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代的赤壁之戰是怎麼樣發生的?曹操是被孫劉聯軍擊敗的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羽扇綸巾,檣櫓飛灰湮滅。

」講的是三國時代的赤壁之戰的典故。

赤壁之戰,是我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但是,有幾個問題:

1.曹操突然南下的作戰目標是劉備?

2. 是曹操進攻孫權,還是孫權欲圖荊州?

3. 為什麼會建立孫劉聯盟?

4. 曹操是被擊敗的,還是主動撤退的?

今天,我們帶著這些問題,再來回顧那場驚心動魄的戰鬥。

影視劇形象

曹操突然南下的作戰目標是劉備?

建安十三年,即208年正月,曹操遠征烏桓、徹底清除袁氏殘餘勢力後,回到鄴城,旋即開始部署南征。

政治準備:罷三公,自任丞相,殺孔融,加強政治權威。

軍事準備:開鑿玄武池,訓練水軍。

後方準備:令馬騰及其家屬遷至鄴,做了實際上的人質,以減輕西北方向的威脅。

赤壁之戰要圖

當年七月,曹操即率軍南下,前後準備的時間只有半年,曹操為什麼要急於南下?這和他一貫的行軍風格不符,從官渡之戰到徹底消滅袁氏勢力,前後花了七八年的時間。

當年八月,劉表病死。

可以這樣預測,曹操在準備的過程中,得知劉表病重,所以選擇倉促南進。

是曹操進攻孫權,還是孫權欲圖荊州?

曹操在荀彧的建議下,率領輕兵間道南下,劉表很有可能受到驚嚇而病死,劉琮等攝於曹軍的兵鋒選擇了投降。

劉備在劉表的猜忌中困局新野小城,自知無力抵抗,因此率領所部南下準備奪取重鎮江陵。

曹操擔心劉備取江陵,繼續率領輕兵緊急追擊,終於在當陽附近追上劉備,劉備撇下家小倉皇而逃,到達夏口和劉琦會合。

自孫堅死後,江東勢力一直就覬覦著富饒的荊州。

孫權以報仇為名,屢次興兵。

當年春天甘寧部攻破江夏,擊殺劉表大獎黃祖。

但是他可能攝於劉表的強大軍力,竟然不敢守江夏。

最後劉表長子劉琦以防禦東吳為名,在江夏避禍。

曹操剛剛南下,孫權就得到了消息,立即派魯肅前往荊州準備聯合劉表勢力抵抗曹操。

但才到半路,劉琮即投降,魯肅則徑直找到劉備,勸說劉備收攏劉表舊部,合力抗曹。

雙方一拍即合,劉備也派遣諸葛亮前往東吳結盟。

經過一番周折,孫劉聯盟正式成立,東吳由周瑜、程普率領3萬軍和劉備共同抗擊曹操。

可見,孫權集團對於荊州,是早就垂涎欲滴的。

為什麼會建立孫劉聯盟?

東吳方面:欲圖謀取荊州,阻止曹操占有荊州

位於長江的中游,一旦被曹操占據,東吳的長江天險立時就失去了作用。

在曹操消滅袁紹勢力後,其實力大增,統一天下的趨勢愈發明顯。

孫權集團不敢獨自面對曹操集團,從孫權破江夏不守可以猜測,孫權的實力甚至都沒有超過劉表,更何況讓占有政治優勢的曹操位居自己的上游。

在魯肅出發前往荊州前的一段對話中,很能體現這一點:

初,魯肅聞劉表卒,言於孫權曰:「荊州與國鄰接,江山險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

今劉表新亡,二子不協,軍中諸將,各有彼此。

劉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寄寓於表,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

若備與彼協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盟好;如有離違,宜別圖之,以濟大事。

肅請得奉命吊表二子,並慰勞其軍中用事者,及說備使撫表眾,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備必喜而從命。

