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真相:《三十六計》作者檀道濟是如何用沙子把北魏大軍唬住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十六計》這本著名的兵書是家喻戶曉,通常人們總是把它和《孫子兵法》放在一起,其實它們沒有一點關係,成書年代也不同。

《孫子兵法》是春秋時期孫武的書,《三十六計》是南北朝時,南宋大將檀道濟寫的。

檀道濟是一位傳奇人物,他是一位偉大的軍事家,卻不是一個高明的政治家。

他只會打仗,也只能打仗。

他不能搞政治,偏偏他卻玩起了政治,所以人們說他自毀長城。


檀道濟打了一輩子的仗,最輝煌應該是和劉裕一起打進了洛陽城。

不過這次說的不是這場仗,說的是劉裕的兒子劉義隆北伐失敗,緊急招檀道濟救場,檀道濟無奈又一次披甲上陣用計掩護宋軍撤退。

自古以來都是爹是英雄兒好漢,劉義隆他爹劉裕就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可到了劉義隆這,就變了,本來信誓旦旦的組織了一次北伐,希望可以收復北方國土,廓清環宇,成就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

可誰知道,宋軍統帥到彥之沒有那種大將之才,打到了潼關,竟然在黃河南岸擺起了一字長蛇陣,一共就五萬人,一下子分到了2000餘里的防線上,結果到了冬天。

黃河冰封,魏軍一舉南下,猶如猛虎下山,一次性就衝垮了宋軍,一字長蛇陣固然可以守護長戰線,但人手不足的情況下,不管對面攻你那面你都來不及救援,所以宋軍一敗再敗,連丟洛陽、虎牢數城。

這時候宋文帝劉義隆才明白到彥之的無能,緊急招檀道濟來救場。

檀道濟不愧是跟過劉裕的猛人,率軍一共打了30幾仗,一路打到了濟南,魏軍受挫。

如果要是後繼人力物資充足的話,檀道濟是可能救下北伐的。

無奈。





打到了濟南就彈盡糧絕了,沒辦法只能引軍南歸。

就在檀道濟南歸時,魏軍切斷了宋軍的運輸線,在知道了宋軍糧食不足情況下,又開始率軍追擊,情況已經危及到了一定程度。

檀道濟不愧是沙場老將,他讓糧官大聲的數糧,聲音一定要對面的魏軍聽到,越大越好。

其實這時候宋軍是真的沒糧了,他的軍營里堆的是一袋一袋的沙子,他把僅有的一點糧食放在了沙袋上面,為的就是迷惑魏軍。

魏軍果然疑心大起,不敢貿然追擊,畢竟檀道濟的打仗能力是很強的,就這樣在魏軍的眼皮子底下,檀道濟率宋軍大搖大擺的就回家了。

檀道濟完成了一次勝利的撤退,成就了世界軍事史上一次奇蹟。

同時也造就了一個成語——唱籌量沙。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十六計》的作者竟是被冤殺的他!

《三十六計》又叫三十六策,指的是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分為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六套戰法,每套戰法又含有六計,總共三十六計。它是根據我國古代豐富的鬥爭經驗和漢族軍事思...

唱籌量沙——源自濟南的成語

源自濟南的成語並不多,唱籌量沙就是其中一個。唱籌量沙,喻製造假象,迷惑敵人。典故源自《南史·檀道濟傳》:「道濟夜唱籌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軍謂資糧有餘,故不復追。」 濟南梁王莊曾有檀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