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識人物達天聽——論郭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的三國官方作家 孔門弟子 原創

郭嘉

郭嘉是被曹操評價最高的人物,郭嘉死時,曹操竟謂荀攸等曰:「諸君年皆孤輩也,唯奉孝最少。

天下事竟,欲以後事屬之,而中年天折,命也夫!」僅這一點,便足以使這個三十八歲早逝的英才千古不朽了。

我們的問題是,郭嘉的長處到底在什麼地方,曹操如此喜歡郭嘉有沒有更深刻的原因?

郭嘉在純粹的軍事謀略方面並沒有後人所認為的那樣神奇,他為曹操所作出的幾次成功的謀劃,主要不在於純軍事方面,而主要是他基於對敵方主帥人物性格的準確判斷,而作出了正確的大戰略方針選擇,因為他真正所擅長的正是人物鑑識。

但對一個領導者來說,最重要也是最難的便是鑑識人物了。

當年漢高祖劉邦總結自己得天下的原因時便指出,在具體的某項才能方面,手下諸將都比自己強,但自己的長處在於明白他們各自的長處,並使起得到發揮。

這還主要是從對內的角度講。

對於亂世爭雄的曹操來說,更重要的是能夠對當時割據稱雄的諸人之性格、才能作出準確的鑑識,從而才能據此決定自己大的戰略方針。

曹操本人在這方面也是有相當慧識的,在很多情況下也獨立作出了準確的判斷。

並且曹操本人也深刻明白鑑識人物對於領導者的根本 重要性,所以當他發現郭嘉在這方面有突出才能時,相投的同時表現出對其由衷的青睞,說曹操打算選郭嘉做自己的繼承人,也決非虛偽之辭。

郭嘉最初去見袁紹,很快便基於對袁紹的性格判斷出袁紹未來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就。

他指出,「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

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於是遂去之。

當年袁紹的禮讓下士確實吸引了很多士人,但郭嘉一眼便看出袁紹「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的本質弱點,毅然決定離開當時勢力正盛的袁紹,而去投奔了依然弱小的曹操。

