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對《三國》有多喜愛?拍一部動畫片便動用了將近2萬的群演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題材是國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十七世紀,《三國演義》傳入日本並掀起了長達數百年的「三國熱」,至今仍不衰減,相關的文創產品一直保持著高產的創作熱情,令國人驚嘆。

對日本人來說,「三國」已經不是外國文學,成了他們自己的文學。

吉川版《三國志》受歡迎的原因,也就是在書中融入了日本的民族性和審美趣味原著中的關羽,推著一輛車子就出場了。

但到了日本人筆下,關羽變成了儒雅的教書先生,住處的庭院內有五六棵大棗樹,十分幽靜,頗像隱士的居所。

這應該就是日本人所說的「風雅」吧。

至於關羽之死,吉川英治也有改寫。

沒有了「敗走麥城」,而是很突然地落馬而死,省略了衰亡的過程,猶如櫻花之凋零,不萎而落,悽美至極。

關羽是帶有悲劇色彩的櫻花,諸葛亮亦如是。

日本中國史專家林田慎之助稱諸葛亮的一生為「花之生涯」,這個「花」自然就是櫻花。

1898年,日本近代詩人土井晚翠發表了長篇敘事詩《星落秋風五丈原》,以諸葛亮六出祁山,病歿於五丈原的歷史故事為主線,穿插了三顧茅廬、火燒赤壁、白帝託孤等回憶。

這首詩一經問世,就受到當時青年的喜愛,其中的精彩段落很多人都能背誦詩中所展現的諸葛亮知疾不可為而為之的悲劇英雄色彩,也構成了日本人對諸葛亮的感情基調。

《日本歷史》的編著者渡部升一對現代中國傲慢十足,但對諸葛亮卻畢恭畢敬。

他自稱小學五年級讀三國,乃至改變他的人生。

在他眼中,諸葛亮真應該是日本志士的楷模,他每讀《出師表》都禁不住熱淚盈眶。

他甚至說,中國人讀《出師表》都不會像日本人哭得那麼厲害。

受這首詩的影響,幾乎所有日本版的「三國」故事,都是到「星落秋風五丈原」便戛然而止。

吉川版《三國志》也不例外。

吉川英治曾表示:「孔明一死,呵筆的興致和氣力頓時都淡弱了,無可奈何。

」所以只能就此完結。

從小說到動漫再到遊戲

因為漫畫的巨大影響力,也就有了耗資14億日元、東映動畫製作史上最大製作——劇場版《三國志》( 一般稱為東映《三國志》)。

這部動畫電影根據日本著名漫畫家橫山光輝同名漫畫改編,由桃園三結義起,至赤壁之戰終,時長7個小時,分為「英雄的黎明」「燃燒的長江」「遙遠的大地」 三部曲。

電影的開篇曲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英雄的黎明》,TVB武俠劇如《天龍八部》《神鵰俠侶》里經常「借用」這一段配樂。

東映《三國志》這部動畫電影製作精良到什麼程度呢?為了營造出真正的中國風格,製作人員曾數次赴中國各地進行實景、實物取材。

據說,影片一共使用了一萬九千名臨時演員,為了拍攝諸葛亮北伐中原,給2000人穿上了鎧甲。

要知道,這只是一部動畫片。

總體來說,這部動畫片忠實原著,只是在結尾部分有所改動, 加入了日本人對於三國歷史的理解和反思。

《三國》在日本的影響

甚至有中國留學生反映,有的日本老闆很痴迷三國,崇拜中華傳統文化,值得注意的是,給這種老闆打工的中國留學生居多。

為嘛?因為在面試的時候,只要你說你喜歡《三國》或《水滸》,能說出劉備、曹操、關羽、武松的名字,一準會被錄取。

更為誇張的是,如果他知道你恰好姓「諸葛」,那麼其他日本人會對你倍加尊重。

許多日本大公司把《三國演義》列為「領導者必讀」,被奉為「經營之神」的松下幸之助表示:「三國人物的智慧,是我最好的老師。

要知道,《德川家康》可是日本政府內閣成員必讀的一本書,《三國》能跟這本書一決高下,可以想像它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

想當年,中國94版電視劇《三國演義》開拍時,為再現三國時期歷史古蹟風貌,還特地來日本參照學習,原因就是唯有日本保留了大量三國時期風格的古代建築。

而當老三國拍出來,日本人開出一萬美元一集的價錢,而且再投入一萬美元一集進行翻譯。

甚至在聽說新《三國》拍攝上映後,有的日本三國迷憤慨聲稱,「除了陸樹銘演的關羽我們誰都不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日本人為什麼那麼推崇諸葛亮和曹操?

今年的「日本人最愛的20大歷史人物」網絡投票結果揭曉,前二十位是織田信長,坂本龍馬,源義經,曹操,西鄉隆盛,豐臣秀吉,武田信玄,山本五十六,諸葛亮,平清盛,伊達政宗,清少納言,上杉謙信,藤原道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