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為什麼不選擇長安做都城,而選擇無險可守的開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北宋為什麼不選擇長安作為都城而選擇無險可守的開封的原因,得先從長安的地位說起。

建都長安,掌握關中金城千里的地利之便,憑藉山河之固退可以守,雄踞上游之勝進可以攻,是既可以御內又可以制外的一個選擇。

長安曾經作為隋唐帝國的首都長達280年之久,直到904年,朱全忠(朱溫)逼迫唐昭宗遷都洛陽,並拆毀長安宮室百司和百姓居民的房屋,驅使長安人眾東遷,從此長安便再也沒有回覆首都的地位,僅在五代後唐時曾經被設立為陪都西京。

朱全忠(朱溫)逼迫唐昭宗遷都洛陽的時候,實際的政治中心已經在以宣武節度使(治所在汴州)身份起家的朱溫駐紮的根本重地汴州(開封),洛陽只做了3年唐朝的首都,唐朝便為後梁所取代,五代前期的後梁、後唐、後晉都在洛陽建都(907年後梁升汴州為東都開封府,定為首都,909年遷都洛陽,913年遷還開封,後唐923年滅梁後旋即遷都洛陽),直到938年後晉又升汴州為東京開封府,定都開封,洛陽也結束了它作為首都的地位。

(後晉開始,開封確立了首都的地位)

(後周時期,開封的首都地位易發鞏固,北宋時期開封的外城就是後周時期興建)

隋唐時期,長安的首都地位其實在很長時間段內不穩定,隋煬帝、唐高宗都經常往來於東都洛陽於長安之間,武則天更改東都洛陽為神都,正式定為首都,這主要是因為洛陽相比長安在全國範圍內地理位置較為適中,又是當時的水運樞紐中心,在此可以用較低的成本解決皇室、百官和衛戍軍隊的後勤給養問題。

直到開元年間裴耀卿、牛仙客提出改進漕運與和糴的制度設計,才「(玄宗)車駕不復幸東都矣」。

長安的首都地位得到了一定的鞏固。

(北宋依託空前發達的汴河水運定都開封,北宋東京城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最繁榮的城市)

中唐以後,朝廷的財政賦稅收入日益依賴江淮漕運,所以居水運樞紐中心地位的開封,替代了長安、洛陽成為帝王奠基定都的首選。

這是歷史的選擇(雖然這句話聽上去有點濫俗),宋太祖趙匡胤等個人有遷都洛陽進而遷都長安的想法,其實不待趙匡義等反對,也只是想想而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北宋為什麼定都開封,而不是長安呢?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北宋(960—1127年)是中國歷史上繼五代十國之後的朝代,傳九位皇帝,享國167年。與南宋合稱宋朝,又稱兩宋。顯德七年(960年),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趙匡胤為帝,建...

五代十國的風雲爭霸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公元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後周建立北宋,五代結束。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區之外存...

開封無險可守,為何北宋趙匡胤還敢定都於此

太遠古的不提,小朝小代暫且不提,中國歷史上有名的首都有西安(漢、唐)、洛陽(漢、唐)、南京(東吳、東晉)、開封(五代、北宋)、杭州(南宋)、北京(遼金元明清),除去中原漢人衣冠南渡建立的首都南京...

北宋未遷都長安,留下百年大禍

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奪取後周政權,建立大宋王朝,定都河南開封。考慮到開封「形勢渙散,防維為難」,趙匡胤曾擬先遷都洛陽,後遷都長安,但遭到群臣及晉王趙光義極力反對,遷都計劃擱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