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史奇蹟,真實版的「空城計」,原來三十六計出自他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
卻說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進,急報與司馬懿。
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軍,自飛馬遠遠望之,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左有一童子,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塵尾。
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洒掃,旁若無人。
懿看畢大疑,便到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山路而退。
」
這段話就是所謂「空城計」,歷史上的諸葛亮是否真的在西城憑三尺瑤琴,空城退敵過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今天講一段,歷史真實發生的智退敵軍的真實事件。
道濟夜唱籌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
及旦,魏軍謂資糧有餘,故不復追。
——《南史·檀道濟傳》
在軍事謀略中,善於進軍是一種智慧,而善於撤軍也是一種智慧,撤退有時候比進攻還要考驗人的計謀。
因為在退軍的過程中,容易遭到追兵的分割截斷,各兵種和各單位如何交相掩護,前後有照應,穩妥轉移到安全的戰略地帶,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唱籌量沙」便是一出精彩的撤退大戲。
元嘉七年,公元430年,當時還是南北朝時期,北邊的北魏正在和柔然部落交戰,南邊的宋文帝劉義龍覺得有機可乘,可以一舉出兵收復北邊的中原大地。
他一直想效法他的老爸宋武帝劉裕當年光輝的北伐事業。
精彩的歷史很難重複,當年劉裕橫 「氣吞萬里如虎」,到兒子劉義隆手裡卻是「贏得倉皇北顧」,北伐軍被魏軍打得找不著北,多處戰略要地告急。
劉義隆在最無奈的時刻,搬出了當年跟他老爸一起打進洛陽城的老將檀道濟,他想用這種老於進攻的將領來扳回戰局。
檀道濟軍事能力是不錯,但也得看老闆如何,老闆太慫了,檀道濟的手腳也施展不開。
整個失敗的戰局已經定下來了,檀道濟也創造不了奇蹟,這位當年第一個殺進洛陽城的先鋒將,而且是「三十六計」的作者,也面臨一個生死的抉擇問題。
他的部隊開到北方前線,就陷入北魏大軍的重圍,而且,人還活著,糧卻沒了。
更麻煩的是,缺糧信息已經泄露,是宋軍的叛徒跑到北魏軍營里泄露的。
面對困境乃至絕境,檀道濟反而高調起來,他讓糧草官扯起嗓子大聲報告軍糧的數量:一石,兩石……一百石,一千石………
真的是這麼多糧食嗎?非也,而是一袋一袋的沙子,在軍營里堆積如山,為了增強可信度,就在上面鋪上一層白花花的大米。
而這些白花花的大米,是宋軍僅存的一點生存資本了,被檀道濟大膽地用做了偽裝。
宋軍量了一個晚上的沙子,北魏軍卻以為是量了一個晚上的大米,有米就是有戰鬥力,何況檀道濟打仗的本事不是鬧著玩的。
一路狂勝的北魏軍隊忽然覺得沒有把握了,他們被檀道濟那一包包沙子擊潰了信心,於是,眼睜睜地看著檀道濟穿著便衣,坐在大車上,指揮全軍南下,幾乎一個不落地撤走。
檀道濟完成了一次勝利的撤退,成就了世界軍事史上一次奇蹟。
同時也造就了一個成語——唱籌量沙。
歷史上到底有沒有「空城計」?這是否和諸葛亮有關?
所謂「空城計」這個三國歷史情節是不符合事實也不符合一般軍事常識的。我們簡單地說一下這個空城計的故事吧,大體過程是:諸葛亮派馬謖去守街亭,司馬懿率兵進攻,據《三國演義》書中介紹,馬謖這個人擅長紙...
中國歷史上和孫子兵法齊名的三十六計創始人!
檀道濟(?-公元436年),南朝宋將領。漢族,祖籍高平金鄉(今屬山東金鄉縣卜集鄉檀莊),出生於京口(今江蘇鎮江)。身出寒門,從軍20餘年,由士兵升至大將軍。東晉末,從劉裕攻後秦,屢立戰功,官至征...
軍中缺糧,有人想要投降,將領命士兵用沙子冒充糧食,大軍得以全軍而還
元嘉二十七年,北魏軍隊南侵到國都附近。南朝宋文帝登上石頭城眺望,大有憂色,嘆息道:「若道濟還在,豈能淪落至此?」但此時,檀道濟已經蒙冤十年了。
世人只知諸葛孔明施展空城計,卻不知史實確是另有其人!
從小不管是看電視劇還是聽評書,我們都知道諸葛亮機智過人,是中國千百年來智慧的化身。丞相一生有數不清的神操作:剛剛出山,在隆重便定下三分決策;出使東吳,舌戰群儒,為劉備集團掙足了臉面;赤壁之戰,孔...
功高震主,被疑心成「司馬懿第二」遭冤殺後,國家屢遭敵侵
話說這一日,北朝北魏的將軍們聽說了一個激動人心的好消息,南朝劉宋的一個牛人掛了!「喜訊」傳來,魏軍將領皆歡呼雀躍彈冠相慶,他們都興奮地高呼:「檀道濟死啦!南方再也沒啥可怕的啦!」此後,失去檀道...
唱籌量沙——源自濟南的成語
源自濟南的成語並不多,唱籌量沙就是其中一個。唱籌量沙,喻製造假象,迷惑敵人。典故源自《南史·檀道濟傳》:「道濟夜唱籌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軍謂資糧有餘,故不復追。」 濟南梁王莊曾有檀公...
《三十六計》的作者竟是被冤殺的他!
《三十六計》又叫三十六策,指的是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分為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六套戰法,每套戰法又含有六計,總共三十六計。它是根據我國古代豐富的鬥爭經驗和漢族軍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