為了藝術的需要篡改了周瑜的性情,以襯托諸葛亮對漢室天下的忠義,而三氣周瑜的故事以及和諸葛亮的敵對故事都是虛構,因為周瑜和諸葛亮這三國里的兩個狠角色根本就沒有在戰場上較量過,這也是歷史中的一大憾事!

對周瑜的才幹,劉備、曹操、孫權都非常清楚。

劉備曾私下挑撥周瑜和孫權的關係。

一次,孫權、張昭等人為劉備送行,張昭等人先離開了,孫權和劉備談話。

劉備嘆息說:「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

只是他器量太大,恐非久居人下者!」權曾對公卿們說:「沒有周公瑾,我哪能稱尊稱帝呢?」(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三國演義》評書里說諸葛亮「能掐會算」,周瑜的預見性才真正令人驚嘆。

戰事的發展果然如同周瑜戰前之議:曹軍不習水戰,初次遭遇便「引退江北」,而後果如周瑜所料發生疾疫。

也同樣如周瑜事先保證的,周瑜果然以以不足三萬之兵為孫權大破曹操。

以寡敵眾,這是至今以來最為金典的戰例

周瑜藉助赤壁-南郡的勝利,鎮定大江,制衡曹劉,營六合之謀。

曹劉本來並稱兩雄,卻一為周瑜所敗,一為周瑜所制,兼規取巴蜀,更是意在千秋,可謂前程不可限量。

無奈天意弄人,周瑜之死,似乎註定當時的中國無法走出三國鼎立的格局。

故南唐徐鉉在周瑜碑銘上稱:「將主猶主,漢室不傾;將軍既沒,天下三分

周瑜的二分天下之計,有人認為周瑜取蜀策與諸葛亮的「隆中對」有相似之處,但是「隆中對」是一種「無奈選擇。

而周瑜的策略具有「隆中對」所沒有的聯絡關中軍閥這一層,而這恰恰由西側打擊曹操的關鍵。

關中軍閥不僅有騎兵優勢,而且早就想和曹操對著幹了(後來,馬超於建安十六年、十八年兩次起兵反曹),而最關鍵的是,當時馬超仍占領著秦嶺以北。

而後來諸葛亮多次北伐,試圖越過秦嶺蜀道進攻曹魏,無論經天水、經斜道、經子午谷,都是註定失敗的。

沒有及時與關中軍閥結盟,是諸葛亮的一大失誤。

難怪南宋思想家陳亮為周瑜感嘆道:「使斯人不死,當為操之大患,先主無處矣!」

借用這句話,可以做為對周瑜最後兩謀的最評價。

清康熙年間的首輔李安溪(即李光地)評價周瑜這段軍事分析時語:「可謂算無遺策」;《三國志集解》作者盧弼則直言:「公瑾生長江淮,諳識險要,出入彭蠡,久涉波濤,橫江當利而後戰無不勝,而又洞悉敵情,熟籌彼我,用能以寡擊眾,遁走阿瞞,一戰而霸,克建大勛。

玄德謂為文武籌略,萬人之英者豈虛語哉。

」更是贊周瑜有百戰百勝之能。

軍事科學院主編的《中國軍事史》,稱周瑜「積極大膽的攻勢戰略思想,是天下分崩階段的產物。

」周瑜所處的時代,正是三國鼎立格局的形成期,是充滿變數也充滿機遇的時代。

而周瑜積極進取、搶占先機,「該說不就說不,該用兵就用兵,該乘勝發展戰果就發展戰果」(摘自《中國軍事史》中「周瑜軍事思想」)的謀略作風,顯然是最適宜當時那個時代需要的。

結合周瑜最後兩謀,其整體思想是:聯合、利用並壓制劉備,積極擴張勢力,為東吳爭取「六合歸一」至少是「兩分天下」的機會

更有人認為周瑜還不如魯肅,周瑜一直是代表孫權直接與劉備斡旋的人物,周瑜時代是孫劉聯盟的「黃金時代」,雙方不僅同共取得赤壁之戰和撫定荊州的勝果,而且遵循以談判解決一切問題的原則。

