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人王陽明的傳奇故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王陽明像
從2009年至今,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王陽明或引用王陽明的學說。
去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在貴州省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更是有感而發,他認為,王陽明的心學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也是增強中國人文化自信的切入點之一。
其實,早在幾年前,當年明月在他的暢銷書《明朝那些事兒》中對王陽明極力推崇,浙江大學董平教授在央視「百家講壇」講述《傳奇王陽明》,更是將這位從前只有思想史研究者才熟知的先哲推到大眾面前。
王陽明一生皆是傳奇,年少叛逆卻成大器,一介書生卻能用兵,更創立心學,影響直至500年後。
少年立志
先普及一下知識,王陽明的大名叫做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
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
小時候,王陽明問老師:「何為天下第一等事?」老師見小小孩童竟有如此悟性,笑答:「第一等事當然是好好讀書,考取功名。
」只見這四尺孩童反駁:「依我看,天下第一等事乃是做聖賢!」這一句話,就奠定了他以後要走的路。
後世有人這樣評價:明只一帝,太祖高皇帝是也;明之一相,張居正是也;那明若一賢,王陽明是也。
《論語》中說: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立志一定要高遠,王陽明早在孩童的時候就立志做聖賢,的確有聖人的氣概。
機智脫險
1505年,正德皇帝繼位。
正德皇帝是明代最風流成性的天子,他荒淫無道,整天與一幫太監混在一起,遊山玩水,酗酒逞強,把朝政當兒戲,只聽任劉瑾等宦官胡來。
劉瑾狐假虎威,朝政大壞,凡有良知的官員都痛心疾首,但大部分官員選擇了趨炎附勢。
正德元年(1506年)冬天,正直官員戴銑、薄彥徽等20多人上書正德皇帝,要求嚴懲劉瑾一伙人,結果反被打入死囚大牢。
當時任兵部主事的王陽明出於義憤,冒死和其他人一起上書為這些官員辯護,請求釋放他們。
正德皇帝看了奏疏,極不耐煩地對劉瑾說:「這些小事就不要煩我了,你自己看著辦吧。
」劉瑾此時正對王陽明等人恨之入骨。
他當即下令,將王陽明重打四十大板,謫遷至貴州龍場,當一個沒有品級的驛丞。
儘管這樣,劉瑾仍不想放過王陽明,他暗中派人尾隨王陽明,準備在途中將他害死。
王陽明行至錢塘江,遇到了劉瑾派出的殺手。
他急中生智,乘夜色跳入江水,並把自己的衣物留在岸邊,製造了投水自殺的假象。
浙江官府和他的家人都信以為真,在錢塘江中四處尋找屍體,還在江邊哭吊了一場。
王陽明潛逃到福建,想隱姓埋名,了此一生,又擔心影響家人的安全,只好想方設法避過追殺,到貴州赴任。
後來劉瑾倒台,王陽明被重新起用。
龍場悟道
陽明心學的起點是「龍場悟道」,它奠定了王學的基石,並構建起「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基本理論框架。
倘若不經此「大徹大悟」,王學恐怕很難臻於爐火純青的境界。
話說王陽明被廷杖四十大板之後,發配到龍場,一住便是3個年頭。
王陽明慘遭此禍,心境自是孤獨、寂寞、苦悶、悲戚。
他由繁華、恬靜、文雅、舒適的萬戶京城,陡然漂落到偏僻、荒涼、寂寥、冷漠的龍場,舉目無親,衣食無著,不由得產生一種巨大的失落感,仿佛由天堂墜入地獄,跌入萬丈深淵。
他自知無處申冤,萬念俱灰,唯有生死一念未曾了卻,於是對石墩自誓:「吾惟俟命而已!」他心亂如麻,恍恍惚惚,悲憤憂思無法排解,終夜不能入眠。
起而仰天長嘯,悲歌以抒情懷。
詩不能解悶,復調越曲。
曲不能解悶,乃雜以詼笑。
在此絕望之中,是淳樸善良的龍場人給予他無私的援助,使他看見了一線希望的曙光,有了生活的勇氣,重新站立起來,與命運抗爭。
他用「生命的體驗」來面對人生,面對殘酷的現實,走上一條艱苦、獨特的道路,從而成為他人生中的一大轉折,成為他學術思想的新開端。
龍場在萬山之中,「書卷不可搗」,於是他默記《五經》要旨,但憑自己的理解去領悟孔孟之道,忖度程朱理學。
這一改變,使他擺脫了世間凡俗,跳出了「以經解經」、「為經作注」的窠臼,探索到人生解脫之路。
王陽明在龍場附近的一個小山洞裡「(把)玩(周)易」,在沉思中「窮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心境由煩躁轉為安然,由悲哀轉為喜悅,一種生機勃勃的情緒油然而生。
