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實力不輸五虎上將,一心忠於蜀漢並成頂樑柱,然蜀國卻因他而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蜀國是最先被滅亡的國家。

它曾經也經歷過鼎盛時期,但在劉備死後,蜀國就日漸衰落,雖然有諸葛亮這樣的能人,但他卻不善於用人。

在蜀國後期,諸葛亮凡事都親力親為,不放手也不放心讓他人去做事,即便有人才,也會這樣被埋沒掉,從而導致了蜀國後期的人才凋零。

不久之後,丞相諸葛亮為蜀國鞠躬盡瘁,抱憾而亡,姜維漸漸成為了蜀漢的頂樑柱,而且一心忠於蜀漢,早年效力的曹魏已經成為他致力討伐的對象。

後來因為他的戰略錯誤,蜀國滅亡了。

其實姜維在三國後期是一個爭議非常大的人物,對他的評價也是趨於兩極分化。

這種討論不僅僅是他的人品,更多的就是他的戰略。

蜀漢滅亡也許他不是直接原因,但至少應該負一定責任。

第一:姜維用兵過甚,以至蜀漢亡國。

姜維北伐消耗了蜀漢國力,而且不北伐也不代表不會被滅亡,東吳比起蜀漢來說一直是很少北進,以保存實力為主,但是最終還是滅亡了。

其實有一個關鍵的因素,那就是蜀漢本身的地理優勢。

姜維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大將,但是缺乏政治鬥爭的頭腦,關鍵是他對北伐還樂此不疲。

即便費禕生前勸他,讓他好好經營蜀國,他依然選擇一意孤行,誓死將北伐進行到底。

他前後共發起過十一次北伐,雖然勝多敗少,但是連年征戰,蜀漢的國力耗損過度。

第二:姜維對於漢中的防禦計劃。

姜維對漢中採用了誘敵進入的戰略。

本來漢中在魏延守衛時一直採用「實兵諸圍以御外敵」的政策,後來繼任將領大都使用這方略,等到姜維來覺得這樣雖然守的住,但是只是防禦,不能傷敵,所以就採用解開防禦,築城要塞,誘敵深入,待敵糧草盡時再出擊的方式。

這種誘敵深入在理論上並沒錯,如果在諸葛亮時代,如此作為或許可行,但是現下蜀漢朝廷已經被姜維的窮兵黷武鬧得雞飛狗跳,連他本人都自身難保,再搞這套,簡直就是開門揖盜。

第三:姜維廢除了傳統的分營防守制度。

姜維廢除了傳統的分營防守制度,將所有兵力集中在一起,專門駐守在漢壽和樂城兩處,而這個措施,等同於直接拋棄了重中之重的漢中。

魏軍看準時機,一舉攻入漢中,蜀國滅亡,就此結束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蜀國滅亡之後,也許姜維有過悔恨,有過內疚,然後他不顧榮辱,假裝向魏軍投降,得以生存下來。

之後還各處奔走,尋求重新復興蜀國的機會和辦法。

然而自古以來亡了的國家哪有復興的先例,即便有,那也掀不起太大的浪花。

姜維對蜀漢的忠誠無可置疑,但好心不代表不會辦壞事,生活中打著「為你好」旗號,末了坑得你啞巴吃黃連的親友團不勝枚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蜀國國力最弱,為何卻頻繁出兵北伐

三國時期,魏、蜀、吳時期蜀國是國家實力最弱的國家。但是在蜀國政權40多年間,先後發動十數次北伐戰爭,最終都已失敗告終或無攻而返。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六出祁山」,他的繼承者「姜維九伐中原」。蜀漢國...

魏延能鎮守漢中近十年為什麼姜維就不行

魏延和姜維都是三國時期,蜀漢的大將,魏延以鎮守漢中出名,劉備得到漢中之後,沒有選擇人人看好的張飛,而是選定了魏延,魏延也的確不負眾望,鎮守漢中近十年的時間,沒有出過問題。姜維主要就是以接替諸葛亮...

姜維北伐勝多敗少!為啥蜀漢還是最先滅亡

來源:情懷歷史號編輯:華夏 蜀漢(221年5月15日—263年),三國之一。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亦稱「劉蜀」、「季漢」。在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家爭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