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中缺糧,有人想要投降,將領命士兵用沙子冒充糧食,大軍得以全軍而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元嘉二十七年,北魏軍隊南侵到國都附近。

南朝宋文帝登上石頭城眺望,大有憂色,嘆息道:「若道濟還在,豈能淪落至此?」但此時,檀道濟已經蒙冤十年了。

檀道濟,高平金鄉人。

從小父母雙亡,與兄姊流亡京口。

東晉末年,檀道濟跟隨劉裕鎮壓孫恩、平定桓玄之亂,因為軍功被封為吳興縣五等侯。

後來,他又跟隨劉裕攻打後秦,屢立戰功,官至征南大將軍。

元嘉七年,為了解除北魏對宋的威脅,宋文帝命檀道濟統軍北伐。

此次北伐,檀道濟雖然沒有克定河南,但在四面遇敵、軍糧已斷的危急情況下,鎮定自若,全軍而還,實屬不易。

檀道濟「唱籌量沙」的故事就發生在這一北伐時期。

一開始宋軍前鋒部隊進軍河南,收復洛陽、虎牢等地。

後來北魏太武帝親自率軍反擊,劉宋前線部隊一片混亂,很多地方紛紛失守,退駐滑台。

收到失利的消息,檀道濟率領軍隊去救滑台,剛開始領軍奮勇前行,大破魏軍。

宋軍抵達歷城的時候,北魏叔孫建等派遣騎兵往來截擊,將宋軍四面包圍,同時還縱火焚燒宋軍的糧草。

檀道濟因為軍中缺糧,儲備不足而無法前進。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糧草是行軍打仗的重中之重。

劉宋缺糧的軍隊不再是軍隊,而是一群飢餓的流民。

仗是肯定沒法再打下去了,只有撤軍了。

這個時候,軍中自然會有逃走投降北魏的士兵。

他們投降之後,把宋軍缺糧的困境全部報告了北魏軍隊。

其實,北魏軍隊也能猜到宋軍缺糧,只是沒有大的把握。

現在有投降的人來報告情況,如此良機,誰也不會放過。

於是他們派遣大軍,準備給宋軍最後一擊。

內無糧草,外有強敵,宋軍軍心渙散,人人自危。

而檀道濟卻不慌不忙,鎮定自若。

他命令將士就地紮營休息。

當天晚上,利用夜色的掩護,檀道濟親自帶領一批管糧的兵士在一個營寨里查點糧食。

一些兵士手裡拿著竹籌唱著計數,另一些兵士用斗子在量米。

魏軍探子偷偷地向營里望了一下,只見一隻只米袋裡面都是滿滿的。

他立即報告主帥,說檀道濟營里軍糧還綽綽有餘,現在顯然不能跟檀道濟決戰。

魏將得到情報,以為前面來告密的宋兵是假投降,來誘騙他們上當的,就把投降的宋兵殺了。

其實,檀道濟在營里量的並不是白米,而是一斗斗的沙土,只是在沙土上覆蓋著少量白米罷了。

檀道濟最終憑藉「唱籌量沙」之計順利退兵。

檀道濟因在前劉裕一朝立功,威信名望特別高,左右及心腹,都身經百戰,幾個兒子有才氣,因而朝廷懷疑,對他不放心。

因為飽受猜忌,檀道濟最終被處死。

而他死後,南朝在軍事上轉入守勢,北朝則占據主動地位,屢次南征。

宋文帝自毀長城,悔之晚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檀道濟的故事 南朝名將檀道濟的軼事有哪些

檀道濟(?—公元436年),南朝宋名將。漢族,祖籍高平金鄉(今屬山東金鄉縣卜集鄉檀莊),出生於京口(今江蘇鎮江)。身出寒門,從軍20餘年,由士兵升至大將軍。東晉末,從劉裕攻後秦,屢立戰功,官至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