在龍岡,他寫成了《五經臆說》,以其極富反叛精神的「異端曲說」向程朱理學發起猛烈轟擊。
謫居龍場3年,使他最受感動的就是那些樸質無華的「夷民」,他們非親非故,卻能拔刀相助,為他修房建屋,幫助他渡過難關。
這與京城中「各搶地勢、鈎心鬥角」的情況相比,有如天淵之別。
他體味到人間真情,深感「良知」的可貴,從中得到新的啟示和靈感。
在龍場這既安靜又困頓的環境裡,王陽明結合曆年來的遭遇,日夜反省。
一天半夜裡,他忽然有了頓悟,認為心是感應萬事萬物的根本,由此提出「心即理」的命題,認識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這就是著名的「龍場悟道」。
王陽明在這段時期寫了「訓龍場諸生」。
其眾多弟子對於他的「心外無理,心外無物」理論迷惑不解,向他請教說:南山裡的花樹自開自落,與我心有何關係?他回答說:「爾未看此花時,此花與爾心同歸於寂。
爾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便知此花,不在爾的心外。
」
脫衣審案
在龍場期間,有一次,王陽明捕獲了當地的一個強盜頭目。
強盜頭目在受審時對王陽明說:「我死罪難逃,之乎者也、道德廉恥我不想聽了,要殺要剮你就痛快些!」王陽明說:「我不跟你談道德廉恥。
今天真熱啊!咱倆把外衣脫了,再來審案!」強盜正被捆得難受呢,當然喜歡這個建議。
兩人把外衣脫了,王陽明又說:「怎麼還這麼熱呀!咱倆把內衣也脫了吧!」強盜又依了他。
於是,大學問家與強盜頭目在公堂上都光著膀子。
王陽明又發話了:「還是熱得不行!我倆把褲子也脫了吧!」強盜頭目愣了半天,又依了他。
到此,兩個人只剩下了一條內褲。
不想王陽明又來了個提議:「罷了!罷了!咱倆還是把褲頭也脫了吧,圖他個輕鬆自在!」
那強盜頭目一個勁地搖頭:「這可使不得!萬萬使不得!」於是,王陽明開始了因勢利導:「為什麼使不得?說明你內心還有一些羞恥感。
這羞恥感何嘗不是道德良知的一些表現呢?看來我還是可以跟你講道德廉恥的!」至此,強盜頭目被徹底折服,乖乖地認罪伏法。
平定謀反
1519年,居住在南昌的寧王朱宸濠舉兵叛亂。
蓄謀已久的寧王組織了十萬大軍,順江而下,勢如破竹,準備一舉拿下南京,自立皇帝。
時任贛南巡撫的王陽明奉命阻擊。
他採取圍魏救趙戰術,直接攻打寧王的老巢南昌。
寧王首尾無法兼顧,只好回師救援,雙方大戰於鄱陽湖上。
期間,王陽明下令將寫有「宸濠叛逆,罪不容誅;協從人等,有手持此板,棄暗投明者,既往不咎」字樣的免死牌,扔入鄱陽湖中。
後來,叛軍幾乎人手一塊,軍心譁變。
朱宸濠仰天長嘆:「好個王守仁,以我家事,何勞費心如此!」就這樣,在短短30多天的時間內,一場危及江山社稷的叛亂,幾乎是在王陽明的談笑之間就灰飛煙滅了。
(摘自《作家文摘》)
推翻程朱理學具有劃時代意義之人之王陽明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明代...
明朝影響力最大的能臣!他文武全才,甚至能和孔孟比肩
明朝是一個政治比較黑暗的朝代,但是總有這麼幾個人,可以撥亂反正,濟世安民。而陽明先生王守仁就是其中之一,他的思想、學術理念影響眾生,包括東南亞各國。王陽明的弟子徐階則是用《心學》最終鬥倒了奸臣嚴...
致良知,文韜治世安天下 武略策馬定乾坤,大明「完人」王陽明!
文韜治世安天下 武略策馬定乾坤對於偉人的評判標準,本漢學家浜隆一郎在評點中國歷史人物時,曾這樣說道:「人生所能有的成就有三:道德、學問和事功,三者兼備才能成為偉人。而歷史上當得了偉人稱號的有...
年少不知王陽明,知道已不再少年
明憲宗成化十八年,一孩童跟隨祖父王倫一同前往京師,祖孫二人途徑鎮江金山寺時,一幫文人聽說狀元之父來了,遂設宴款待,想見識一下王倫之學。王倫冥思苦想,吭哧半天,就是琢磨不出一首好詩來,尷尬之際,1...
一代心學大家王陽明在明清之際掀起了一股近代啟蒙思潮
王陽明(1472一l529),原名王守仁,浙江餘姚人,因晚年居於陽明洞,世稱陽明先生。王陽明出生於一個世代為官的書香門第,良好養成教育,使他熟讀聖賢之書。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他不僅詩文出...
有關王陽明的五個故事:為人處事之道盡在其中
先科普一下。你們整天說王陽明王陽明,卻不知道王陽明不叫王陽明。都看好了: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
國學大師:王陽明的五個傳奇故事,跟心學宗師學做人與做事
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立德、立言、立功的聖人,他的一生都是傳奇,年少叛逆卻成大器,一介書生卻能用兵,更能創立心學,影響直至五百年後。今日與大家分享王陽明的幾個傳奇故事,讓我們跟著心學大師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