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玄德用計襲樊城,值得一讀的名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計襲樊城 元直走馬薦諸葛
原著:羅貫中
卻說曹仁忿怒,遂大起本部之兵,星夜渡河,意欲踏平新野。
且說單福得勝回縣,謂玄德曰:「曹仁屯兵樊城,今知二將被誅,必起大軍來戰。
」玄德曰:「當何以迎之?」福曰:「彼若盡提兵而來,樊城空虛,可乘間奪之。
」玄德問計。
福附耳低言如此如此。
玄德大喜,預先準備已定。
忽報馬報說:「曹仁引大軍渡河來了。
」單福曰:「果不出吾之料。
」遂請玄德出軍迎敵。
兩陣對圓,趙雲出馬喚彼將答話。
曹仁命李典出陣,與趙雲交鋒。
約戰十數合,李典料敵不過,撥馬回陣。
雲縱馬追趕,兩翼軍射住,遂各罷兵歸寨。
李典回見曹仁,言:「彼軍精銳,不可輕敵,不如回樊城。
」曹仁大怒曰:「汝未出軍時,已慢吾軍心;今又賣陣,罪當斬首!」便喝刀斧手推出李典要斬;眾將苦告方免。
乃調李典領後軍,仁自引兵為前部。
次日鳴鼓進軍,布成一個陣勢,使人問玄德曰:「識吾陣勢?」單福便上高處觀看畢,謂玄德曰:「此八門金鎖陣也。
八門者:休、生、傷、杜、景、死、驚、開。
如從生門、景門、開門而入則吉;從傷門、驚門、休門而入則傷;從杜門、死們而人則亡。
今八門雖布得整齊,只是中間通欠主持。
如從東南角上生門擊人,往正西景門而出,其陣必亂。
」玄德傳令,教軍士把住陣角,命趙雲引五百軍從東南而入,逕往西出。
雲得令,挺槍躍馬,引兵徑投東南角上,吶喊殺入中軍。
曹仁便投北走。
雲不追趕,卻突出西門,又從西殺轉東南角上來。
曹仁軍大亂。
玄德麾軍衝擊,曹兵大敗而退。
單福命休追趕,收軍自回。
卻說曹仁輸了一陣,方信李典之言;因復請典商議,言:「劉備軍中必有能者,吾陣竟為所破。
」李典曰:「吾雖在此,甚憂樊城。
」曹仁曰:「今晚去劫寨。
如得勝,再作計議;如不勝,便退軍回樊城。
」李典曰:「不可。
劉備必有準備。
」仁曰:「若如此多疑,何以用兵!」遂不聽李典之言。
自引軍為前隊,使李典為後應,當夜二更劫寨。
卻說單福正與玄德在寨中議事,忽信風驟起。
福曰:「今夜曹仁必來劫寨。
」玄德曰:「何以敵之?」福笑曰:「吾已預算定了。
」遂密密分撥已畢。
至二更,曹仁兵將近寨,只見寨中四圍火起,燒著寨柵。
曹仁知有準備,急令退軍。
趙雲掩殺將來。
仁不及收兵回寨,急望北河而走。
將到河邊,才欲尋船渡河,岸上一彪軍殺到:為首大將,乃張飛也。
曹仁死戰,李典保護曹仁下船渡河。
曹軍大半淹死水中。
曹仁渡過河面,上岸奔至樊城,令人叫門。
只見城上一聲鼓響,一將引軍而出,大喝曰:「吾已取樊城多時矣!」眾驚視之,乃關雲長也。
仁大驚,撥馬便走。
雲長追殺過來。
曹仁又折了好些軍馬,星夜投許昌。
於路打聽,方知有單福為軍師,設謀定計。
不說曹仁敗回許昌。
且說玄德大獲全勝,引軍入樊城,縣令劉泌出迎。
玄德安民已定。
那劉泌乃長沙人,亦漢室宗親,遂請玄德到家,設宴相待。
只見一人侍立於側。
玄德視其人器宇軒昂,因問泌曰:「此何人?」泌曰:「此吾之甥寇封,本羅侯寇氏之子也;因父母雙亡,故依於此。
」玄德愛之,欲嗣為義子。
劉泌欣然從之,遂使寇封拜玄德為父,改名劉封。
玄德帶回,令拜雲長、翼德為叔。
雲長曰:「兄長既有子,何必用螟蛉?後必生亂。
