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禪,字公嗣,又字升之。

他是劉備的昭烈皇后甘夫人所生之子。

據說甘夫人在生劉禪的夜裡有白鶴一隻飛來縣衙屋上,高鳴四十餘聲,望西飛去。

臨分娩時,異香滿室。

甘夫人嘗夜夢仰吞北斗,因而懷孕,故乳名阿斗。

公元223年漢王劉備病重,命令丞相諸葛亮輔佐太子劉禪,令尚書令李嚴做諸葛亮的副手。

不久,就病逝於永安,諡號為昭烈帝。

劉禪還是太子的時候,劉備為了讓他見多識廣,掌握治國本領,令他學《申子》《韓非子》《管子》《六韜》等書,並由諸葛亮親自抄寫這些書讓他讀,又令其拜伊籍為師學習《左傳》。

不僅如此,還令其學武。

對於劉禪的表現,諸葛亮是很滿意的。

諸葛亮在《與杜微書》中評價劉禪說: 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

公元223年五月,劉禪即位為蜀漢皇帝,當時只有十七歲,尊奉吳皇后為皇太后,大赦罪犯,改年號為建興,後人把劉禪稱為蜀漢後主,封丞相諸葛亮為武鄉侯,兼任益州牧,國事無論大小,都取決於諸葛亮, 公元234年,諸葛亮死的消息傳來,劉禪連日傷感,不能上朝,竟哭倒於龍床之上。

當靈柩運回時,劉禪率文武百官,出城二十里相迎。

但是蜀地民眾請求為諸葛亮建立祭廟,他先是不准;百姓於是隨著歲時節令在路.上自己祭祀;步兵校尉習隆等向後主建議:請在靠近諸葛亮墓地的沔陽,建立一個祭廟,斷絕私人祭祀;後來劉禪還是同意了。

在之後劉禪以左將軍吳懿為車騎將軍,授予符節,督領漢中,任丞相長史蔣琬為尚書令,總管國事,不久又給蔣琬加官,授予符節,兼益州刺史。

當時由於剛剛失去統帥,遠近都惶惶不安,蔣琬則出類拔萃,處在百官之首,既沒有悲戚的面容,也沒有高興的樣子,神態舉止,如同平日。

於是逐漸贏得人心。

等到蔣琬等賢臣相繼去世後,劉禪自身無力把持國政,宦官黃皓開始專權,迫使姜維外出屯田避亂,蜀國逐漸衰敗。

後魏國大舉伐蜀,蜀漢劉禪投降,舉家遷往洛陽,被封為安樂公。

劉禪稱帝在位共四十一年,是在三國時期所有國君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

在那種群雄割據、兵連禍結的戰亂年頭,能執政這麼久,沒有相當的才智是不行的。

有人把劉禪安穩地做皇帝歸因於諸葛亮的輔佐。

其實,諸葛亮死於公元234年, 他死後, 劉禪還做了二十九年的皇帝,很難說成是全憑諸葛亮的輔佐之功的。

所以劉禪是一位平庸的君主,但還是有一定的才能的。

到了公元263年,魏兵大舉進攻蜀漢,蜀漢人沒想到魏兵突至,沒做好守城的準備;聽說魏兵將領鄧艾已經進入平在,百姓們驚恐萬狀,都逃往山林大澤,不可禁止。

漢後主召集群臣討論,有人認為蜀與吳本來是友好鄰邦,應該投奔到吳國;有人認為南中七郡,山勢陡峭險峻,容易防守,應該奔向南面。

光祿大夫眶譙周卻認為:「自古以來, 沒有寄居別國仍為天子的,如果到吳國去,也當臣服於吳。

而且治國之道從來就沒有什麼不同,大國吞併小國,這是形勢發展的必然趨勢。

從這點上說,魏國能吞併吳國,而吳國不能吞併魏國,這是很明顯的事。

同樣是稱臣,對小國稱臣就不如對大國稱臣,與其忍受兩次受辱之恥不如一次受辱!而且如果想要奔赴南方,就應當及早計劃好,才能成功;如今大敵已經臨近,災禍失敗也將要降臨,而且眾小人之心,沒有一個可保其不變,恐怕我們出發的時候,其變化不可預料,怎麼能到達南中呢?」有人說: 「如今鄧艾已經不遠,恐怕他不接受我們投降,怎麼辦呢? 譙周說:「 現在吳國還沒有臣服於魏,事情的形勢使他不得不接受,接受了也不得不待之以禮。

