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能擒殺關羽,成功之道主要有三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東吳在這次戰役中殲滅關羽軍團,取得夢寐以求的荊州,這確實是輝煌的勝利。
《孫子兵法》稱「兵者,詭道也」,東吳偷襲荊州,很好的詮釋了這一理論。
他們先是表面撤換呂蒙,以「新人」陸遜頂替,麻痹關羽,進而暗結曹操,調兵遣將,探明荊州內外的虛實,然後偷襲荊州,兵不血刃攻克堅城,最後又用計謀瓦解了關羽軍軍心,終於擒殺敵酋。
東吳的成功有三大特點:
第一,麻痹關羽的戰術十分奏效:陸遜給關羽一封信讓關羽主動撤走了江陵守軍,為東吳偷襲創造了條件,同樣是在這陸遜信中說「東吳很願意資助關羽北伐」,關羽就是在這種暗示下去取湘鄉的糧米,可孫權恰恰以此以為藉口出兵荊州,那麼很有可能是東吳以送糧為幌子探明關羽缺糧的事實,然後才出兵的。
第二,保密工作極其到位:就在呂蒙稱病回建業和孫權決定偷襲荊州的時候,偏將軍全琮也上書孫權,勸孫權進攻關羽,孫權怕事情敗露,沒有搭理全琮。
直到關羽被擒,孫權在公安大宴群臣犒賞士卒的時候才對全琮說出實情。
事情未開始之前連自己的重臣都不說,可見孫權對於這件事是多麼慎重。
也正是東吳保密工作做的到位,才確保了偷襲荊州計劃的順利實施。
第三,對荊州軍事行動的安排十分周密:吳軍進攻荊州,其軍事部署就如同一張天羅地網,毫無破綻,原因是呂蒙自從建安二十二年接手東吳西路軍都督以來,就一直在籌劃攻取荊州的戰爭。
他向孫權提出的軍事部署是由征虜將軍孫皎鎮守南郡,由潘璋鎮守夷陵,由蔣欽率水軍一萬人游弋於漢水,他本人進占襄陽。
從日後東吳經略荊州的軍事行動看,基本是沿用了呂蒙的思路。
呂蒙此人出身行伍,是孫權發掘了他的才能,再加上他本身刻苦好學,終於從一名士卒做到一方都督,「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說的就是他。
呂蒙占領荊州後的一系列收買人心的舉措收到了成效,而他安排的蔣欽潘璋水陸兩路兵馬更是將關羽徹底封鎖,致使關羽即便突圍三百里,眼看就要踏入益州,仍被擒殺於臨沮。
敗走麥城!萬人敵的關羽為何會被無名小卒擒殺?
220年1月,在曹操、孫權兩路大軍的包夾下,關羽只得率殘部敗走麥城。此時荊州境內的郡縣已然全部失守,關羽於是率數十騎出逃,準備翻越荊山,撤到益州境內。但當他們突圍至臨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時...
三國中東吳陣亡的大將排名,排第一的當然是他!
三國時期東吳最強的武將是誰?東吳將領的排行,估計很多人很模糊,沒有個清晰的認識。反而,大家心有所屬的蜀國,還有魏國都很熟悉。蜀國有五虎將,魏國有典韋、許褚、龐德、張遼、徐晃、張郃等。
東吳四大都督:一人被氣死,三人病逝!
在三國歷史上,相對於曹操、劉備兩大勢力,孫權這一邊的人物,在總體歷史知名度上稍遜一籌。一方面,曹操是當時實力最為強大的一方,占據了北方中原,人才濟濟。另一方面劉備建立的蜀漢,打出了匡扶漢室的口號...
此人率部下擒拿關羽,斬殺劉備護軍,備受孫權器重!
在三國歷史上,相對於蜀漢和曹魏,東吳將領中出彩的似乎不多。當然,這也跟後世史學家的側重點不同存在直接關係。不過,就東吳的歷史來說,不管是早期的赤壁大戰,還是中期的夷陵之戰,包括後期的和魏國乃至晉...
帥才陸遜的「三大戰役」,其戰績除曹操無人能超越
陸遜(183-245),本名陸議,字伯言,漢族,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歷任吳國大都督、上大將軍、丞相。「孫吳四英傑」之一,世代都是江東有名的大族。同時,也是孫權...
東吳偷襲荊州計劃全揭秘,關羽之死真相大公開,天衣無縫的陰謀
「關雲長大意失荊州」,一代名將敗走麥城,這個故事為中國人所熟知。那麼歷史上東吳為何要破壞孫劉聯盟,偷襲荊州?孫權又是如何策劃了這場軍事行動?總指揮呂蒙究竟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