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三國爭議最大人物,有人說他比諸葛亮厲害,有人說他道德敗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他是三國爭議最大的人物,有人說他比諸葛亮還厲害,有人抓住他道德敗壞

郭嘉一直都是三國中爭議最大的一個智囊,喜歡他的人,認為他的才幹不在諸葛亮之下,更是一直有人認為赤壁之戰,若有郭嘉在,三國歷史將會改寫;而討厭他的人,則抓住他的「不治行簡」和「十勝十敗」,說他如何的道德敗壞,阿諛獻媚等等。

當然,談人首當觀史,讓我們來看看《三國志 郭嘉傳》中是怎樣記載這位智囊人物的。

「郭嘉字奉孝,穎川陽翟人也。

初,北見袁紹,謂紹謀臣辛評、郭圖曰:「夫智者審於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

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

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於是遂去之。

先是時,潁川戲志才,籌畫士也,太祖甚器之。

早卒。

太祖與荀彧書曰:「自志才亡後,莫可與計事者。

汝、穎固多奇士,誰可以繼之?」彧薦嘉。

召見,論天下事。

太祖曰:「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

」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

」表為司空軍祭酒。

征呂布,三戰破之,布退固守。

時士卒疲倦,太祖欲引軍還,嘉說太祖急攻之,遂禽布。

(語在《荀攸傳》)。

孫策轉鬥千里,盡有江東,聞太祖與袁紹相持於宮渡,將渡江北襲許。

眾聞皆懼,嘉料之,曰:「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

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

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

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策臨江未濟,果為許貢客所殺。

從破袁紹,紹死,又從討譚、尚於黎陽,連戰數克。

諸將欲乘勝遂攻之,嘉曰:「袁紹愛此二子,莫適立也。

有郭圖、逢紀為之謀臣,必交斗其間,還相離也。

急之則相持,緩之而後爭心生。

不如南向荊州,若征劉表者,以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可一舉定也。

」太祖曰:「善。

」乃南征。

軍至西平,譚、尚果爭冀州。

譚為尚軍所敗,走保平原,遣辛毗乞降。

太祖還救之,遂從定鄴。

又從攻譚於南皮,冀州平。

封嘉洧陽亭侯。

太祖將征袁尚及三郡烏丸,諸下多懼劉表使劉備襲許以討太祖,嘉曰:「公雖威震天下,胡恃其遠,必不設備。

因其無備,卒然擊之,可破滅也。

且袁紹有恩於民夷,而尚兄弟生存。

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烏丸之資,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動,民夷懼應,以生蹋頓之心,成覬覦之計,恐青、冀非己之有也。

表,坐談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備,重任之則恐不能制,輕任之則備不為用,雖虛國遠征,公無憂矣。

」大祖遂行。

至易,嘉言曰:「兵貴神速。

今千里襲人,輜重多,難以趣利且彼聞之,必為備;不如留輜重,輕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太祖乃密出盧龍塞,直指單于庭。

虜卒聞太祖至,惶怖合戰。

大破之,斬蹋頓及名王已下。

尚及兄熙走遼東。

嘉深通有算略,達於事情。

太祖曰:「難奉孝為能知孤意。

」年三十八,自柳城還,

疾篤,太祖問疾者交錯。

及薨,臨其喪,哀甚,謂荀攸等曰:「諸君年皆孤輩也,唯奉孝最少。

天下事竟,欲以後事屬之,而中年天折,命也夫!」乃表曰:「軍祭酒郭嘉,自從征伐,十有一年。

每有大議,臨敵制變。

臣策未決,嘉輒成之。

平定天下,謀功為高。

不幸短命,事業未終。

追思嘉勛,實不可忘。

可增邑八百戶,並前千戶。

」諡曰貞侯。

子奕嗣。

後太祖征荊州還,於巴丘遇疾疫,燒船,嘆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初,陳群非嘉不治行檢,數廷訴嘉,嘉意自若。

