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馬謖不犯錯,諸葛亮北伐能成功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大凡熟悉《三國演義》的朋友應該都對馬謖失街亭的故事耳熟能詳了。
而街亭之戰正是使諸葛亮五次北伐中最有希望獲得成功的第一次攻勢剎羽而歸。
這次失敗以後,魏國意識到鼎立三足中最弱的蜀漢並非魚腩,大力加強關中和隴右一帶防務,再沒有給諸葛亮可乘之機了。
世人言及此戰,無不慨嘆諸葛亮用人不當而致功虧一簣。
當然,也有學者指出,由於當時魏蜀兩國國力差距巨大,諸葛亮北伐註定沒有可能滅魏。
不過,當我們細究《三國志》時,卻能發現這是一個偶然性和必然性並存的戰役。
馬謖為失街亭負主要責任
單就此次北伐而言,諸葛亮選擇的時機可謂相當精當。
公元228年,他正式出兵時,「魏以漢昭烈既死,數歲寂然無聞,是以略無備豫」。
在出兵之前,諸葛亮又利用曹魏內部的人事變動造成從蜀國投降過去的魏國新城太守孟達「心不自安」的機會,誘使孟達叛魏,逼迫魏國調大軍前往鎮壓,致關中、隴右一帶防禦空虛。
因此,當蜀軍兵出關中、隴右之時,正好打了曹魏一個措手不及,以至其「朝野恐懼」、「朝臣未知計所出」。
這時,蜀國數一數二的名將魏延得知魏國鎮守長安的主將安西將軍夏侯楙「性無武略」,純因皇帝國戚的身份高居要職,乃向諸葛亮主動請纓,要求諸葛亮率大軍從斜谷正道進逼長安,自己則帶領1萬人馬,「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奇襲長安。
到時,夏侯楙「必棄城逃走」。
如此,「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
這個計策巧妙地抓住了魏國關中防禦空虛和主將無能的弱點,處處講求一個「奇」字,設計可以說精巧絕倫,體現了魏延過人的膽識和豐富的想像力,歷來為後世眾多史家和軍事謀略家所稱道。
然而,在諸葛亮看來,這樣的奇謀所帶來風險是他無論如何無法面對的。
夏侯楙雖是個紈絝子弟,但魏國本身人才濟濟,長安城中並非沒有能人,誰敢保證沒人會阻止夏侯楙棄城?退一步說,就是夏侯楙真的棄城逃走了,能保證長安城中的御史、京兆太守等不組織抵抗?這些人可是守土有責啊!他們不會不知道:一旦魏國朝廷追究棄城之罪,夏侯楙或許可以憑藉其皇親身份躲過重罰,而他們卻難逃一劫。
魏延手下只有1萬人,從漢中到長安道路艱險,如果半途遭遇魏軍劫擊,有全軍覆沒之虞。
就算是行軍途中順利,在10天之內到達長安城下,僅憑這麼點兵力要攻破重兵設防的長安這個百萬人口的大都會,難度也可想而知。
長安離魏國都城洛陽又不太遠,如果魏延頓兵堅城,諸葛亮的大軍根本不可能趕在魏國援軍到達之前進抵長安。
這樣一來,魏延所部就危險了。
自從劉備在夷陵大敗之後,蜀國軍力本來就虛弱,再也經不起大的敗績了。
而魏延又是蜀國軍事上的一大支柱,萬一有個三長兩短,損失將是無法彌補的。
所以,他拒絕了魏延的建議,令大將趙雲、鄧芝帶領一部偏師進據箕谷,佯裝進襲長安,牽制魏軍關中主力外,自己親率大軍直取祁山,以期攻占隴右。
諸葛亮北伐圖
雖然諸葛亮因沒有接受魏延的建議受到後世的廣泛批評,但是他進取隴右的策略,從當時的形勢看,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自從公元221年曹操平定馬超、征服隴右之後,當地叛亂此起彼伏,一直沒法安定。
