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廖元儉詐死歸蜀果烈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描述三國時期漢國的將領廖化時,我們一般都會想到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個歇後語。

對於三國的最新史觀認為這個歇後語褒貶不一。

我們今天不來分析他的爭議性,我們只是客觀的根據三國志裡面的廖化傳內容對他進行一個全面的了解。

即使三國演義中對廖化的描寫有很多,不過正史中記載的卻極少。

三國演義中廖化在黃巾軍作亂時期後落為草寇,一度不小心劫持了劉備的兩位夫人,當關羽出面後,廖化仰慕關羽名聲很久,想要投靠關羽,但是關羽認為他曾經當過黃巾軍,於是沒有同意。

在劉備入益州以後,廖化引了一眾部隊投靠劉備,於是劉備就命廖化去荊州輔佐關羽,從而作了關羽的部將。

廖化還隨關羽參與了水淹七軍等戰役,關羽攻打樊城以後,卻因諸多因素影響接連戰敗,不斷承被圍困之勢。

一開始讓馬良和伊籍去西蜀請求救兵,然後在失去荊州大部分領地時讓廖華殺出一條血路去上庸和成都請求救兵。

當時上庸太守劉封聽信了部將孟達的建議拒不出兵,然後趕往了成都與劉備陳述整個經過。

關羽

廖化到了成都見到了劉備,於是劉備準備出兵相救,但在出發前又聽到了關羽部隊逃亡的士卒傳來關羽關平被斬首,荊州全境失守的報告。

於是劉備東伐孫權集團。

廖化隨從劉備參與了伐吳的戰爭,劉備死後,廖化隨諸葛亮北伐中原,與關興屢立戰功,甚至還繳獲了司馬懿的頭盔。

諸葛亮死後,廖化數次做先鋒,隨姜維九伐中原,主要戰場在漢中一帶,漢國滅亡後,隨姜維詐降鍾會,失敗後遷徙回洛陽時病逝。

以上就是三國演義的廖化大概版本,不過我們所知,人們都說三國演義七分實,三分虛,雖然我不認同這個觀點,但是回歸史書,還是能夠發現有大量不一樣的地方。

三國志:

廖化字元儉,本名淳,襄陽人也。

為前將軍關羽主簿,羽敗,屬吳。

思歸先主,乃詐死,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

會先主東征,遇於秭歸。

先主大悅,以化為宜都太守。

先主薨,為丞相參軍,後為督廣武,稍遷至右車騎將軍,假節,領并州刺史,封中鄉侯,以果烈稱。

官位與張翼齊,而在宗預之右。

(漢晉春秋曰:景耀五年,姜維率眾出狄道,廖化曰:「『兵不戢,必自焚』,伯約之謂也。

智不出敵,而力少於寇,用之無厭,何以能立?詩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後』,今日之事也。

」)

咸熙元年春,化、預俱內徙洛陽,道病卒。

廖化

以上是三國演義中廖化的全部記載,文中從當做關羽主簿開始描寫,一直到廖化去世。

我們開始慢慢分析和理解。

廖化字元儉,本名叫做廖淳,是襄陽人。

一開始就是關羽的主簿,在關羽敗軍之後於是他不甘情願的歸屬了吳國(與自己的家人,最少有她母親)。

廖化在吳國的時候,非常想念劉備,於是詐死!當時的人們都信以為真,因此廖化偷偷帶著自己的老母親晝夜西行逃回了漢國。

當時正好趕上劉備伐吳國,在秭歸這個地方與劉備見面了。

劉備看到他非常開心,讓廖化作宜都太守。

劉備死後,升為丞相參軍,不久後升為督廣武最後官拜車騎將軍,領并州刺史,封為中鄉侯,他當時以剛烈著名。

官位和張翼基本相同,比宗預稍微大一點。

在三國志裡面並沒有詳細介紹廖化在諸葛亮部下時的具體表現,只是在裴松之的注中發現在諸葛亮去世以後,他跟隨姜維一起北伐中原,並且有所獻計,成為美談。

在漢國亡國以後,廖化和宗預一起 被遷徙到洛陽,在路上他憤憤去世。

另外在正史中也沒有明確記載廖化的子嗣問題。

史籍中廖化的故事大概了解後,我們開始從這為數不多的內容中分析幾件事情。

劉備

第一:正史中並沒有明確記載廖化以前的身世和具體什麼時間加入劉備集團並作為關羽的部下的。

首先我們可以根據兩個切入點來分析廖化加入劉備集團的大概時間。

首先就是他一定是在關羽失荊州之前加入的,其次,通過廖化攜老母親歸漢國,劉備接納我們能夠看出來,在關羽去世前劉備應該比較信任廖化這個人。

因為當時出現了劉封,孟達,范強,張達,士仁,糜芳等大批人馬的叛變行為,所以一般情況下對於自己不熟悉的將領劉備可能只會更加厭惡,所以廖化跟著關羽的時間有可能會比較早,但又因為廖化是襄陽人,我們沒有證據證明廖化早期的活動範圍,只能說幾率較大的情況是在劉備領荊州牧以後或者同時,廖化加入了劉備集團,並通過一些時間,讓劉備記住了自己。