而見曹操後,僅一席之談,便能作出「真吾主也」的判斷,鑑識之准可見一斑。

郭嘉

此後,郭嘉在為曹操的謀劃中,更一再地顯示其鑑識人物的天才。

1、曹操征呂布,布退固守。

時士卒疲倦,曹操欲引軍還,嘉說太祖急攻之,曰:「呂布勇而無謀,今三戰皆北,其銳氣衰矣。

三軍以將為主,主衰則軍無奮意。

夫陳宮有智而遲,今及布氣之未復,宮謀之未定,進急攻之,布可拔也。

」曹操從其言而進攻,遂生擒呂布。

這裡郭嘉不僅準確判斷了呂布勇而無謀,更判斷了陳宮有智而遲,清醒地估計了形勢,所以取得了勝利。

2、孫策轉鬥千里,盡有江東,聞太祖與袁紹相持於宮渡,將渡江北襲許。

眾聞皆懼,郭嘉卻:「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

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

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

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策臨江未濟,果為許貢客所殺。

這裡不僅準確判斷了孫策的年少氣盛,輕而無備,更準確判斷了江東被孫策所誅的英豪雄傑皆能得人死力,能作出後面這個判斷是更不容易的。

這兩個判斷結合,才會得出孫策不可能襲擊許昌的結論。

3、曹操率軍擊敗袁紹後,諸將都認為應當乘勝攻滅袁譚和袁尚,惟獨郭嘉曰:「急之則相持,緩之而後爭心生。

」並建議「南向荊州,若征劉表者,以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可一舉定也。

」後譚、尚果爭冀州,曹操利用其相爭而各個擊破,遂有冀州。

或許會有很多人清楚袁譚袁尚兄弟並不和睦,但能夠準確地根據他們的性格得出「急之則相持,緩之而後爭心生」的結論,確實要有對於人物心理的深刻洞察才能做到。

4、除了定計徹底剷除袁紹殘餘勢力外,郭嘉的最大貢獻是在征烏丸問題上定下了正確的戰略方針。

當時曹操將征三郡烏丸時,將領大多是不同意的,一來 因為大漠遼遠,諸多自然因素不可預料,危險性很大,二來怕劉表使劉備襲許。

郭嘉力排眾議,稱:「公雖威震天下,胡恃其遠,必不設備。

因其無備,卒然擊之,可破滅也。

且袁紹有恩於民夷,而尚兄弟生存。

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烏丸之資,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動,民夷懼應,以生蹋頓之心,成覬覦之計,恐青、冀非己之有也。

表,坐談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備,重任之則恐不能制,輕任之則備不為用,雖虛國遠征,公無憂矣。

實際上,胡人如果南下,並與袁紹殘餘勢力相聯合,所造成的破壞,將是不堪設想的。

征烏丸的真正歷史功績只要看一下後來的五胡亂華就明白了。

東漢末年,北方以烏丸等族為代表的遊牧民族已經非常活躍,經常對北方的漢族居民燒殺劫掠,嚴重破壞北方人民的安定生活。

正是由於曹操的這次出征,才使遊牧民族的南下又推遲了數十年,使三國時期較長一段時間內,北方人民能夠享受和平與安定。

郭嘉

曹操之喜歡郭嘉,除了欣賞郭嘉的鑑識謀略之外,從一個細節上我們還可以看到他們性情上更深刻的相通之處。

《三國志·郭嘉傳》云:「初,陳群非嘉不治行檢,數廷訴嘉,嘉意自若。

太祖愈益重之。

」這是一件很值得去思考的事情,為什麼郭嘉不治行檢,遭到指責還「意自若」,卻能被曹操「愈益重之」呢?

我們知道,東漢末年,禮教已經無法維繫人心,這時候禮教已成為虛偽的浮飾,而曹操表現出這個時代的一種新精神,即完全撇開那些禮教的道德條目,從人的氣質本性出發,重視人的具體的才能。

曹操一方面明白禮教即使虛偽但對政權仍是必不可少,所以他對批評郭嘉的陳群亦提出嘉獎,但他在內心裡更喜歡那些出自本性蔑視禮教並能率性而為展現才華的人,同時他也認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偉大的領導者,也只有這樣的人,由於沒有禮教的束縛,才能在亂世作出正確的戰略抉擇,並打出一片天地來。

所以曹操對郭嘉由衷地喜歡,征荊州敗還,而嘆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因為曹操知道,在這種臨敵制變,作出大的戰略決策方面,郭嘉是最優秀的。

版權說明

本文系「我們的三國」網站官方作家孔門弟子原創作品,任何媒體或個人如需轉摘請先與本站聯繫。

作者簡介

孔門弟子,北京大學哲學碩士,歸宗於儒學一脈,現於某高校主講國學。

經史互參,以闡華夏演進之脈絡;中西對勘,以明時代精神之隱微。

玩於詩詞,聊為修心之餘緒;遊戲文字,權作行道之應幾。

疏狂不求聞達,淡漠唯盼知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郭嘉為什麼是第一謀士

三國是一個謀士輩出的時代,在那個戰亂的年代,有臥龍諸葛亮,三國第一毒士賈詡,鳳雛龐統,等等,而其中有一個人,被稱為鬼才也被很多人稱為三國第一謀士,此人就是郭嘉,當然也有很多人,不同意這個觀點,下...

水鏡八奇之四——郭嘉,三國歷史上真正的奇才

在這裡,我們先不討論郭嘉的能力高低,而討論下其事跡。郭嘉的事跡其實已經很多,真正會來討論的我想早以耳熟能詳,也不用我在此累敘。觀其事跡,最佩服的一點是,給郭嘉起外號鬼才的人,此人實在是千古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