故而,蜀兵一出祁山,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紛紛叛魏響應。
洛陽與隴西、涼州的交通幾乎斷絕。
形勢變得對蜀軍非常有利。
當然,魏明帝曹睿也不是省油的燈,很快任命名將曹真和張郃為主將,迅速組織起大軍西援。
於是,戰局立刻變得微妙起來。
蜀軍儘管拿下了天水、南安、安定的大部,切斷了隴西與洛陽的聯繫,卻尚未消滅據上邽死守的魏雍州刺史郭淮的部隊,而隴西郡也沒有放棄抵抗。
若諸葛亮應對不當,蜀軍有受到魏軍東西夾擊的危險。
不過,諸葛亮到底是大風大浪闖過來的,一眼就窺破端倪。
天水、南安、安定反魏歸蜀之後,隴右一帶魏軍兵力薄弱,如果能迅速擊敗長安過來的魏國援軍,郭淮等人孤掌難鳴,不出一月,隴西等郡將不戰而降。
拿下了隴右諸郡,蜀國控制了魏國重要的產馬區,在地勢上又對關中和中原地區的居高臨下,雙方的實力對比將會逆轉。
因此,解決當下戰局的關鍵在於能否儘快擊破魏國援軍。
計議已定,諸葛亮立即行動起來。
這時,他得到消息:曹睿已坐鎮長安;魏大將軍曹真也已督率關中諸軍進駐郿縣,防備趙雲、鄧芝所部進襲長安;右將軍張郃亦指揮援軍主力5萬餘人向隴右急進。
兩路援軍中,對蜀軍威脅最大的當屬張郃所部。
所以,諸葛亮決定親率主力直取街亭,以阻擊其西進;同時派大將高詳駐守列柳城,掩護主力開進。
可是,張郃的部隊有大量騎兵,機動能力遠強過以步兵為主的蜀軍主力。
因此,諸葛亮必須派一員大將率前軍強行軍趕在張郃大軍的前面搶占街亭,保障後續主力的開進和展開。
馬謖
誰能擔此重任呢?蜀軍大營中的人都認為非驍勇善戰的大將魏延和吳懿二人莫屬。
但是,諸葛亮卻出人意料地任命毫無作戰經驗的參軍馬謖為前軍主將,讓眾將大跌眼鏡。
劉備在白帝託孤之時,就曾囑咐過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為什麼諸葛亮對先帝的遺囑置若罔聞呢?後世很多人都指責諸葛亮任人唯親。
這話當然不是沒有理由,二人關係好不假。
後來,馬謖被諸葛亮下令處死時就懷著萬分愧疚的心情給他寫信稱:「明公視謖猶子,謖視明公猶父。
」但是,諸葛亮是那種任人唯親的人嗎?當然不是,諸葛亮治蜀那麼多年,還真沒有任用過私人。
就連晉朝史學家習鑿齒也稱讚他「水鏡無私」。
可見,馬謖能打動諸葛亮的並非私誼,而是能力。
事實上,馬謖也確有過人的才華。
三年前,諸葛亮征南中時就是根據馬謖提出的「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原則,終使孟獲心悅誠服,從而安定了南中。
據此,我們可以說,諸葛亮任命馬謖為前軍主將也是因他之前立過大功。
同時,他又派以智勇聞名的禆將軍王平等人輔佐馬謖,以為可以萬無一失。
可是,他萬萬沒有料到,馬謖辜負了他的信任。
搶先到達街亭後,馬謖沒有遵照諸葛亮的命令據城設防,而是把部隊都拉到沒有水源的山上,企圖據險死守,終致水源被魏軍切斷,大敗而歸。
後世史家多數認為,馬謖此舉是其毫無作戰經驗,紙上談兵所致。
但事實未必如此簡單。
裴松之注《三國志?諸葛亮傳》的最後引用了袁準的一個記載:「亮之在街亭也,前軍大破,亮屯去數里,不救。
