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在蜀漢任丞相,孫權為何還重用其兄諸葛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瑾是諸葛亮的哥哥,作為同胞兄弟,哥哥的名頭遠沒有弟弟那麼響亮。

三國演義里的諸葛瑾是個跑龍套的角色,經常被愚弄、被嘲笑,甚至被貶低。

筆者印象里諸葛瑾為人有點兒像魯肅,只不過比魯肅的戲份少一些罷了。

諸葛瑾出仕比弟弟諸葛亮要早,諸葛亮還在隆中種地那會兒,諸葛瑾就已經在東吳集團的領導層混事了。

從三國演義上看,諸葛瑾早年在東吳混的並不怎麼樣,沒什麼實權,地位基本相當於二流員工。

孫權手下人才濟濟,周瑜、魯肅、張昭、程普這些人諸葛瑾自然不可能超越,即便是顧雍、呂蒙、甘寧、周泰這些人地位也未必在他之下。

諸葛瑾在東吳集團基本上屬於不顯山不露水的人物。

用老話說叫跑龍套,用現代話來說叫「打醬油」。

不過可不要小看「打醬油」的角色,小說里的人物不可能都是主角,打醬油的小人物是必須要有,而且是不可或缺的。

紅花配綠葉,這樣的小說才讓人看著舒服。

一本小說里人物全是主角,那還是小說嗎。

有時候打醬油人物塑造的好壞與否,直接關係到整部作品的好壞。

三國這部書里,諸葛瑾雖然是打醬油的,但是他也算是在「醬油角色」中比較重要的一個,而且諸葛瑾身上還有有一些東西值得我們去研究探討。

下面我們就來談一談諸葛瑾。

很多三國迷提起諸葛瑾都沒什麼印象,直觀的印象無非就是這人挺忠厚,對孫權挺忠心。

其他人(包括他弟弟諸葛亮)時不時愚弄一下這個忠厚實誠的好好男人。

再有就是諸葛瑾受孫權之託辦過幾次事,好像哪一次都沒辦好。

讓他說服諸葛亮投奔東吳,他險些讓諸葛亮給說過去;讓他討還荊州,他來回跑了幾千里一點效果沒有;讓他向關羽提親,親沒提成反倒被關羽罵個狗血噴頭。

劉備出兵伐吳,還是諸葛瑾做的說客,結果跟前面一樣,被劉備罵了個灰頭土臉,灰溜溜返回東吳……總而言之,諸葛瑾自從露面以後,好像一件事也沒辦好。

諸葛瑾的表現,跟弟弟諸葛亮「舌戰群儒」、「罵死王朗」相比,差距實在太大,怎麼看都不像同胞兄弟。

於是大家開始懷疑,這諸葛瑾的辦事能力實在不怎麼樣,孫權怎麼會看中他呢。

事實上孫權對諸葛瑾是非常重視和信任的,屢屢委以重任,並且當眾表示「孤與子瑜,有生死不易之盟,孤不負子瑜,子瑜亦不負孤。

」這是何等的信任。

可見諸葛瑾在孫權心裡是相當有分量的。

到了三國後期,諸葛瑾的地位更是一升再升,成為東吳數一數二的權臣。

像諸葛瑾這樣打醬油的角色,孫權為何器重有加呢?

