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真的是天下第一謀士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吹出來的名氣

  ——郭嘉真的是天下第一謀士嗎?

  導語:

  郭嘉與諸葛亮是同時代的人物,評書演義對郭嘉的評價很高,因此郭家在民間很有市場。

「嘉迷」們甚至認為郭嘉比號稱智慧化身的諸葛亮還要高明,堪稱「天下第一謀士」。

但從史料上看,郭嘉並不真才實學,他的真正本事在於阿諛奉承,靠著對曹操的曲意逢迎,落得個受人尊敬和愛戴的好名聲。

  正文:

  熟悉三國的人沒有不知道郭嘉的,郭嘉郭奉孝被人們譽為曹氏集團第一大謀士,有人甚至認為郭嘉與同時代的謀士相比,無出其右者。

  曹操在赤壁大戰失敗以後,曾經沉痛地對手下人說「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其實,究竟郭嘉有沒有那麼大的名氣是很值得商榷的。

  我們說看一個人的能力和水平是名至實歸還是浪得虛名,必須得拿事實說話的。

  我們先來看看郭嘉的工作實績吧。

  作為謀士,郭嘉的主要職能就是出主意,「一言興邦」是謀士的最高境界。

比如說,我們大家熟悉的諸葛亮,諸葛亮之所以被國人標榜為智慧的化身,其主要原因在於其在老家隆中,向劉備提出了一個「東聯孫權,北拒曹操,地跨荊益、伺機北伐」的戰略格局。

劉備在諸葛亮的指點下當了個局部的土皇帝。

  但是,我連《三國演義》帶《三國志》看了不下十遍,也沒找到郭嘉干出了什麼「一言興邦」的事情來。

  概括起來,郭嘉的主要業績也是就五件事。

  第一件,是鼓勵曹操與袁紹開戰。

曹操與袁紹開戰前,郭嘉向曹操說了袁紹的十大弱點和曹操的十大優點,叫做「紹有十敗,公有十勝」。

最後,曹操通過官渡之戰,擊敗袁紹。

  第二件事是曹操進攻呂布,呂布固守徐州,曹操久攻不下,想退兵回許昌,郭嘉建議曹操再堅持一下。

不久,呂布手下的侯成、宋憲等人開城投降,曹操活捉了呂布。

  第三件事是說曹操與袁紹相持於官渡的時候,坊間傳聞孫策將包抄曹操的後路,群臣惶恐,郭嘉認為孫策自己的事情還忙活不過來呢,並且孫策殺人太多,將來會死在刺客手中。

孫策果然沒有出兵,並且不久被許貢的門客所殺。

  第四件事是說,曹操東征劉備,擔心袁紹出兵,郭嘉認為不用顧慮袁紹,袁紹不會輕易出兵,最後曹操擊潰劉備,袁紹也未參戰。

  第五件事是袁紹死後,袁尚奔走漠北,投靠烏丸。

郭嘉建議曹操一鼓作氣,出擊烏丸。

曹兵輕裝前進,密出盧龍塞,在白狼山大破烏丸,從此烏丸作為一支政治力量徹底在史歷上消失。

  從事實情況,郭嘉所提出的五個計謀實在是一般般,不僅重要性不夠,而且,很多內容也並不全是郭嘉的主意。

下面我們就來一件一件地剖析。

  我們先看郭嘉所說「袁紹十敗,曹操十勝」的事。

  首先,曹操與袁紹的衝突是袁紹率先發動的。

證據就是人所共知的由陳琳起草的那篇著名的討曹檄文。

這個時候,曹操如果不應戰,難道還要向袁紹投降,把漢獻帝送到袁紹所占領的冀州嗎?

  而且,認為曹操能打敗袁紹的也並非只有郭嘉一個人。

荀彧在戰前就曾斷言:「紹兵雖多而法不整。

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治。

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後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縱也,不縱,攸必為變。

顏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戰而禽也。

  荀彧的話翻譯成現代白話就是,別看袁紹人多,但袁紹不過是個紙老虎。

田豐與上級關係不好,許攸是個貪官,審配沒本事,逢紀不聽別人意見。

顏良和文丑是一介武夫,沒有智謀,一戰就可以打敗他們。

  人家荀彧說的多具體呀!

