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歷史上,為何曹魏選擇先滅蜀漢,而不是先滅東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東漢末年以張讓為首的十常侍逐漸把持了朝政,後又因西涼董卓亂政,漢末皇帝幾乎形同虛設,偌大個漢室江山也被各個諸侯們割據自立。
始皇帝一掃六合開創了天下「久分必合」的先河,三國時期曹魏實力最強,一統天下也僅是時間問題。
公元263年蜀國滅亡,之後便是吳國,但是為何曹魏選擇先滅西蜀,而不是選擇先滅東吳呢?
三國後期,由曹丕、劉備、孫權三人領導的魏、蜀、吳集團,在擊敗諸多老牌割據勢力後脫穎而出,達到了各自區域的權力巔峰。
曹魏實力雖強,但是吳、蜀聯合的實力依然不能小覷,直到221年的夷陵之戰,三方勢力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劉備借為關羽報仇為由,對東吳發起了長達13個月的夷陵之戰,此役以蜀漢戰敗而結束。
蜀國經此一役後元氣大傷,再無與曹魏爭霸的可能。
蜀國和東吳兩國都有地勢之便,西蜀的山川之險,東吳的長江天塹都讓曹魏在短時間內無法將其拿下。
夷陵之戰後蜀國便成了三國之中的「軟柿子」,自然也就成了曹魏優先攻擊的對象。
加之蜀國人才凋敝,甚至出現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尷尬局面。
蜀國羸弱,於是便成了曹魏的首選攻擊對象,看似合情合理,但這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最根本的原因並不在此。
我們先來做一個大膽的假設,假若曹魏優先選擇攻擊東吳,又會是怎樣的結果?
孫權父子歷經三世,把吳楚之地經營的物阜民豐,也得到了地方士族的支持和擁戴。
若是遭到了強敵犯境,便會形成各股勢力抱團取暖的局面,加之有長江天塹為屏障,絕非曹魏朝夕就能拿下的,從曹操時期的赤壁之戰到曹丕時期的伐吳之戰,都能說明這個問題。
曹魏攻擊東吳的同時,蜀國也不會坐以待斃,以諸葛亮的聰明才智,焉能不知唇寒齒亡的道理?假若曹魏真的舉全國之兵大舉進攻東吳,那麼蜀國便會從長江順流而下,按照「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的速度,沒等曹魏對東吳形成包圍之勢,恐怕大本營已經被蜀國那邊包抄了吧。
反之,曹魏選擇優先攻擊蜀國。
吳國引以為傲的天塹之險,就變得不是那麼重要了,蜀國被鄧艾一招天降奇兵,嚇得直接繳械投降。
縱使吳國想來救援,但是逆長江而上的速度,恐怕還沒路邊馬兒跑得快,救援船隻沒出吳界,成都八成都涼涼了。
歷史也證明魏國的選擇是正確的,蜀國滅亡後,魏國在四川地區大肆建造戰艦船隻,這也為後來吳國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縱使魏國先滅了東吳,在長江上游的蜀國也可以隨時順流而下,魏國在江南地區的統治也不會穩固。
兩者相比之下,魏國選擇先滅蜀國確實是上上之策。
其實縱觀整個中國歷史,西蜀之地的重要地位,一點也不亞於兵家必爭的荊州。
例如元朝對南宋,當時忽必烈對長江南岸的宋王朝也是束手無措,對襄樊之地更是攻打了六年之久。
忽必烈於是轉而先攻打防守較弱的四川地區,順江而下迂迴進攻南宋王朝,取得了不小的戰果。
巴蜀和荊襄都是戰略要地,難怪諸葛亮未出茅廬就提出了占荊州、奪西川的偉大部署,可惜夷陵之戰後蜀國再無爭霸的能力。
假如劉備打贏了夷陵之戰,三國是否變「兩國」?司馬懿告訴你答案
對於劉備一人,不同人對他的評價天差地別。有人言他是個偽君子,矇騙了關羽張飛替他賣命;又有人說他頂天立地,三顧茅廬引來軍師諸葛亮,一手撐起蜀漢一片天,很有作為,少人能及。其實,劉備本是一個普普通通...
關羽死後若是諸葛亮帶兵伐吳,定能蕩平江東一統三國!
劉備伐吳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
三國覆滅都是耗死的?司馬懿兵變卻不受丞相之職為何?
