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如果在此戰勝利的話,一舉便可平定江東,也就不會出現那種局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赤壁之戰,曹操的打擊目標,到底僅僅是徹底擊敗劉備、劉琦(攻占夏口,完整拿下原劉表控制範圍),還是想一舉平定江東。
《三國志》對此並沒有很清晰的直接描述,但是把赤壁之戰相關人物列傳串起來看,細讀文字,還是能夠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
東吳是主動參戰,禦敵於國門之外
說到曹操痴想一舉平定江東,很多人都會提到那封著名的恐嚇信,信中曹操對孫權說,「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
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
」後世都據此認為,曹操在赤壁之戰前,已經做足準備,一舉平定江東。
事實上這封信並沒有見諸於《三國志》正文中,而是見於裴松之注文引自《江表傳》,可信度值得探討。
《三國志》中,赤壁之戰前,沒有曹操明確下令進攻東吳的描述。
當時的東吳應該屬於非交戰的第三方。
《諸葛亮傳》中提到,「時權擁軍在柴桑,觀望成敗。
」,既然還可以觀望,說明東吳尚未直接參戰。
只是面對聲勢赫赫、龐然大物一般的曹軍出現在自家門口,引起了東吳內部的巨大爭論,張昭等人勸孫權投降,實際是「不戰而降」,周瑜魯肅勸孫權一戰,也不是被動防禦,而是主動參戰,保家衛國,「禦敵於國門之外」。
這情形頗有點像抗美援朝前的狀態,美軍仁川登陸,並沒有將中國作為打擊目標,但中國擔心朝鮮失利後,自身利益會受到更大威脅,於是「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主動加入戰局。
另外,《程昱傳》中提到,程昱提醒曹操,孫劉有可能聯合,「權雖有謀,不能獨當也。
劉備有英名,關羽、張飛皆萬人敵也,權必資之以御我。
」可惜曹操沒有引起重視。
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曹操一開始並沒有把孫權作為打擊目標,否則不管孫劉是否聯合,都要一併擊之的話,自然作戰前就要把他們的力量一併考慮了。
曹操的目標只是夏口,能夠嚇降東吳更好
曹操拿下江陵後,並沒有立即乘勝追擊劉備(重大戰略失誤,讓劉備有了喘息時間,以及和東吳溝通聯盟的時間),而是在江陵論功行賞,大開表彰會,光是封侯就有15人之多,劉表降將文聘被任命為極其重要的江夏太守。
曹操此舉,是要向東吳傳遞這樣的信息,投降沒有壞處,高官厚祿多的是。
這也是東吳群臣在議論對曹之策時,「投降派」那麼多的原因所在。
對曹操來說,不戰而降江東,肯定是最理想的方案。
表彰會開完了,曹操從江陵出發,進攻目標只是劉備最後的據點夏口。
這點在《曹操傳》中寫的很明白,「公自江陵征備」,就是打劉備,沒有孫權的事。
曹操沒想到孫權居然敢和劉備聯合,之前他的謀臣甚至認為,孫權會像公孫康獻上袁氏兄弟頭顱一樣,主動幹掉劉備以求自保。
曹操也沒想到,孫劉聯軍居然敢主動出擊,打響第一槍。
曹操更沒想到,自己居然會輸的那麼慘,早知如此,夏口這麼個無足輕重的地方不要也罷。
當然,如果說曹操對「一舉平定江東」一點沒有想法,也是不對的。
《賈詡傳》中的一段話有提到,「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荊州,欲順江東下。