如果陛下投降魏國,而魏國不劃分土地封給陛下的話,我請求隻身到洛陽,用古代的大義與他們爭辯。

」眾人都聽從了譙周的建議。

漢後主仍然想入南中,猶豫不決。

譙周.上疏說: 「南方偏遠蠻夷之地,平常就不交納供奉租稅,還多次反叛, 自丞相諸葛亮用武力威逼他們,走投無路才順服。

如今如果去南中,外要抗拒敵兵,內要供奉日常糧食物品,費用浩大,沒有其他地方可以收取,只能耗損各個夷人部族, 那他們必然會反叛。

」於是漢後主就派侍中張紹等人捧著玉璽,投降了魏國。

投降之後,到了公元264年,劉禪舉家東遷洛陽,臨行時十分紛亂倉促,劉禪的大臣沒有隨行的人,只有秘書令正和殿中督汝南人張通捨棄妻兒老小單身隨劉禪而行,劉禪仰仗他的導引幫助,才使自己的言談舉止合乎禮儀而無所缺誤,於是他慨然長嘆。

到了洛陽後,劉禪受封為安樂公,劉禪的子孫及群臣受封侯者五十餘人。

魏王與劉禪一起宴飲,為他表演蜀國的歌舞,旁人都為之傷感不已,而劉禪卻高高興興得同平時一樣。

魏王對賈充說: 「人之無情,竟然到這種程度;即使諸葛亮還在,也不能輔佐他長久平安,何況姜維呢!」後來,魏王又問劉禪:「你還思念蜀 國嗎?」劉禪說: 「此間樂,不思蜀。

」隨從聽到後,連忙就對劉禪說:「如果魏王以後再問,你應當哭著回答說: 祖先的墳墓,都遠在岷、蜀,我心常常西望而悲,沒一天不思念。

』然後閉上眼睛。

」後來魏王又問他,劉禪就像隨從說的那樣回答,晉王說: 你說的怎麼像你的一個隨從說的話。

劉禪驚訝地睜開眼說:「確實像您所說的那樣。

」周圍的人哄堂大笑。

其實在當時曹魏兵圍成都,劉禪也不是沒有盤算的,他在諸葛亮死後已經開始漸漸地改變之前堅持北伐的主張,因為看到了曹魏的壯大; 那麼在這個時候如果蜀國堅持抵抗,士兵的傷亡一定會很大,而且很有可能招致曹魏屠城,讓百姓遭殃。