」玄德曰:「吾待之如子,彼必事吾如父,何亂之有!」雲長不悅。
玄德與單福計議,令趙雲引一千軍守樊城。
玄德領眾自回新野。
卻說曹仁與李典回許都,見曹操,泣拜於地請罪,具言損將折兵之事。
操曰:「勝負乃軍家之常。
但不知誰為劉備畫策?」曹仁言是單福之計。
操曰:「單福何人也?」程昱笑曰:「此非單福也。
此人幼好學擊劍;中平末年,嘗為人報仇殺人,披髮塗面而走,為吏所獲;問其姓名不答,吏乃縛於車上,擊鼓行於市,今市人識之,雖有識者不敢言,而同伴竊解救之。
乃更姓名而逃,折節向學,遍訪名師,嘗與司馬徽談論。
此人乃潁川徐庶,字元直。
單福乃其託名耳。
」操曰:「徐庶之才,比君何如?」昱曰:「十倍於昱。
」操曰:「惜乎賢士歸於劉備!羽翼成矣?奈何?」昱曰:「徐庶雖在彼,丞相要用,召來不難。
」操曰:「安得彼來歸?」昱曰:「徐庶為人至孝。
幼喪其父,止有老母在堂。
現今其弟徐康已亡,老母無人侍養。
丞相可使人賺其母至許昌,令作書召其子,則徐庶必至矣。
」
操大喜,使人星夜前去取徐庶母。
不一日取至,操厚待之。
因謂之曰:「聞令嗣徐元直,乃天下奇才也。
今在新野,助逆臣劉備,背叛朝廷,正猶美玉落於汙泥之中,誠為可惜。
今煩老母作書,喚回許都,吾於天子之前保奏,必有重賞。
」遂命左右捧過文房四寶,令徐母作書。
徐母曰:「劉備何如人也?」操曰:「沛郡小輩,妄稱皇叔,全無信義,所謂外君子而內小人者也。
徐母厲聲曰:「汝何虛誑之甚也!吾久聞玄德乃中山靖王之後,孝景皇帝閣下玄孫,屈身下士,恭己待人,仁聲素著,世之黃童、白叟、牧子、樵夫皆知其名:真當世之英雄也。
吾兒輔之,得其主矣。
汝雖託名漢相,實為漢賊。
乃反以玄德為逆臣,欲使吾幾背明投暗,豈不自恥乎!「言訖,取石硯便打曹操。
操大怒,叱武士執徐母出,將斬之。
程昱急止之,入諫操曰:「徐母觸忤丞相者,欲求死也。
丞相若殺之,則招不義之名,而成徐母之德。
徐母既死,徐庶必死心助劉備以報仇矣;不如留之,使徐庶身心兩處,縱使助劉備,亦不盡力也。
且留得徐母在,昱自有計賺徐庶至此,以輔丞相。
」操然其言,遂不殺徐母,送於別室養之。
程昱日往問候,詐言曾與徐庶結為兄弟,待徐母如親母;時常饋送物件,必具手啟。
徐母因亦作手啟答之。
程昱賺得徐母筆跡,乃仿其字體,詐修家書一封,差一心腹人,持書徑奔新野縣,尋問「單福」行幕。
軍士引見徐庶。
庶知母有家書至,急喚入問之。
來人曰:「某乃館下走卒,奉老夫人言語,有書附達。
」庶拆封視之。
書曰:「近汝弟康喪,舉目無親。
正悲悽間,不期曹丞相使人賺至許昌,言汝背反,下我於縲絏,賴程昱等救免。
若得汝降,能免我死。
如書到日,可念劬勞之恩,星夜前來,以全孝道;然後徐圖歸耕故園,免遭大禍。
圖文均來自網絡
208 曹操攻打新野城 徐庶被迫離劉備
就這樣,易小川和玉靈暫時以情侶的身份在長白山上和崔文子生活在了一起。那段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也就將近半年的時間。那段時間,應該說是玉靈這一生中最快樂幸福的時光。而對於易小川,我想,應該也不...
關羽用計賺樊城 徐庶走馬薦諸葛
劉備正在疑惑之時,雲長已命人來請皇叔與軍師進樊城去。事實上,雲長帶領關平、周倉與兩百軍兵、家將們偷偷地渡過了樊河,在黑暗中隱蔽了起來,便將囊中之計與周倉講了一遍,周將軍照計辦事。 再說,樊...