」這裡的順江東下,應該指的是平定東吳的意思,因為後文說的是賈詡勸曹操不要硬攻東吳,而是要犒勞官吏,安撫百姓,不戰而收復江東等等。
曹操此次南下,本來的目標是荊州,最初肯定沒想過一次同時平定江東。
可沒想到劉表病死了,劉琮投降了,幾乎一戰未打,就白得了荊州,作戰任務大大減輕。
也有可能,這個時候曹操的心理就發生了變化,既然都來南方了,還收編了荊州的水軍,有沒有可能「兩步並成一步走」,索性順勢拿下江東。
不過,這只是猜測,並沒有史料支持。
當然,對曹操來說,平定江東至少是在拿下夏口之後。
最好孫權害怕曹軍勢大,向劉琮學習,主動投降。
那封著名的恐嚇信,與其說是戰鬥檄文,倒不如說是給孫權施加壓力的勸降信。
曹操並沒有做好全面「渡江作戰」的準備
赤壁之戰前,孫權已經保有江東六郡(吳郡、會稽郡、丹陽郡、豫章郡、廬陵郡、廬江郡),包括了今天江蘇、浙江、安徽、江西,以及湖北的一部分(三征黃祖,取得江夏郡一部分),西起漢口(夏口)東至南京(建業),都是孫權的地盤。
從後世成功的「渡江作戰」來看,防守方占據的是天險優勢,易守難攻,但也受制於防守戰線太長,無法面面俱到。
因此攻擊方大多是多點進攻,協同作戰,讓防守方顧首難顧尾。
司馬炎滅東吳,組織了六路齊攻。
隋文帝楊廣滅南陳,更是組織了八路齊攻。
從當時曹操的形勢看,他雖然收編了荊州的水軍,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自己的短板,但曹操顯然沒有做好全面「渡江作戰」的準備,史書上都沒有看到相應的記載。
只靠江陵順江東下這一路人馬,根本不可能搞定整個江東。
因此,可以推斷,赤壁之戰前,曹操並沒有全面進攻東吳的思想準備、物質準備,甚至東吳還在東線戰場(合肥)反擊了曹操。
東吳的主動參戰,打亂了曹操原有的部署和節奏(不過,就算此戰曹操的目標不是東吳,如果他打順了,下一個目標也一定是東吳)。
站在東吳的立場上,確實實現了「主動出擊,禦敵於國門之外」的戰略意圖,削弱了敵人,為自己的發展壯大贏得了時間。
曹操一統天下的命確實不夠好,漢高祖劉邦只用六年就實現了大一統,漢光武帝劉秀更是不到四年就實現了,曹操征戰三十一年只混了個三國鼎立局面(從起兵反董卓算到曹操去世)。
赤壁之敗,真的是一個巨大的坎。
也許曹操輸就輸在太過於咄咄逼人,把孫權嚇著了,把孫權硬是逼上了和劉備聯合抗曹的道路。
事緩則圓,如果曹操明確暫時不碰孫權,孫權也許就不會主動來挑戰曹操,甚至孫權真會和劉備打起來(曹操解決袁尚、袁譚時就用過這一招,減緩外部壓力,對手反而自鬥起來)。
真是有點為曹操可惜。
揭秘:還原劉備「借荊州」的歷史真相!
孫權不攻打荊州的幾個原因:1.荊州的勢力分布,2.「借荊州」過程,3.南郡太守的戰略重要性,4.從東吳三次取荊州分析兩勢力在荊州的實力,5.態度決定命運。孫權不攻打荊州的幾個原因:赤壁之戰後,孫...
歷史隧道:張飛斷橋嚇退曹軍,諸葛亮奉命前去江東
平定北方以後,曹操便想乘勝追擊,尤其劉備正屯駐於荊州前線防務重鎮的新野。這位曾被曹操稱讚為「英雄」的對手,如果不儘快設法剷除,將來勢必坐大,成為最難惹的敵人。
魯肅沒有周瑜呂蒙陸遜的戰功,憑什麼位列東吳四都督?
東吳四都督里,周瑜火燒赤壁大敗曹操,為東吳贏得生存之機,呂蒙力奪荊州,東吳得以有完整的江水防線,陸遜夷陵敗劉備、石亭敗曹休,同樣是有大功。唯獨魯肅,拿不出實打實的戰功,卻位列東吳四都督,這是為什麼?
東吳諸將,魯肅為首,夢三國老好人魯肅
說起東吳諸將,大家想起最多的無出江東四英。其中,周瑜「長壯有姿貌」。其人「雄烈,且膽略兼人」。助孫策奪取江東,破曹操與赤壁,攜威猛之師下南郡等地。呂蒙,「有謀斷,識軍計。譎郝普,禽關羽。」陸遜...