首先我們得說諸葛瑾這個人很有耐心,能夠守著一個老闆兢兢業業奮鬥一輩子,他這份耐心比起浮躁的孟達不知要強多少倍。

作為老闆,最看重員工兩點:第一你有沒有才,第二你忠不忠心。

恰恰諸葛瑾做到了第二點。

在三國那個動亂的年代,忠心有時候遠遠比有才重要。

像諸葛瑾這樣沒有異心的員工,他不受重用誰受重用。

孫權作為江東的統治者,他屬於外來戶,土生土長的江東貴族未必真心依附,所以員工的忠心對孫權來講比能力更加重要。

而諸葛瑾恰恰是孫權想要的那種。

有人說你只忠心沒有用啊,沒有真才實學照樣玩不轉。

這就是我們要講的第二點,諸葛瑾到底有沒有辦事能力。

的確諸葛瑾辦砸了不少事情,但是這不能都歸結在他身上,很多事情都是大氣候使然,諸葛瑾一人之力不可能改變什麼。

諸葛瑾所辦的幾件事都圍繞在吳蜀之間,基本上都在給兩大政治集團牽線搭橋。

吳蜀關係大家都知道,貌合神離反反覆復,為了各自的利益暗地裡的摩擦從來沒斷過。

這種背景下讓諸葛瑾去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就有些強人所難了。

勸諸葛亮棄劉投孫,不要說諸葛瑾辦不到,就是諸葛亮他岳父黃承彥來了也辦不到;給關羽提親,諸葛瑾還能活著回來,換別人去可能得交代在荊州;勸劉備放棄伐吳,這諸葛瑾更做不到,連諸葛亮都做不到的事情,諸葛瑾能做到嗎?所以說不是諸葛瑾辦事能力不行,而是讓他辦的這幾件事實在太苛刻。

其三還得說一說諸葛瑾的隱忍能力,他不像孟達那樣,感覺待遇不好馬上找跳槽找新東家。

自始至終跟隨一個老闆。

早年的諸葛瑾在東吳地位的確不怎麼樣,至少在周瑜、魯肅、張昭、呂蒙、陸遜之下。

但是諸葛瑾不計較這些,依舊兢兢業業輔佐孫權。

後來周瑜、魯肅、張昭等人相繼故去,諸葛瑾逐步填補空缺,地位開始上升。

呂蒙病死以後,諸葛瑾代守公安,領南郡太守,孫權稱帝以後,諸葛瑾官拜大將軍,地位顯赫一時。

諸葛瑾不僅性格上跟魯肅有幾分相似,兩人還有相同的戰略主張。

諸葛瑾三番幾次在吳蜀之間穿針引線,其目的也是希望吳蜀通好。

諸葛瑾很明白當時的天下形勢,曹魏勢力實在太大,三足鼎立的根本就是吳蜀聯合共抗北魏。

所以他一直在不遺餘力促進吳蜀修好。

給關羽提親、勸劉備退兵等等,都是他在為這一戰略目標而做的努力。

有書中曾言:沒有魯肅、周瑜,便不會有赤壁之戰;沒有諸葛瑾,便沒有猇亭之戰以後的吳蜀和好。

可見諸葛瑾這個人是很有戰略眼光的。

諸葛瑾這人其實還是非常有口才的,劉備出兵伐吳,諸葛瑾曾經有過一段勸解的說辭。

這段說辭可以說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言辭懇切合情合理,從大義和利益兩方面入手,給劉備擺明了道理(全書第八十二回的開始)。

表現出了非凡的口才和遊說能力。

只可惜當時的劉備被仇恨沖昏了頭腦,把諸葛瑾的金玉良言當成了耳旁風。

諸葛瑾的另一個聰明之處在於他很好地利用了和諸葛亮的兄弟關係。

鑒於他與諸葛亮的特殊關係,有些事情他去辦遠比別人去要好。

比如討要荊州,比如給關羽提親,比如勸劉備罷兵。

當然有些時候孫權不便明說,心裡還是非常希望諸葛瑾出面的,諸葛瑾很識時務地主動承擔下來,給孫權減輕了不少負擔。

能夠猜透老闆心裡在想什麼,想要什麼,這絕對是一門學問,很深的學問。

作為老闆,自然喜歡這樣會辦事的員工,所以諸葛瑾一直受到老闆的厚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揭秘:關羽大意失荊州的真實內情

關羽大意失荊州,幾乎是人人熟知的故事,但是卻沒人考慮到關羽大意失荊州的真實內情,其實關羽大意失荊州只是被人設計而已,利用的正是關於戰無不勝的特點,關羽太過於自信,才會上當,最後敗走麥城。 孫權的...

孫權的用人謀略:用人不疑信任諸葛瑾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孫策趁群雄逐鹿中原之際,繼承父業,開闢江東。後來孫策之弟孫權又繼承父兄基業,舉賢任能,確保江東穩定。他40歲稱吳王,48歲稱帝建立吳國,與曹、劉三分天下。孫權是用人高手,王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