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蜀漢後期的擎天一柱,卻因一句話被誤解上千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這句千年來廣為流傳的話,在大部分人看來,是說廖化的能力不足以擔任先鋒一職,只是由於蜀漢後期人才凋敝,姜維才不得已用他。
然而事實並不是這樣,諸葛亮在世時大權獨攬,一心想著克復中原恢復漢室,這份忠心天地可鑑,可是在人才培養方面,他做的卻有所欠缺,以至於姜維伐魏時無謀士和大將可用,值此青黃不接之際,年近八十的老將廖化披甲上馬,以身報國。
所以這句話不是貶低廖化的能力,而是讚揚他可歌可泣的精神。
廖化前期為前將軍關羽主簿,公元219年冬,呂蒙白衣渡江,關羽敗走麥城。
廖化仍在荊州,身份已然是東吳的俘虜。
廖化的投降,應該是迫不得已,從史書上看,似乎與自己母親的安危有關。
《三國志·廖化傳》記載:思歸先主,乃詐死,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
思歸先主是為忠,用計詐死是為智,攜持老母是為孝。
陳壽一支妙筆,用短短二十二個字,給後人留下了一個形象豐滿的廖化。
而且他的千里尋主比關羽的千里走單騎難度更大:關羽是得到了曹操的關照,一路順風順水、大搖大擺回到劉備的身邊,而廖化則是「晝夜西行」,還帶著自己的母親,其中艱辛,無人知曉。
也許是因為,沒有一個小說家為他安排些過五關斬六將的戲碼。
廖化的軍事才能也是可圈可點的,在三國演義中從黃巾起義就開始登場了,直到蜀國滅亡,才死於軍中。
這麼長時間的磨練,可以想像此人的經驗會有多豐富了,這一點恐怕是無人能及的。
關羽攻打樊城時,廖化已是先鋒,而關平卻副將;關羽戰龐德時,是令廖化獨自率兵攻打樊城,樊城守將是大將曹仁,可見在蜀漢第一戰將關羽眼中廖化的能力是可以信賴的。
諸葛亮與司馬懿交戰中,也多次重用了廖化,並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兵出祁山,襲擊司馬懿大營派的正是姜維、廖化。
蜀漢景耀元年冬,大將軍姜維以廖化、張翼為先鋒。
曹魏鄧艾催督先鋒鄭倫與廖化兩馬相交,被廖化一刀斬於馬下。
從關羽時期的先鋒、諸葛亮時期的先鋒到姜維時期的先鋒,作為先鋒將軍主要是衝鋒陷陣,勇猛強悍,廖化正因為武藝很高強,才能很好地完成關、諸葛、姜的派置的任務。
鄧艾與姜維斗陣法,卻派另一軍暗襲祁山。
卻被廖化看破,廖化曰:「此必賺我斗陣法,卻引一軍襲我後也。
」劉禪詔姜維班師回朝,維令廖化、張翼斷後,蜀兵旗幟整齊,人馬徐徐而退。
姜維臨興兵,問計於廖化,廖化曰:「連年征伐,軍民不寧;兼魏有鄧艾,足智多謀,非等閒之輩;將軍強欲行難為之事,此化所以未敢專也」。
姜維不納,遂留廖化守漢中。
姜維兵敗沓中被圍,廖化建議是「今四面受敵,糧道不通,不如退守劍閣。
再作良圖。
」「白水地狹路多,非戰爭之所,不如且退去救劍閣可也,若劍閣一失,是絕路矣。
」姜維從之,遂引兵來投劍閣。
通過廖化幾次提出可行的軍事意見,可以看出廖化有智謀,是比較優秀的軍事將領。
總之,廖化的總體能力還算不錯,在三國中後期更是表現出色,不乏亮點。
公元263年,魏國向蜀漢發起了滅國之戰。
廖化與姜維一同抵擋鍾會,老弱殘軀,身負家國危亡,在蜀地輾轉進退。
十一月,他們接到了後主劉禪投降的敕令,前往涪城向鍾會投降。
蜀漢享國祚四十三年,廖化正當英年時,見證了蜀國的建立,到了耄耋之年,卻又只能無奈地看著他滅亡。
當年荊州陷落,廖化尚能千里走單騎來投先主,如今益州敗亡,他又該身歸何處?公元264年,廖化被遷往洛陽。
曾經諸葛亮北伐之時,他最大的夢想就是兵出中原,還於舊都。
哪裡料到如今,竟然是以這樣的方式前去。
上天垂憐,給了廖化最後的尊嚴。
老將廖化,以八十高齡,病逝於前往洛陽的途中。
到得九泉,見到劉備、關羽、諸葛亮,也當無愧於心。
他貫穿整個三國,成就了他的傳奇,卻被世人誤讀
他不是三國最長壽的人,也不是三國很有名的武將,他被後人所熟知是因為一句話「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被誤解,笑話般的存在....其實,你們錯了,他才是三國最傳奇的武將,貫穿整個三國,今天我們就來...
蜀漢政權的歷史見證者,廖化猶掌先鋒印,誰言蜀中無大將?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一千八百年了,不管他願不願意,這句話始終伴隨著他。然而,誰來為他鳴一句不平之聲?廖化出身襄陽望族,早年為劉備帳下前將軍關羽的主簿。主簿是魏晉以前常見的文官,一個弄筆的書生...
被埋沒的悲情英雄——廖化的戎馬一生
從第27回 美髯公千里走單騎 漢壽亭候五關斬六將,廖化開始投靠蜀漢政權一直到第119回 假投降巧計成虛話 再受禪依樣畫葫蘆 廖化身死,共92回。一個人先後經歷了東漢末年黃巾起義,三足鼎立,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