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八魏延那些事兒(5)你們期待的子午谷之計來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接下來,該說到千古爭論子午谷了。

子午谷這樁公案,現在網上大家閉著眼睛都能數出來:蜀漢北伐,魏延建議出奇兵走子午谷攻下長安,諸葛亮不聽,非要走大路。

結果六次北伐一無所獲。

隨之而言,有人得出結論:可見諸葛亮目光短淺!魏延冤枉啊!還有人說,正因為魏延提出了比諸葛亮高明的戰略,所以遭到諸葛亮打壓云云……

本期,咱們就聊聊這事兒。


第一個話題:子午谷之計,真的是要直驅長安麼?

關於這事兒,我們先要看看當時蜀漢北伐的地圖。

從當時蜀漢占據的漢中地區(今陝西南部),到北伐的目標雍州地區(今陝西中部),橫慣著中國西部的南北分界線——秦嶺。

無論是蜀漢北伐曹魏,還是曹魏南征蜀漢,都必須穿過這條險峻的山嶺。

一般而言,漢中到雍州之間,共有五條路。

其中最東邊的是子午谷,從漢中東部直插長安城下,最快捷。

但這條路也最險峻,地形崎嶇,不利於大軍行動。

這也就是魏延提出「子午谷之計」要走的路。

再往西四條依次是駱谷、斜谷、陳倉和祁山。

魏延的「子午谷之計」,一共有兩個版本。

比較詳細的版本是這樣的:

魏略曰:夏侯楙為安西將軍,鎮長安,亮於南鄭與群下計議,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

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

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

長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

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

如此,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

」亮以為此縣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

簡單說,就是魏延帶著五千精兵為先,五千運糧隊為後,從子午谷(第一路)奇襲,十日到長安,奪取長安後,諸葛亮大軍再從斜谷(第三路)趕來,搶在曹魏東部大軍之前與魏延匯合。

這樣,蜀軍主力切斷了曹魏關內外聯繫,把曹魏主力堵在關東,然後就可以趁機攻克雍州之地了。

不過,這個版本並非是三國志本傳記載的,而是裴松之引《魏略》所書。

眾所周知,《魏略》記錄曹魏本國的事比較靠譜,記錄蜀漢和東吳的事兒就差點味道。

另一個版本是三國志魏延本傳記錄的,要簡練得多:

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

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

這個版本來說,並沒有那麼詳盡的計劃,只是要求自己帶一萬人馬分頭行動,甚至也沒說要走子午谷。

不過,戰略方向還是很清楚,就是到雍州東部連結中原的要地潼關。

從這個目的看,魏延依然是要出兵搶在曹魏主力之前,先截斷關中到中原的道路。

從這個角度說,取潼關比取長安更加現實,所以,本傳這個版本有可能比魏略的版本更可信——同時,雖然沒有明說走子午谷,但既然要取東邊的潼關,那麼,很有可能這個版本里魏延確實打算走子午谷的。

無論是《魏略》中攻取長安的詳細版本,還是本傳中截斷潼關的簡略版本,總之魏延的戰略就是自己帶一支五千或萬人的精銳,先行截斷雍州東部,等待諸葛亮大軍趕到,從而收取整個雍州、涼州。

而諸葛亮反對此策的原因也很簡單:太冒險了。

雖然如果得手,確實可以一舉占領雍州涼州,但如果失手,損失大大的有。

簡單說,就是魏延提出了高風險、高收益的策略,而諸葛亮決定採用低風險、低收益的策略。

這只是一個權衡利弊的問題,本身無所謂全對全錯。

可以體現魏延和諸葛亮的用兵風格差異,卻不足以成為評價兩人軍事才能高低的尺度。

魏延作為一個大將,提出他認為好的法子。

諸葛亮作為統帥,認為這個法子太冒險。

於是,最終誰官大聽誰的。

這事兒到這裡也就算完了。

魏延自己心裡,當然難免鬱悶、埋怨。

但今天的網友,也有不少據此作為打倒諸葛亮的又一重案例,認為這是諸葛亮的又一次重大失誤,或者是存心禍國殃民。

第一種說法是:蜀漢以弱攻強,必須冒險,不存在萬全之策。

所以,諸葛亮不肯冒險,就是大錯特錯。

怎麼說呢,要證明諸葛亮的策略大錯特錯,那麼得反過來論證魏延這個子午谷之策,到底其靠譜程度如何,成功率多大,以及如果失敗,風險損失多大?