」可見,馬謖所部在與張郃所率領的魏軍在街亭交戰時,與蜀軍主力相去不遠。
馬謖之所以敢舍水上山,引誘魏軍來攻,恐怕就是仗著諸葛亮的大軍很快就可以趕到,魏軍圍山不可能太久,水源即便被短時間切斷關係也不大。
等到諸葛亮大軍到達,蜀軍在數量上優於魏軍,前後夾擊,有很大的取勝機會。
然而,如袁准所言,直到馬謖所部在街亭大敗,諸葛亮近在咫尺卻坐視不救。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原因就在於,隴右一帶的魏軍開始反擊了。
街亭古戰場遺址
為了配合張郃進攻街亭,據守上邽的郭淮利用蜀軍主力東移的機會,向東出擊,攻破了列柳城。
同時,魏涼州刺史徐邈也派兵攻擊南安。
這下,諸葛亮意識到,他手裡的兵力並不足以同時應付東西兩線作戰。
他若率軍支援馬謖,很可能遭到張郃和郭淮兩部魏軍的東西夾擊,態勢極為不利。
因此,《資治通鑑》中說,諸葛亮此時的處境是「進無所據」。
他能做的就只有捨棄前軍,率主力撤回漢中。
由此可見,街亭之敗不能全怪馬謖無能,其中有蜀軍兵力不足的因素在裡面。
在各路魏軍密切配合和有效協同的情況下,蜀軍能打中其弱點的機會實在太小了。
當然,馬謖也不是沒有責任。
如果他遵命據守城池,至少可以暫時擋住張郃的西進,讓蜀軍主力能騰出手來對付郭淮。
那樣的話,戰爭的勝負還難說。
不過,即便如此,魏國因國力強盛,仍可從中原地區源源不斷地調援軍支援關中和隴右作戰,而蜀軍則由於蜀道崎嶇,增兵困難,難以長期保持兵力優勢。
此時,趙雲和鄧芝已在箕谷被曹真擊敗,被迫轉入防禦。
如果諸葛亮遲遲消滅不了郭淮,拿不下上邽和隴西郡,街亭失守是遲早的事,北伐也會半途而廢。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由於魏蜀之間國力和軍力差距巨大,諸葛亮的北伐成功的機會不大。
馬謖的錯誤只是讓蜀軍失去了最後10%的勝利機會。
因此,我們可以說馬謖對諸葛亮北伐失敗的負有重要責任,但不能把蜀軍的失敗都歸因於他。
趙雲隨諸葛亮出祁山伐魏
不過,儘管街亭大敗使諸葛亮喪失了滅魏興蜀的唯一機會,蜀軍在撤退過程中的表現還是有不少亮點的。
街亭失守後,馬謖的副將王平率所部千餘人結陣自守,利用蜀軍主力在後方不遠的有利條件,虛張聲勢,讓張郃因擔心蜀軍有埋伏,不敢逼近,使自己能收容潰卒,從容離開戰場。
不但如此,王平的絕妙演出,還吸引了張郃的注意力,給主力爭取了充分的時間。
諸葛亮得以率大軍「官兵相接,又徐行」,有序後撤。
而郭淮由於暫時得不到張郃的支援,無力截擊退而不亂的蜀軍,也只能眼睜睜看著諸葛亮的主力撤入蜀境。
與此同時,蜀國的另外一位名將趙雲在箕谷失利後,「斂眾固守」,不致大敗,撤退時又親自斷後,使所部安然退回漢中,「軍資什物,略無所棄,兵將無緣相失」。
從古至今,陣前撤退向來是令軍事將領們頭痛的難題。
而這次,蜀軍卻在大敗之後,不但主力能全身而歸,還將西縣民眾千餘家遷入漢中,真讓我們不得不佩服蜀軍的軍紀嚴明和各級將帥指揮得力。
諸葛亮任人唯賢和治軍有方還真不是吹的。
來源:鳳凰歷史
諸葛亮北伐,劉備病死,趙雲七進七出,蜀國危在旦夕?
228年春天,漢軍準備好北伐,鎮北將軍魏延提出韓信分兵之事,襲取潼關(《魏略》作子午谷之計),但諸葛亮不從,在而後北伐,魏延都曾提出這建議,卻被諸葛亮制止。而諸葛亮則派鎮東將軍趙雲、揚武將軍鄧芝...