為了保全子民,劉禪在深思熟慮後,決定開門投降。

劉禪投降後,北.上到達洛陽,被封為安樂公。

這樣一來,劉禪多了一個賣國的罵名,卻保全了百姓的性命和財產,無論在當時老百姓來看,還是從當代歷史學的角度來看,都應該是一件好事。

對於劉禪不戰而降,實乃「全國為上之策」。

劉禪,這樣注重國人現實利益的政治家,沒有為一己私利而不斷地鼓動老百姓為自己賣命。

亡國之後,作為亡國之君,不僅劉禪自家性命,而且包括蜀地百姓幸福都掌握在人家手裡。

也許劉禪必須裝憨賣傻,處處隱藏自己的才能,才能瞞天過海,養晦自保。

所以當司馬昭在一次大宴蜀國君臣時,其實是在試探他們是否真的投降。

蜀國舊臣聽後無不現出悲戚之容,當劉禪表現得不悲反笑,開心得不得了時,活脫脫就成為一個嚴重的缺心少肝、苟且偷安的無恥之徒。

司馬昭當時就跟人說,一個人沒有心肝怎麼可以到這種地步!後來劉禪說「此間樂,不思蜀」的時候更是使得司馬昭對其大加放心。

「樂不思蜀畦」這個成語從此誕生。

乍一看,劉禪的確是一副沒皮沒臉的嘴臉,而且無恥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

可細細一想,劉禪不如此回答又能如何? 司馬昭若想殺劉禪,可謂易如反掌,身為階下囚的劉禪,不可能不明白這一點,想要保全自己的性命,就必須讓司馬昭覺得他懦弱無能、不足為慮,而「此間樂, 不思蜀」正是劉禪所釋放的一個煙幕彈,給司馬昭留下了「我無憂矣」的好印象,成功地保住了性命。

在當時的環境中這是最為明智的選擇,堪稱上,上之策。

在這個問題上,劉禪也許是一個比較平庸的君主,卻不是我們所說的「扶不起的阿斗」, 在許多問題.上可以看到他的大智若愚。

從這個故事我們學到的道理是在生活中像劉禪這樣大智若愚的人還是有很多的,我們不能僅僅從一個人表面的行動而對其做出很草率的評價,而是要放到當時的歷史環境中,充分考慮這些行動背後所蘊含的東西,這會使我們看到更多的驚喜和感動。

劉禪
諸葛亮
司馬昭
諸葛亮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阿斗真的扶不起來嗎?

劉禪,小名喚作阿斗,故而又稱劉阿斗。是三國時期,蜀漢的第二任皇帝,也是最後一位皇帝。他的父親劉備,那是一代梟雄,身邊雲集有五虎上將關羽、張飛、黃忠、趙雲、馬超,又有諸葛亮、龐統等人的輔助,終究...

劉禪樂不思蜀非真傻:虎口求生安度晚年

裝傻最成功的牛人,當屬劉禪。在世人的眼中,劉禪是平庸昏聵的君主,更有甚者稱之為「扶不起的阿斗」,譏其「樂不思蜀」。可是,阿斗真的是個昏庸、愚鈍甚至弱智的君主嗎?《三國志》中有這樣一段記載,說諸葛...

三國疑案:劉禪當真是「扶不起的阿斗」嗎

(207年-271年),即蜀漢懷帝(223年—263年在位),又稱後主。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子,母親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在位四十一年。劉禪出生於荊州,幼年時多遭...

劉禪算不算得上是一個有能力的皇帝

劉禪是一個亡國之君,自古就被看成是一個無能君主的代表,成語「扶不起來的阿斗」說的就是他。還有一個成語與他有關,就是「樂不思蜀」,是說他到了魏都,因為司馬昭對他好,連自己的故國也不想了。不過現在有...

歷史上的帝王 蜀漢後主劉禪

劉禪(207年-271年),即蜀漢孝懷皇帝,又稱後主。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子,母親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性情懦弱糊塗,一生渾渾噩噩,幼年時多遭難,幸得大將趙雲兩次...

阿斗真的是弱智真的扶不起嗎?

劉禪,蜀漢後主,劉備之子,小名阿斗。劉禪幼年時多遭難,但是幸得趙雲兩次相救,劉備定益州入蜀後,劉禪被立為太子。在位四十二年。但是歷史上對劉禪的爭議頗多。例如說扶不起的阿斗,就是說劉阿斗在諸葛亮的...

扶不起的劉阿斗是否真的扶不起

很多人都知道樂不思蜀的出處,而且一提這個成語就想起了扶不起的阿斗。一提起阿斗,很多人對他的第一印象是懦弱無能、膽小怕事、沒心沒肺,也許很多人知道劉禪劉阿斗可能是從《三國演義》了解到的,但是真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