周瑜在世,劉備為了要地再三與東吳談判。

而周瑜剛死,劉備就敢於以武力阻止孫權派兵取蜀。

這種衝突意味著聯盟開始出現危機。

李安溪曾評說:「周瑜在則可,如無瑜者,權必不能獨擋曹,無玄德則無吳耳,子敬之謀未為非也。

」實行進取政策,必需國有「奇才」;而無才擔當此任,只能實行保守政策,所以,魯肅「多操之敵」的政策也有可取處

周瑜的最成功之處,就是擅長在聯盟中、在對待劉備的問題上平衡輕重、把握其度。

周瑜積極維持雙方的互相信任,如在南郡之戰時,與劉備互換了部下。

周瑜也搶奪盟友利益,比如劉備在南郡北部中出過力,而周瑜卻將南郡北部據為已有,同時又做出一定讓步,如分公安給劉備。

以這種軟硬兼施的手段,使得孫權集團一直在聯盟中居強勢,唱主角,在既得利益的分配上占了優勢。

「肅與公瑾之高下,由此可見矣!」

周瑜短短一生,留下的文字議論,只有兩封書信、三段議說,即「作徒備置吳疏」、「臨終上疏」、「不質子議」、「赤壁戰前議」、「取蜀議」。

這兩疏三議,不僅是周瑜一生謀略的概括,也體現出周瑜的語言藝術。

周瑜精通音樂,這使得他的言辭充分感染力、鼓動力,也體現出過人的韜勇抗威、不畏強敵的謀略風格。

三國英才縱多,我獨愛公瑾,他有總角之交、斷金之義的至交孫策;他有國色妖嬈的紅袖佳人小喬;他有「曲有誤,周郎顧」的風雅名聲。

而他更像流星,在世間一閃而過,縱使他多麼地耀眼。

黃土地微信公眾號:Huangtudi555

蘭花公社微信公眾號:lanhuagongshe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蘇軾為何如此崇拜短命的周瑜?

千年以後,蘇軾在其詞作中說:「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出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在蘇軾眼裡,雄姿英發的孫劉聯軍統帥周瑜,是個羽扇綸巾的儒將,感情上還有第一美女小喬陪伴,當然令這...

三國演義裡面的,周瑜,不為人知的秘密

你眼中的周瑜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赤壁之戰的前因後果又是如何?後人根據《三國演義》的藝術加工,將周瑜誤讀為一個心胸狹窄之人。事實上,周瑜不僅胸襟寬廣,而且多謀善斷,是一個幾近完美的儒將形象。品讀歷史...

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江左風流美丈夫」

整個三國英才輩出,各路豪傑俱起,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幾次特別大的時期,湧現出各種各樣的英雄才輩。這些時期基本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大動亂的時候,天下未定,豪傑並起,群雄割據,相映爭輝。三國尤其如...

三國的戰與亂——三分之勢「赤壁之戰」

赤壁有文武,此戰分天下;老驥難伏櫪,生子當仲謀;劉備得隆對,公瑾有美名!赤壁之戰在三國史上起到了奠定三國鼎立之勢的作用,三國演義用了很多篇幅描寫它,其中的諸多精彩故事卻多是七分虛假三分真,真實的...

三國演義的謊言,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嗎?

文丨悅史君無論是在民間小說《三國演義》,還是在官修史書《三國志》里,孫吳集團大將周瑜,絕非一個等閒角色。周瑜先佐孫策建業江東,在孫策死後,又輔佐其弟孫權鞏固疆土;赤壁一戰,統帥孫劉聯軍,大破數倍...

水鏡八奇之一 周瑜的歷史評價是怎樣的?

人物生平官宦世家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居漢太尉之職。其父周異,曾任洛陽令。周瑜本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志向遠大。孫策和周瑜同歲,交往甚密。初平元年(190年),孫堅兵討董卓時,...

關於「隆中對」及「借荊州」

最近老看到有討論「周都督不死,劉備的下場回怎樣」的帖子,這個問題從古至今都是焦點.陳亮說「使周公瑾而在,其智必及乎此矣。……因欲進取巴蜀,結援馬超以斷操之右臂,而還據襄陽以蹙之……使斯人不死,當...

因為三國演義里的一句話,他蒙冤了數百年

我曾經寫過很多歷史人物,從先秦到明朝,從美女到名將,隔著現代的電腦鍵盤,將古人們的生平故事一一講來,有時會有種時空停頓的錯覺,仿佛當時當地,我在冷眼旁觀,他們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而有一個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