如其克諧,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

魯肅首先說明了荊州重要的經濟、軍事優勢,分析了荊州各方勢力的現狀,指出了時間的緊迫性,如果不提前下手,恐被曹操占先。

這其實相當於外部勢力干涉他國內政,重新扶植新的代理人。

孫權作為外部勢力欲圖荊州,扶植新的代理人劉備,以達到穩固荊州形勢,防止被更強大的敵人搶先占領的目的。

劉備方面:藉助外部力量,達到控制荊州的目的

劉備頂著皇叔和仁義的名聲,很讓人擔心。

劉表生性猜忌,有力地壓制了劉備在荊州的發展,以至於從官渡之戰投靠劉表後,還只是困守新野小縣,並且處於和曹操接壤的最前線。

他對於劉表的壓制心中雖然不滿,但也無可奈何,只得在暗中結交荊州人士,緩慢積蓄力量。

果然劉表一死,在曹操大軍壓境的情況下,他立即想到要占據江陵,準備謀取荊州。

不過,他沒有想到曹操先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進襄陽,逼降劉琮之後,還能夠繼續強行軍,以日行三百里的速度在長坂坡追上。

劉備再次落荒而逃,不敢去江陵,只能退往江夏與劉琦會合。

劉備此時全部兵力也只有兩萬人左右,形勢十分危急,荊州的主力水軍也已經投降曹操,他必須要藉助其它的力量才有可能抵抗曹操的進攻。

因此,對於孫權集團主動伸出的援手,劉備自然欣然接受,並且派諸葛亮過江,鞏固聯盟。

曹操是被擊敗的,還是主動撤退的?

赤壁之戰的具體經過,在《三國志》等書中,語焉不詳,大致是北方的曹軍水土不服,發生了流行病,並且在和孫劉聯軍的交鋒中戰敗了。

曹操迫不得已燒毀船隻後退,但是留下曹仁等人守住南郡(江陵)。

在《資治通鑑》中,記載比較詳細。

總之,曹操成功進入荊州,雖然只占據了襄陽、江陵等地,周瑜經過了一年多的激烈爭奪才從曹仁的手中拿下了南郡。

此後,南方勢力在荊州方向最大的戰果就是關羽水淹七軍了,越過襄陽進入中原則是從未實現過得事情。

後來的南宋王朝,牢牢掌控者漢中、襄陽、淮河一線,得以抵抗蒙古大軍數十年的猛烈進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赤壁之戰經過

赤壁之戰可以是包括東漢丞相曹操南下後一連串戰役;亦可單指於長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說今嘉魚東北)所發生的戰事。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

孫劉聯兵,火燒赤壁大破曹軍

曹操統一北方後,努力發展農業,積蓄糧食;加緊練兵,增強軍事力量。這樣,他的實力越來越雄厚了。為了統一中國,他決定進軍南方,消滅荊州的劉表和江東的孫權。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曹操...

三國演義權略之11:舌戰群儒及其背後

(原創作品,版權所有,不得抄襲,不得轉載)劉備從樊城撤退後,前進目標是江陵。但曹操大軍追趕得很厲害,劉備放棄江陵,斜著跑到漢津口,遇到劉琦帶著船隊來接應,從此逃脫曹操的追趕。劉備和諸葛亮來到劉琦...

千古奇冤:揭劉備借荊州的背後真相

東漢時期的荊州包括今天湖北、湖南全境和河南、廣東、廣西、貴州的部分,據《後漢書·郡國志》記載,當時的荊州分為七個郡,以長江為界,南陽郡在江北,南郡、江夏郡大部在江北,兩郡的其餘部分和長沙郡、零陵...

劉備借荊州的歷史真相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劉兩家因為荊州一段公案最後兵戎相見,這結果就是家喻戶曉的關羽大意失荊州,而這段公案就是劉備借荊州。這一傳說經過《三國演義》和戲劇再度渲染,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終於...

淺論三國,東吳豈是偏安一隅

三國時代,大浪淘沙,數不盡的風流人物,齊聚一堂,演繹出一個精彩絕倫的時代,令無數看客佇足觀看。在大多數人眼裡,東吳只是跳樑小丑,搖擺在魏蜀之間。孫權則是守成之主,繼承父兄遺業之人而已。今天小編就...

荊州不是劉備借來的,是孫權白送的

三分荊州赤壁之戰,曹操敗走,留曹仁守南郡和襄陽一帶,孫權和劉備趁勢攻打,在周瑜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下終於拿下了荊州的南郡,可是孫權忙著往徐州方向攻打曹操,無暇去接管,此時劉備看準這個時機,領兵直奔荊...

赤壁之戰經過

赤壁之戰可以是包括東漢丞相曹操南下後一連串戰役;亦可單指於長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說今嘉魚東北)所發生的戰事。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