丞相北伐(四)為什麼馬謖守街亭而不是魏延,兼論街亭緣何失守
對於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小編我曾有很多疑問,比如蜀漢大軍是否占領過祁山?比如張郃統兵五萬去戰馬謖,那曹真的兵從哪冒出來的?比如街亭之戰時魏延在做什麼?比如諸葛亮為什麼不親帥大軍迎戰張郃?比如街亭失...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戰略分析詳解(我是孔明吹)
小編覺得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實現拿下長安,還於舊都最接近的一次,話不多說直接進入正題。公元228年諸葛亮發動第一次北伐作戰。雙方的軍力對比大概是1:1.5到1:2內,蜀軍大約七萬人左右,整個關內隴...
第一次北伐;諸葛亮失敗的真實原因在這裡
建興五年,諸葛亮率大軍進駐漢中,六年春,諸葛亮大軍到達祁山,出兵前謊稱從斜谷道進兵攻郿城,而諸葛亮確出兵祁山,來個聲東擊西,派趙雲鄧芝屯兵箕谷作為疑兵 ,諸葛亮軍容嚴整,賞罰號今嚴明,天水,南安...
如果馬謖不失街亭,蜀國能否北伐成功
魏太和二年(228年)春天,諸葛亮率軍攻打曹魏,聲稱由斜谷道攻取郿縣,並派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令曹真前去防守郿縣;諸葛亮則親率諸軍進攻祁山,發動第一次北伐。諸葛亮北伐令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
閒話街亭之戰,諸葛亮馬謖誰之過?
公元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諸葛亮派馬謖督率軍大軍和張郃在街亮大戰,被張郃打的大敗諸葛亮隨後率軍回到漢中接著斬殺馬謖以謝三軍。整個北伐以馬謖街亭大敗而宣告失敗,那麼馬謖之死到底冤不冤呢?那...
八一八魏延那些事兒(5)你們期待的子午谷之計來了
接下來,該說到千古爭論子午谷了。子午谷這樁公案,現在網上大家閉著眼睛都能數出來:蜀漢北伐,魏延建議出奇兵走子午谷攻下長安,諸葛亮不聽,非要走大路。結果六次北伐一無所獲。隨之而言,有人得出結論:可...
由諸葛亮北伐出祁山經過天水所想到的
三國那段歷史,也許因為羅貫中那本《三國演義》而被民間廣為熟知,而祁山也因為《三國演義》中諸葛孔明六出祁山興蜀伐魏而沾上了幾分神秘色彩。作為一個天水人,正好生活在這片三國古戰場之上,就讓我們翻開歷...
諸葛亮為何讓馬謖去守街亭?趙雲魏延哪去了?
漢末三國是中國歷史上一段戰火紛飛的歲月,那段歷史湧現出了大量的英雄人物,留下了很多傳奇故事。 公元228年,諸葛亮率蜀軍北伐。魏國事先無防備,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無力抵抗諸葛亮。天水、南安太守甚...
諸葛亮為什麼啟用馬謖鎮守街亭,而不是大將魏延?原因其實很簡單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諸葛亮執掌蜀漢朝政以來,曾多次南征北戰,蕩平蜀漢國內一切不安定的因素,最終於建興六年(228年)開始了第一次的北伐曹魏的戰爭,在這次北伐戰爭之中,因為襲擊的突然性,效果斐然,隴...
在這次北伐曹魏的戰鬥中,體現了諸葛亮軍事上的短板
公元226年,魏國皇帝曹丕病死,遠在成都諸葛亮立即南征,平定了蜀漢南方的叛亂,收服南蠻的同時也儲備了北伐所需要的兵甲物資。建興六年(228年)春,諸葛亮上書劉禪,提交了流傳千古的名篇《出師表》...
三國:蜀漢五次北伐與諸葛司馬的鬥智
三國時的諸葛亮和司馬懿幾乎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當然絕大多數人都是從《三國演義》中知曉他們二人的,「多智近妖」的孔明和司馬「老烏龜」,但總的來說,還是諸葛亮壓著司馬懿喘不過氣來,就是打了敗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