  我們再接著看郭嘉所辦的第二件事,勸曹操繼續攻打呂布的事。

  《三國志•魏書•荀攸傳》中是這樣記載的:

  攸與郭嘉說曰:「呂布勇而無謀,今三戰皆北,其銳氣衰矣。

三軍以將為主,主衰則軍無奮意。

夫陳宮有智而遲,今及布氣之未復,宮謀之未定,進急攻之,布可拔也。

」乃引沂、泗灌城,城潰,生禽布。

  荀攸與郭嘉對曹操說:呂布能而無謀,幾場戰鬥下來,呂布的銳氣已經沒有了。

陳宮雖然有點計謀,但是反應有點慢。

現在趁著呂布的元氣沒有恢復,陳宮還沒想出辦法的時候,一鼓作氣,完全是可以戰勝呂布的。

曹操於是決定加緊攻勢,把沂水和泗水引來,淹了下邳城,活捉了呂布。

  《荀攸傳》里說得很清楚,堅持攻城的主意是荀攸和郭嘉一起向曹操建議的。

  第三件事與第四件事,說郭嘉認為孫策和袁紹都不可抄曹操後路的事,東晉史學家裴松之早就把郭嘉的作用給否了。

裴松之認為孫策死於刺客之手,是郭嘉根據孫策的為人推斷出來的,當年孫策就被許貢門客所殺僅僅是個巧合。

至於東征劉備,而不顧慮袁紹的問題,本來就是曹操自己的主意。

「臣松之案武紀,決計征備,量紹不出,皆出自太祖。

  最後,我們來說說就第五件事,就是郭嘉判斷劉表按兵不動的事。

  對於劉表的為人有各種各樣的看法。

否定劉表的人說劉表是自守之賊、座談客,稍微客氣一點的說劉表是個儒人,不習軍事。

《魏書》中曹操是這樣說的:「我攻呂布,表不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紹,此自守之賊也,宜為後圖。

」 《吳書》中說:「表儒人,不習軍事。

」其實,劉表一直在軍閥混戰間做觀望態勢的真正原因是竭力想保持地方穩定。

  因為劉表是個下派幹部,當年是被漢桓派到荊州,目的是為了穩定大局。

所以劉表一直忠於漢室,保境安民。

劉表基本不參加軍閥之間的戰爭是件人所共知的事情。

郭嘉不提大家也都清楚。

  那麼問題來了,就郭嘉這兩下子的能力怎麼就成了天下第一謀士了呢?那些追捧嘉的「嘉迷」難道腦子都進水了?

  事實上,嘉迷們把郭嘉捧上天也是的依據的,主要依據就是曹操的評價。

領導評價得高不見得真正水平高。

  在人云亦云的大環境裡,我們實際上在漸漸地遠離事物的真相。

  在如何評價郭嘉的這個問題上,我們可以肯定地說,郭嘉的本領不在於獻言獻策和參政議政,而是能夠把領導忽悠住。

  曹操對郭嘉的評價除了在赤壁大戰後說了「如果郭嘉活著,就不至於失敗」這句話之外,還說過「唯奉孝為能知孤意。

  曹操這話說的已經很明白,同時也非常露骨,曹操說只有郭嘉知道的心意。

換句話說就是郭嘉是個善於揣摩領導心思和領導意圖的人。

  我們可以回放一下當年郭嘉第一次與曹操見面時的場景。

  「召見,論天下事。

太祖曰:『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

』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

』」

  當郭嘉在荀彧的引見下第一次見到曹操的時候,剛剛走出屋外,郭嘉就說了一句:「真吾主也!」郭嘉真會說話,剛出曹操辦公室,就在辦公室外誇讚領導,這不是說給給領導周圍的人聽的嗎?