第二:我們應該非常驚訝於廖化歸蜀和奧斯卡影帝的潛質。

從史籍我們可以看出,廖化歸蜀的方式是在吳國詐死,並且居然大家都信了,結果通過戒備放鬆時,攜帶老母出逃。

當然我們無法證明他是從建業出逃還是從孫權集團某勢力範圍內出逃,結合當時交通運輸能力低水平的狀況,更無法得知廖化的詐死地點和出逃時間。

第三:在劉備去世以後,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虛數),廖化並沒有明確記載出任非常大的戰鬥或者有巨大戰功,但是對於他的部分言行,分別在其他人的傳記中也是小有體現的。

我們列舉幾個案例。

1:在劉禪繼位的那年,諸葛亮推薦蔣琬為茂才(類似秀才)。

蔣琬並不接受,希望將這個舉薦的名額給劉邕,陰化,龐延,廖淳(化)。

說明當時廖化也是小有名氣。

《三國志蔣琬傳》

2:景初二年九月,廖化騷擾魏國。

魏國與漢國對峙,郭淮認為自己派兵兩路出擊夾擊,圍困廖化,一點會取勝。

但是曹叡認為應該穩紮穩打,不要用突進戰略,當曹叡的詔書還沒有傳到,郭淮部將就被廖化擊破。

從以上的部分我們可以看出廖化在小戰場中的戰略上能夠精準的把握。

《三國志,明帝紀第三》

3:在不久之後,廖化還收復羌胡(勝),抵抗郭淮(勝),進攻雍州(敗),勸阻姜維用兵(敗)。

這就是廖化在姜維北伐時期的主要活動。

當然我們知道勝負不一定和廖化有直接關係,我只是客觀描述一下局部會戰的最終結果。

4:在漢國亡國以後,廖化作為戰犯遷徙去洛陽,在路上去世。

5:史書中沒有記載廖化的子嗣有兩個原因。

第一,廖化的戰功或者實際名聲並沒有到一定高度。

第二:漢國當時是沒有記載歷史的專門機構和官員,所以在陳壽著作三國志時並沒有非常專業或者標準的史料來作證。

雖然我並不採用後漢書,三國志,晉書以外的史料和地方志,但是我還是要借用一句話:前有王(王平)、句(句扶),後有張(張翼)、廖。

另外:道光二十九年時,在武侯祠雕塑了十四名武將的塑像,其中廖化的位居第八位,以供後世敬仰。

本篇有關廖化記載的在三國志中極其零碎,畫了大量時間查閱大量史料,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本文作者全網統一帳號:只聊三國。

若有版權問題請聯繫本人,未經允許,謝絕任何形式轉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千里走單騎的不是關羽,是廖化

說到廖化,大家肯定都會想起那句「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話怎麼看都在貶低廖化,歷史上廖化的能力其實並不平庸,他對劉備一直赤膽忠心,甚至為了跟隨劉備,「攜母千里走單騎」。《三國志 廖化傳》中,...

關羽兵敗被殺,廖化為何能活到最後?

關羽是三國蜀漢名將,跟隨劉備出生入死,身經百戰,鎮守荊州八年,後來發動襄樊戰役,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再後來被東吳偷襲,大意失荊州。關羽武藝高強,英勇善戰,在巔峰之時,卻兵敗身亡,然而,作為關羽的...

關羽兵敗麥城,為何不像廖化那樣,用計脫身?

關羽是漢末三國名將,勇武絕倫,為劉備建立蜀漢事業,立下汗馬功勞,關羽一生的輝煌點是襄樊戰役,威震華夏,而一生的敗亡也是襄樊戰役,敗走麥城。關羽在襄樊前線和曹操打的正激烈的時候,孫權大將呂蒙白衣渡...

被後世提及最多的先鋒有多少的無奈

三國的一眾文臣武將有這麼一句評話至今喜聞樂道:蜀中無大將廖化領先鋒。在今天人們的字典里,這句話自然不是什麼貶義之詞。但歷史上的廖化關於這句話的接受是「天經地義」還是「受之有辱」,的確值得討論一下...

誰說廖化不能做先鋒

中國有句老話,蜀國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現在多被用來指人才凋零,只能用沒有能力的人擔任重要職位。但這句話的本意卻是指青黃不接,只能使用廖化這樣的老將(),而廖化本人本是一位文武皆修的將才,卻因這句...

蜀漢後期缺乏人才非諸葛亮之責

三國是在中國的歷史上是非常有名。人才非常之多,家喻戶曉。這得益於宋元代的說書和經典小說三國演義。清人:人才莫盛於三國,惟三國之主,各能用人。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即人才代代有,但會用人會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