太祖愈益重之,然以群能持正,亦悅焉。

即郭嘉的主要謀略有四

1. 議圖呂布

2. 料孫策

3. 破二袁

4. 襲烏桓

讓我們來逐個分析一下

呂布是曹操的心頭大患,曹操欲除之已久。

然而在與之交戰之後,曹操因為士兵疲乏而欲退兵,郭嘉在這時建議曹操」急攻」,斬草除根,以絕後患。

曹操聽了他的意見,而破下邳,擒呂布——郭嘉的這個建議是有些風險的,曹兵既已疲倦,且糧草將盡,仍強攻呂布。

而呂布此時卻安距城中,按理說正好以逸待勞,而勝曹操,但郭嘉分析的結果是呂布無謀,陳宮有謀而決策慢。

所以,若曹操速攻,必可在其二人未有對策之前破城。

此計的成功,得於郭嘉對呂陳二人的透徹了解

孫策立業江東,盡收六郡。

下一步,便有與曹操爭霸的可能性,眾人皆畏懼,只有郭嘉不以為意,認為孫策雖驍勇,但在江東並未真正站穩腳跟。

不但不能構成威脅,他自己反有性命之憂。

又被郭嘉言中了,孫策果真死於許貢的家客之手。

這個預測的準確性似乎誇張了一些,簡直像是郭嘉在詛咒孫策。

然而從郭嘉的觀點來看,孫策的死就是必然的了。

本是袁術手下一將,借兵起事,而得江東。

殺江東豪傑,怎不惹人怨恨?可能江東之人不滿者有很多,可孫策為人「輕而無備」。

這當然有被刺客所殺的可能了。

這種推斷力,還是來源於知人。

曹操雖然在官渡之戰中擊敗袁紹,然而袁紹雖死,餘黨尚在。

此時,曹操若是舉兵討之,會花費相當的兵力。

郭嘉一眼就看出袁紹廢長立幼,必然帶來袁氏兄弟間的反目。

若此時曹操揮兵轉討劉表,二袁將自相殘殺。

曹操坐收漁利即可。

亦如其所料。

也許正是有這種「隔岸觀火」的觀點,使小說《三國演義》上為郭嘉編寫了個遺計定遼東的故事

平烏桓似乎是最為弄險的一次,「虛國遠征」的危險想必誰都知道,萬一劉表來襲,不僅烏桓不能定,而切許都也難保。

郭嘉在分析之後,作出了這樣一個大膽的推測:劉表決不敢來犯。

這個推測是風險極大的。

但郭嘉對他的推測很自信,曹操也相信他。

奇襲烏桓,是袁氏二子無處可逃。

看完這些,你也許對郭嘉的才能有幾許認可了吧,但立即會有人用其「不治行簡」來反駁。

說其為人太過狂放。

首先,我一直不太明白什麼叫「不治行簡」。

陳群又為何揪此不放,多此的指責郭嘉。

作為謀士,郭嘉很出色,又沒有什麼道德問題,何必沒完沒了的糾纏呢?我並不是說是個人才就應該「恃才放曠」,做個像荀彧般的守禮之士當然更好。

但不奉守儒家之禮,也不至於要「熟廷訴嘉」吧?有人說郭嘉太不象話,依仗曹操對他的喜愛就別人越說越來勁,我倒是想說說陳群,既知說也無用,何必總不忘一提呢?(難道是因為每訴之,曹操悅其持正嗎?)

郭嘉的「十勝十敗」也頗引人非議,雖說太鋪華。

但也確實是事實,袁紹為人,用人而疑,不會決策,不納忠言,其手下,朋黨禍重。

謀臣之間互不能容,所以他的失敗是必然的。

而且「十勝十敗」無非是論戰之時的一段,袁曹兩家的分析。

不管他怎麼說,只要說中要害即可。

有不少人以次大做文章,說郭嘉善於奉承討好,甚至由此涉及到他的人品問題,那也是沒有道理的。

縱觀其一生,知人至深,善謀善斷,雖不知能否才過孔明(歷史不給我們這樣一個機會),但絕對算是三國謀臣策士中的佼佼者。

曹操的評論「平定天下,謀功為高」,他是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作者:渺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要是此人在的話,諸葛亮就算一根蔥!

郭嘉(170-207),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人物。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於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

諸葛亮出山前的三國,是郭嘉謀略的主場

他的出場方式跟我想像的不太一樣,一輛緩緩入城的牛車,掀開簾帳,一個消瘦的年輕人,留著小鬍子,懷中擁著國色美人,手中提著美酒佳釀,不著一字便盡得風流。當然這短暫的亮相對於我來說顯然不夠過癮,我很期...

《小劉說三國》三國第一鬼才郭嘉

想必對於三國迷而言,雖然在《三國演義》中對郭嘉的記載並不多,但是郭嘉這個名字並不會陌生。在曹操諸多謀士中,唯獨郭嘉最了解曹操,並且兩人關係親密,猶如朋友一般。據載,二人行則同車,坐則同席。在嚴...

三國里有一個人能和諸葛亮媲美,原來是他!

可能大家看到這裡首先想到的是司馬懿或者周瑜,但我說的而是鬼才——郭嘉。郭嘉(170-207),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謀士。他先在實力較強的袁紹軍中出謀劃策,後來發現袁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