三國故事之:程昱用計誑徐庶
此計見於《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計襲樊城 元直走馬薦諸葛」。 劉備自得徐庶相助後,接連數次打敗曹軍大將曹仁,並且奪得樊城。曹仁與副將李典逃回許昌後,去見曹操,哭拜請罪。曹操說:「勝敗乃兵家...
《三國演義》單福新野遇英主,值得一讀的名著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隱滄 單福新野遇英主原著:羅貫中琦奉命赴新野,玄德接著,設宴相待。酒酣,琦忽然墮淚。玄德問其故。琦曰:「繼母蔡氏,常懷謀害之心;侄無計免禍,幸叔父指教。」玄德勸以小心盡孝,...
「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徐庶的確是終身心向蜀漢麼?
在《三國演義》中,徐庶作為劉備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謀士,幫助劉備擊退了李典,曹仁大軍。在此不要小看了這兩位將領,李典,曹仁是曹營中少有的有謀略的將領,善用兵,而且從不意氣用事,極其謹慎。這兩人被曹...
他是諸葛亮的摯友,情深義重,卻成了曹魏帝國的三朝元老
單福是誰?他是徐庶的化名。為什麼要用這個化名?《三國演義》第三十五回通過曹操謀士程昱之口做了一個補敘,並將其過往的經歷做了一個介紹:「此人幼好學擊劍;中平末年,嘗為人報仇殺人,披髮塗面而走,為吏...
《三國演義》元直走馬薦諸葛,值得一讀的名著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計襲樊城 元直走馬薦諸葛原著:羅貫中 程昱日往問候,詐言曾與徐庶結為兄弟,待徐母如親母;時常饋送物件,必具手啟。徐母因亦作手啟答之。程昱賺得徐母筆跡,乃仿其字體,詐修家書一封,...
一部民國期間的三國書 據說西蜀一統了天下 看過嗎
近日偶遇一奇書,開篇第一回便寫的引人入勝,一掃《三國演義》種種鬱悶之感,劉備終於揚眉吐氣,未來江山仿佛已經隱約可握,臥龍、鳳雛、徐庶竟然齊聚一堂。故事直接從徐庶推薦諸葛亮和龐統開始,誰知剛推薦完...
劉備首任謀臣徐庶的本事到底有多大?揭秘有憑有據
劉備歷經徐州、荊州失利後,心灰意冷,落魄不堪。其一生的轉折點得從水鏡先生(司馬徽)指點開始,水鏡先生指點其年逾四十,仍一事無成的根本原因在於缺乏大才軍師。徐庶,字元直,潁川郡長社縣人,一心追求明...
三國群雄傳:諸葛亮乃何人推薦於劉備?
徐庶,字元直,從小飽讀詩書,多謀善斷,精通兵法。一次偶然機會,劉備得與其相遇,交談席間,得知此人才華出眾,故拜其為軍師,終生不改。曹操大敗袁紹後,占領冀州,進而欲取荊州,而劉備入駐荊州新野,必然...
歷史上,徐庶投曹後真的不再獻一計了嗎?
小說《三國演義》里,徐庶化名單福,本來想去投靠荊州劉表,但是見到劉表後覺得劉表善惡不分,於是留書一封與之辭別,前往司馬徽那裡傾訴,被司馬徽稱有王佐之才。劉備躍馬檀溪回新野之後,徐庶在司馬徽的指引...
徐庶離開劉備,真的是因為他的母親嗎?
三國不外乎人與人之間的成王敗寇,國與國之間的優勝劣汰,生死存亡。世事難料,今時成王,明時做寇;今時生,明時死;今時存,明時亡。因此,想在三國混,沒有識時務的眼光,你只能成為浮萍,一直漂游不定。...
徐母罵曹後,三國徐庶後來去哪了?
三國時期,劉備得徐庶,打敗曹操。曹操料想劉備有能人相助。多方探聽,知他新得一個謀士叫單福,謀略很大。就想用計將單福賺來,收為己用,於是和程昱商量如何用計。程昱知道單福是徐庶的化名,又知道他的母親...
程昱「無中生有」之計誑徐庶的故事
徐庶,穎川人,與曹操手下的謀士程昱為同鄉(也正是這位同鄉造成了徐庶此生的悲劇),少好遊俠,善擊劍,師從司馬徽,因殺人避難,化名為單福,在新野遇到劉備,任為軍師。徐庶作為三國前期為數不多的智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