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大意失荊州,分析關羽為什麼攻打曹仁,有沒有得到劉備授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關羽關雲長過單刀赴會三英戰呂布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八面威風威震華夏,已經是老生常談啦。

關羽發動襄樊戰役最後卻是大意失荊州、兵敗麥城,英雄末路,總是讓人扼腕,今天我們分析一下關羽因為什麼而攻打曹仁?

劉備諸葛亮以「隆中對策」為既定方針,在戰場上採取主動攻勢。

西線劉備軍攻擊漢中,東線關羽軍蓄勢襄樊,還是執行兩路北伐的戰略。

曹魏的統治重心在河南。

襄樊有失,撼動曹魏統治基礎。

孫劉已非赤壁時候的孫劉,曹操再敗很難東山再起。

所以舍漢中而逐鹿襄樊。

(這裡也是曹操把漢中視同雞肋的真正原因)218年曹操委派曹仁為征南將軍,「南陽間苦繇役」冬十月宛城侯音謀反。

就是說,曹操對荊襄戰場完全給予了高度重視。

即便沒有關羽北伐,曹軍鞏固荊襄正面甚至利用孫劉矛盾征討,關羽也是勢在必行。

北伐南征只是一個時間問題,這是既定的戰略意圖和戰略謀劃。

關羽在荊州的一系列軍事動作到底有沒有得到劉備的授權,這個已無從考證,其可能性有三:1,沒有授權。

2,有授權,但關羽後期錯誤執行。

3,所有行動都有授權。

具體來說,第一種情況,關羽完全沒有請示成都,以自己「前將軍,假節鉞」的身份來調動軍隊,那麼整個軍事行動也就是由他制定的(當然還有馬良等謀士的策劃)。

以此基本點來推測,當時漢中戰役曹操失利,關羽可能覺得北伐的時機已到。

而且「隆中對」既然是劉備集團的指導方針,其內容關羽肯定也爛熟於心。

所以,他認為「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的時機成熟,在沒有請示成都的情況下,自行決定出兵,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後來馬良廖化回成都報信前,劉備和孔明竟然毫不知情。

所以,在制定戰略規劃時,他一如既往的輕視東吳,卻不想被呂蒙斷了後路。

以這種推論來說,荊州之敗在於關羽對北伐時機和當時荊州形式(特別是東吳一方)的錯誤判斷。

第二種情況,曹操漢中失利後,劉備和孔明認為北伐的時機已到,於是命令關羽「伺機而動」。

當然,這個命令我們可以推測有兩層意思,即穩住東吳,伺機北伐。

但關羽沒有深入領會文件精神,只注意了後半句而忽略了穩住東吳才是北伐的必要條件。

因此在刺激東吳(拒婚)後盲目北進,最後自食了惡果。

以這種推論來說,荊州之敗在於成都方面(劉備和孔明)錯誤的判斷形勢和關羽未能深入貫徹中央的文件精神(北拒曹魏,東和孫權)。

第三種可能,關羽的所有軍事行動,包括詳細計劃和兵力配備都向成都方面做了請示而且得到了批准。

成都方面也認為北伐時機已到,但由於兩川不知道是因為兵力準備不足還是其他什麼原因(有人故意要置關羽於死地),所以「出秦川」的主力軍隊遲遲未動,因此荊州軍由側翼變成了主力。

而曹操向來重視中原地區,所以全力應對,先是于禁龐德,後是徐晃,估計如果沒有東吳在背後的動作,曹操也會親征,關羽的北伐軍隊也會被曹操耗死。

所以,以這種推論來說,荊州之敗責任在最高決策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到底是誰大意失荊州?

眾人皆知,關羽大意失荊州,但細細品味,失去荊州要地的責任應完全歸罪於他嗎?關羽北上攻打曹操時,曾命人沿江設下烽火台以及多種防禦工事所組成的一個完整的防禦系統,可謂心思縝密,用心良苦,但江東陸遜、...

蜀漢風雲事件8——失荊州

荊州之重,在於它的地理位置、經濟、人口等多方面的優勢,那是三國必爭戰略要地,荊州對於蜀漢集團的重要性,那更不必說,有它才有隆中對,沒有,從此蜀漢無力回天。換而言之,荊州也像燙手的山芋,換誰,都不...

他該不該為劉備爭奪天下出局背鍋

他該不該為劉備爭奪天下出局背鍋 建安24年(公元219年),劉備親率大軍在占領漢中之地後,進位漢中王,關羽被封前將軍,假節斧。是歲,時羽攻曹公將曹仁,水淹七軍,擒于禁於樊城。採納之計,一面調五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