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疑案:劉禪當真是「扶不起的阿斗」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禪(shàn)

(207年-271年),即蜀漢懷帝(223年—263年在位),又稱後主。

字公嗣,小名阿斗。

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子,母親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

在位四十一年。

劉禪出生於荊州,幼年時多遭難,幸得大將趙雲兩次相救,劉備定益州後入蜀,蜀漢建立後被立為太子。

於蜀漢章武三年(223年)繼位為帝,改元建興,拜諸葛亮為相父,並支持其北伐,後又支持姜維北伐,後期寵信黃皓,致使蜀漢逐漸走向衰弱。

景耀六年(263年),魏將鄧艾從陰平入,克綿竹,殺諸葛瞻父子,劉禪投降。

蜀漢滅亡後,劉禪及一些蜀漢大臣被遷往洛陽居住,受封為安樂公,西晉泰始七年(271年)在洛陽去世,享年64歲。

諡號思公。

西晉末年,劉淵起事之後,追諡劉禪為孝懷皇帝。

影視劇中的劉禪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們都知道,劉禪是個無能之輩,第一次趙云為了救他,在萬軍中殺了個七進七出,差點把命搭上,他卻能呼呼大睡。

而後的記載就是寵信宦官黃浩,拖諸葛亮和姜維伐魏的後腿。

最終首先向魏國投降,而後蜀國亡國,在《資治通鑑》更是貢獻了「樂不思蜀」這個成語,成功的讓人直觀的感受到了「扶不起的阿斗」是什麼樣子。

但歷史上的劉禪真的是個無能之輩嗎?我看不盡然,為什麼這麼說呢,且聽筆者來對劉禪的詳解

一.他人評價

  1. 據陳壽所著《三國志》記載,劉備在遺詔中明確地寫道,「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過於所望,甚大增修,審能如此,吾復何憂。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劉禪的才能遠遠高於他所期望的,氣量過人,是個值得託付的人選。

  2. 諸葛亮在《與杜微書》中評價劉禪:「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

    」這句話是意思是說劉禪雖然只有18歲,但天資聰慧,性格仁厚,禮賢下士。

從中可以看出,劉備和諸葛亮對劉禪都是十分認可的,要知道,以這二人的眼光,如果劉禪無能,又怎麼會不另擇人選,取而代之呢?

劉備和諸葛亮

二.個人功績

劉禪剛即位時只有17歲,當時的政治環境可以說是內憂外患:劉備一死,境內的一些下屬選擇了叛變,投靠吳或魏;而所有的權利幾乎集中在諸葛亮身上,其他臣子難免心有怨言。

蜀國本就與魏國勢不兩立,再加上吳國的倒戈相向,蜀國可以說是腹背受敵。

但在五年之後,劉禪不單平定了內部的矛盾,恢復了農業生產,而且還和吳國不計前嫌,重新結盟。

如此一來,蜀國開始慢慢走上了正軌,也為諸葛亮的伐魏解決了後顧之憂。

要知道,國家外交和內政的最高決策者都是皇帝本人,面對這樣艱難的政治環境,蜀國在劉禪的領導下取得了這樣的成績,可以說是十分成功的。

從公元223年登基,一直到公元263年蜀國滅亡,劉禪在位41年,是在三國時期國君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

在這期間蜀國老百姓休養生息,國泰民安,蜀國也未出現內憂外患,甚至在諸葛亮死後,劉禪仍做了29年的皇帝,如果劉禪是個無能之輩,又怎麼能延續蜀國29年的國運呢?

劉禪

三.樂不思蜀

這句話出自於《資治通鑑魏紀十》,原文如下:丁亥,封劉禪為安樂公,子孫及群臣封侯者五十餘人。

晉王與禪宴,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

王謂賈充曰:「人之無情,乃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況姜維邪?」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郤正聞之,謂禪曰:「王若後問,宜泣而答曰:『先人墳墓,遠在岷、蜀,乃心西悲,無日不思。

因閉其目。

」會王復問,禪對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語邪!」禪驚視曰:「誠如尊命。

」左右皆笑。

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劉禪演技之逼真,當有人故作蜀技時,旁人皆為之感愴,而劉禪禪卻喜笑自若。

除此之外,劉禪與臣子相互配合,成功的讓人以為他是個沒心沒肺的傻子,最後被封為安樂公,得以安享晚年。

在當時的那種情況下,如果劉禪露出一點點的野心,恐怕惹來的就是殺身之禍了,他這種做法不失為一種明哲保身之舉,蜀國在連年征戰中已經耗盡了國力,疲敝不堪,難已和他國爭鋒,他這一裝,換來了自己安逸的下半生,換來了蜀國百姓的安居樂業。

劉禪

所以說,劉禪非但不平庸,反而可以說是一位十分明智,賢明的君主,而因為演義中的渲染和誤解,一位明君被誤認為了一個傻子,實在是一個天大的玩笑。

歡迎關註:老程論三國

一起探索不為人知的歷史知識

喜歡記得點個讚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禪樂不思蜀非真傻:虎口求生安度晚年

裝傻最成功的牛人,當屬劉禪。在世人的眼中,劉禪是平庸昏聵的君主,更有甚者稱之為「扶不起的阿斗」,譏其「樂不思蜀」。可是,阿斗真的是個昏庸、愚鈍甚至弱智的君主嗎?《三國志》中有這樣一段記載,說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