曹操赤壁慘敗,最大的功臣並非周瑜,劉備方,而是幫了倒忙的龐統
曹操統一北方後,於公元208年秋天率領30萬兵,號稱80萬,南下攻打荊州,當時曹操軍隊還沒有到荊州,劉表就已經死了,劉表有兩個兒子,長子劉琦,次子劉琮,兩個人一向不合,在劉表臨終前幾個月,長子劉...
淺論三國,東吳豈是偏安一隅
三國時代,大浪淘沙,數不盡的風流人物,齊聚一堂,演繹出一個精彩絕倫的時代,令無數看客佇足觀看。在大多數人眼裡,東吳只是跳樑小丑,搖擺在魏蜀之間。孫權則是守成之主,繼承父兄遺業之人而已。今天小編就...
曹操經此重大敗衄,恐本土發生變故,不敢再在荊州停留
荊州牧劉表,兗州山陽郡高平縣(今山東魚台縣)人,是東漢末年士大夫中著名人物之一。獻帝初平元年(190年),荊州刺史王叡為孫堅所殺,劉表代為荊州刺史,屯駐襄陽。荊州轄區「南接五嶺,北據漢川,地...
劉備不聽諸葛亮的建議拿下荊州是不智嗎?錯了,這恰恰是大智慧
三國志這樣記載:諸葛亮說先主攻琮,荊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駐馬呼琮,琮懼不能起。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先主這一段記載在劉備傳中,諸葛亮勸劉備攻劉琮還是現實依據的,因為荊州很多人都不願意跟著...
舌戰群儒:諸葛亮說服孫權聯合抗曹?
赤壁之戰被稱為是三國三大戰役之一,對於曹操來說,這是一場統一全國的戰爭,而對於孫權和劉備來說,則是一場生死存亡的戰爭。大戰之前,曹操平定了北方,六月剛剛當上了丞相,七月就發兵南征劉表。八月,劉...
誰才是最終促成孫劉聯合的最大功臣?歷史該給他一個公正評價
在歷史上,孫劉聯盟在赤壁之戰打敗曹操,無疑是一個很重的歷史事件,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直接影響了中國歷史走向。那麼究竟在促成孫權劉備聯合的這個過程中,誰起到了最關鍵的作用?誰是最大...
三國時代的赤壁之戰是怎麼樣發生的?曹操是被孫劉聯軍擊敗的嗎?
「羽扇綸巾,檣櫓飛灰湮滅。」講的是三國時代的赤壁之戰的典故。赤壁之戰,是我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但是,有幾個問題:1.曹操突然南下的作戰目標是劉備?2. 是曹操進攻孫權,還是孫權欲圖荊州?3
曹操大軍壓境,荊州立降,江東集團卻為何抗拒統一,堅決不降?
建安十三年冬,赤壁之戰終於要爆發了,曹操率領十餘萬大軍(包括五六萬荊州水師與十萬北方步騎精兵)舳艫千里,旌旗蔽空,浩浩蕩蕩順江東下,從江陵直撲劉備大本營、江夏郡郡治夏口。同時張遼等七軍數萬人也從...
如果沒有諸葛亮的舌戰群儒,與劉備的聯盟,孫權會不會投降曹操?
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描述,孫權之所以發動赤壁大戰,全因為諸葛亮的舌戰群儒與劉備的聯盟。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中,是否真是這樣呢?我們先從孫權對付曹操的策略講起。當劉表在世時,孫權針對曹操的策略是名...
被曹操追著打,看他如何絕地反擊
建安十三年,曹操進軍荊州。兵臨城下,劉表的接班人,小兒子劉琮立刻服軟,打算拱手送出老爹交給他的荊州九郡。曹操一到襄陽,劉琮便派人送去降書。他不知道這事怎麼跟劉備說,害怕劉備惱火,一直在猶豫。劉備...
曹操並沒想在赤壁對東吳下手,孫權又為何主動參戰?
赤壁之戰,曹操的打擊目標,到底僅僅是徹底擊敗劉備、劉琦(攻占夏口,完整拿下原劉表控制範圍),還是想一舉平定江東。《三國志》對此並沒有很清晰的直接描述,但是把赤壁之戰相關人物列傳串起來看,細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