  郭嘉的本領不止於此,更會吹捧領導。

  比如我們前面說的「袁紹十敗,曹操十勝」,完全是在大家都能看清形勢的情況下對領導的一次明顯的吹捧。

  我們仔細看看郭嘉是怎麼吹捧曹操的,郭嘉說:「紹有十敗,公有十勝,雖兵強,無能為也。

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一也。

紹以逆動,公奉順以率天下,此義勝二也。

漢末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攝,公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勝三也。

紹外寬內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公外易簡而內機明,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間遠近,此度勝四也。

紹多謀少決,失在後事,公策得輒行,應變無窮,此謀勝五也。

紹因累世之資,高議揖讓以收名譽,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誠而行,不為虛美,以儉率下,與有功者無所吝,士之忠正遠見而有實者皆原為用,此德勝六也。

紹見人饑寒,恤念之形於顏色,其所不見,慮或不及也,所謂婦人之仁耳,公於目前小事,時有所忽,至於大事,與四海接,恩之所加,皆過其望,雖所不見,慮之所周,無不濟也,此仁勝七也。

紹大臣爭權,讒言惑亂,公御下以道,浸潤不行,此明勝八也。

紹是非不可知,公所是進之以禮,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勝九也。

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軍人恃之,敵人畏之,此武勝十也。

  什麼意思呢?郭嘉的話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

  第一,袁紹沒事講太多老禮,領導您自然而然,層次比他高,這是境界上的優勢;第二,袁紹發兵是冒天下之大不韙,您是順應民意,這是道義上的優勢;第三,袁紹沒有制度約束,您號令如山,這是治理結構上的優勢;第四,袁紹用人疑人,任人唯親,您用人不疑,唯才是舉,這是思路上的優勢;第五,袁紹思考多,但不敢拍板,您能當機立斷,以變應變,這是謀略上的優勢。

第六,袁紹喜歡沽名釣譽,周圍都是說好話的人,您對人誠心誠意,推心置腹,獎勵有能力、有貢獻、有業績的作風正派有遠大目標的人,這是道德上的優勢;第七,袁紹眼界狹窄,心裡沒有大格局,您所考慮的都是天下大事,這是品性上的優勢;第八,袁紹的團隊不團結,您的隊伍風正氣順、和諧有序,這是能力上的優勢;第九,袁紹不明是非,您是正義的代言人,這是軟實力上的優勢;第十,袁紹外行,不懂軍事,您能以少勝多,用兵如神,這是軍事上的優勢。

  看完之後,我以為眼瞎了呢!這哪裡是分析敵情,進行雙方實力對比呀,明明是寡廉鮮恥的溜須拍馬!是完全沒有一點顧及的對上級的大肆吹捧。

  在這裡,我們應該那些能夠如實記載當時場景的先賢們,是他們的記錄和描述使我們在千百年後,還能憑藉著這些生動的文字,來觸摸當時的場景。

真有種身臨其境的味道!

  郭嘉的話想必是十分受用的,曹操聽了是什麼表示呢?

  太祖笑曰:「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也!」

  曹操聽了很是高興,笑著對郭嘉說:「看你說的,我都不好意思了,我哪有那麼高的品德和能力哇?」

  作為領導,心裡再高興,必要時嘴上還是要謙虛一下的嘛!

  郭嘉的刻意奉迎不但賺得了天下第一謀士的美譽,把他的同事遠遠地甩在身後,而且在死後還得到了曹操的恩崇,增加食邑八百戶,加上從前的賞,成為千戶侯。

  當我們衝過歷史的重重迷霧,透過淡淡的鉛字和油墨,會發現那此原來被大家稱頌讚許的所謂忠臣名士其實不過是諂佞小人罷了。

  看到這裡,我真的無語了!究竟是我們過去對歷史人物的理解太表面化、臉譜化了,還是我們對自己所處的社會生活想得太理想化和高尚化了呢?有時還真的說不太清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郭嘉不死 臥龍不出 這句話靠譜嗎?

《軍師聯盟》這部劇剛剛火起來,郭嘉就死了,不過比陳海好的多,活了7集,戲份還挺重,死的時候曹操都哭了,足見對郭嘉的重視,他的死讓無數觀眾感到可惜,年僅38歲就死了,英年早逝,天妒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