咱們還是先看《魏略》的長安之策。

這個計策的不靠譜之處是很顯然的。

長安守將夏侯楙固然是一個廢材,然而廢材帶著兵馬照樣可以守城。

按魏延的計策,這次戰略的關鍵一個節點在於「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

長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

」。

就是說,要夏侯楙聽聞魏延威名,嚇得棄城逃走,然後魏延才能趁機占領長安,並用長安的糧食作為軍需補給。

從古打仗,敵人嚇得逃走了從而得利的不少,但把希望寄托在敵人逃走上的戰略規劃,恐怕不多。

魏文長這裡太兒戲了些。


(夏侯楙:雖然我是個豬頭,但也不是豬頭肉啊!)

接下來看看本傳的潼關之策。

相對來說,它沒有長安之策那麼浪漫,然而其希望也是魏延率領精兵截斷長安道路,從而阻斷來自東部的援軍。

而諸葛亮率領主力趁機略取雍州。

這就存在幾個執行環節:

(1)魏延所部能截斷潼關麼

(2)魏延所部能擋住中原來的魏軍主力麼

(3)如果魏延擋住了中原來的魏軍主力,是否魏軍主力就不能再入雍州

(4)如果魏軍主力不能再入雍州,諸葛亮是否能迅速消滅雍州的魏軍。

遺憾的是,四個問題的前三個都不好回答。

首先潼關本是天險,魏延帶一萬人急行軍,從漢中翻越數百里子午谷到達長安城下,然後還要繼續向東走大路奪取潼關,這能否達到隱秘性?如果達不到隱秘性,那麼憑強攻潼關,能否在關東魏軍主力集結前得手?

其次,從第一次北伐來看,中原魏軍集結的速度,很可能是超過蜀漢戰前預估的。

事實上諸葛亮228年正月派趙雲走斜谷牽制曹真,曹真中計後諸葛亮主力出祁山,而曹睿二月就到了長安,然後派張郃飛速進軍雍州偏西部的街亭,短短個把月就打了個來回。

到四月,曹睿已經得勝回洛陽了。

這種集結速度,換成就在洛陽眼皮子下的潼關,魏延除非走馬奪關,否則根本沒有圍攻的機會。

再說,魏延從長安往潼關進發的途中,面對的可不光是潼關本地守軍和東部來的曹魏主力——當時大將軍曹真的雍州野戰軍團也在中部蹲著呢,要來個腹背夾擊,夠小魏喝一壺的。

(歷史上這支隊伍被諸葛亮派趙雲勾引到斜谷去了。

其三,就算魏延堵住了潼關,曹魏大軍也不是說就不能入雍州了。

潼關卡住的是黃河南岸,魏軍可以從黃河北岸渡河到西岸到達渭北。

雖然確實迂迴了些,但當時這一片都是曹魏控制,魏延區區一萬人馬,難道還能把整個渭河平原全部控制?

所以,即使按照潼關之計,其中的每一步執行,也都很艱難。

歷史上,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採取的是蠶食雍州西部的戰術,選取的阻擊地點是在雍州中西部的街亭,結果雖然南安、天水等三郡歸降,但祁山、隴西等郡卻堅決抵抗,吞吐不下,隨後被張郃的大軍來了個閃擊戰,諸葛亮因為錯用馬謖的緣故而導致街亭兵敗。


(張郃:那是我厲害好不好)

而魏延的戰略(潼關計策),則要把己方的阻擊陣地向東推進數百里到潼關。

這不但使得曹魏的戰線縮短了數百里,更把長安城和整個曹真軍團都裝進了包圍圈中。

這個餃子餡,蜀漢軍恐怕更難吃下了。

所以,魏延的子午谷之計,其實成功機率是相當小的。

諸葛亮拒絕採納,也不算什麼錯的離譜的事。

殺豬匠們的第二個說法是:你說子午谷之計風險大,好,就算他風險大,只有萬分之一的希望。

可是你諸葛亮四平八穩的北伐,結果是最後失敗了啊。

這不是百分百不行麼?萬分之一希望也比百分百不行好啊!

