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蜀漢從崛起到滅亡的見證者,卻因為一句話被世人所歪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想必三國迷都會對這句話耳熟能詳。

針對此句話的理解,普遍是認為廖化能力平庸,不足與擔負重任。

同時,在記載正史的《三國志》中,沒有為廖化專門設置列傳,由此導致大家對廖化的能力普遍缺乏認可。

但是,歷史上真實的廖化,能力真的有如此不堪嗎?

關二爺的能力普遍得到認可,尤其是千里走單騎的豪氣和勇氣,更是備受後人所推崇。

但是,歷史上並沒有關羽走單騎的事跡,而是發生在廖化身上。

建安24年,荊州被東吳所襲擊,關羽兵敗被殺,廖化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向東吳投降。

但是,廖化是身在吳營心在漢,一心思念他的國家,迫切的想要回到劉備的身邊。

他通過詐死的方式,瞞過了所有人;最後他帶著家眷,一路向西,晝夜不停,在秭歸與劉備相遇,於是劉備任命廖化為宜城太守。

其中的艱辛、困苦和阻礙,可想而知,由此可以看出廖化忠心、有仁義;也可以看得出廖化勇氣過人,有武力。

在劉備去去世之後,廖化又稱為諸葛亮的參軍。

參軍是何職位,想一想備受諸葛亮信任和重用的馬謖,也可以從中了解到,諸葛亮對廖化能力的認可。

隨後,廖化官職又升任為廣武都督,陰平太守。

公元238年,也就是在諸葛亮去世的四年之後,廖化恭喜曹魏的邊境四名將之一的郭淮。

郭淮方策精詳,能文能武,他準備採取兩側夾擊的方式,打敗廖化。

廖化通過分析,發現儘管曹魏軍力強大,但是由於兵力比較分散,所以他採取主動出擊的戰略,一一擊敗敵軍的兩路人馬,並且與亂箭之中殺死曹魏守將王贇。

公元248年,涼州羌胡叛魏來降,在姜維的率領下,廖化也參與到受降迎接中;同時被安排在成重山築成留守,以用來抵禦曹魏的進攻,從而保證了羌胡部落順利的歸順了蜀漢。

此外,在《漢晉春秋》中的「景耀五年,姜維率眾出狄道,廖化曰:『兵不戢,必自焚',伯約之謂也。

智不出敵,而力少於寇,用之無厭,何以能立?詩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後',今日之事也。

」又在《三少帝紀》中的「冬十月,蜀大將姜維寇洮陽, 鎮西將軍鄧艾拒之,破維於侯和,維遁走。

」均可以看得出廖化具有很好的軍事眼光,是一名優秀的統帥。

蜀漢後期,與兵多將廣的曹魏、東吳政權相比較,顯得尤為相形見絀,後備力量明顯不足。

在此種形勢下,安排廖化這個高級將領作為前鋒領軍殺敵,並非是對廖化能力的一種否定,而是一種不得以而為之的情況。

所以,「蜀軍無大將,廖化當前鋒」不能從字面含義,歪曲的理解,這是一種誤解,是對廖化的一種醜化。

廖化,見證了蜀漢的崛起、興盛和滅亡,他有能力治理一方區域,也有能力領軍殺敵,文武全才,是一名有眼光、有謀略的將才,怎麼可能會是人們眼中的庸才呢?《三國志》作者陳壽評價廖化,果斷剛烈。

在三國時期,便有「前有王、句,後有張、廖」之說,由此可見,廖化怎們會是平庸之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誰說廖化不能做先鋒

中國有句老話,蜀國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現在多被用來指人才凋零,只能用沒有能力的人擔任重要職位。但這句話的本意卻是指青黃不接,只能使用廖化這樣的老將(),而廖化本人本是一位文武皆修的將才,卻因這句...

被後世提及最多的先鋒有多少的無奈

三國的一眾文臣武將有這麼一句評話至今喜聞樂道:蜀中無大將廖化領先鋒。在今天人們的字典里,這句話自然不是什麼貶義之詞。但歷史上的廖化關於這句話的接受是「天經地義」還是「受之有辱」,的確值得討論一下...

千里走單騎的不是關羽,是廖化

說到廖化,大家肯定都會想起那句「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話怎麼看都在貶低廖化,歷史上廖化的能力其實並不平庸,他對劉備一直赤膽忠心,甚至為了跟隨劉備,「攜母千里走單騎」。《三國志 廖化傳》中,...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其實後面還有一句

眾所周知,廖化起初是山賊出身,當年關羽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之時,在路途之中,巧遇廖化,而廖化呢,雖然是山賊,但早就聽聞關羽的忠義,一心想投入關羽的門下。關羽因為嫌棄廖化的出身,而且當時確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