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最不孝的繼承人,比阿斗還不堪,全盤推翻老爸的政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曹魏、蜀漢、東吳,三國的第一代都是英雄豪傑,不管是曹操劉備,都是漢末亂世中搏殺出來的,孫權雖然有父兄留下的基業,但是在那種環境下能把基業穩住,也是有兩把刷子的,但是他們的子孫就未必有先輩那麼厲害了,甚至不孝子孫都有,那麼在三國繼承人之中,誰最為不孝呢?一般人的看法,就是劉備的兒子劉禪,也就是阿斗最不堪,因為有樂不思蜀和扶不起的阿斗這種說法。

但事實並非如此,有一個繼承人,比阿斗還不堪,老爸剛死,就屠殺兄弟,基本全盤推翻老爸的政策。

那麼這個人是誰呢?就是曹操的兒子曹丕,也就是魏文帝,很多人大概會吃驚,曹丕怎麼不堪不孝了?曹丕可是以聰慧著稱,文學修養也不差,所謂建安期間文學史上的「三曹」就是指曹操曹植曹丕,曹丕的文學水準比父親曹操和兄弟曹植差不了多少,在政治上,他也基本維持了曹魏的統治,在曹操死後不單全盤接受了曹操的遺產,還篡漢成功,建立了魏朝,還削弱了蜀漢和孫吳的勢力,怎麼看都是很有作為的皇帝,怎麼不堪不孝了?

確實,曹丕的文學水準很高,也基本鞏固了曹魏的勢力範圍,雖然在蜀漢和東吳相爭的時候,有些布置不算很合適,畢竟從來沒帶過兵嘛,但是也算成功削弱了雙方勢力,從做皇帝角度上是不錯。

但是另外一方面,曹丕做了兩件很重要的事,不單不孝,而且間接導致了曹魏被司馬家篡權。

哪兩件呢?第一件就是排斥親族子弟,曹操在位期間,很重視親族兄弟,不管是曹家還是夏侯家的子弟,都安排在重要崗位上,即便曹操很討厭某些親族,也沒有排斥,因為他知道曹氏出身比那些世家大族低,假如不重視親族,很難維持曹氏天下。

而曹丕上任之後完全違背了父親的做法,就說親兄弟的安排,曹植被貶,險些被殺,這也就算了,曹植當初和曹丕競爭,自然要提防,何況曹植當年也沒有什麼顯赫的功績。

可是曹彰就太可惜了,曹彰當時是曹魏北方重要的駐守大將,戰績顯赫,但是在曹丕當上皇帝後,對其一直頗為擔心,在黃初四年曹彰進京覲見曹丕,突然暴斃,一直有說法是曹丕下的手。

而且曹丕對宗室極為嚴苛,曹氏宗親尤其是那些藩王,在地方上沒有兵權治權,而且對其嚴密監視,幾乎就等於囹圄,連他兒子魏明帝曹叡都覺得過分了。

而日後司馬氏篡權之後,就認為篡權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曹氏親族根本沒有什麼力量,中央的宗親被控制,地方根本就沒有反抗,很輕鬆的就篡權成功。

日後司馬氏吸取了經驗,加強了宗室力量,反而太過強大,造成八王之亂,這又是後話了。

魏明帝都覺得父親過分

其實排斥親族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曹操是第一代,要靠親族打天下,曹丕沒有打天下,對親族本來就隔了一層,為了爭奪世子之位更是對宗室懷疑再三,其實也不是不能理解。

但是曹丕做的另外一件事就是全盤推翻了曹操的做法,甚至導致了日後曹魏滅亡的主因,是什麼呢?就是九品中正制。

啥叫九品中正制?就是把人才評定各個品級,高品級的做高官,升的也快,低等級的做下級官吏,升的慢,而且因為評定的人都是世家大族,他們往往給自己的子弟評定高等級,從此高官都出自幾個世家大族手中,最終形成了強大的士族門閥制度,統治了中國幾百年,直到唐朝科舉制度形成才漸漸消亡。

其實世族掌權在東漢已經漸漸有雛形了,所謂四世三公的袁家就是典型,但是當時皇帝還能利用宦官對抗,而等到漢末亂世,最終崛起的三國領導人,無論是曹操劉備孫權,本質上都是反世族勢力的,孫權終其一生包括他的繼承人都在和江東大族抗爭,劉備雖然是漢室宗親,不過出身低微,那些世家大族也是看不上他的,劉備在生前提拔的大都是世家大族眼中的老兵,比如傳說中的五虎將中除了馬超,其他四位都是普通家族,甚至可以算老兵。

至於曹操就更不用說了,他講究的是唯才是舉,一生在都壓制那些世家大族。

其實這也是必然的,因為曹操劉備還有孫權都不是世家大族出身,世家大族都看不起他們,劉備被世家大族視為老兵一個,曹操其實當年家世也不算低了,可是因為宦官子弟出身,被真正的世家大族是看不起的,比如司馬懿,就三番五次拒絕曹操的徵召。

曹操明白這些世家大族的想法,終其一生就是對這些世家大族利用而非重用,一反東漢放縱地方豪強的做法,一直打擊世族和地方豪強,其實曹操一直用的是西漢的做法,就是限制世族豪強的發展,而等到曹丕上台,就完全一反老爸的做法,搞出了九品中正制這個怪胎,幾乎可以說全盤放棄了曹操的做法,甚至比東漢那种放縱豪強還進一步,可以說完全對世族舉手投降了。

究其原因,應該是曹丕對宗親不放心,又沒有父親的才略,能壓得住父親提拔的那些名臣大將,可以又想篡漢做皇帝,只能依賴世族,而九品中正制就是世族開出的價碼,曹丕為了順利篡漢做皇帝,就接受了。

這也開啟了曹魏的滅亡。

為何這麼說?因為曹氏並不是什麼世家大族,世家大族本身就看曹氏不起,在曹操生前還一直被壓制,現在在曹丕這裡得到了解放,難道他們會感謝曹氏嗎?不會的,他們只會更看不起曹氏,九品中正制反而有利於他們積累勢力,反對曹家,日後司馬家為何輕易篡奪了曹魏的權力,曹魏那些大臣要麼裝聾作啞,要麼就乾脆投靠司馬家,這是為什麼?

因為九品中正制,提拔上來的都是世家大族的人,在曹家和同為世家大族的司馬家,他們輕易就能做出自己的選擇,而且悲劇的是,因為曹丕排斥親族,嚴管宦官,皇帝曹髦(就是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那位皇帝)想反抗司馬家發現都沒人可依靠。

人家阿斗雖然被人說成扶不起,但是還遵守父親遺訓,將朝政交由諸葛亮處理,保證了蜀漢政治穩定,而曹丕說起來聰明,上來就推翻自己老爸最重要的政策,還導致了曹魏的滅亡,說他不孝都是輕的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晉武帝如何鞏固政權?為何最後引發了八王之亂

司馬炎接受曹魏的禪讓,成就帝業,但是司馬炎並沒有覺得輕鬆,因為南方的孫吳小朝廷尚存,而且還有北方少數民族經常南下騷擾,都是司馬家潛在的威脅。為了鞏固家族統治,實現一統天下的宏願,司馬炎首先採取的...

看三國後期曹氏是如何一步一步的斷送掉政權的

眾所周知,曹操是三國時期一代梟雄,一手建立起來的魏國是最有希望結束三足鼎立、完成國家一統的政權,他一生都認為他的敵人只是吳和蜀,其他人都不配稱英雄。但曹操萬萬沒想到,在他死後短短45年,他的謀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