這個邏輯其實混淆了「事前估計」和「事後結果」的差異。

比方說在諸葛亮,他或許以為四平八穩北伐的成功希望是百分之二十,而子午谷不到百分之一,於是他選擇勝算大的前者。

但畢竟前者也有百分之八十可能失誤,不能因為最後失誤了,就認為他選擇這個是錯誤的。

我們一生中總要面臨各種選擇,有些選擇會讓我們痛苦,有些選擇最終不能成功。

但你不能因為選A最後失敗了,就反悔說選B一定更好。

因為選B同樣可能失敗。

就好比,某企業家拿了一百萬去做生意,結果最後遭遇不景氣,賠個精光。

這時候,你總不能說「早知道要賠個精光,還不如拿一百萬去買彩票呢,說不定還能中大獎!」


(有錢做什麼生意,過三關還不是美滋滋)

第三種指責是:你說子午谷風險大,可是子午谷就算失敗,也不過葬送魏延那一萬人嘛。

而你諸葛亮四平八穩,最后街亭失手,損失不止一萬吧?

這種說法同樣有問題。

首先街亭是否損失了超過一萬,這個咱們可以討論。

就算街亭損失大大超過一萬,那麼,誰告訴你,魏延的子午谷如果失敗,只損失一萬人馬?

魏延莫非是要求他自己帶一萬人去打下雍州,諸葛亮本部大軍只需要在家看戲麼?當然不是。

魏延是要求自己帶一萬人突襲潼關,然後諸葛亮大軍跟隨接應啊!

就是說,如果採納了子午谷之計,而又遭到失敗(前面分析第一點,這是很可能的),那麼不但魏延這一萬人可能損傷慘重,跟進的諸葛亮主力也會遭到慘重失敗。

考慮到此時蜀軍深入敵境,背靠斜谷、子午谷退路崎嶇,主力可能到達長安一帶,距離曹魏核心區域更近,那麼損失很可能比歷史上的街亭之敗還要慘得多。

當然,假想位面的魏延帶兵戰潼關,其指揮能力比起歷史上守街亭的馬謖,當然要強得多,所以或許不至於像馬謖那樣在街亭違背命令上山,導致迅速崩潰。

然而,這是魏延和馬謖兩人的才能差異,是用人問題,卻不是子午谷之計和祁山之策的優劣。

事實上如果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繼續沿祁山大路進軍,而用魏延守街亭,說不定能成功攔截張郃,從而占領雍州西部數郡;而如果採用了魏延的子午谷之計,卻用馬謖擔任潼關阻擊的任務,只怕比歷史位面還要慘得多……


(馬謖:我就知道一定會躺槍……)

總之,子午谷之策只是一個大膽軍事設想,並不是蜀漢的救命稻草,也不是諸葛亮的大罪。

歷史上,數年之後的230年,魏軍從子午谷南征漢中,遇上大雨,棧道沖毀,吃盡了苦頭。

而明朝末年的農民軍高迎祥(李自成的岳父和前任闖王)帶著數萬人馬從子午谷北上,陝西巡撫孫傳庭設下伏兵,堵在子午谷北口。

因為地勢狹窄,高迎祥軍前後不能救應,逃也沒處逃,最後被俘虜後凌遲處死。

從此李自成才繼任闖王。


(李自成:感謝魏延,感謝子午谷)

其他相關連結

八一八魏延那些事兒(4)諸葛亮是否故意打壓魏延

八一八魏延那些事兒(3)魏延到底多牛,能否進五虎上將?

揭秘《霸王の大陸》中的辛昆、任雙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

趙雲到底為什麼阻止劉備伐吳?絕非怕打敗仗!

閒話朝韓半島:唐朝收復半島戰役的轉折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為什麼不訓練熊貓作戰?

首先在講之前,有必要對諸葛亮的三伐做一個解釋。那麼三伐究竟是哪三伐呢?第一次北伐228年春天,蜀軍準備好北伐,將領魏延提出子午谷之計,請諸葛亮發萬兵給他出子午谷襲取潼關,與由斜谷出兵的諸葛亮大軍...