三國滅亡的先後是蜀國、吳國和魏國。有人說,蜀國滅亡是以關羽大意失荊州為轉折點,後劉備親征吳國失敗,再有諸葛亮北伐、費禕蔣琬特別是姜維好戰而拖垮國力,最後被鄧艾擊敗,劉禪投降。其實,關羽失荊州並...
夷陵之戰後孫權為什麼不趁勢消滅蜀國?東吳拿下蜀漢能打贏曹魏麼?
夷陵之戰是三國歷史前期最大的轉折點,蜀漢步入到了寒冬期,而東吳和曹魏的國力依舊強盛。主要是劉備伐吳實在太過衝動,雖然整備了幾年,但似乎太急於求勝,每一步都在陸遜的算計當中,最後陸遜一把火將蜀軍...
強大的魏國是如何滅亡的,為何要先滅蜀再滅吳?
戲解漢末三國歷史,在三國歷史中實際上最先滅亡的是魏國。公元249自高平陵之變後,曹氏家族被囚禁在鄆城,司馬氏掌握著朝政,曹魏從此刻起就已經不姓曹了,也就是說三國當中覆滅最早的正是人才濟濟且體量巨...
三國皇帝排行榜,阿斗的名次你猜不到!
三國時代,魏蜀吳三國總共有11位皇帝,包括魏國5位,吳國4位,蜀國2位。這裡就對此11人進行綜合排名。排名的依據包括文治武功、品行道德。不過才能方面,當然以作為皇帝所需要的經緯之才為主。同時,也...
劉備興兵伐吳,為什麼曹魏不偷襲蜀漢?原因很簡單
前幾天發表的一篇文章被罵的狗血噴頭!那篇文章叫:若劉備統一天下,關羽張飛是封王還是殺掉?主要是我在裡面提出先滅東吳的看法,於是吐槽聲一片,比如:小編你懂個屁!腐儒紙上談兵!還談什麼先滅東吳。智障...
夷陵之戰如果劉備勝利了,還會是三分天下嗎?
夷陵之戰如果劉備勝利了,劉備要回荊州,三國又會重新取得另一種平衡,不會出現變數。劉備不可能滅掉吳國,如果一旦把吳國滅掉,那麼魏國勢必會攻擊,到時候獲利是魏國。
從三國的人口與疆土來看,曹魏統一是大勢所趨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足鼎立。疆土方面:曹操占據北方,東吳依長江天險與魏國劃江而治,蜀漢獨占益州。人才方面:蜀漢握有五虎上將,臥龍和鳳雛;吳國方面,江東四傑是星光熠熠。可蜀漢和東吳聯手為何還打不敗魏...
三國時期曹丕有一次統一天下的機會,可惜他卻沒有把握住
三國群雄並起,連年紛戰,尤以曹操、劉備、孫權最為突出,曹操建立的魏國政權是最為強大的,占據了整個北部,蜀吳聯盟加起來,才能與曹操有一戰之力,可見曹操當時的勢力,天下無人能出其左右。
他是毛主席最欣賞的一位三國名臣,竟這樣被曹操父子錯過了
公元221年,也就是黃初二年,劉備親征,進攻東吳,發動夷陵之戰。當時孫權舉全國之力應付,並向曹魏稱藩,朝臣很多都慶賀,但有一個人卻認為孫權並沒有臣服之心,這次只是逼不得已才稱藩。他就是三名臣,毛...
三國中蜀漢為何率先滅亡?
蜀漢滅亡的原因很多,諸如諸葛亮早逝、宦官弄權、後主無能、鄧艾出奇兵等等,但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蜀漢集團綜合國力的過於弱小。下面就從綜合國力的主要構成因素即國土面積、經濟發達程度、人口等方面來分析...
聯劉抗曹,聯曹抗劉:機動靈活的外交家孫權
三國時期在外交上唱主角的不是魏、蜀兩國,而是吳國。這是因為魏、蜀兩國沒有外交,它們互不承認對方的合法地位。魏國認為它繼承了漢朝的天下,是正統;蜀漢則認為曹魏是漢賊。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漢...
三國中孫權為什麼看起來是個配角,偏安一方,沒有統一三國心思
三國中,吳國可以說最沒有存在感了,孫權沒有統一天下的心思,選擇偏安一方,而曹操劉備兩個統治者都是以漢朝自居,為了恢復漢朝的統治而奮鬥一生。孫權沒有統一三國的心思,主要有兩個原因:先天不足和後天失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